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生血途 第一卷 青阳篇 第三十八章 血玉碟

《长生血途》第一卷 青阳篇 第三十八章 血玉碟

作者:我不是妖儿 字数:1949 书籍:长生血途

  因此不瞒你说,我时时感到忧虑,对于今后,难测吉凶……”又一顿,道:“这是我的心里话,一向不敢也不能对人说,惟把兄当知己,一吐心中块垒。今后正当用人之际,兄忍心弃我而去耶?”

  这一番肺腑之言,听得公冶勋十分激动,把自己的悲伤暂时扔在一边,道:“殿下如此相信微臣,微臣愿为殿下赴汤蹈火……”

  朱允炆微微一笑,岔断他的话:“爱卿别忙许愿,这不仅是对我这个皇太孙忠心的事。为社稷、为国家,以你的才学,岂能只顾自己的安闲自在荒废了,你该为国为民大展鸿图,方不辜负令尊对你的栽培。曹植诗云:‘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唐朝岑参诗云:‘小来恩报国,不是爱封候’,愿兄以国为重,尽忠报国,不知兄以为然否?”

  公冶勋再无话可说,只得喏喏称是,满腹的苦楚只得闷在心里。皇太孙不准辞官,他就不能一走了之,他还须顾及爹娘和娇娇。再说面对国事家事,将何以为重,道理明摆着,但是,他又怎能失去锦霞任她亡命天涯?

  朱允炆不知他的心事,又道:“卿已升任忠信卫指挥使,望尽快熟悉军务,以尽职守。”

  公冶勋一惊:“殿下,指挥使何骐大人尽忠尽职,无端将他解印,只怕军心不服。况微臣一步登上指挥同知一职已深感惭愧,若再僭越,于心不安,请殿下收回成命。”

  朱允炆道:“何骐任东宫第二卫仁义卫指挥使,与卿共担重任,何来解印之说?”

  公冶勋十分惊愕,既感激又惶恐,皇太孙殿下对自己信任有加,自己又该如何报答?但这样一来,只怕从此脱不了身!

  他一时呆住,忘了谢恩。

  朱允炆道:“爱卿堪当重任,不必推辞!”

  公冶勋清醒过来,连忙起立,要下跪谢恩,被朱允炆拦住:“坐下坐下,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必拘于礼节,今日就进宫来吧!”

  忠信卫是皇太孙的侍卫队,他既任指挥使一职,自然要进皇城,对皇太孙尽守护之责。

  “是,微臣下午进宫。”他只能这么回答。

  忽然,朱允炆的随身太监史靖的声音从亭外传来:“启禀公公,殿下有旨,不许人打扰,请公公留步,有事请……”

  又听一个嘶哑的尖细嗓音道:“小靖子你好大的胆啊,我要面见殿下,你敢阻拦不成?”

  史靖哀求道:“不敢不敢,可殿下有令,小靖子不敢不遵哪,请公公……”

  朱允炆皱眉:“是盛经子,竟这般无礼!”一顿,朝亭外喊道:“小靖子,吵什么?”

  史靖大声道:“启奏殿下,盛公公求见!”

  朱允炆道:“让他来!”

  史靖道:“遵命!”

  遂见史靖、王三在前,后面两个中年太监挽扶着一个七旬老太监跟着,来到亭外站住。

  老太监抽回手,作出要跪的样子,口中道:“微臣盛经子,叩见殿下千岁!”

  话说完,人还未跪下,他旁边的两个太监,早已拜伏在地,看得公冶勋十分惊异,这太监好大胆。但又听朱允炆道:“免礼平身!”并不生气。

  盛经子躬了躬腰:“谢千岁!”

  朱允炆道:“公公到此何事?”

  盛经子道:“皇上命微臣传旨,殿下奏请公冶勋擢升忠信卫指挥使一事不妥,当慎重。”

  朱允炆讶然道:“什么?昨日圣上不是恩准了吗?”

  盛经子颇为得意地瞧着公冶勋道:“微臣向皇上推举武骧左卫指挥同知刘成金。两相比较,刘成金干练通达,忠心耿耿,是忠信卫指挥使的最佳人选,而公冶勋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对军旅毫无所知,岂堪大任?”

  公冶勋无端被这老太监贬损,不禁十分恼怒,但这是在皇太孙驾前,不能肆意争吵,他先等着皇太孙有什么表示,然后再见机行事。深宫大院,莽撞不得,先忍下一口气。

  朱允炆恼道:“知道了,下去吧!”

  盛公公一翻白眼,道:“启奏殿下,微臣尚有一事未了,公冶勋折辱微臣小徒,这分明是不把微臣放在眼里,今日微臣特来向公冶勋请教,当着殿下一比高低,否则微臣枉为皇上贴身护卫,还被人小瞧了大内卫士……”

  朱允炆岔话道:“上次比武是我让比的,怎能说是折辱了康鹤、赵泰,何况也无人小瞧宫中卫士,再说彼此都效力宫中,何必分出高低?”

  盛公公道:“殿下,公冶勋是忠信卫的指挥同知,微臣与他早不见晚见,比武随时可以举行,还不如当着殿下的面决出个胜负来。”

  朱允炆早有了怒意,但盛经子决不是一般的太监,皇上春秋越高,对他的依赖越深,因此盛气凌人、飞扬跋扈,什么人都不在他眼下,加之他倚老卖老,你还真奈何不了他。

  公冶勋见朱允炆难下台,便道:“殿下,此事因微臣而起,由微臣向公公作个交代。”

  朱允炆道:“这事不能说由爱卿而起,是我让爱卿比武的,并未想到会惹出事来。”一顿,对盛经子道:“既然比武伤和气,盛公公又何必强人所难,我看就不要比了吧!”

  盛经子道:“公冶勋到宫里来张狂,想必是自恃武艺高强,不把大内高手放在眼里……”

  朱允炆岔话道:“公公言重了,那日是我一时高兴,想看看公冶爱卿的武技,故招了宫中最强的康鹤、张泰来,让他们比试……”

  盛经子接话道:“殿下,既然公冶勋武艺这等高强,就让微臣领教领教,以获教益。”

  公冶勋忍住气,朝盛经子一抱拳道:“下官武技低微,不是公公对手,下官认输。”

  盛经子一声冷笑,道:“殿下,他武技低微,还胜了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徒儿,这分明是讥讽微臣和大内高手的功夫稀松平常,不在他眼中,他如此轻贱皇宫卫士……”

  朱允炆忙道:“公公误会了,他不是这个意思,他已经服输,无须再比武。”

  公冶勋见盛经子蛮横无理,知道事情不能善了,朱允炆只怕无力制止这场纠纷。

  又听盛经子道:“殿下,皇上圣察,一个吏部侍郎家的公子,无论文武,从不进考场应试,足见其不思进取,也足见他才智平平。对这样一个平常官家子弟,殿下却破格录用,一来就任了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不到几个月,就升任正三品指挥使。他有赫赫军功吗?没有。他是考场上的武状元吗?也不是。那他凭什么任这么高的武职呢?皇上命老臣考较考较,看看他这人有多大本领,配不配进宫当差,皇太孙殿下的东宫卫队,能交给这样一个庸才掌印吗?是以老臣今日当着殿下金面,考较公冶勋!”

  朱允炆一听,这老家伙搬出皇上来了,照他的说法,是皇上要他考较公冶勋,自己还能阻止这场比斗吗?听说老家伙是宫内第一高手,要是他公冶勋伤了该怎么办?他分明是不怀好意,这事只会越闹越大,一时没了主意。

  此时亭外人越聚越多,有旗手卫、忠信卫的人,还有许多太监。显然,他们是闻讯赶来看热闹的,盛经子有意当众挫辱公冶勋。

  朱允炆尚不及答言,盛经子又对公冶勋道:“公冶勋,你听见了吗?出来领教!”

  公冶勋忍无可忍,但这是在宫中,比不得外面,须请得皇太孙允准才敢行事。

  他道:“殿下,盛公公相逼,微臣只有下场献丑,请殿下示下,有无不妥之处。”

  朱允炆无可奈何,道:“既是圣上请盛公公考较爱卿武技,爱卿就下场应试吧!”

  公冶勋道:“遵旨!”

  朱允炆又道:“盛公公,既是考较武技,双方不得伤了和气,也不得出手伤人。”

  盛经子道:“刀枪无眼,但凭运气!”

  皇太孙站了起来:“到何处比试?”

  盛经子道:“草地宽敞,是可施展!”

  朱允炆走出亭阁,公冶勋随后而行,盛经子紧跟着。那些看热闹的卫士太监纷纷向皇太孙行礼,然后散开,空出一块地方来。

  忠信卫的方宏、葛镇海、张宁、张铭、施鹏、卫刚等人向公冶勋招手,公冶勋遂走近他们。众人十分焦急,都嘱他小心。

  旗手卫的指挥使铁索煞星张孝垅、同知包占斌等人则在一边冷眼旁观。那些太监却分成了两拨。一拨人数多些,和张泰、康鹤站一起,另一拨则和花园总管吴干仁站一堆。

  史靖、王三跟着朱允炆站在中间。朱允炆道:“盛公公考较公冶勋的技艺,并非比武,所以不准伤人,考较时适可而止!”

  盛经子道:“公冶勋目中无人,蔑视大内高手,微臣一来考较他的功夫,二来讨还公道。彼此既动上了手,难免会失手伤人,公冶勋若是怕死保命,不妨当众跪下叩头认错,那么也就不必再考较,由公冶勋选择吧!”

  公冶勋深吸一口气,以使自己保持平静。

  他不愠不火道:“盛公公要下官当众赔罪,下官却不知罪在何处。所谓目中无人、蔑视大内高手之说,全是盛公公自己说的。盛公公要考较下官的功夫,下官已说过,下官不是盛公公的对手,下官认输,可盛公公不依,咄咄逼人,下官无路可退,只好奉陪。但彼此并无深仇大恨,应点到为止,若存心置人死伤,有违皇太孙殿下钧旨。”说完前出两步。

  盛经子冷笑道:“这么说你是要与本官较量较量了,那真是好得很……”说着一挥手,他身后走出一个中年太监来。

  葛镇海等人一瞧,是盛公公手下的亲信张洛。此人平日少与人来往,不像康鹤、张泰仗着盛经子的权势,在宫中横行横道。除了盛经子,就只有四个太监。旗手卫的人都在宫外巡更,宫内护卫全交托给他们。由此可以推断,这几人的武功定然是出类拔萃。

  卫刚想把张洛的身份告诉公冶勋,可公冶勋又往前走了几步迎候对方,没来得及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