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室风云录 第959章 泰极否来

《汉室风云录》第959章 泰极否来

作者:来不及先生 字数:1881 书籍:汉室风云录

  为了安抚一众儿子,果然没过几天,李嗣源就下旨,加封李从荣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天雄军节度使,李从厚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李从林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时追封李从审为太保。

  圣旨下达后,各方反应不一,李从荣据说当场就出宫去了,八成是找安重诲了,李从厚不清楚,听说还在皇子府,林从和王氏却是挺高兴的。

  金紫光禄大夫不是官名,是官阶,唐朝官员许多都是世家子,经过有继承的爵位或者花钱买的散官,所以一个官员往往有爵位、实官、散官等许多官职,而复杂的官职就给发俸禄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干脆有专门的官阶,不涉及到官职大人,只是发俸,例如唐朝将官阶分为十三级,金紫光禄大夫就表示正三品官阶,发正三品的俸禄。

  至于检校司空,是散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这是三师三公,是正一品,而加检校,就是只享正一品待遇,但没有实职,一般都是皇帝施恩加封,以示尊贵。

  所以林从此次加封,其实就是多了一份正三品的工资和一个正一品的待遇。

  正三品的工资可以当他零花钱,正一品的待遇可以让他见过一品以下不用行礼,而这几乎除了皇帝皇后外他可以横着走。

  因此林从还挺开心的,反正他还是个孩子,真给他实官他也做不了,倒不如给他个零花钱和身份,而且这次他是和李从荣李从厚一起加封了,也变相向大臣表明他后爹是拿他当自己儿子,当皇子的,这可比加封的这点东西更有实际意义。

  所以林从和他娘王氏见好就收,高高兴兴领了圣旨。

  林从这边挺满意的,李从荣这边可就不满意了。

  安府

  李从荣啪得摔了一个茶盏,对安重诲很是愤怒地说:“安叔,你说爹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他亲生儿子啊,在他眼中竟然比不得那个螟蛉子么!”

  安重诲也有些不满,“陛下宠潞王确实有些过了,他虽然有些战功,可比在你前头封王,确实陛下有点考虑少了。”

  “就是,爹也不想想,大哥去了,我就是长子,他这么一弄,把我往哪里搁,我封同平章事,天雄军节度使,他封潞王,这让外面的大臣怎么看,还不如不封。”

  安重诲也愁得不行,他年轻时就和李嗣源交好,两家又住的近,更是看着李从荣李从厚两个孩子长大的,平时和自己孩子一样,如今看得李嗣源偏心李从珂,他也多次劝李嗣源,只是李嗣源都没听他的。

  “安叔,你说爹不会真有意让从珂当太子吧?”

  “这不大可能,你爹还没糊涂到这种程度。”

  “怎么不可能,他自己不就养子么!”

  “慎言!”安重诲忙捂住李从荣的嘴,“别的抱怨抱怨也就罢了,这话可不能随便说。”

  李从荣不甘地点点头,安重诲放开,李从荣说:“如今爹这个态度,我该怎么办?”

  安重诲叹了一口气,“陛下虽然疼爱潞王,可也主要是当年潞王是陛下养的第一个孩子,再加上这些年他跟着陛下南征北战,仿佛陛下左右手一般,这情分不是亲生胜似亲生,但他毕竟不是陛下亲生的,陛下还不至于传位给他,从荣,你该多侍奉在陛下身边,好好孝顺,太子之位终究是你的。”

  李从荣焦虑地挠挠头,“安叔,这些道理我都懂,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爹今年都六十一了,我才十六,潞王却是又封王又掌兵权,万一爹有个三长两短,我若不能成为太子,您说满朝文武到时会拥立潞王,还是会拥立我。”

  安重诲一顿,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李从荣过来抱住安重诲的胳膊,“安叔,我可是您自小看着长大的,如今只有您能帮我,您在枢密院,潞王在藩镇掌着兵权,您看给他……”

  安重诲看着李从荣恳切的目光,咬咬牙,“我明白了。”

  半个月后,河中节度使麾下牙将杨彦温突然上奏,举报潞王无诏私自回京,结交大臣。

  紧接着,镇守河中的潞王也上奏,他出城巡查军营时,城中杨彦温突然关闭城门,不让他回城,意图迫他回京。

  两条消息一传到京城,朝堂之上顿时炸锅了。

  *

  书房中

  林从坐在冯道对面,听着冯道百家讲坛似的讲课,不由又开始走神。

  突然,冯道停下,用手扣扣桌子。

  林从一个激灵,忙回过神,“先生。”

  “我刚才讲到哪了?”

  林从:“……”

  看着冯道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林从忙老实说:“先生恕罪,学生一时走神,没听清。”

  冯道倒也没生气,反而问:“刚才想什么呢,想的那么入神?”

  林从看看周围没人,就凑到冯道跟前,“先生,大哥的事你听说了么?”

  冯道眼皮都没抬一下,“潞王私离封地的事,第一时间就上报政事堂,我亲自接的劄子,用得着听说么?”

  林从吐吐舌头,顿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忙问道:“那先生可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宫里宫外议论纷纷,都快十几个版本了,离谱的,都有说大哥造反了。”

  冯道悠然地说:“也没多离谱,潞王擅离封地,和造反也没差。”

  “啊?这怎么能一样!”

  “无旨擅离封地是死罪,造反也是死罪,有差别么?”

  林从无奈,“先生,我不是说这个,不是外面有说大哥是被姓杨的陷害,才被关在城外么?”

  冯道放下书,双手十指相扣,“你大哥潞王封地在哪?”

  “在河中啊!”

  “他现在在哪?”

  “在河中旁边。”

  “身为藩王,他现在在封地吗?”

  “没”

  “藩王无旨擅离封地,我之前教你的大唐律法上怎么说?”

  “藩王无旨擅离封地,视同谋反……可不是说……”

  “潞王是被杨副将关在城外,才无法回去的,你是想说这个吧!”

  林从忙点点头。

  “证据呢?”

  林从顿时哑然,是啊,这事是李从珂上奏说的,他自己身为当事人,只能算是辩解,不能算是证据。

  “这么大的事,朝廷肯定会查吧?”林从犹豫地问。

  冯道点点头,“陛下得知此事事涉潞王,已经第一时间派人去河中,让带杨彦温和潞王回来对峙。”

  林从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有他爹看着,这下可以放心了。

  冯道看着林从样子,突然说:“你觉得这事就可以放心了?”

  林从看着冯道,“大哥是爹的儿子,爹难道还会看着让别人诬陷他吗?”

  林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他后爹绝对不是电视剧中那些对儿子阴谋算计的那种,他是真疼儿子,甚至有点溺爱的那种。

  之前李从荣跳着脚闹着要封王,他后爹虽然没破坏规矩给李从荣封王,却补偿封了一大堆,尤其同平章事和节度使,一个相当于宰相,一个是封地,虽然李从荣目前看既没有打算进政事堂学习,也丝毫没有去封地的意思,但他后爹是真给了。

  冯道听了却嗤笑一声,“陛下确实有爱子之心,只是有些事,也未必能如陛下所愿。”

  林从眨眨眼,“先生的意思是,这事会查不清,可爹爹已经亲自派人去了……啊,难道是……”

  “那就要看杨彦温能不能活着到京城了。”

  林从听得心惊,“先生的意思是这次的事背后有人,为了害大哥会灭杨彦温的口,可不对啊,要是杨彦温要是死了,不正说明这事有蹊跷么?”

  “你又怎么能证明,不是潞王怕露馅,灭的口。”

  林从听了恍然,“对哦,这姓杨的一死,大哥也就说不清了。不过我还是相信大哥,肯定是姓杨的陷害他。”

  “你相信不相信没用,其实这事,从一开始潞王就败了。”

  林从没想到冯道来这一句,忙问:“先生这话怎么说?”

  “你刚听到这事时是不是觉得这局做的很粗糙,就一个诬陷。”

  林从点点头。

  “看局不要只看计策,还要看人,这次举报的人是谁?”

  “是杨彦温啊!”

  “他是什么人?”

  “他是我大哥节度使府的牙将。”

  “牙将,私兵也,你大哥的心腹举报他擅离封地,结交大臣,如果属实,你大哥视同造反,百死无生,如果不属实,是诬陷,那也证明你大哥识人不清,而且领兵的大将,居然因为疏忽被属下关在城外进不得城,这样的人,如何能担当大任。

  你还在纠结他是不是被诬陷,是不是有点晚了。”

  林从听得目瞪口呆,只觉得一股冷气从头盖到脚,他之前还觉得这么拙劣的诬陷,一对峙不就露馅了,可谁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深意。

  “那这样说,大哥岂不是?”

  “那就看陛下的爱子之心了……”

  林从只觉得彻骨寒冷,林从只是有点直,但他不傻,冯道说得这么清楚,他要想不出这背后是谁,目的是什么,他就真傻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爹还登基前,亲亲热热的一家人,转眼之间,就斗的你死我活,还是真要命的那种。

  林从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先生,这种事我也要经历么?”林从喃喃地说,李从珂是养子,他也是养子,他是真的兔死狐悲了。

  冯道垂下眼,沉默了一下,把书放到一边。

  “既然小郎君今日听不进书上的东西,那臣就讲点别的,就讲讲为皇子,为臣子该守的‘谨慎’一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