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里来了盗墓贼 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摸过的女人最多

《村里来了盗墓贼》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摸过的女人最多

作者:过路财神 字数:1871 书籍:村里来了盗墓贼

  我们村,要问谁摸过的女人最多,那一定是老杜。

  老杜不姓杜,至于姓什么,记不清了。以前他的母亲改嫁给谁,就跟谁姓,后来改嫁给一个姓唐的,他要姓唐时结果被拒绝了。

  姓唐的是个文化人,也是个明白人。他告诉老杜,男子汉立于天地之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又告诉老杜,天生是谁的种,就是谁种,想改也改不了。他还告诉老杜,做人就要做文化人,文化人自古就高人一等。到最后他又说,会写诗的都文化人,古代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

  老杜也想当个文化人,所以他想姓李,结果被小兰的表哥豹子打了一顿,不许他姓李,所以只好姓杜了。

  老杜的娘我叫十三婆,是个克夫的命。据不完全统计,在嫁到我们村之前,至少有八任丈夫死于非命, 这些丈夫中,与她生活时间最长的为两年,生活最短的还不到三天。

  我出生的那一年,老杜跟着她娘嫁给了我十三爷。从此,他娘就成了我十三婆,而他也就成了我二十七叔。

  二十七叔叫起来很绕口,我总是叫不真切,所以很害怕叫。后来等我能叫真切了,却又懒得叫了,为此没少挨爷爷的训斥。

  爷爷对十三爷很好,因为他与老杜一样,都是因母亲改嫁而来到我们村子来的,爷爷仁义善良,总觉得这些跟着母亲改嫁的孩子可怜。

  人心换人心,十三爷待我爷爷乃至整个李家都很好。听爷爷说,旧社会抓壮丁,十三爷为我们村连续出了五次丁。

  那时候,战火纷飞,为谁出丁就等于替谁去死。

  十三爷的命真硬,当然也是苍天保佑,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走了七八遭,尽管浑身的枪眼,却愣是把命给带了回来。

  后来“命硬”就成十三爷得意的资本,逢人便要吹嘘两句。

  也正因为此,当有人介绍老杜他娘给他时,经不住人家以言语相激,就一口应称了下来。

  不过听老一辈人说,老杜他娘那个时候还真有几分姿色。

  爷爷得知十三爷干下了这冒失的事,连夜去他工作的单位阻拦,结果木已成舟,悔之晚已。

  果不其然,老杜他娘嫁过来后不到两年,先是十三爷因为历史问题而被单位开除,一家三口回到农村种田,再是十三爷不到六十岁的父母相继离世,最后就是十三爷在给农业社挖窑洞时被突然滑落的土塌死。

  十三爷的事情让爷爷难过了很久,总是对我说,十三爷是让色迷了心巧,自己送了自己的命。

  十三爷死后,老杜他娘还想改嫁,结果被爷爷给挡下了。

  爷爷叫来了黑老二,明明白白地给她讲了克夫命的前因后果和其中利害,希望她能留下来给十三爷守节。

  在黑老二的嘴中,颧骨高大,鼻削如刀,嘴尖,蟹目,有法令纹,眉低压目都是克夫之相。很不幸,这些都能在老杜他娘的面相上隐约看到。

  也许是受够了改嫁的罪,也许威慑于黑老二的相面之术,老杜他娘没有再改嫁,也因此永远成了我的十三婆。

  老杜来到我们村时已十六岁,是个腼腆的半大小伙子。十三爷在时穿得还体面,吃得也不错,说话办事也有模有样。十三爷不在了便放了羊,成天与车站上的流氓混迹在一起,不是偷人就是骗人,有时还去抢人,简直丢尽了我们村人脸。

  有一次因为骗人,被人家追到我们村,若不是有村里人出面,说不尽就被人家扭送去了派出所。也是从那以后,村里人不让他姓李。

  老杜不姓李,却一直还在李家村住着,无论谁家娶媳妇,他都要去帮忙。其他人帮忙是为了乡里乡亲的情面,为了能美美地吃一顿,而老杜去帮忙是为了闹洞房,为了闹洞房时的节目。

  闹洞房自古有之,各地有之。

  闹洞房又称“闹房”、“吵房”,是在婚宴后的晚上,亲友不分辈分长幼,聚于新房中嬉闹取乐的一种方式。

  闹房习俗源于驱邪避灾。相传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鬼,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趁新郎、新娘拜天地时躲进洞房,伺机作怪。紫微星当众揭穿了女鬼阴谋,并说:“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时至五更,女鬼见无从下手,也只好逃走了。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各地均有,形式却各有不同。相传我们村闹洞房的形式来自古代军中,场面有些“污”,就比如说抓“雀儿”。

  抓“雀儿”是传统节目,就是将一块手帕折叠成麻雀形状,然后塞进新娘的一个袖口,再由新郎从另一个袖口抓出。如果新郎笨手笨脚的几次未成功,就会由其他人代劳。

  而老杜最喜欢做这代劳之人。

  随着村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文明之风渐渐浸润着我们古老的李家村,愿意在闹洞房时代替新郎“抓雀儿”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也只剩下老杜一人。

  但过来人都说,老杜“抓雀儿”的手很不老实,常常会乱摸乱捏……

  老杜名声就这样坏了,因此到了四十岁也没有说上媳妇,与信义一起成了我们村有名的老光棍。

  与信义不同的是,老杜很圆滑,能说会道,还时而能弄来钱,所以嘴边不缺吃喝,身边从来不缺女人,活的很滋润。

  除些之外,老杜自诩为文化人,嘴里常常冒出几句不伦不类的诗来。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比如苏轼的《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再比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还比如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些千古绝唱在了老杜的嘴里,却变成了淫词艳曲,被引用到了许多他自以为很贴切、很恰当场合和地方,比如说写给田寡妇的情书里。

  田寡妇虽然是泼妇,却绝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