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正道 0016 迷你版的宫廷政变

《大宋正道》0016 迷你版的宫廷政变

作者:荒烟漫草 字数:2216 书籍:大宋正道

  勤政殿早已被刘光世派人收拾干净,只有殿外石阶上的斑斑血迹,证明这里确实发过了一场针对赵桓的宫廷政变。

  “你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

  回宫的第一件事,赵桓并没有急着审问被刘光世抓捕的二人,寝宫内只留下了小内侍。

  “回官家,奴才去准备晚膳的时候,路过陈中官(宋朝太监不称公公)的住处,听见屋内有人说话,似乎提到了勤政殿。陈中官一向在别处服侍,奴才便觉得有些蹊跷……”

  小内侍伏在地上,不知道是因为畏寒还是害怕,身体有些瑟瑟发抖。

  “就凭勤政殿三字,你便能知道他们要害朕?”

  赵桓的语气有些冷。

  任小内侍再如何聪慧,断不能仅凭着勤政殿三字,便能预测一场宫廷政变。

  “奴才还听见他们说到临华门……”

  入夜以后,所有的宫门都要落钥封门,没有官家的特旨,绝对不会开启。

  陈中官陈渔,正是内侍省掌管后苑宫门的都知(宋代宦官职位)。

  可就算一个掌管宫门钥匙的中官,同时提到勤政殿与临华门,一般人也绝对想不到会与一场宫廷政变相关。

  能从只言片语中扑捉到政变阴谋的蛛丝马迹,不仅需要对当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还要有非常全面的分析判断能力,赵桓不由得对这个小内侍产生了兴趣。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事先禀明朕,而置朕于险地之中?”

  “奴才死罪…,奴才死罪…”

  赵桓语气明显有些不善,小内侍伏在地上不停磕头。

  “欺君自然是死罪。不过朕想听听,你是如何想的?”

  “奴才驻足听了一会儿,并没有听见陈公公提及其他事,是以怀疑是奴才自己多心了。没有影的事,奴才不敢胡乱禀告官家……,

  “谁知道他们真的做出大逆之事。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小内侍停止磕头,却将身体伏得更低,整个人几乎都贴到了地面。

  略微一想,赵桓便知道他说的实话。毕竟谋逆这种大事,谁也不会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明目张胆的讨论,必然说的很隐讳。

  小内侍虽然觉察到一些东西,但谋逆弑君,这种捅破天的大事,没有确凿证据,不敢乱说,也是情理所在。要是一个不慎,被人捉住马脚,反告他一个诬陷,说不定便是乱棍打死的下场。

  “你倒是挺机灵……”

  既不敢明说,又知道用迂回的方式来提醒自己,赵桓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胆小木讷的小内侍,居然有如此玲珑心思。

  不管如何,他也总算是救了自己一命。

  “起来吧。算你还有些忠君之心,知道暗示朕。欺君之罪,朕暂切记下…”

  “你服侍朕也有些时日了,倒没记住你的名字……”

  “奴才叫做小桂子……”

  小内侍从地上爬起来,依旧将头垂的很低。

  “小桂子?”

  赵桓一愣,随即想起那位七个老婆的韦爵爷。

  “你的机灵劲倒是能赶上他,不知道有没有他那般的好运气?不过那家伙机灵过了头,想要左右逢源,大小通吃。朕可不许你这样做,要你只能对朕一人忠心……”

  赵桓心里盘算,这个机灵的小内侍,将来也许会排上大用场。

  “跟在朕的身边,不能没有名字。今日朕便赐你个名字,你本姓什么?”

  “奴才自幼便进宫,已经记不得本姓了,或许……便是姓桂吧?”

  听说赵桓要给自己赐名,小内侍心头一阵狂喜,饶是他心性沉稳,身体也不由得微微颤抖。

  在宫中,无品无级的小内侍,是没有名字的。比如小桂子,只不过是便于称呼的一个代号,根本不是他真正的本名。

  赵桓赐名,便意味着自今日起,自己便算是有了名分地位的中官了。

  “姓桂……”

  略一沉吟,赵桓脑子里无由来的冒出一个名字。

  “就叫做忠贤吧……”

  “不过,从今日起,你只能对朕一人忠心。若还存有其他的念头,朕随时取了你的狗命!”

  赵桓语气冷了下来。

  “忠贤,我叫桂忠贤……”

  小内侍连忙磕头答应,心里将赵桓赐的名字默默念了一遍。

  …………

  一场政变,被一个小内侍消弭于无形,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

  政变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内侍省掌管门钥的都知陈渔,领着几个小内侍,乘夜开了后苑的临华门,将一队禁军放了进来。

  禁军领头的是统制(北宋中下级军官)刘志,人数也不过十数人。

  十几个人试图弑君,这听起来有些儿戏,十分荒唐可笑。

  其实比这更加荒唐的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大明那位有名的修道皇帝,便是在寝宫中,差点被服侍自己的两个宫女勒弑。这还不算完,过了几十年,他的重孙,仅当了一个月皇帝的那位主,还在当太子的时候,被一个疯子拿着木棍,从宫外直接打到东宫,差点将他毙于棍棒之下。

  是以干这种事也确实不需要多少人,毕竟不是扯起大旗来公然造反。

  宫中都知道勤政殿一向只有一个小内侍服侍,只要能乘夜摸进去,也就是一刀结果的事。官家虽然号称是真龙天子,并没有真的三头六臂。

  …………

  至于为何要谋弑官家,据陈渔交代,他听说官家不愿去金营议和,生怕金人一怒之下,打破城池,殃及到自己。

  于是便去与有宗亲关系的刘志商议,想要将官家软禁起来,逼他退位,然后请上皇复位主持议和大局,并没有想过要谋害官家的性命。

  问及背后是否另有主谋,陈渔一口咬定断然没有,只他与刘志便是主谋。

  再问刘志,也是这般说法,口供与陈渔出奇的一致。只是末了加上一句,“臣深知罪大之极,并无他想,但求速死……”

  赵桓当然不信他们的鬼话。

  刘光世也不相信。

  “要不等到天明,将他们送去三法司?毕竟审案,他们比臣在行……”

  看着已经被打得不成人形的陈渔和刘志,依然坚持着之前的口供,刘光世十分头大。

  赵桓轻轻摇头。

  要说刘光世政治上还是幼稚,将人送去三法司,最大的可能就是,主谋没问出来,这二人却已经蹊跷的正常死亡。

  最重要的是,赵桓不想将这件事摆到桌面上来。

  他不相信这件事背后没有主谋,但他决定相信陈渔二人的鬼话。

  其实就算他们不说,赵桓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想要他死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整个既得利益群体。

  这两个人,不过就是那个群体手中的工具而已。

  赵桓已经猜到了他们要杀自己的真正意图。

  为什么他们这么急切的动手,连一晚都不愿意等?

  不是因为赵桓今日在垂拱殿的举动,破坏了祖宗立下的规矩,让他们觉得已经不能再掌控局势,想要重新找一个代言人。

  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但仅仅因为这个,他们不会如此迫切。

  真正的原因在于,明日去金营议和的是晋王赵模,而不是大宋的官家,这是与金人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害怕金人,还是不甘心官家不亲去金营议和。

  他们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就是想要赶在天明之前,为大宋换一位新的官家。至于是上皇复位,还是直接由晋王或者哪一位亲王继位,对他们来说都一样。

  因为不管是谁成为新的官家,都会依照他们的意愿去金营议和。

  而对于金人来说,他们要的是大宋的官家,至于是赵桓,还是赵佶,又或者是赵模,都没有什么区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