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最诡异的葬礼(上)

《村里来了盗墓贼》第一百六十七章 最诡异的葬礼(上)

作者:过路财神 字数:1842 书籍:村里来了盗墓贼

  在安顿八婆后事的过程中,出了四件怪事。

  前两件是道听途说,后两件却是我亲眼所见。

  八婆是公历2000年8月9日,农历庚辰年七月初十清晨五点多走的,走时夜幕褪去,东方泛白,晨星悬在天边,格外明亮。

  八婆一倒下头,樊春花就自己寻了过来,好像他早就掐准了时分。

  樊春花是黑老二的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本事早已不在黑老二之下,特别是五行八卦算命之术,格外的准。

  进了八婆的家,他先是确定了灵床摆放的位置,与众人将八婆摆好,又细细检查了准备好的寿材、孝布,这才要了一块白布去写讣告。

  根据八婆的生辰八字,又结合她咽气的时分,樊春花很快推算出了入殓、出煞、出殡和下葬的时辰,并确定了“出煞”方位。

  出煞,又叫出殃、出杀、归魂、回煞、回魂、回神等,是我们当地农村处理丧事的一种传统习俗。

  根据迷信传说,人死后的第九天至第十八天之间的某一天,亡人的魂魄在鸡脚神的押解下,回到生前的住家作最后的留念与告别。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并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然后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等规定时间过去之后,再点燃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等爆响停止才算完成。

  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而提着脸盆在家里敲,是为了“惊”走亡人遗留的魂魄。

  我不信鬼神,但对于这“出煞”却是很敬重,这源于曾经的一个赌局。

  那是在爷爷去世的时候,黑老二掐算 “出煞”的时辰在死后的第三天午夜,我与大牛哥一起按照习俗,摆下了香案,再将煮饭炒菜的锅翻过来底朝天的扣在灶头上,然后在爷爷咽气的地方和各个门槛面前,撒上了一层厚厚的柴灰,最后将所有的门关起来。

  本来重点是要将家里的鸡关起来的,我家没有养鸡,也就免了。

  一切准备停当,我与众人躲了出去,静等那个神秘时辰的到来。多年的科学教育使我根本不相信爷爷的魂魄会回来,所以对这些做法很是不屑。

  大牛哥打小就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见我不以为然的样子,很是生气,便与我打赌,如果有鸡脚印,就要拿出生活费请他吃烧烤,喝啤酒,如果没有,他愿意贡献出自己的伙食费请我吃“沙湾”大盘鸡。

  那时候,我俩都在西安上学,恰逢西安兴起吃“大盘鸡”,很对我味口。

  赌就赌,谁怕谁。我很有信心。

  等“出煞”的时辰刚过,我俩就各提了一串点燃的炮竹,在房院里走了一圈,然后急忙掏出钥匙开了门去瞧。

  门开了,灯亮了,我们俩都惊呆了。

  只见门槛面前的柴灰上铺满了鸡爪似的脚印和铁链的印印!再进去,每一个门槛都有,像以前的妇女绣花的图案!

  我惊呆了是因为出现了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而大牛哥惊呆了则是因为心灵深处对“出煞”的恐惧。

  樊春花掐算出八婆的“出煞”时间在次日下午,方位在东南。他仔细将这些时分和忌讳写在了讣告之上,之后随人去了北原上的祖坟“勾穴位”。

  “勾穴位”就确定墓地的具体位置。

  在我们当地,人们普遍相信“风水”、“脉气”之说,认为祖先如果理在“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后辈儿孙就可以升官发财、人丁兴旺。

  樊春花“勾穴位”的功夫炉火纯青,根本不需要操心。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樊春花总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好像要出什么事情,又好像已经出了事情。

  做完了一名风水先生应该做的事以后,樊春花跪到在八婆的灵堂前,放声大哭起来,哭声响彻了全村。

  风水先生哭灵,的确很少见,但村里大多数人都不以为奇。樊春花爹娘死的早,是八婆收留了他,并拿出多年的积蓄求黑老二,给了他一条生计。

  樊春花哭罢正值中午,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突然之间西北方的天空拔起了一团红云。没有风,那红云却走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头顶,吞没了炽热的太阳,天色随之暗了下来。

  此时,红云变成了乌云,铺天盖地奔向南山。

  没有任何征兆,一条闪电像腾飞的巨龙在天空乍现,接着就是一声巨雷在头顶炸响,天地为之失色。

  就在人们惊魂未定之际,暴雨当头倾泄而下,仿佛天河决口。

  这场暴雨下了近一个小时,“渭惠渠”里的水漫过了渠堤,门前的公路成了河流,田野里成了一片汪洋,期间电闪雷鸣从未中断。

  后来我才知道,那种闪电被称为“带状闪电”,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合而成,犹如丝带一般横亘天地之间!

  暴雨过后,乌云散尽,依旧是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切恢复如初,只是地面上多许多水洼,宽大的树叶上盛满了水珠,空气更加潮热罢了。

  当天夜里,尽管时间已经接近凌晨,那份闷热仍旧笼罩在人匀的周围,空气里感觉不到一丝凉意。

  一轮明月当空,周围散落了点点繁星,几朵白云在星月之间飘来飘云。

  蓦然之间,星光隐去,月晕骤起,悬挂在灵堂前的丧幡扬起,风来了。

  说风来,风就来,而且一来就很疯狂。渠堤上高高的白杨树弯下去的腰就没有再直起,灵堂周围的花圈瞬间就被吹上了天。

  中午的暴雨来得甚是蹊跷,午夜的狂风刮得也很意外,却都不是我亲眼所见。

  那时,我正在回家的路上。等我回来,雨已停,风已过,没有任何异常,唯有刘家沟方向的树杈上,还挂着许多长长纸幡,在青天白日下随风招手。

  我是从老光棍老杜的口中听说这“奇风怪雨”的,当时我在灵堂前跪着,而他正在三步开外的礼桌旁与人闲聊。可能是知道我才回来,也可能知道我在听,所以他讲得格外地细致、清晰。

  我认为,八月正是多风多雨的季节,这不过是一种巧合。可是第二天八婆出殡发生的两件怪事,就彻底推翻了这个推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