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豪贾 第三百二十七章:李濬

《大明豪贾》第三百二十七章:李濬

作者:风鵿 字数:2175 书籍:大明豪贾

  “大人此话怎讲”

  曹定了定神,说道。

  “那刘建如此,也是因为自己人才极少,人才匮乏,故而才选择广撒网,怎么也会成才几个吧,但人心难测,圣人也多教诲天下万民本分,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正在此也,相比于才能,顺从者,恭顺者,服从者,方是最佳者,何况天下人心,岂是那刘建一人可以左右的,当人才到达一定基数,天下,舆情必被这些人所掌控,那他们便会阻塞天聪,谋私而不谋公,以至豪门成行,寒门再难出贵子,如此这般,大祸不远矣”

  李濬笑道。

  曹义则听得一头雾水,这好像和那刘建无关啊,不过怎么听起来那刘建好像危机四伏的样子啊。

  见曹义似懂非懂,李濬也不想多做解释。

  实际上对于刘建所为,李濬很多都非常佩服,非常钦佩。

  毕竟全民教育,妥善安置了千万南迁百姓,而没有任何动乱。

  这还是在人才匮乏的基础上完成的。

  而看看大明北方边关那些军户。

  真是高下立判啊。

  而且李濬也是寒门出生,若不是老家私塾先生见自己心诚,在教书之余,给自己一些书读,自学。

  李濬也没机会高中进士,改变命运,做到如今辽东巡抚一任。

  只不过说是巡抚,实际上辽东巡抚怕是连中原一地的知府,知县都不如把。

  看着位高权重,实际上除去掣肘辽东总兵和安置那些军户外,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权利。

  而且辽东苦寒,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一人愿意来此,这与流放怕是也没什么区别吧。

  当然李濬对比并没有什么不满,自正统之后,辽东因为兀良哈和女真的关系,而多次被朝堂提起,如今大明对辽东的政策也有所改变。

  加上如今辽东增兵,刘建所为,怕是自己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了吧。

  只不过对刘建和东北各地研究的越深入,李濬就越是为大明担心。

  “这好像与刘建无关吧”

  曹义想了想,说道。

  “当然无关,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过如今其在奴儿干建城,开荒,修建水渠,这是想在奴儿干广泛屯田啊,要是其在效法南洋,想办法从中原大量移民北上,将奴儿干打造成一大粮仓,那我大明危矣”

  李濬哀叹道。

  “哈哈哈哈,大人多虑了,那辽东就是苦寒之地了,何况奴儿干之地乎,要是奴儿干真成粮仓,为何那些女真人没有将其发展起来,更别说奴儿干天寒地冻,冬季冰冻万里,如此环境,如何将其变为粮仓,如何又安置数百万移民,这简直痴心妄想啊,何况如今他拿什么能又从我大明眼皮子底下迁民几百万人”

  曹义大笑道。

  “按那刘建的过往来看,其绝非无的放矢,无中生有之辈,观其做事,皆有详尽计划,计划周详后,方可执行,故而其震服倭国,朝鲜,占领奴儿干,败蒙古大军,收北方三部野人,兀良哈诸部也有倒向他的迹象,凡此种种,绝非偶然,何况如此广袤土地,而其核心均在南方,路途遥远,转运艰难,要想短时间占据并无问题,但若是长时间控制,那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其最佳选择便是如奴儿干都司一般,羁縻怀柔,方可,可他确屠灭女真,占领其地,并花大力气修建城寨,寨堡,这些寨堡最少可容纳几百人,最多上万人,西到斡难河,东到大海,北抵野人诸部,南临辽东,朝鲜北部,星罗棋布,遍布奴儿干各地,又修建道路,平整土地,凡此种种,说明其打算长期经营奴儿干之地,故而我觉得这里必然有一件东西吸引着他,然此地贫瘠,毫无生机,又天寒地冻,苦寒之地,唯一妙处便是河流众多,水域极大,要是就此屯田养民,种植粮食,使得奴儿干诸地可以自给自足,不必再由南洋向北转运,如此其占据奴儿干之地,又下如此大力气去开发,便可说得通了”

  李濬想了想,说道。

  “可是其也可能是为了杨威啊,当年太宗建奴儿干都司不也是为了杨威北地吗”

  曹义又说道。

  “不,他不是太宗,他们那个华汉国也不是我大明,刘建出生商贾,他考虑的不是如何宣扬国威,军威,如何让天下顺服,他考虑的是商业贸易,是通商,是利润,而这也是其与倭国,朝鲜签订合约,而不是如女真一般,直接屠灭两国的原因所在,相比于灭国,相比于杨威,一天能多赚几两银子,或许正是其心中真实想法,故而其占据奴儿干,下大力气去开发,一定有原因,而且是稳赚不赔的原因”

  李濬说道。

  曹义听得又是一头雾水,不知李濬所言为何。

  但李濬确越说越担心,在辽东日久,李濬切身体会到了辽东土地肥沃,可谓冠绝边关各地,并不是如他人所言是苦寒贫瘠之地。

  若善加开发,养民百万,应不成问题。

  唯一困难便是气候寒冷,天寒地冻,如如今辽东,大多就是三四月播种,九十月份秋收,可是如今北方气温极低,哪怕是夏季,辽东一地最高也就是二十多度而已,而且昼夜温差极大,夜晚温度有时候只有十多度,甚至几度。

  正因如此,粮食种子,秧苗很容易被冻死,而这也大大的限制了辽东一地粮食产量和规模。

  除去温度以外,很多自然灾害,特别是暴风雪灾害极多。

  往往一场暴风雪,一年的努力就白忙活了。

  当然李濬不知道,华夏自古以来,就缺乏高寒带作物也是限制了东北大地和辽东之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而如高寒水稻,春小麦这些,包括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都是明末清初才陆续传入的。

  何况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于这些由游牧,渔猎民族占据的北方之地从来都不重视,后来满清入关,又建柳条边,严禁汉人流入,以至于北方东北大地地广人稀,白白让毛熊占了便宜。

  当然李濬更不知道,如今刘建有了玻璃温室,有了棉衣棉裤棉被,有了供暖房舍,土豆,玉米,红薯在东大陆静候刘建去取回。

  春小麦本就在中原各地多有种植,唯一需要上心的也就只有高寒水稻了。

  不过有玻璃温室,有暖屋,加上刘建按照后世东北地区农作物规划,对东北各地所种植的各种农作物区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所以刘建有信心让东北大地,变成后世那样的北大仓,沃土桑田。

  不过这些李濬就不知道了。

  但李濬觉得,那刘建必然不会如此随意的占据东北大地,必然有其理由,而综合考虑,唯一的解释,便是刘建打算在东北大规模开荒屯田。

  总不会是为了东北那些森林,那些河流,那些各种动物吧。

  哎和曹义说这些纯粹对牛弹琴,还是早日将这些上报京师为上。

  李濬心中想着。

  “那以大人所言,那刘建当真打算将奴儿干鞑子之地变成沃野桑田吗”

  曹义问答。

  “不,我也说不好,我们还是把这些早日送入京师吧,京师之中必有公论”

  李濬说道。

  曹义一听,点了点头,便立刻传令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而李濬依然坐在那里,沉思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