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二百二十二章 修道者当斩妖除魔

《村里来了盗墓贼》第二百二十二章 修道者当斩妖除魔

作者:过路财神 字数:1885 书籍: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二天醒来,问起白狼夜里是否看见那诡异的篝火和异族的舞者,他说没有,又说似乎在梦里见过。

  莫不是一场梦?盗了十几年古墓的马三有些不信。

  因为他看见白狼眼圈发青,印堂发黑,目中无神,分明是中了邪模样。

  洗漱完毕,勤快麻利的大娘已将早饭准备好,新烙的锅盔,刚炒的青椒,泼上热油的红萝卜丝,黄澄澄地包谷糁子,看得马三与白狼只咽口水。

  用罢早饭,马三没有着急赶路,而是与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白狼则在旁边偶尔做一下翻译。马三是河南人,一些甘肃的土话的确听不懂。

  实际上,马三是想通过闲聊,探听出古月道人的踪迹。

  聊了半上午的功夫,没有打听出任何古月道人的信息,却了解到一桩怪事。也正是这桩怪事,让马三对昨夜的诡异舞者有了几分猜测。

  原来,这座颇具气势的四合院建于民国初年,是老人的先祖为避难从北京逃到此处后花巨资而修,不想建成以后家中怪事频出,人畜不安。先祖认为是风水不对,便请来一位道士整治。

  那道士是真正的茅山后人,手段了得,念咒作法之后,留下一尊神像后飘然而去。去时言明,神像敬于明堂,终日不断香火,可保家宅平安。

  道士走后,老人先祖谨遵他的叮嘱,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果然,家中从此平安无事,直到一个月以前。

  那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五,老人带着三个儿子去后山上坟,去时还是晴空万里,炎阳高照,到了坟头时却已是风雨交加,带去的香蜡纸钱多被雨水打湿,根本无法焚烧送于先人,只好磕了几个响头转身回来。

  说来也怪,待他们下山走进家门,这风也停了,雨也住了,依旧是晴空万里,依然是炎阳高照,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大儿子看天已放晴,便提出再去坟头烧纸,不想话刚出口,就被老人骂了回去。“一月不上两次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当天夜里,供奉在明堂里的神像就自己倒了,而且还摔成了两半。

  老人知道这是不祥之兆,却不知如何破解,只好将神像用胶粘在一起,继续供奉在明堂,香火加了一倍。

  也就是从那一夜起,他们这个院子不再平静了。

  起初是午夜里总有鬼火飘浮,后来鬼火越聚越多,成了一堆篝火,再后来篝火渐旺,就引来异族跳舞者。

  更为恐怖的是家里人总在睡梦中被引到跟前观看,往往一看就是一夜。

  儿子与儿媳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先后远赴他乡另谋生计,他老两口年纪大了,实在不舍得这故乡水土,就忍痛留了下来。

  听了老人的倾诉,马三还没有表态,身旁的白狼已是心中火起,扬言要灭了这伙魑魅魍魉。

  对白狼的本事,马三心中清楚,要论打架出力,绝对是一把好手,要论降妖除魔,他差得很远,因为他师傅根本就没有教过他。

  马三听师傅说过,白狼的师傅胡道人不但武艺超群,通晓五行八卦,而且在“茅山道术”方面颇有造诣。却不知为何,胡道人只将一身的武艺传给了白狼,其他的都带进了坟墓里。

  所以这白狼说要灭了这伙作妖的小鬼,实际上要马三来灭,并非他自己。

  然而,马三很犹豫。这捉鬼驱邪并不是他们“戒”字门的看家本领,其中流传下来的手段也都是些旁门左道,难堪大用。如果遇到一些小鬼作怪,还可以抵挡一二,倘若碰到老妖兴风作浪,就有反噬的凶险。

  马三瞪了一眼身旁的白狼,又望了望面前的两位老人,下了决心。

  真正的修道者当能斩妖除魔,卫道于世间。况且自己又受了人家恩惠,明知对方有难,岂能袖手旁观?

  “老伯,家里除了夜间歌舞以外,还有什么异常?”马三问。

  “其他异常?那就是房间里突然变冷了!”老人一边回答,一边指了指身上的棉袄,以及堂屋中间的那只火炉。

  “即使在三伏天,这屋子里还是寒风阵阵,如冰窑一般!”未等马三反应,一旁的老伴补充道。

  难怪,马三自从踏进这座院子,就觉得有些古怪,原来是老人身上厚厚的棉袄以及那个只有在冬天才能看到的火炉。

  要知道,虽然深山里要比城市里凉快,虽然人老了身上火气不足怕冷,但也不至于九月份穿棉袄吧!

  “老伯,我俩今天不走了,想去附近转转!”马三说道。

  “对,老伯,我们不走了,饭钱和住宿的钱一定多给您!”白狼见马三决定出手,急忙附和着说。

  “什么钱不钱的,能给我们这两个老不死的做伴,求之不得哩!”听到这两个青年人不走,老人打心眼高兴。

  人老了,最怕的是孤独。

  走出院子,马三猛然间感到身上一阵轻松。同行的白狼也似乎有同感,一股阳刚之气冲上印堂,萎靡之色一扫而光。

  马三从怀中摸出罗盘,先是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又望了望太阳的方向,随后就将目光放在了院子后面那座山梁上。

  这是一处山谷,三面有山岭围绕,一面是一条山梁的尽头。这道山梁宛如一条巨龙般从远处蜿蜒至此,似乎口渴了,一头扎进了脚下的河里。

  河水由山上的溪水汇聚而成,沿着山石的走势,在群山中曲曲折折。湍急的河水流经此处时,迎面撞上另一道山岭,于是紧急转了弯,随之也放慢了脚步,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河面。,

  河面不宽,仅有数丈,却将那满山的苍翠,夹带着一片蓝天映在其中。

  在那道巨大的山梁低头处,零星地散落着几处院落,其中那两位老人的院落最低,最大,也距离谷底最近。

  来到院落的后面,爬上一段缓坡,一截横断崖壁出现在马三眼前。

  崖畔上长满荆棘,几丛金黄色的野菊花正在其间开放。崖壁有五六米高,十几米宽,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因为表面上已被各种藤蔓植物和杂草覆盖,看不出石头的本来面目。

  拨去藤蔓,有白色的寒气从石头的缝隙中渗出,眨眼的功夫,就在崖壁形成了薄薄一层白雾,远远看去,一个洞口的模样呈现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