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君向长安我向天涯 第二十六章:皇嗣

《君向长安我向天涯》第二十六章:皇嗣

作者:以北yibei 字数:2667 书籍:君向长安我向天涯

  淳于念回到宫中,就问碧云的桂圆莲子羹好了没有,逛了一圈,她又累又饿。碧云见自家主子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样,觉得有些好笑,忙道:“好了好了,奴婢这就给您盛过来。”

  南星给她脱了披风,唤人打水来给她洗手,见半夏还呆呆地站在一旁,皱着眉不知在思考些什么。

  “想什么呢?”她碰了碰半夏。

  “我在想大皇子的事。”她仍是一脸沉重。

  淳于念饮了口茶,奇怪道:“两个月大的孩子有什么可想的?”

  “小姐,您还记得老家陈婶儿家的孙子吗?”

  “嗯,怎么了?”

  “那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安分不吵闹,可后来……”

  “别瞎说!”淳于念登时变了脸色,那个孩子在月子中的时候极少哭闹,大家都觉得是孩子乖巧,可是年纪稍长,才发现是个痴儿。

  “不是奴婢瞎说,您不觉得大皇子看人的目光是呆滞的吗?而且陛下逗他的时候他从未笑过,也没有什么反应,甚至哭声都不大正常……”

  “有些孩子性格是要沉稳一些,也不可由此判定什么。”南星试图将半夏的话头转回来。

  半夏摇摇头,警惕地望了门口一眼,见无人来才又小声地说道:“奴婢听乳母说,他吃奶都很困难,而且不知道餍足,所以常常吐奶。刚才奴婢看到,他又吐奶了。”

  淳于念看着她二人,面色凝重道:“这件事不要出去乱说,也不要再议论,就算有人说起来,你们也不准跟着掺和。”

  “奴婢明白。”她二人齐声道。

  这时,碧云端着莲子羹进来了,见气氛有些压抑忙问怎么了。

  南星笑道:“还不是半夏,不知在哪儿听说些小宫女间鸡毛蒜皮的事,被娘娘说是长舌妇,在这儿不高兴呢。”

  “这丫头的话确实有些多。”碧云亦是笑道。

  淳于念吃了一口莲子羹,笑道:“南星,去拿些饴糖把她的嘴粘上,看她以后还多嘴多者的。”

  “哼!”闻言,半夏不高兴地走了出去,南星亦笑着跟了出去。

  ……

  这个时节雨多,早间还春风和煦,到了傍晚时便开始雷声大作,下起了大雨。

  “夏季要来了,雨水也多。”碧云一边给她盛汤一边笑着说。

  “好种田。”她垂眸吹汤。

  碧云有些意外,笑道:“娘娘还关心这个?”

  “民生疾苦,怎能不关心?”

  碧云点点头,“也是,农桑之事,关乎社稷。”

  “这汤淡了,帮我取些盐来。”

  “欧阳大夫临走时交代奴婢,让您少吃些盐,您就将就喝吧。”

  欧阳羽奉旨照顾淳于念,待淳于念身子大好了他便向赵欢请辞,赵欢也果断地答应了,毕竟他实在不喜欧阳羽那一股子清高劲儿。

  淳于念好气又好笑,这个欧阳羽,管东管西还管她口味的咸淡?但到底也没让碧云去取盐。

  这时,只听见门外珠帘作响,抬眼就见赵欢负手走进来,他笑道:“我在门外便闻到味儿了,今晚吃什么呢?”

  淳于念起身迎他,接过碧云递上来的毛巾,替他擦掉身上的水珠,“不过是些寻常菜品,能有什么稀罕之物?”

  他拿起淳于念的筷子,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我觉得还不错啊,宫里的好厨子,是不是都到皇后的小厨房来了?”

  “这明明就是御膳房送来的,您这是多心了。”她好笑道。

  “好,是朕多心了。”他笑道,说着,便坐下了,抬起淳于念的碗便开始用膳。

  “换一副碗筷。”

  “无碍。”他自顾着夹菜,也没注意到淳于念脸上那好笑的表情。

  淳于念叹了口气,只得让碧云再拿一副碗筷过来。

  用过晚膳,淳于念写字消食,赵欢在一旁看书,窗外的雨仍旧不眠不休地下着。

  “月华宫修好了,你不搬过去?”他翻着书,随意问道。

  “你终日歇在昭明殿,也不回自己寝宫,我搬去那个地方做什么?”她头也不抬地说。

  “哦,原来皇后是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他抬眼望着她,笑得意味深长。

  淳于念停下笔,抬眼望着他,“有何不妥?”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甚是妥帖,若不是寡人今日疲乏,定不饶你。”

  她笑了笑,欲言又止,本想打趣他几句,但是又害怕这人忽然间兽性大发,遂将话咽了回去,转而道:“看出来了,大晚上的过来,连饭也没顾得上吃。”

  “欧阳节在南阳被刺杀。”

  “南怀王做的?”她笑着问,继续低头写字。

  “不是他还有谁?”

  “那他有什么打算?”

  “欧阳节?”

  “嗯。”

  “先与赵劝汇合,伺机杀掉南怀主帅以绝后患。”他语气淡淡道。

  “想法倒是好,就看能不能做了,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我军之中是否有一位张文远?”淳于停笔念笑着问。

  当年袁尚袁熙兵败逃亡,并且妄图勾结乌桓王塌顿。曹操闻之奋力追赶,双方于白狼山下相遇。当时塌顿军人数甚多,张辽却临危不惧,分析对方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请兵交战,单枪匹马于万军中斩塌顿于马下。塌顿所率将士见主帅被杀,便全无了斗志,顿时军心大乱,非死即降。

  “他不是傻子,不会做没有把握得事,再者我看赵荡父子行事畏畏缩缩,也不是个敢反的,所以换掉南怀主帅一事应该不算困难。”

  也确实是这样,若是主子都犹豫未决,天子使臣持兵符换掉诸侯之主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都敢刺杀使臣了,还畏畏缩缩?”

  “若是他要反,会至今没动静?”他放下书来,走到淳于念身边,看她写的字。

  淳于念想了想,似乎是这样,中山离雍州三千余里,赵瓘叛乱的消息也就仅只用了六天便送到了宫中,更何况南怀距雍州不过二千余里。

  “南怀王这种性格,也许是继承先祖。”淳于念笑着说,“若是第一代南怀王当初能先下手为强,或许帝位就是他的了。”

  赵欢看了她一眼,觉得这人似乎有点瞧不上赵氏子孙,“尽会说风凉话,太宗之神武,岂是南怀王能比肩的?”

  “我就觉得,赵氏的英明神武,全集于文帝一身了。”她笑着说。

  “放肆。”他拉着张脸道。

  她回头看着他,一脸认真道:“当然了,乾仪帝冷静睿智、有勇有谋,登基半载便清退淳于、欧阳两位权臣,收回兵权,振兴皇室,此乃中兴君主之才能,后世帝王之典范,将来必载清史流芳百世!”

  赵欢被她逗笑了,刮了刮她的鼻子,“溜须拍马。”

  “妾身说的可都是实话,待这次叛乱平定,那陛下就是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使后世守成之君不敢望其项背啊!”

  “好了好了,给朕适可而止,看不出来你还是个阿谀谄媚之辈。”他好气又好笑道。

  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挽着他的手臂在桌前坐下,敛起脸上的笑意,“南怀王并不畏缩,只是刺杀失败后不敢轻举妄动罢了。依妾身看,南怀是铁了心的要反,就等着临关被攻破,至于至今未有动静,估计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所以欧阳节此行风险重重,但又不得不这样做。”不探清南怀虚实,始终无法安心。

  “南怀王城那边可有消息了?”

  若是老南怀王一死,他们兄弟夺嫡,谁还有心思跟着赵瓘造反?

  “刚才收到来信,说是已准备就绪,但如今是什么情况还不清楚。”

  “那陛下是扶植赵观还是赵埙?”

  “赵观。他本就是嫡长子,被人后来居上不说,还为躲避继王后的迫害,不得不外出镇守。现在南怀估计都是赵埙的人,赵观已经没有了继位的可能,若能得到朕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

  “兄弟都是仇人。”她无奈地叹了口气。

  “帝王家,只能如此。”他也颇为无奈,现今自己与兄长,不正是如此?一个恨不得另一个立即死去。

  说起兄弟,她不由想起半夏今日说的那些话。她虽没仔细看过那孩子,却也隐约觉得有些不大正常,再经半夏一说,似乎就是天生智力不足之症。而更可怕的是,陈婶孙子的父母,正是姑表兄妹!赵欢与聂柔桑也是姑表兄妹!古人同姓不婚,不正是为了“恶不殖也”?但血缘亲近的,又何止同姓?

  “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他将她揽进怀里,吻了吻她的额头。

  她抬眼望着他,脸色有些难看,“立嫡?”

  “立嫡长子。”

  她垂眸,立嫡长子是祖制,可人是活的,就好比如今的赵观,以前是嫡长子,母亲亡故后,便是那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贤呢?”她问。

  “我们会养出一个顽童?”

  她皱着眉,几欲将赵琋之事说出口却还是作罢,“待我身子大好了,我们便要个孩子。”

  初入宫时,她不敢要孩子,觉得是日后出宫的拖累,或者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可如今,她需要一个孩子,不是来稳住地位,而是保住赵氏江山。她实在不敢想,若是自己无所出,一旦赵欢有任何闪失,父亲会立谁?或者聂亘会立谁?而最可怕的结果是聂亘立了他的外孙,那淳于氏该如何立足?

  赵欢看着她,不知她为何这等表情,却还是捧着她的脸笑道:“这是自然。”眼中满是宠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