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小状元 第一百三十九章 礼部尚书来访

《大明小状元》第一百三十九章 礼部尚书来访

作者:孜然吵羊肉 字数:1811 书籍:大明小状元

  说起来,吕渭纶这简陋的住址,还真的很少有什么人来拜访。

  南京六部的人自不必说,他们都知道吕渭纶不接受行贿,那些因试图行贿而被罚的刑部官员对此应该是印象最深刻。

  在加上,吕渭纶在这南京偌大的城市之中,也没什么相熟的人,还真的难以想到会是谁能来拜访。

  等他走进中堂后,有一个小孩儿在屋檐下躬身行礼,“学生潘冬青见过山长。”

  这个半生半熟的名字又勾起吕渭纶心中埋藏的京城记忆。

  “这是大儒书院的学生。”

  再往后看,一个老头笑道,“吕修撰,好久不见了!”

  是礼部尚书潘晟。

  当然,准确的来说,他现在是南京礼部尚书潘晟,这个吕渭纶之前在看南京官吏档案时也看到过,但一想到这老头在京城对自己并不太好,就没有拜访过,甚至见都没见过这老头。

  根据资料显示,在自己离京没多久以后,这潘晟上疏请求致仕,皇帝没批。

  后他再请求,张居正出主意,让他去南京任礼部尚书,皇帝觉得也行,就让他去了。

  这潘晟肯定是知道自己如今就是刑部侍郎,可故意还叫自己修撰,也不知蓄意为何。

  可吕渭纶心里总是不安的,他一个正二品的尚书来拜访他一个侍郎,实在是难以捉摸。

  他缓缓走过去,对着潘晟行礼,“下官见过尚书大人。”

  老头大笑,“哈哈哈,吕修撰,没想到这才过了几个月,你已经与当初不能同日而语了啊!脸上都看不出浮躁之气,要沉稳的多!”

  吕渭纶淡淡一笑,两人相对坐在中堂里。

  “潘大人,京城一别,的确是很久没见了,没想到您也来南京了?”

  “唉,是啊,老了,必不从心了,本来都说要回家了,结果这张相硬是拦着我,你看这叫什么事!”

  “也好,潘大人觉得这南京如何?”

  “别提了,南京虽好,可还是没家好啊!虽说在北京待了大半辈子,但想来想去,家乡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吕渭纶看着这潘晟的表情,真感觉,这大明朝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都是合格的演员,人生处处都是在演戏。

  虽说他来到南京任职之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潘晟,但是关于他的事迹,还是略有耳闻的。

  毕竟,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据说他一来到南京,就表现出傲娇的姿态,与南京礼部的官员们都不太合,说白了也就是有种独特的优越感。

  随后,更是有言官将奏章送到北京,说他贪鄙收受贿赂。

  因为这件事,潘晟也赶紧送奏章上疏请求致仕并表示自己是清白的。

  当然,这也只是六部传的,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受贿,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有人弹劾他受贿,这是真的。

  弹劾潘晟的奏章递了上去,张居正的意见是空穴来风,不做惩处。

  于是,他还是没事,还当着这个用来养老的南京礼部尚书。

  ……

  “吕修撰啊!老夫想来想去,这次还是准备回家了。”

  “临走之前,在路过刑部之时,听到有人在议论你,这才知道你竟早已来了南京任职?”

  “即是来了南京,也不去老夫家里坐坐?莫不是嫌我家寒酸?”

  这老头又开始演了,吕渭纶是真猜不透这老家伙今日为何会这么反常,之前在京城之时也没见他对自己这么亲热。

  “大人……下官也实在不知您就在南京任职,不然肯定是要去看看的,我还记得,当初在金殿传胪之时,就是您念的三鼎甲!”

  吕渭纶拍腿,做出后悔莫及的样子。

  潘晟演,他也只能被迫演。

  “唉……吕修撰啊,老夫从北京到南京,可是真的了解了这人情冷暖,在你爬的高时,大家都会来找你办事,都对你好,那时候你看不出来谁才是真的。等你滑下来了,这时候还愿意拉你一把的,那才是真交情!”

  吕渭纶有些搞不懂这老头了,明明是他自己请求致仕才到了南京,现在又说这个,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他是被迫致仕的?

  ……

  “吕修撰,老夫这一生,可谓是坎坷之极,今日来没别的意思,就想和你随便聊聊。”

  “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我中了一甲的榜眼,当时只有二十四岁。”

  “我跟你不一样,当时考完以后,我以为我要光宗耀祖了,要进六部,进内阁。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同一年,我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可有时候命啊,就是说不准!”

  “偏偏那一年,我被礼部选中了庶吉士,就这样我被派去翰林院学习,受翰林院编修管理。”

  吕渭纶心想,那这家伙还真有点惨,不过也可能是嘉靖年间吏治腐败而导致的,毕竟皇帝都去修仙了。

  他在翰林院之时,那些庶吉士看了他都是十分尊敬的,在翰林院学习,他们的地位的确不是太高。

  “好巧不巧,你猜当时管我的是谁?就是现在的张相,他当时正在翰林院里当翰林编修,管的就是我们这些庶吉士。”

  “学了两年,我终于成了翰林编修,开始编修《大明会典》,从那时开始,就是我生命中最无趣的日子。”

  “这种无趣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十一年。没错,就是在翰林编修史书典籍,编了十一年!”

  说完,他刻意的看了看吕渭纶,“现在你知道,你有多让人羡慕了吧?”

  “我们同样的年纪,你考的是状元,我考的是榜眼,只跟你错了一名,但命运却是天差地别!”

  “你在一年之内,先任翰林修撰,接着被派去任乡试主考,进而又任南京刑部侍郎。可我呢!我在翰林院一个七品的位置上呆了整整十一年!”

  “吕修撰。你可知十一年意味着什么?”

  这老头这么激动,吕渭纶真想骂他一句,你特娘的说这么多,可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唉,我跟你一样,命运的转机就是出现在我乡试主考之时,可我宁愿不要这个转机。”

  “嘉靖三十三年,我终于混出头了,因为在翰林院里的资历老,我替补了翰林侍读的位置。”

  “那时,我又以为,我要飞黄腾达了,冰冷十一年的内心又热了起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