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豪贾 第二百四十五章:大战前夜(下)

《大明豪贾》第二百四十五章:大战前夜(下)

作者:风鵿 字数:2350 书籍:大明豪贾

  “风险越大,利润也越大,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个最低限度”

  刘建笑道。

  “属下还是有些担心,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如今我们还是得以南洋,南洲的战事为重”

  李出源拜道。

  “那是自然,而这些我也仅仅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以后再慢慢商议落实”

  刘建笑道。

  “这难道就是公子不愿意如今开发,研制新式火器的原因吗”

  韩雍拜道。

  “不,新式火器如今之所以我不打算研制,是因为这些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要真研制起来,没那么容易,如击发枪,栓动步枪虽然本身很简单,只要枪击弄好即可,但这铜壳子弹就没那么简单了,同样铜壳炮弹也是一个问题,要想研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我们已经足够独步天下,暂时没有投入这么大精力研制新武器的必要,我们如今应该把精力放在一些更需要的地方”

  刘建说道。

  “原来如此,就比如如今电力商行,各地铁轨道,各种新式化学,医学药物,制剂以及新电报机,新炼钢法都是目前最重要的,相比而言这新武器就不是急需了”

  李出源和韩雍一听恍然大悟,拜道。

  “是的,如今我们的重心是南洋和南洲,今明两年都会以这些为主,三年后,我打算派一支船队西进西洋,出访列国,而我也打算亲率船队北上倭国,朝鲜,并伺机占据东北三部女真之地,想办法移民开发,之后再沿东北向北在岭北建立永久据点,为我们继续北上东进打造一个坚实的后方和前进基地,而东北大地移民开发也会同步进行,如此未来我们以东北南下中原,或西进大漠,西域,河中等地也更加方便,这才是我们未来三五年的主要战略方向和任务,东进,占领东北,去发现那传说中的新大陆”

  刘建对二人说道。

  二人一听,到没什么意见。

  这套战略二人也不是第一次听刘建说起了。

  但再次听刘建这么说,二人还是觉得非常惊诧,只觉不可思议。

  毕竟这个时代要么就是海禁,要么就是下西洋,不会有第三条路可走。

  但刘建确创造性的将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定在了东进上,这怎么不让二人倍感惊讶。

  毕竟无论是东北也好,东方神秘大陆也罢,可都是完全没开发的处女地,新大陆甚至还不为人所知,处于迷雾当中。

  也正因此,才让二人觉得惊讶。

  不仅是这二人,任何人在得知刘建这套计划后,第一反应都是惊讶,震惊,出乎意料,不可思议和不知所措。

  因为这太不正常,也不合常理,完全是属于特立独行,离经叛道。

  但想想刘建之前种种,刘建这样决定,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建所作所为,不是都是在特立独行,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吗。

  但至今又有哪件事不说明刘建的先见之明,不是刘建最终正确的。

  “可是公子,下西洋是前人成熟的道路,有经验轨迹可寻,但东进如今我华夏内对于东北女真之地,岭北狗族,鹿族,通古斯等地都知之甚少,更别说远在天边的东方新大陆了,更别说那里有待开发,并没有沐养在我天朝天光之下,其人必然原始,属于原始社会,部落文明,故而要想将其开发,为我所用,必然投入巨大,这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啊”

  李出源拜道。

  “而且正因为我们对东大陆不了解,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远超我们想象,要是出现重大伤亡,后果殊难预料”

  韩雍拜道。

  “伤亡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怕伤亡而失去了探索的勇气,正因为前人没有尝试过,所以我们才要破浪前行啊,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们觉得是前人厉害,还是后人厉害”

  刘建对二人笑道。

  “公子所言甚是,只是东北乃女真之地,并非沃野桑田,就算我们拿到手,也毫无用途,更别说以此为据点,向东大陆进发了,而且去东大陆不是应该一路向东走吗,怎么看公子所说,我们是在向北走呢”

  李出源又拜道。

  “别看东北如今贫瘠,荒芜,实际上东北是黑土地,土地肥力巨大,要是开发得当,粮食产量将远高于中原地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保暖,过冬问题,而如今我们有棉衣,去到岭北还可以获得那边的动物毛皮,房舍有供暖通道,耕地有玻璃温室,如此无论是人保暖还是作物保暖,都不是问题,缺的是开荒的人口和战胜自然的决心”

  刘建看了看李出源,先说道。

  “至于为何向北走而不向东走,因为洋流是向北的,我们跟着洋流走,更加省力,也更加便捷,向北再转向东方,必能成功到达东大陆,至于开发,谁说我要开发新大陆了,先建立据点,保证对大陆的控制,之后就是上面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入国内,进行工业发展,这才是东大陆的妙用,不为了资源,谁去东大陆啊”

  刘建笑道。

  二人一听,也明白了过来,原来刘建的目的是为了东大陆上的资源啊。

  不过如今工业化已经开了个头,对于各种资源的确是非常急缺。

  所幸南洋和南屿洲等地根本不缺资源,这是对工业化最好的助力,但谁又会在乎资源储备更多呢。

  想想南屿洲都已资源遍地,足够我们用上几百年了,更加庞大的东大陆,只会有更多的资源。

  谁会在乎资源更多呢。

  更让二人上心的是东北黑土地,正如刘建所言,如今过冬已经不再是困扰刘建的难题。

  而有了蒸汽机,集体供暖只会更加便捷,加上已经在舟山,台湾应用的玻璃温室及北方来的毛皮,自产的棉衣。

  冬天已经不再恐怖如斯。

  如此只要有人愿意北迁东北,哪怕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也足够将东北进行大范围开发。

  问题还是人啊。

  而且还得落在中原大明头上。

  只是等南洋,南洲战事结束,再想隐瞒,已不可能了。

  何况如今猎守队已经被张辅给盯上,要不是因为猎守队采用电报机这种全新的方式传递消息,恐怕张辅早就对对猎守队下手了吧。

  毕竟如今据京城猎守队来报告自刘建走后,京师内外,通州码头,天津三卫都加强了戒备和盘查,甚至顺天府各县也都加强了巡查和戒备,如临大敌,甚至各府之中也在张辅是的要求下,对府院内外所有人进行了盘查,这很明显是冲猎守队来的。

  而严查三月,一无所获,在明庭中也放松了警惕,只有张辅觉得不可思议,猎守队既然已经混入了自己府中,那其他府衙内,应该也有猎守队的人。

  只是如今各地人口一个不少,这让张辅怎么不提高警觉,这说明要么这些人不是猎守队,要么就是猎守队还潜伏于暗处,伺机而动。

  相比于前者,张辅觉得后者更有可能,只是怎会毫无疑点呢。

  而且这些人既然是打探消息的,那就一定会向外传递信息,可是进出京城的人士,居然没有一个有任何疑点,也没有搜出任何可疑信件,可疑人物。

  唯一可疑的是彭时,商辂,罗瑛,李郁等人和刘建书信不绝,但这应该只是普通朋友往来吧。

  一切又陷入了僵局,战刀也仿制不出,各地工匠,匠户依然有神秘失踪报入京师。

  而进入七月之后,人数也越来越多。

  凡此种种,张辅和杨寓也坐不住了,直觉告诉他们,那猎守队一定还暗伏在各地,并一直和刘建操持联系,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看来一切还得落在刘建的头上啊。

  李出源和韩雍拜辞刘建,便从东宫离去,而刘建则仰头看着东宫正殿天花板。

  暗思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