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快穿锦鲤运 第一百六十二章 邢丞相下台

《快穿锦鲤运》第一百六十二章 邢丞相下台

作者:暴瘦一百斤 字数:9358 书籍:快穿锦鲤运

  刚一入京,池梨尚未来得及回家,直接就被女帝一纸诏书给召进了皇宫。

  时隔将近一年再见女帝,池梨发现其面有烦绪,但整体而言整个人状态还好,至少心情没有想她表面上露出来的那么烦恼。

  显然在这段时间与邢丞相的争斗中,女帝党即便没有一直占据上风,但也并未损失什么。

  将自己心里的想法默默埋藏起来,池梨脸上表情严肃中不失恭敬,在女帝的一声声询问下,一五一十地将自己在岷府那边的一切经历都禀报给她。

  关于白知府的功与过,关于尤于二人的罪行,还有自己是如何处理岷府河坝的问题等等。

  君臣这一谈话就是半下午,直到外头总管太监小声提醒一会儿女帝还有其他安排时,这场谈话才堪堪终止。

  女帝之前其实已经在处理呈上去的奏折中大致了解过其中内情,如今招人前来询问,不过是多补充了些细节,并一同听那岷府河坝后续重修的过程罢了。

  “你这妙计,确实够妙。”对于池梨治水同时还能够反而利用洪水帮助岷府冲开那挡路巨石的妙计,女帝连道两声“妙”,不过她也知晓,此举能成,完全依赖天时地利人和,兴许还有些池梨本身运气好的成分在,所以是不可复制的,对于其他地区的治水方式并无什么参考性。

  但池梨在这其中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略微沉思片刻,女帝下旨:“传朕旨意,池梨出巡岷府,检举地方官员欺上瞒下抗旨不遵,治水修路,保佑一方百姓有功,封从四品内阁侍读大学士,赏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绫罗绸缎各十匹,玉如意一对。”

  “谢主隆恩。”

  当场升官的池梨跪下谢礼,耳边是总管太监高声重复圣上旨意的声音。

  除了池梨,其他一同被派遣去出使岷府的人都得到了各种不同的赏赐,身为正五品千夫长的林燕湘虽不像池梨那样升了官,却被授予武节将军之衔。

  喜得她立马提着两大壶酒就往池梨家去,想与她不醉不休,却被告知人还在皇宫,尚未归来,只能遗憾地回去,打算改天再来。

  池梨直到夜幕降临时才从宫里出来,回了家中。

  她预料到已经接到消息的父母会等她,却没料到家里人居然都齐齐站在门后等着迎接她,待从马车下来,一见到家门后居然齐齐站着那么多人,着实把她吓了一跳。

  “爹娘,我回来了。”

  差点没当场逃跑的池梨顿了顿脚步,随后才强自镇定下来,迈开步伐往父母那边走去。

  她本以为时隔许久再见双亲,自己会表现得很平静,毕竟如今她都成了四品大官了,哪儿还能表现得那么不稳重,谁知双腿竟不受自己的控制,这走着走着还跑了起来,一下子就扑入父母怀中,怎么都不愿起来。

  池家夫妻也紧紧抱着女儿,不顾时下长辈对孩子含蓄的情感表达,直接外露自己的情绪,双双流泪地抱紧孩子。

  自从池梨去了那传说中危险又偏僻的岷府,他们夫妻俩就没一刻不担忧的。

  这与之前送孩子去书院读书不同,至少他们知道泊河府是个繁华安稳的地方,且那边还有许氏娘家人在帮忙照看梨儿,怎么着都不会让孩子受苦,可这回孩子身边连一个能照顾她的人都没有就算了,还得去治理那坍塌的河坝,可想而知的危险,这怎能不让他们这做父母的担心?

  梨儿离家这段时间来,他们夫妻俩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还好,如今人平安归来了,他们也总算能够放下心来。

  “爹娘,女儿这回差事办得好,圣上赐下了不少奖赏,你们都收到了没?”

  由于池梨后面又被留了一会儿,所以女帝赏赐的东西比池梨提早到家,这会儿池梨一问起,池家夫妻就立马点头。

  “收到了,你娘都给你存到你的库房里去。”池秀才道。

  女儿辛苦办差得来的赏赐,池家夫妻可不打算动。

  “不用都存入我库房,娘您叫人将东西都拿出来,银两就存在中公作为家用,那些绫罗绸缎则拿去叫绣娘做成衣物,给一家人穿,至于其他摆件,虽是御赐之物,却并非一定要存起来不能用,直接拿来装饰家里,岂不妥当。”

  池梨直接就把女帝赏赐的东西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半点没让她爹娘全给她存起来的心思。

  在她的思想里,这些东西不拿出来用,那女帝给她不就是白给嘛?

  溯朝皇帝赏赐东西一般都挺讲究实用性,不要求官员将御赐之物当做什么宝贝似地供奉起来,基本上东西给你了就是给你了,你要怎么使用是你的事,皇帝不管的。

  以前还发生过官员由于家中过于贫困,在揭不开锅的情况下不得已卖掉御赐之物换银两买粮,被人给弹劾到皇帝面前,皇帝得知后不仅没发怒,还道:“朕赏出去之物就不归朕所有,得到赏赐之人如何处置与朕无关,今后再不要拿此等无聊之事前来烦朕,否则弹劾者将受重罚。”

  此言一出,在无人敢对这种事有所异议。

  听闻后续那皇帝还找理由赏了那位贫困官员一些银钱,并提高了官员们的整体俸禄,令得不少家境困难的官员能够养得起家,也不至于穷到揭不开锅。

  而这一位无数贫寒出身官员心中的明君,正式溯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当今女帝的爷爷,听闻当今女帝小时候还曾经被开国皇帝带在身旁教导过几年,所以其性格手腕等各方面都挺像开国皇帝,不像先帝那样软弱昏庸。

  池梨还听闻,先帝当初之所以能够上位,正是因为开国皇帝忙着打仗,加上先帝不少优秀兄弟们都跟随着先帝四处征战而死在战场上,所以才被这个最晚出生,年纪最小,没经历过什么战事的小儿子给捡了漏。

  可惜,也许正是因先帝乃是开国皇帝幼子,自出身起就受到了万千宠爱,又躲过了初开国时最动荡那几年,所以没经历过什么历练,导致其性格不像先帝那样果敢强硬,太过于软弱,以至于到了好拿捏的程度,才给如今的溯朝弄出了邢丞相这么一个祸端。

  还好在临终前,先帝许是也得知自己的无用,因此下旨不顾祖宗礼法,传位给与自己父亲最像的长女,让其上位,帮忙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

  对此,池梨都不知道说女帝是幸运的还是不幸。

  外界人人都说女帝上位是她以兵权逼迫先帝得来,其实他们这些女帝心腹与朝中老臣皆知,女帝的上位有先帝临终传诏,她又是嫡长女,不看性别的话,其实也是既嫡又长,称得上是名正言顺。

  然而很多人,包括女帝的所有兄弟们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自然就一直闹腾,并对外散播不利于女帝的言论。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中伤女帝,却忘了她就不是一个能被此等流言蜚语所影响的人,且对于不安分的兄弟,她也从不心慈手软,敢反一个就杀一个,杀到现在,原本还有点蠢蠢欲动的人都安分下来了。

  不管那些人的安分是不是暂时的,反正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人再敢反了。

  池梨是这么想的,却没过几天就被打脸,导致她刚离开岷府不久,就又得急匆匆跟随大军回去。

  七月末,先帝幼子寿慧王在其封地起兵造反,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岷府,占据其内部各个矿脉,用金银矿丰富他的口袋,并利用铜铁矿铸造兵器武装军队,野心勃勃地想要利用岷府资源,一路打到京都去。

  在这个消息传来时,听闻与岷府比邻的另一府城已经遭受大军压境,抵御不住下连忙八百里加急,向上禀报这边的情况,请求圣上派遣援军,镇压叛乱。

  池梨半夜在家睡觉被女帝一个指令紧急叫进了宫。

  一入御书房,她就发现好些平日里见都见不到的朝中重臣全聚集在这里,大多都是女帝党派的人,还有柳副相这种掌握实权,但不属于任何党派的中立人员,而邢丞相那边的人却一个都没有。

  女帝这是何意?

  明目张胆排挤邢丞相一党,还是怀疑寿慧王叛乱与邢丞相有关?

  垂目掩下眸中思绪,池梨恭敬地一一向每一位上官与女帝行礼,然后就自觉站在最末尾,等待女帝说出特意召集她前来的目的。

  其实不用说,她已经大致猜到了。

  果然,女帝见她进来后,目光落在她身上,沉声吩咐:“此次叛乱,朕希望池爱卿能跟随大军一起前去岷府镇压叛贼。”

  “臣,遵旨。”池梨行礼应声。

  她能听出女帝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怒火,连寿慧王这位女帝曾经最疼爱的幼弟在她这里已经不叫寿慧王了,而是叛贼,可想而知,等叛乱镇压完回来,京都菜市场门口又得血流成河了。

  此次平叛,除去池梨,副相柳正知也在同行前列,他是作为战场指挥官被派遣出去,可以说,一军之中,除了主帅,就剩柳副相权利最大。

  然而稀奇的是,原本最受女帝器重,且平叛经验丰富的镇国公莫瑜这回却没被派出去,反而被女帝留在身边,不,名义上她也是作为平叛军队主帅被派遣出去了,但她实际上压根没有离开京都,而是躲在了京都郊外。

  这是什么意思?

  身为文官,池梨享受到了与柳副相一样的待遇,得以坐在平叛队伍的马车内,只是碍于条件有限,她被安排到跟柳副相同一辆马车里。

  整个队伍也就这么一辆马车,实际上她想去别的车上也没地去。

  好在池梨也无所谓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实际上自动女子开始能做官以来,溯朝本就开放的风气变得越发开放,成年男女同乘一辆马车的事也时有发生,只要双方皆行得正坐得端,就并无什么。

  池梨与柳副相这算是因为公事才不得已如此,也不会受人诟病。

  话说回来,这还是池梨第一回能够这么认真地大量这位传说中的柳副相,从前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偶尔看见对方身影,都要么是在大朝会上远远瞄一眼,要么就是隔着一堆人囫囵看一下,根本没仔细看清人家长相。

  只是由于对方气质比较独特,所以哪怕看不清脸,还是很轻易就能从人群中分辨出这么一个人来。

  现如今借此机会,池梨才总算能看清楚这人的模样。

  嗯,怎么说呢……

  好眼熟啊。

  左看右看,都觉得对方容貌分外熟悉的池梨甚至很想问对方,你是不是有个失散多年的兄弟,且你兄弟就在另一个世界,叫简远。

  好吧,这事怎么想都不可能。

  但这位柳副相与简远长得确实很相似,不过二者之间气质截然不同,如果将他们放在一起,还是能很轻易分辨出来的。

  这世间人有不同,自然也有毫无关系却长相相似的,池梨在现代世界时就瞧见网上有人举办什么毫无血缘关系的“双胞胎”见面会,那里面每个人明明都是异父异母,甚至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但偏偏就长得比双胞胎还像双胞胎,相似程度不说百分之百,也差了多少。

  让人不禁大呼神奇。

  池梨也将柳副相的长相当成了巧合,很快就将心底刚升起的惊讶给驱散掉,转而以平常心对待对方,半点没让人发现。

  柳正知也没发现池梨的神态变化,他侧目瞧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半晌,突然淡声道:“你可知,赋王疯了。”

  赋王?谁?

  池梨第一反应是疑惑,第二反应就从记忆的犄角旮旯处扒拉出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

  先帝有六子,前四个儿子已经在前两场叛乱中被女帝给连带家属并一众关联人员全给砍光了,剩下的两个儿子中,最小那个现在正在死亡边缘作妖,意图步上他四个哥哥的后尘,也拖家带口地去京都菜市场门口集体掉个脑袋。

  另一个就是赋王,他在所有兄弟之中排行老五,他明明出身不错,生母家室显贵,却反而是兄弟之中存在感最弱那个,如今人还疯了,就更无人愿意关注他。

  但柳副相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么一个人。

  所以池梨略一思考就懂得了他话里的含义,这是在说人家这疯病来得太过于巧合,不想是真的,或者本来就是假的。

  至于其为何没事要装疯?

  原因也很简单,在其他兄弟都接二连三地因造反而死,或者已经被长姐加入死亡名单之后,他很难保证他姐会不会觉得他也有可能造反,打算以绝后患,干脆把他也给砍了了事。

  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哪怕大家都知道,女帝其实是个能容人的人,她当初继位时也承诺过先帝,只要兄弟姐妹们安安分分,她就绝不对他们动手,奈何她的兄弟们容不下她,这才造成如此惨烈后果,导致她都快成了百姓眼中屠杀兄弟的暴君。

  赋王胆小,他既没有太大野心想要造反,又不能相信长姐不会杀他,干脆就装疯卖傻,只求保命。

  他这种好端端突然就疯了的行为自然瞒不过女帝,女帝也知道她这个弟弟不是真的疯,是被吓“疯”的,可她如今正在气头上,并不想去安抚对方,干脆由着他去。

  反正今后只要他不学着其他兄弟那样与她作对,她自然不会动他。

  而有王爷爵位在身,哪怕赋王再如何装疯卖傻,其生活也会比一般人要好上很多,反正荣华富贵还是有的,所以实际上也不影响什么。

  不过池梨猜测,也许赋王此举,还有躲避邢丞相的利用。

  每一次王爷造反都有这老不死的身影,真的很难说等寿慧王也被女帝砍了之后,这人不会将主意打到赋王身上。

  所以赋王干脆自己绝了对方的路,不让他靠近自己这个疯了的王爷。

  “感觉还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池梨拧眉,心下仔细思索,她先清空脑子里的杂念,再重新将这事从头捋一遍。

  捋着捋着,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忍不住惊呼出声:“要造反的除了寿慧王,还有邢丞相!”

  柳正知淡定地看了池梨一眼,并不说什么。

  但他这种态度其实就是默认,池梨通过他的态度确认自己的猜想,随后又想到既然莫瑜被女帝特意留在了京都里,那就说明女帝其实对此早有防备。

  甚至再细思极恐一番,也许邢丞相能被一点点逼到如此地步,正是女帝的手笔。

  邢丞相能够坐到一国丞相之位,又掌控国家政权多年,难道他能看不出女帝的步步逼迫与自己的势力被不断蚕食吗?

  他自然看得出来。

  正因为能看清局势,他才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反,就得被女帝慢性杀死,等到真正退无可退之际,他再想反,恐怕都没了能够挣扎的力气。

  既然早死晚死都是死,还不如就干脆一点,趁着他如今势力依旧强劲时一口气反了她司家皇位,等他当了皇帝,就再不惧什么了。

  但女帝身边有莫瑜这个忠心耿耿的护国大将军在,他要反还不太容易,所以他故意挑拨寿慧王那个空有野心却无脑子的蠢蛋,让他去占据远离京都的岷府,逼迫女帝派遣莫瑜领兵过去平反,等莫瑜带着军中大部分军队离开后,皇城空虚,就是他谋反的大好时候。

  反的理由还是现成的,女帝以女子之身上位称帝,本就不符合祖宗礼法,他身为一国丞相,为国除掉这个危害,完全是名正言顺。

  此由头甚至还能得到朝中许多人的支持。

  实际上女帝允许女子参与科举,入朝为官,动了无数人的利益,已经引发了极大的不满,只是之前大家都隐而不发,如今有邢丞相牵头,趁此机会想要一起推翻女帝,并废掉其政权的人不少。

  “可各地都有驻军,邢丞相又如何确定陛下一定会派遣莫将军前去平反?”这个问题刚一冒出来,池梨就自己得到了答案。

  因为不信任。

  自从女帝上位后,她身边能够确定百分百忠诚于她的将军只有莫瑜一人,其他将领哪怕愿意听从皇命,但他们其实效忠的只是皇权,而非女帝这个人。

  所以每回遇到平乱这种大事,女帝都只会派遣莫瑜前去,以防那些另外被派出去的将军被反叛的王爷说动,想要另外拥护一个帝王上位,反而一起造反,扩大动乱规模。

  可这回在明知是邢丞相的阴谋之后,女帝是绝不可能让莫瑜离开自己身边,但平反之事也得有人去做。

  所以她思来想去,干脆派遣柳副相与池梨一起去。

  池梨自不用说,她刚从岷府过来,且因为治水修路,得了当地百姓爱戴,还与白知府相熟,去到那边完全能够通过与白知府的里应外合,一起拿下叛军,以最小代价完成平反任务。

  而派柳副相去则是女帝的一步险棋。

  柳副相不是女帝的人,甚至也不是先帝的人,他之所以入朝为官,只是为了想给百姓们做点实事,当初邢丞相一党势大镇主,危及国家稳定,也是因着有他一直压着,邢丞相才无法做得太过分。

  否则可能在先帝时期,野心勃勃的邢丞相就造反了,哪儿还能等到今日。

  在女帝上位后柳副相也不站队,但只要女帝发布的政权有利民生,他都是支持的。

  所以女帝即便不信他,但也相信他是真心维护溯朝百姓的安危,把他派遣过去平反,哪怕是为了不让百姓们因战乱而受苦,柳副相应当也不会被寿慧王说动归顺于他,反而会尽力以最小代价将其拿下。

  他与池梨配合,也许能打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来。

  女帝的这步安排算是阳谋,柳副相自然看出来了,所以他提前与池梨通气,意思就是他俩暂时是一伙的,让她乖乖听话配合。

  池梨在自己想通一切关窍后表示柳副相这个所谓通气可谓是通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了,若非她够聪明,都不知道这人好端端提赋王干什么。

  “副相今后若有何时,劳烦您直接说,下官愚笨,不太爱瞎猜,若是猜错,岂不耽搁要事?”

  不喜欢对方这种行为的池梨直接当面给人点出来,反正说出来后尴尬的人绝对不是自己,她才不怕。

  见柳副相被自己一番话给说愣了,池梨转过身去,懒得看他。

  过了会儿,她似乎听见背后传来一句道歉声,但由于外头兵马嘈杂,倒是听不真切。

  急行军速度极快,赶赴平叛战场又乘坐的是最新研发出的快船,从京都到岷府,日夜不停,不过花费一个半月就到了,足足比池梨自行回程还要减少一半时间。

  但这么赶路也有个弊端,太过于折腾人。

  所以在大军来到岷府边界的山上后,柳正知下令全军原地修整。

  来了这边后池梨才发现,被派来平反的军队不仅只有他们这支队伍,还有从临近的泊河府与南淮府紧急调度来的守军。

  也是,他们从京都过来就算用了最快速度,也足足花了一个半月时间,那么久,等他们来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女帝势必也会下令让周围驻军帮忙压制叛乱,当然也只是压制,并不作主力平叛之用。

  各地驻军主要职责还是得驻守好他们的驻地,在事情没有闹到他们跟前时,是没办法一下子抽调出太多军力前来相助,如今能维持在把叛军压在岷府地界内已然不错,再多的事就得等上头派来人之后再行议论。

  柳副相到了地方,直接召集各地派遣而来的军队将领商议如何整压叛乱,池梨也在这里头。

  旁听完了全程后,她发觉,这哪叫商议,完全就是柳副相直接当了总指挥,下令让各军配合,准备一举攻入岷府,平定叛乱。

  而大家包括池梨在内的作用就是工具人,只用听人家指挥即可。

  大家也没啥不服的。

  在场就柳副相官职地位最高,哪怕只是出于下级得听从上级的规定,他们也会乖乖听话。

  池梨不出所料地,被分配了一个去联系白知府,让他配合他们里应外合拿下叛军的任务,给完任务的柳副相不管池梨用什么法子,只要求她务必用尽手段去完成她。

  这事对池梨而言还真不难。

  她甚至都不需要动用什么神奇手段,比如拜托河里的小鱼进城给她送信什么的,只需要修书一封,然后在还在修建的河坝附近小露个脸,叫来一个认识她又能够直接联系到白知府的管事,将信塞给对方,让他假借回禀河坝修建事宜把信送到白知府手中。

  这管事也是出生于岷府的人,池梨与他们全家而言都是恩人,只是帮恩人送个信的事,对方一口答应,并出色完成,当天晚上就给一直等待的池梨送来了回信。

  信上白知府只回了一句话:“明日午时。”

  “明日午时,这是何意?”一位留着大胡子的将军不解问道。

  池梨代为回复:“明天我们一起进攻的信号。”

  “是。”柳副相点头,肯定了池梨的话,随后又是一番安排布局,敲定了明日午时全军入岷府,并务必要一举抓拿叛军首领的事。

  今夜大家都好好地休息了一晚,他们都躲在山上,没被底下的人发现。

  那寿慧王以为朝廷派来的军队会从那条唯一的通道攻入,就只派人着重驻守在通道入口,虽说在幕僚建议下,山上也有派人监视,可那些人早就要么被杀,要么被威胁背叛,反正都已经落入柳副相的掌控之中。

  即便也会定时传消息回去,传的也都是假消息,他们来得又超乎想象的快,以至于寿慧王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大军已经悄然压境的事。

  明日午时,城中百姓像是都提前接到消息一般,家家户户门窗禁闭,街上连半个人影都无。

  还不等巡逻的叛军卫兵感到奇怪,就发现城门不知何时被人打开,无数铠甲精良的骑兵打头,手持武器,直攻入城。

  他们这些人刚一照面,就被骏马踩踏于蹄下,尚未反应过来之事,利器已然贯穿致命之处,当场丧命。

  这些小喽啰不过是大战前的小菜。

  紧接着,大军在有意识的指挥下,兵分数路,在城内将各支反叛军小队全都攻陷,其中士气最盛的骑兵则直冲知府府衙,在那里擒获了已经被白知府一壶迷药给灌晕的寿慧王。

  “叛军首领已擒获,全都放下武器,脱下铠甲,束手就擒,投降不杀!”

  “叛军首领已擒获,全都放下……”

  “叛军首领……”

  一波波声浪从内到外,传遍整个岷府,声势浩大,气势逼人,无数叛军士兵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命,全都放下武器,脱掉盔甲,抱头蹲在地上,束手就擒。

  有一个人投降,在带头作用下,就有无数人投降。

  等全部叛军都被杀的杀,俘虏的俘虏,这场战役就以一种极为迅速又莫名带点滑稽的姿态,落下了帷幕。

  “将叛军首领并所有俘虏都压入京都,等待陛下处置。”柳副相站在岷府城墙上,垂眸俯视着底下在经历过一番短暂的动荡后,又极快回复平静的岷府。

  池梨站在他身后,也看着这一幕。

  其实寿慧王的军队本不该如此弱小,主要是他们里应外合打了人家一出出其不意,加上白知府故意设宴,将包括寿慧王在内的一众叛军将领与幕僚都给迷晕了,叛军没了指挥,面对他们这群装备精良又有将领带领的军队,自然一下子就没了反抗之力,被得四处溃散,最终无力回天。

  此次不算那些被杀的叛军,光是被抓住的俘虏就有四万余人,要将这么些人押送入京,可不是一件轻松事。

  女帝那边似乎也知道现在不宜让那么多叛军入城,京都现在应该已经乱起来了,若是让这群人入京,谁知道他们现在是俘虏,到了那边会不会又变成叛军。

  所以甚至不等池梨他们启程回京都,那边就紧跟着下来旨意:“将寿慧王并其亲眷,幕僚,与全部叛军将领全部就地处决,投降士兵打为奴隶,流放去西北当苦力。”

  女帝的这个判决,在池梨看来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其实叛军里面也不全都是知道自己在反叛的人,他们有些只是糊里糊涂听从上面的指挥跟着参与叛乱的士兵,但不管原因如何,事实就是他们全都是叛军,如今不过是好运没来得及造成太多动乱,从而伤害到百姓,若是真让他们得逞,许多百姓都会因此受苦,甚至还会被害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所以他们虽活罪可免,但死罪难逃。

  四万余人,大多还是壮劳力,女帝干脆发配他们去西北充当苦力,也算是发挥他们余生仅剩的价值了。

  至于其他有意识参加反叛的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这回轮到岷府菜市场门口血流成河,偏生当地百姓还没一个觉得害怕,全都汇聚过来看热闹,有的见人死了还不解气,拿着烂菜叶子臭鸡蛋扔他们。

  边扔还边骂,什么难听话说什么。

  由于大家说的都是本地方言,池梨不大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就知道他们骂挺脏的。

  没有人去阻拦百姓们。

  大家都知道,在岷府被叛军占据这数月间,当地百姓皆受了不少苦难,寿慧王的军队可不像他们这些正规军那么守规矩,入城后各种打砸抢烧之事经常发生,还有好些人被抓了逼去给他们挖矿,百姓们深受其害,恨都恨死他们了,所以这会儿给他们发泄下情绪也是应该的。

  “池大人,您要不要也来几下?”

  有个人砸着砸着发现站在旁边的池梨,还挺好心地递给她两个臭鸡蛋,池梨摇摇头,笑着婉拒对方好意:“谢谢,但我身为朝廷官员,不能收百姓之物。”

  “池大人真是廉政爱民。”

  瞧着池梨转身离去的背影,把人感叹一句,随即扭头又狠狠砸出两个臭鸡蛋,怒骂道:“呸,畜牲。”

  若非他们,他家大哥也不至于被逼去挖矿,还因此而断了一条腿,都是这群祸害的错,他砸再多臭鸡蛋都不为过!

  “我们明日就要回了吧?”

  岷府动乱解决了,池梨等人自然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

  被问道的柳正知侧目:“你还想留下?”

  “那倒没有,只是这地方,我可能以后都不想来了。”池梨叹息着说。

  她对岷府没啥意见,主要是这里距离京都太远了,每回来回一次就得花费好多时间,而且每次来都不是因为什么好事,所以她真心希望以后能够少来或者干脆不来。

  就让岷府百姓与她都安安心心好好过日子吧。

  平叛完成,大军班师回朝。

  与来时不同,这回要跟着回去的队伍里多出几个明显就是将领的人物,这些人是各地驻军里派来一起参与了平叛的将领,要跟着一起回去在女帝面前论功行赏的。

  同时女帝也有意借此机会收服这些地方将领,经此一事后,她也意识到自己身边只有一个莫瑜是远远不够的对,在军中她还得培育更多的势力,帮她稳固政权,守卫国家。

  若是全国军队都能归顺于她,那谁还能够再造她的反?

  就算有心人想掀起反叛势力,也得看人军队听不听他的话,兴许还没起势就直接被当地势力镇压。

  之前也是女帝忽略了,若是她早点重视这方面的事,何至于被接连反了三次,不对,加上邢丞相这老不死的就是四次。

  回程的路不需要像去时那样急赶慢赶,所以就慢了一些,花了大约两个月才到京都。

  加上他们平叛与后续处理时间,这一趟大约花了四个来月,这京都都飘荡起了鹅毛大雪,将染血的菜市场门口掩盖得结结实实。

  也是回到了京都,池梨才知晓,邢丞相死了。

  死在了女帝手下。

  他可能也没料到,女帝居然是个武功高手,在亲自带领反派军攻入皇宫时,在与女帝的对战中被她斩杀于剑下。

  另外,大家也是事后才知,邢丞相本身武功也不低,正是因为仗着武功高强,他才敢与女帝单挑,结果棋差一筹,被一剑穿心而过,血溅金銮殿。

  当池梨听闻这事后扭头就问同样在场的莫瑜:“陛下不是也曾经在军中任职过,还领兵打了不少胜仗,怎么邢丞相还以为她武功弱于他?”

  “因为邢丞相过于自大,且他以为陛下会的也就是一些外家功夫,领兵打仗主要也是看主帅如何用兵,极少单独对战,所以他不知陛下实际上内力深厚,武功高强,最终死于自己的自大之下。”莫瑜给池梨解答道。

  因为她就是在场中唯一一个知道陛下很厉害的人,所以在邢丞相提出单挑时都不带动的,眼看着他被女帝杀死,然后才带领亲兵出来将丞相余党全都给清理掉。

  而经过丞相谋反一事,也让女帝狠下心来,但凡直接参与此事的官员全都被叛株连九族,而没有直接参与,只是间接提供帮助的官员也全被女帝一口气杀了,永绝后患。

  如此一番雷霆手段下来,不仅一下子清空了将近半个朝堂,还震慑了朝野外内,使得无数人颤颤巍巍地对着女帝俯首称臣,再不敢生出二心来。

  事后池梨上朝都觉得殿内有些空旷。

  大家自然也有此感觉,却无人敢对此吱声,甚至好些人连续做了好几日噩梦,过了许久才缓过来。

  当然,这些女帝一党的官员没关系,硬要说与他们有关的话,那可能就是事后庆祝与封赏了。

  邢丞相一党全都没了,空出的官职相当多。

  这些官职里比较重要的都被女帝安排上自己人,剩下的就由着其他势力去抢,这段时间朝堂上跟唱戏似地,你方唱罢我方登台,为了抢夺利益各显神通,直看得池梨叹为观止,也让不少与她一样的看戏人找到不少乐子。

  池梨不用加入这场乱局里。

  她身为女帝心腹之一,直接就给封了个从二品的内阁学士。

  直接成为内阁掌权人之一。

  这种连蹦好几级,且还是高官晋级的事情,换作以往,朝中肯定有不少人不满反对,甚至还有大臣以死相逼,让女帝收回皇命。

  奈何如今朝廷上就是女帝的一言堂,且作为邢丞相的大本营,他下台后空出最多官职位置的地方就是内阁,为了保证内阁运行,女帝将池梨这位身在内阁里的心腹一下子提拔到高位上来,属实也是无奈之举。

  大家都能理解,所以就没人对此提出反对。

  主要是他们也不敢,怕女帝杀心未消把他们也给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