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豪贾 第一百九十八章:韩贵(第五更)

《大明豪贾》第一百九十八章:韩贵(第五更)

作者:风鵿 字数:2689 书籍:大明豪贾

  “所谋?父亲所指何事”

  韩雍听着感觉有些困惑。

  “也没什么事,只是觉得刘家如此做,有些不合常理”

  韩贵笑道。

  “父亲所言,孩儿觉得怕是多虑了吧,再说朝廷内能人辈出,如果刘家有不轨企图,他们怎会没有察觉,再说建德兄正人君子,怎会有不轨图谋”

  韩雍说道。

  “我儿也别激动,为父只是觉得个中有些不合常理而已,何况这十多年中原一地灾祸频发,干旱,水灾,山洪,地震接踵而至,这不是个好兆头啊”

  韩贵说道。

  “可这与建德兄又有何关系”

  韩雍听后,一头雾水,怎么说着说着,又说起灾祸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明庭立国也已七十余年,自永乐,洪熙,宣德以来,盛世不衰,然这背后呢,雍儿可想过为何一个刘家三四年的时间就布施了几百万流民,这么多流民从何处而来,还不是这几年中原一代水患,洪灾,山洪冲毁农田,房舍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人祸,最终沦落为流民”

  韩贵说道。

  “听父亲如此所说,让孩儿想起路上建德兄曾言,湖广楚王,襄王曾眼馋刘家产业,故而派人在河南,山东一代广为传播,说是刘家江口会布施流民,打算煽动流民冲击,破坏江口”

  韩雍想了想,说道。

  “雍儿可知,当年父亲为何下定决心,举族迁往京师安家”

  韩贵听后,说道。

  “不是因为父亲是闾右,而被朝廷迁徒的吗”

  韩雍一脸惊奇的看着韩贵。

  而韩贵确摇了摇头。

  “这只是一方面,实际上当年为我们家族在苏州也算有名的富商,地位绝不次于如今刘家在杭州的地位,但这并不能让朝廷迁移我们北上,实际上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朝廷对我们家放心不下,毕竟你曾祖,高祖,祖父之时曾也牵扯胡案,蓝案,后来也牵扯靖难,只是摄入不深,最终虽破败消灾,然朝廷依旧不放心,为了家族生存,为父不得不顺从朝廷,举家北迁宛平安家”

  韩贵叹了口气,说道。

  韩雍吃了一惊,父亲可从未给自己说过这事啊。

  不过这不是说刘建之事吗,怎么又扯到这事了。

  “父亲此言何意,这好像和建德兄无关吧”

  韩雍想了想,问道。

  “我们自家事自然和刘解元无关,只是刘解元与我们一样,均是商贾出生,如果从这点考虑,那他们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理解了,为何他们会花重金布施百姓,为何他们会帮朝廷解决流民问题,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解除朝廷对刘家的警惕”

  韩贵皱了下眉,说道。

  “朝廷对刘家的警惕?”

  韩雍又被韩贵的言语给吃了一惊。

  “是的,实际上自明以来,我们这些商人,商贾的地位本就不高,有时还受朝廷打压,同样也有众多限制,就说我吧,若不是获得过一个秀才的名头,出个门也只能穿粗布衣服,你也不可能四处求学,参加科考入仕,别忘了,律法之中便有明文规定,商贾之家,三代之内是不得参加科考的”

  韩贵叹道。

  “此事孩儿自是知晓,只是父亲所言,建德兄志向远大,又是何意”

  韩雍又问道。

  “那刘解元无心入仕,或许就是因为明庭对商贾之家的偏见吧,其想教化万民,开馆教学,我估计也是为了能打消朝廷对刘家的警惕,毕竟对于如刘家这样的巨商大贾,在朝廷看来,就是最好的财源,无事到好,一但有事,刘家必定首当其冲,同样我们韩家也是,遇事只能破财消灾,敢说半个不字,人头落地,家产充公,那也是极小的罪过,所以如我们这样的家世,只能如履薄冰,小心做事,否则随时都会有杀身之祸”

  韩贵又叹道。

  “朝廷真这么敌视商贾之家”

  韩雍一脸震惊的看着韩贵。

  “是的,若不是你与刘解元交往过密,实际上这些我并不想告知于你,毕竟以雍儿之才,未来科举入仕,得个一官半职是没问题的,如此我们韩家也算完成了蜕变,正式成为了官宦世家,到那时为父也不必再如此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了,但如今我们家的处境,我还是得向雍儿说清楚,而且我以为他们刘家比我们更甚,毕竟玻璃,肥皂之利太厚,明里暗里多少双眼睛盯着,看着,如今他们同样需要破财免灾,同样需要小心翼翼,否则早晚都会有杀身之祸矣”

  韩贵说道。

  “如此建德兄不是很危险”

  韩雍又是一脸震惊。

  “应该说是非常凶险,而我所说其志向远大,志向不小,也正在于此,你想想,自玻璃,肥皂上市,有三四年了吧,多少人绞尽脑汁,工于心计,精心算计,其中不乏皇族,贵戚,勋贵,豪门,但刘家和刘解元确一直安然无恙,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这难道不是很惊奇的事吗,皇族,贵戚,勋贵,豪门随便弄一个出来,都够刘家受的,但到如今刘家依然安然无恙,这难道不神奇吗,再想想其花几千万两白银去布施,安抚流民,赚取名声,贤名,如此这般,其志,其谋难道会小吗”

  韩贵神色淡然的的说道。

  韩雍一听,低头暗思起来。

  “我儿想到什么了”

  韩贵见此,问道。

  “我想起在江西求学之时,所见所闻,均是宁王府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为祸一方,江西士绅,官员,官吏不思惩戒,反而为虎作伥,成沆瀣之气,内外勾结,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或四处逃串,或沦为士绅,王府家奴,或被折磨至死,我曾暗暗发誓,等他日我高中皇榜,必为百姓讨还一个公道,然我给建德兄说明后,建德兄一再劝说我要从长计议,三思而后,谋定后动,绝不能操之过急,再想想父亲刚才所言,或许我已明白为何建德兄要如此劝我了,建德兄是想让我放弃这个想法啊”

  韩雍低头,神情淡淡的说道。

  “我儿此事万不可为也,若我儿如此,我宁可你不入仕,也不如此取祸”

  韩贵一听,被吓得脸色苍白,挥手说道。

  “父亲放心,个中道理,孩儿还是明白的,只是现在想起,当时建德兄说起此事时神色淡然,神情自若,并不如父亲这般反应激烈,而且……”

  韩雍一边想,一边说道,忽然想到了什么,停顿了一下。

  “而且什么”

  韩贵见此,问道。

  “说起此事之前,我们还谈到各地士绅兼并土地,百姓无路可走,只能依附于士绅过活,后来每次说起此事,建德兄都眉头紧锁,似乎心中还有话说,只是不便说出吧”

  韩雍一脸疑惑的说道。

  “雍儿,这个刘解元绝不简单,雍儿可要多留一个心眼啊”

  韩贵说道。

  “父亲,我与建德兄真心相交,建德兄也绝无恶意,我又如何能防着乎”

  韩雍一听,颇为不开心。

  “为父也无他意,只是为父觉得,这个刘解元并没有表面看着那么简单”

  韩贵又说道。

  “好,孩儿会留意的,时候不早了,孩儿告辞了”

  韩雍对韩贵一拜后,便出门返回自己房中。

  看着韩雍离去,韩贵叹息了一声。

  虽然韩贵对刘建并不了解,而且韩贵对刘建的认知,大部分都是自己孩儿韩雍说起的。

  但是韩贵始终有个感觉,觉得这刘建虽然看上去只有十八岁,但实际上或许并不止。

  听韩雍说起刘建沿途种种,特别是天津对付沈家公子,更是反应出其与年龄不想匹配的成熟和心机。

  忽然韩贵又想起前不久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京师内外,关于沈家的流言蜚语。

  又想了想刘建种种,忽然有一个念头从韩贵心中浮现出来。

  当街冲突,一夜流传,三角淀伏击,刘建靠直觉识破奸谋,擒获沈顾析。

  看似不相干的事忽然被韩贵联系到了一起。

  这也太巧了吧,要是这些是其他人谋划的,那为何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是刘建与沈顾析当街冲突后,沈家恶名才传遍京师内外的。

  而要是这一切都是刘建谋划的,那时间,空间就都对得上了。

  而如果说刘建提前侦之了沈顾析的打算,便策划了一夜流传,以此迫使沈顾析和沈家投鼠忌器,取消伏击,那这动机也找到了。

  而沈顾析要是执意而为,之后刘建又安排乘其不备,擒获沈顾析一行人,再移交官府,以此坐实其罪,那一切都说得通了。

  韩贵心中想着,忽然又想起韩雍所说的另外一件事。

  那便是楚王和襄王谋划以海盗劫掠舟山,盗取玻璃,肥皂之法,再煽动流民,冲击江口。

  以刘建所言,是因为刘家家仆拼死抵抗,才最终转危为安,没有酿成大祸。

  但是那些海盗,强盗是何等穷凶极恶,嗜杀成性,就靠刘家自己的家仆,就能击退甚至击杀海盗?

  那流民何止几百万,稍微一煽动,立时便会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就靠刘家自己就能简单解决?

  忽然韩贵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抬头看了看天上月色。

  刘家,绝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啊。

  风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