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一百七十二章 邙山鼠的蛛丝马迹

《村里来了盗墓贼》第一百七十二章 邙山鼠的蛛丝马迹

作者:过路财神 字数:2013 书籍:村里来了盗墓贼

  马三在这原上已经转了一个多月了,没有丝毫的线索。

  马三是来找仇家“邙山鼠”的,数年前自己的恩师姚四爷死在他们手上,是被他们活活闷死在古墓里的。

  虽然作为一个盗墓贼,死在古墓里、为墓主人陪葬很是正常,但这过河拆桥、背后下手、以众欺寡的行为太令人可恨。每每想起这些,马三的心就像被千万条钢针在扎,在刺。

  除了父亲,师傅就是这个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

  马三的人生可以分四个阶段,一到八岁为第一阶段,那时父母尚在,长有兄,下有弟,日子虽苦,但也能与其他农村孩子一样,饿不着,有学上。

  九到十岁为第二阶段,父亲死在了煤矿矿井里,兄长接了班再也没有音讯,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后从未回来看过他,他那时就像不存在的一样。还好爷爷奶奶发了善心,买了十几只山羊让他放,这才有了一份生计,尽管辍了学,也经常吃不饱,总算没有饿死。

  十岁到二十岁是第三阶段,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无处可去,好心的姚四爷收留他,供他吃穿,教他做人,还传授了盗墓的本事。尽管这盗墓风险极大,又不光彩,却能让他在极困难的情况下活下去。从头到尾,师傅一直都在告诫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墓里倒斗。

  这十年,是马三成长的十年,是马三蜕变的十年,也最幸福的十年。

  在这十里,马三成长为一名成功的白酒推销员,蜕变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正派正直的血性男儿。挨饿受冻、无家可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等待他是光明、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二十岁到现在。师徒二人立志金盆洗手不在做那盗墓,却都因不得已的原因先后违背了誓言,师傅因此死在墓里,而自己则被守墓人打断了手腕。后来师娘死了,兄长死了,母亲也死了。送走众多亲人的同时,弟弟考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有了一份好工作,还订了亲,而自己,也在距家千里之外的古城西安有一家古玩店,又跟自己心爱的女人结了婚,有了儿子,又有了女儿。

  渐渐地,马三摸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有幸福,也有痛苦,有欢乐,但更多的是忧愁和无奈。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对此,宋人方岳在《别子才司令》中又补充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到了现代,台湾知名作者林清玄又添了一句:“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时光横跨千年,集万千智慧终凝一句话,“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与语人无二三,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这,或许就是识事、处世之道。

  近些年,马三也时常看一些书,有道家的,有佛家的,也有西方哲学的,自然对人生的体悟积累了不少,本应不再去“执着”,可是,其它名利他都可以不在乎,唯有这杀师之仇放不下。

  得知“邙山鼠”与“王蛇”很有可能入秦掘墓之后,马三就即刻去了上海打探消息,五十万的现金花去大半,才探知他们的目标可能在这渭北平原上。

  此处的“渭北平原”并非广义上的渭河平原和关中平原,而是特指渭河咸阳和西安段以北几个县,包括礼泉、永寿、泾阳、淳化、乾县等,是陕西省古墓最为集中、墓葬级别也最高的地区。

  进入这渭北平原以后,马三先后到过5个县城,56个乡镇,近千个村落,寻访过数万人,这才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有一个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在永寿县以绘画写生为名四处游历,并常常去那人迹罕至的沟壑中,鬼鬼祟祟。

  显然,这与“王蛇”的相关描述已经很接近。

  就这样,马三住进这了永寿县招待所。在当时,这个招待所是永寿县最高级,服务最好的宾馆,也是一些官员和外地大客商来永寿的落脚点。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警察和闲人来此骚扰。

  当然马三住到这里,并不是因为这里条件好,而是因为那个上海口音的青年人就住在这里。

  几次有意无意的遇见之后,两人有了眼神的交流。

  通过对方的眼神,两人对各自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他们不是绘画写生的老师,也不是寻亲访友的远客。在一次短暂的交流之后,他们确认了各自的怀疑,并判断出他们是同行,都是盗墓贼。

  只是马三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这个上海的青年人并非他要找的“王蛇”。因为他的身上,缺少了成名盗墓贼所特有气息。而这种气息,既无法模仿的,也无法隐藏。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座谈类节目,年轻漂亮的女主持人与七八位应邀嘉宾你来我往,妙语连珠,惹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就在中场休息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嘉宾找了主持人。他说,那一位身着黑色T恤的嘉宾是一位警察。而在节目结束以后,这位被认为是警察的嘉宾也找到节目主持人,亮出了自己警察的身份,并声明那位五十多岁的嘉宾就是一名小偷。

  仔细回忆整个节目录制的过程,这两人没有说过一句,交流的只有眼神。而他判断对方身份所凭借的除过眼神以外,还有一种气息,即职业老贼身上所特有的“贼”的气息,以及经年反扒民警身上所具有的“猎手”的气息。

  人的形象可以改变,言语可以改变,气息却很难改变。

  既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马三当下决定,收拾行礼,另寻他处。

  然而马三无意中听到了一句上海话,让他决定留下来,并使出手段,逼这位年轻同行露出原形。

  那是在他决定要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在经过这位同行的门口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从里面传了过来,

  尽管这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他还是禁不住竖起了耳朵。

  从争吵声中可以听得出,与这位同行在电话里吵架的是他的女人,虽然没有带脏字,但言语中还是充满了愤怒与怨气。

  见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马三轻轻地抬脚走了。可就在他要走进电梯的那一刹那,一句上海话从那房间里传了出来。

  这位同行虽然是上海人,却从来不说上海话,即便在争吵时。可今天,可能是因为过于生气,这才蹦了出来。

  对上海话,马三并不陌生,在上海呆的那一周,他也学了几句。但对于整句语速又特别快的上海话,他还是听不懂。

  然而,听不懂不等于全不懂,他还是能从中逮住一两个词,比如这一次,他就逮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邙山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