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国医馆 十七、 人工水系 2

《九国医馆》十七、 人工水系 2

作者:贞观十九年 字数:9616 书籍:九国医馆

  “还真让我猜着了。没想到,比我预想的更糟。”通州大营那位同样喜欢焦虑的沈易氏,看着朱一河媳妇带来的胭脂水粉,对自己的三女儿,也是三爷的未婚妻沈嘉柔,抱怨道。

  嘉柔问:“您猜着什么了?”

  沈易氏点着手说:“还能有什么?你没听见啊?三爷要在九国医馆待上大半年。”

  嘉柔冷静地说:“听着了,他不也说,有事儿让咱们去百望山找他。”

  “我说你是真傻还是装傻?”沈易氏快把手指头,点在嘉柔头上了。

  嘉柔轻轻拂去母亲的手指,说:“您别指指点点的。婚姻之事,您指点我欢迎,但您指指点点的,我受不了。”

  沈易氏直着眼睛说:“三姑娘,您可真是淡定。”

  嘉柔说:“沈夫人,您可真是不淡定。都多大岁数了。”

  沈易氏冷笑一声,拿出长辈的姿态,说:“我要是一声让您跪下,您也得乖乖跪下不是。不过,您也大了,跪不跪的不妨事。”

  嘉柔起身,向母亲行礼,说:“我还是喜欢母亲这样镇定的样子。”

  沈易氏消了消气,说:“闺女,我是担心,这日后,你嫁过去。”

  嘉柔说:“日后是我嫁过去,母亲何苦担心?”

  沈易氏干脆把话说开了:“你又不是没见过那美玉。她可不是一般人。”

  嘉柔说:“不是一般人,也是人。又不是鬼怪,还能吃了我不成?美玉姐姐是好人,她不会兴风作浪。”

  沈易氏见女儿主意太正,也不想再争辩什么,只说:“行,闺女,日后哭的时候,沈家大门随时给你开着。”

  嘉柔不解地说:“母亲何苦为那尚未发生的事担忧?”

  沈易氏并不想说服女儿,只是要证明自己言之有理:“那是万事万物,莫不在通常道理中行进。我担忧那未发生的,因着我见过那些已经发生的,便寻着通常的道理去推测,未来必将发生的。”

  这话不无道理,嘉柔听懂个七八,她侧着头问:“母亲如此笃定?”

  沈易氏见女儿动了心,又怕她因此犯了愁,过不好日后的日子,只好说:“也有例外,说不定你那美玉姐姐,就是例外。”

  嘉柔低下头沉思,沈易氏也在心里说:哪有什么例外,就算有,这男女之事也不会有例外。

  母女俩干坐了一会儿,嘉柔说:“母亲,我可否找一日去医馆瞧瞧。”

  沈易氏说:“不去。他有心自会来找你。别上赶着。”

  嘉柔低头说:“又不是第一天上赶着了,还扭捏什么。我看那美玉姐,就甚是主动。”

  沈易氏嗨了一声,说:“无父无母的姑娘,自然没什么伦理道德约束着。她到活得洒脱。有时候啊,我还真羡慕她。不过,你是着大宅子里的姑娘,她再洒脱是她的事儿,她不用给任何人交代。你不一样,你得给我们这一大家子,还有那祠堂交代。没听你爹常说,无颜见列祖列宗。就是说,你活着要考虑祖宗的颜面,死了以后,也得考虑祖宗的颜面。”

  嘉柔叹了口气,说:“母亲,您真是看得透彻。”

  沈易氏说:“看透有什么好?平添烦恼罢了。不说这些,再有半年你就出阁。是哪天来着?”

  嘉柔说:“冬至那天。”

  沈易氏说:“行,那咱就等着吧。正好他三爷忙完百望山的事儿,日子也就到了。”沈易氏顿了顿,又说:“若那美玉一同入门,你行么?”

  嘉柔说:“不行又怎样?她别难为我就行了。”

  沈易氏说:“那姑娘倒是洋气,兴许不懂这些女人争风吃醋的事儿。咱也不用太过担心。”

  嘉柔说:“若没有容身之处,我就回通州,请母亲给我一处容身之地。”说完这话,嘉柔哭了起来。

  沈易氏赶忙上前安抚,她帮女儿抹去眼泪,说:“见你一直特想得开,怎么说这些丧气话。”

  嘉柔说:“一阵儿一阵儿的。有时觉得无碍,有时又觉得活不了。母亲,别人家都是入了门,听天由命,老爷娶几个也都任由他去。咱们家可好,还没过门儿呢,就认识了那日后的姐姐了。”

  沈易氏:“论理儿,她要叫你一声姐姐。不过孩子,你刚刚还夸赞了她一番,怎么又担忧起来了?”

  嘉柔抹去刚刚掉下来的眼泪,说:“母亲,一阵儿一阵儿的。没事儿!我想得开。再不济,我也是他的正妻。侧室,不可入族谱不可入祖坟,也是可怜的。只要我别生事儿,自然可以安稳度日。若她真的变了面目,那也有大爷和爹在呢不是。”

  原本,嘉柔是想开了的。但陪着祖母在九国医馆诊治时,嘉柔几次亲眼目睹三爷和美玉的卿卿我我,令再能想开的人,也会如坐针毡。年纪尚小的嘉柔还不懂算计和记恨,也并不怪罪美玉,只是担忧以后,若那如胶似漆的你侬我侬日日在宅子里晃悠,就算自己无动于衷,恐怕那些家丁下人们,也会见风使舵的。

  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通州沈家敬候着百望山水系的完工,完工后,便是嘉柔和沈易氏盼着的出阁了。

  这几日,三爷正忙着修筑玫瑰山附近的那处蓄水池。安德烈一边监工一边叨叨:“完全可以顺手把玫瑰山扩建了。那玫瑰山也不大,几天就能完成。”

  三爷研究着手里的地形图,顾不上搭理他。

  安德烈招呼三爷跟自己说话:“三爷,麻烦您来看一看,玫瑰山距离这蓄水池十步的路,咱们顺手就弄了,不是么?”

  三爷顺着安德烈的手看过去,说:“嗯,是不远。那巴斯德院长怎么说?”三爷继续看回手里的地形图。

  安德烈悻悻地说:“他没有任何理由地,拒绝!”

  三爷研究着地形,嘴里“嗯,嗯”了两声。

  安德烈走近三爷,小声说:“其实我们动作快一点儿,两天就弄完了,他总不会要求把扩建好的,再缩小回去,不是么?”

  三爷继续研究着地形,抬头问:“什么?什么扩大?缩小?”

  安德烈见他没心思打理自己,就耸耸肩膀,悻悻地走开了。

  晚上收了工,三爷到美玉屋里说话。

  三爷说:“安德烈跟我一个毛病,我是死活要找到个东西,他是死活要扩建玫瑰山。”

  美玉玩笑道:“说不定你帮他建了玫瑰山,那东西就出来了。”

  三爷说:“哎,都不得志啊,百望山都快给翻了个底儿掉,我也没找着什么,他也没扩建成玫瑰山。不得不说,巴斯德院长可是真能藏啊。”

  美玉问:“既然相安无事,您何苦还找什么。李公公不在了,那对夫妻也远走燕子湖。现在多好,没人找麻烦,让我说,您可别折腾了。”

  三爷问:“说起李公公,那盒珍珠还在么?”

  美玉说:“在。巴斯德院长收起来了。”

  三爷说:“我应该送还给沈夫人。改日我去找他拿。”

  美玉看了三爷一眼,问:“您要去通州沈家?”

  三爷说:“等修完水系再说吧。”三爷说着,走向美玉,粘在她身上问:“今晚不走了行么?”

  美玉拍拍他的后背,不言语。然后在屋子里绕了一圈。

  三爷追着她,等她说话。美玉迟疑许久,才说:“巴黎有一所医学院,招收护理专业的学生。校长和院长计划着送我到法兰西读书。”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弄得三爷说不出话,他拉住美玉,看着她,问:“你说什么?没听懂。”

  美玉听出三爷的不满,说:“怎么会听不懂,不瞒您,我确实挺动心的。”

  三爷摇摇头,冷笑着说:“什么动心?”

  美玉说:“如果成行,我将是中国第一位前往欧洲的护理专业留学生。”

  三爷看出美玉不是跟自己逗闷子,却也一时被这些“中国第一位”、“欧洲”、“留学生”等等高级词汇,弄得说不出话来。不知为什么,一股不满和醋意油然而生,三爷缓缓地点点头,示意他听明白了,然后顶着气儿,半带嘲讽地说:“真厉害。的确,可以名垂史册了。”

  美玉歪着头,看着三爷,问:“您在嘲讽我么?”

  “不敢!”三爷愤愤地回答。

  美玉提起一口气,抬起头,伸出她修长又高傲的玉颈,说:“三爷小瞧我,在医馆这些年,早就习惯了别人的嘲讽和讥笑。”

  三爷知道美玉语意所指,他也实在应该为自己惹得美玉名声受损担责,便打断美玉说:“别说了。是我不好,本来就是咱俩的事儿,传的沸沸扬扬,害了你的名声。”三爷的确是有些生气,因为他不能接受美玉竟然打算丢下自己,远走他乡。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美玉的一切,这么看来,并不是。情爱的天平倾斜,付出少的那一方,便先察觉到不公平!

  美玉安慰三爷:“您心里知道就好。我无父无母,不用给谁交代,也不在乎名声。”但在心里,美玉还是对自己说:谁会不在乎名声呢?

  这话和早前大哥的话如出一辙,弄得三爷冒出一身虚汗。他抬头看向美玉,像是一位陌生人。再一想,“法兰西”,“医学院”,这些听起来甚是高贵的字眼,确实令谁也会动心。

  三爷低下头,低沉着声音,像个低头认错的孩子:“对,换我,也不会到大后仓,住在外宅里。”

  这幅可怜样子,惹得美玉母性大发,她笑起来,也流下泪,说:“我出身轻薄,幸得上天厚待,遇众多贵人。这些年,和三爷您不清不楚的。若不是院长和校长可怜疼惜,早就被撵出去了。眼下,他们是知道,您的大宅门容不下我,才给我一处生路。”

  这话,听得三爷痛彻心扉。相比医馆对美玉的厚爱,自己为爱人所做,不仅不足挂齿,甚至,连他自己都找不到几件可圈可点之事。

  三爷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我竟输在这儿了。”

  对三爷的这种表态,美玉有点吃惊。她原以为三爷会跳起来留下她自己。但美玉对三爷的爱深信不疑,她知道爱人是真的无奈了。

  “只是每日,太阳落山时,便格外低落。所以我喜欢阴天,阴天没有太阳,也不会落山,便不会低落。”美玉淡淡地自言自语。

  三爷忍着泪,点着头,说:“我还有翻身的余地么?好日子真是不会长,水系快修好了,好日子也就没了,还没得这么彻底。”

  二人各说各话。美玉心生去意,但期盼爱人的挽留;三爷自惭形秽,无能为力,看着爱人高飞,倍感自身渺小。他原本是高高在上的,一下子变成了那裙摆下的低姿态追求者。所有这些,都是三爷一时无法接受的:他和爱人,竟在无意间产生了距离,并且不仅仅是那大后仓和百望山的距离,而是要漂洋过海,到整个大陆的另一边。

  三爷自言自语道:“就算是能说服大哥,让你入了门,但那侧室的名分,自然比不上去法兰西留学。”至此,我们的三爷,总算是站在美玉的立场上,替她想了想。

  美玉测着头,不说话。

  “我还有翻身的余地么?”三爷看着她的侧脸,低沉着声音问。

  美玉见三爷失落的样子,很是心痛,她抹去眼泪,转头看着三爷,笑着问:“三爷,您心里有我么?”

  三爷走过去抱住她:“我输了。还成天担心那个伯驾,哎!我拿什么让你留下。”

  “这一去好多年,您能等么?”说完,美玉呵呵地笑起来,“我也没脸了,谁让我死活舍不得您呢?反正也只是个侧室,也就不急着入门不是。”美玉把自己紧紧地嵌入三爷怀里。

  三爷说:“那你回来就是有名气的护理学家了,能看得上我么还?”情爱莫不如此,骄傲的一方,总是在另一方真要远走高飞时,低下姿态。

  美玉咯咯笑,说:“我现在也是有名气的护士啊,南边多少医馆请我去做护士长,上海,广州,**。我舍不得您,舍不得百望山,才不肯去。”

  三爷也笑起来,说:“呦呵,您的意思是,现在也不一定看得上我是吧?”二人笑了起来。

  美玉收敛情绪,平静地说:“我知道三爷家里说不过去,您也别非跟家里别扭着。过几年,我留学回来,他们自然会高看我一眼不是么?到时候,您别嫌弃我岁数大就好了。”

  “那合着,您这无情无义地舍我而去,是为了更好的陪着我。得,都是您的理儿。若真有那一天,我等着,你可不能不回来。”说完,三爷湿了眼眶。

  善解人意的美玉,把分离的前奏,调和的无比温暖。她给自己留下希望,也给三爷留下希望。这对恩爱的情侣,谁也接受不了分离,只好用这些暖心的话,先行慰藉。明天总会来,爱人总会走,但若确信某一天必会重逢,那别离也就容易些吧。

  美玉送三爷离开护士站,站在医馆门口,头顶着星光和月亮,美玉说:“三爷不问问我什么时候走?”

  三爷说:“得了,干脆我跟你去。”

  美玉呵呵笑起来:“希望那天是个阴天。没有日出日落,也就不会难过。”

  三爷抬头看看月亮,虚着声音问:“哎!那你什么时候走?”

  美玉伸手抚摸三爷的脸:“明年夏天。”

  三爷深吸一口山里的空气,缓缓吐出去,说:“那天可不能是阴天,我受不了。”

  “阴天的日子心里踏实,没有日头照着,也就没有阴影;还有那么多人陪着一起哀叹天儿不好,没精神,倒像是有了同党不再孤独。太阳一出来,人人都喜笑颜开,只剩自己一个黯然神伤,更觉得阴暗凄凉了。”美玉依旧自顾自说着。

  三爷叹了口气,“你怎么突然生出这么多感慨?”

  美玉噗嗤笑出来:“三爷说笑,怎么是突然?这去法兰西的喜讯,就像那太阳,照得我心烦意乱。我倒宁可一直跟您别扭着,看不到希望,却也不会离开您。哎呀!以前总觉得烦恼和悲伤是一回事儿,现在才明白是两回事儿,只是两回事儿冷不丁地,会一同来。所以,就喜欢阴天了。”

  同样神伤的三爷回到宿舍,他在想如果没有接下李公公的那张纸条,便不会寻什么龙首,更不会觊觎山顶的地契,自然也没有和嘉柔的婚事。那么,他便能把美玉接回大后仓,若家里不肯她为正妻,便一直不娶妻,只要一直和她厮守着,便知足了。三爷心中不爽,决定去找到巴斯德,希望了解美玉突然要被派往欧洲的来龙去脉。

  巴斯德尚未休息,他在自己的宿舍里,接待了三爷的来访。

  “水系快完工了,真是辛苦您了。”巴斯德说。

  三爷说:“嗯,就差玫瑰山旁的蓄水池了。过几天就能试水。”

  巴斯德听到玫瑰山,把头扭向窗外,问:“安德烈是不是缠着你要扩建玫瑰山。”

  三爷说:“没错。见天儿叨叨。不过,这事儿还是您决策,您说做,我们就做。”

  巴斯德看着三爷,半晌,才说:“回头再议吧。这么晚了,您找我是有什么要紧的事么?”

  三爷想想,不知如何开口,“嗯”了半天,说:“院长,美玉怎么会被派往法兰西去?”

  巴斯德笑起来,说:“哦,这事儿是应该跟先三爷打个招呼,是我没想周到。一是她的确优秀,二是,这孩子是我们一手养起来的,像亲生女儿。我们一直想培养一位中国护理学家。而且。”

  三爷问:“而且什么?”

  巴斯德从椅子上站起来,说:“好吧三爷,没必要隐瞒您什么。事实的真相是,伯驾接到法国医学院的邀请函,邀请他到法国行医并讲学。伯驾提出,如果他们肯接受一位来自中国的护士,进修护理学,那么他便接受邀请。”

  这些描述,让三爷恼羞成怒。刚刚他还觉得是输给了不知所以的形势,到头来,他堂堂的本草堂林家三少,还是输给了自己的情敌。

  “美玉知道这些么?!”三爷问。

  “她知道伯驾也会去,但不知道这个机会是伯驾争取来的,伯驾不想给她什么压力。客观的说,从实力上,她完全应该被选派过去,伯驾只是顺手帮了她一把。而且我相信,美玉将成为杰出的护理学家。这不仅对她自己,对医馆,对京城,甚至对这个国家,都是好事。”

  儿女情长在丰功伟绩面前,瞬间没了分量。三爷觉得自己若站出来阻止此事,便失了大丈夫胸怀;他也觉得,怎么伯驾可以暗自做出这些事儿来?弄得自己黯然失色。

  “一般,要去多久?”三爷问。

  “护理学至少也要三年,第四年到医院实习。但她还要读一年预科,这样算下来,一共是五年。”巴斯德掰着手指头数着说。

  三爷心里也算,美玉今年十六岁,毕业后要二十一岁。如果当年回国,也有二十二岁了。自己那时三十岁,也能独立门户了,正好做主娶进门。

  “法兰西坐船去,要多久?”三爷回过神,问。

  “快了三个月,慢了四个月。”巴斯德说。

  “那么远,这一走就得五年,中途也不能回来看看。”三爷自言自语着。

  巴斯德冷笑一声。

  三爷问:“您笑什么?”

  巴斯德说:“三爷,我和校长是商量过的。把美玉交给您,我们也不放心。”

  三爷错愕,他不解地看着巴斯德,一脸茫然,他不知自己该说什么,只道:“是,我是没做为她做过什么。”

  “哎呦,我的三爷,您到这时候都想着,她什么时候回来看您,怎么就没想过,您去看看她?我们经常有人到法兰西,您完全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去看美玉。”说罢,巴斯德哈哈笑起来。

  “对,对,我可以过去看她。”三爷又一次自惭形秽,他也纳闷,自己怎么就想不到这些。

  巴斯德见三爷满面愧疚,说:“别担心年轻人,您太过美好和骄傲,习惯了别人的夸赞和爱慕,不懂如何爱别人,也是正常。但糟糕的是,您没机会学习如何关爱别人,甚至,您可能 一生都学不会。”

  三爷惊讶地看着巴斯德,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如此论断,片刻后,三爷说:“院长,我还有机会么?”

  巴斯德没听懂,疑惑地看着三爷。

  三爷说:“怎么样才能学会那些?”

  巴斯德说:“看看这次失去美玉,能不能让您学会吧。”

  三爷向巴斯德道晚安,自行转身离开。巴斯德对已经打开房门的三爷说:“三爷,被人疼爱是美好的,但更美好的,是去疼爱别人。在这一点上,美玉,嘉柔,伯驾,他们都比您更快乐。”

  这番道理,虽有些一知半解,但听起来是对的。三爷往自己屋里走,路过伯驾房间时,很想推门进去理论一番。但他知道,伯驾把事儿做到了实处,自己没什么好去质问的。眼下,他只能先把水系修好,再走一步看一步。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弄得三爷不痛快,但好消息是,一直都没人来找麻烦。也许是他们瞧见三爷一心做苦力,不再折腾龙首之事,便放了他一马。

  水系修成之日,医馆举行了简单的庆祝典礼。巴斯德格外感谢了安德烈和三爷。三爷躲在人群后面,把荣耀都让给了安德烈。

  庆典后,巴斯德走向三爷,说:“一切都很安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不是么?”

  三爷拱手作揖说:“多谢院长这几个月的收留。”

  巴斯德说:“您对医馆做了诸多贡献,我应该谢谢您。”

  三爷说:“院长,李公公当时留下的那盒黑珍珠还在么?不如我去送还给那字条里的人家。”

  巴斯德说:“三爷认得那户人家?”

  三爷说:“认得,易远瀛,就是沈嘉略的母亲易杭彩的先人。”

  巴斯德惊讶地说:“对,对,嘉略的母亲说过,她的先辈是我的前辈钱德明大人的学生。哎呀!”

  三爷说:“如此?还有这层关系?”

  巴斯德说:“哎呀,这就是天意吧。不,三爷,这是你们中国人口里的缘分。那钱德明,是我的先辈;那易远瀛,是嘉略的先辈。你看,我们后几辈,竟在百望山相遇。你说,这是不是很奇妙?”巴斯德兴奋极了,他拍着手描绘着。

  三爷问:“钱德明是谁?”

  巴斯德说:“就是最初计划要在此设立医馆的人。后人是执行了他的想法,才建了这座医馆。”

  三爷点点头,说:“您医治了沈嘉略和田荣川。田荣川是沈夫人杭州妹妹的孩子,也是易氏后裔。这么说,这缘分是圆上了。”

  巴斯德笑起来:“人间真奇妙。”

  巴斯德带三爷回到自己宿舍,从柜子里取出那盒黑珍珠,交换给三爷,“物归原主吧。”

  三爷接过盒子,点头说:“改日就送过去。”

  坐上燕子湖伙计的马车,三爷往通州区。临走,他和美玉告别,也告诉她,自己要到通州沈家去,会待上几日,也可能会到大后仓看看,也可能来医馆。他清清楚楚交代自己日后的行程,这在以往是没有的,美玉感激地说:“您总算不再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三爷说:“过往是我不懂事儿,这不开始学着做人嘛。”

  美玉有些受宠若惊,说:“您大可不必这样,三爷骄傲惯了,冷不丁谦和起来,到让我不习惯。”

  三爷纳闷地问:“不是,我不谦和么?我以为自己一直是很随和的人啊。”

  美玉整理他的领口,笑着说:“谦和,谦和。”

  三爷赶忙追问:“别,您告诉我,哪儿不谦和。”

  美玉说:“那我说了,您可别动气。比方说,您从不给人交代什么,要来就来,要走就走。平日里您喜欢吃什么就给我拿什么,也从不问我喜欢什么。您倒没什么不谦和,只是心里就装不进别人。不怪您,都是我们这些仰慕您的人,把您给惯的。”

  三爷说:“哎我说,这么重要的话,您早怎么不说。”三爷心里想,这话跟巴斯德的话,是一个意思。

  美玉说:“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谁让您那么周正那么惹人爱的。您发脾气,我都喜欢。”

  三爷笑起来说:“打住打住,您这是捧杀,是不是。”

  美玉咯咯笑起来:“我就是喜欢您,捧杀您做什么?”

  三爷说:“要没这些,我也能对你更好些。你也不会动了去法兰西的念想。得了,走了。后日回来。”

  美玉急着问:“还要住两宿?”

  三爷解释道:“也得去大营里招呼一下。”

  美玉知道自己问多了,宽慰到:“路远,您休息好再回。”

  三爷带着美玉的甜言蜜语上了路,他一直观察是否有什么人跟着他,倒未发现什么异样,算是顺利抵达通州。车马停稳在沈家大宅门外,阿贵出来迎,三爷客气地对阿贵说:“您受累。”

  以往,三爷是从不言语的。阿贵为这句“您受累”受宠若惊起来,赶忙往前院儿传报:“三爷来访。”

  三爷心想,以往可没这么客套,都是他自己一人儿往前院去。看来之前的自己确实少了些谦和。

  沈宗福迎出来,后面跟着朱一河。

  “沈兄,许久未见。”三爷先开口问候。

  “哎呦,三爷,快请快请。”沈宗福纳闷,向来都是等别人开口才开口的三爷,怎么还学会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了。

  三爷随着沈宗福往北屋走,边走边喝朱一河打招呼:“朱大哥,全有来过了吧?”

  朱一河也没想到三爷会叫自己一声“大哥”,赶忙堆着笑,说:“来过来过。承蒙三爷惦记。”

  三爷竟回了他一句:“应该的。”接着三爷又主动向沈宗福交代嘉略的日常,说:“嘉略越发出息了,独自操作眼科手术,甚至有人慕名而来,说是那位年轻的小大夫,手艺好。容川也是,时常跟着巴斯德院长到城里出诊,见了不少世面。”

  沈宗福被这些话说得美滋滋的。他引着三爷进了北屋,二人端坐上位。三爷又寒暄客套了几句,便拿出那盒珍珠,说:“此物是要交给夫人的。”

  沈宗福接过盒子,打开,拿出纸条,读:“此物转交西什库当家人钱德明,请钱大人酌情送往法兰西易远瀛处。”

  正读着,沈易氏从后院来,进了北屋。她听到“易杭彩”几个字,本应即刻过去,跟着夫君一起看起来。但三爷在场,她很有分寸和城府地,端坐于侧位,等着夫君招呼自己。

  “夫人,你来看,这是你祖上的遗物。”沈宗福说。

  沈易氏这才起身,缓步走过去,接过字条,定睛仔细看着,迟疑许久,说:“正是祖爷爷的笔记。”

  沈宗福问:“三爷何来此物。”

  三爷说:“受人所托。”

  沈易氏看看三爷,又看看夫君,说:“我们几个到书房说吧。”

  沈宗福看懂夫人的意思,急忙引着三爷往书房去。

  关好书房的门,沈易氏走向三爷,问:“三爷,此物是哪儿来的。”

  三爷镇定地说:“的确受人所托,晚辈也不知从何而来,请夫人见谅。”

  沈易氏恍惚地走向沈宗福,说:“果真是有一箱宝物的。”

  听到这话,三爷坐不住了。他看了一眼沈宗福,希望他能代自己打探个究竟。沈宗福是个坐得住的,自然不会开口问什么。三爷见状,只好顺着沈易氏的话,问下去:“夫人,我也很想知道,这宝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易氏看着三爷说:“都是过去的事儿,我祖上,埋了一箱宝物在百望山,是祖爷爷为了那远去法兰西的姑姑存的私房钱。据说还没来得及交给钱德明,就随着和珅被发配到乌苏雅里台。这字条,兴许是他早一次去留下的。”

  “法兰西”对三爷是个敏感词,他顾不得询问其他,只问:“法兰西?”

  沈易氏说:“法兰西,就是巴斯德的老家。我那姑姑,在巴黎。”

  三爷急着问:“后来呢?她回来了么?还是一直留在了巴黎。”三爷追问着过往,也打探着巴黎,巴黎正是美玉的将来。

  沈易氏说:“自然是没有。找了几辈人,都没找到。”

  这是三爷最不想听到的,虽然这和美玉并无关联,但三爷受不了。

  沈易氏接着问:“三爷,这珍珠到底是哪儿来的?”

  三爷满脑子都是美玉,没听到沈易氏的问话。

  沈易氏走到他跟前,抓着他的胳膊问:“三爷,这珍珠到底是哪儿来的?”

  三爷回过神儿,说:“夫人,我确实是受人所托。不过,我也听说,那箱宝物,被宫里人,拿去买了军舰了。”

  沈易氏听罢,抿着嘴点着头,走向沈宗福,说:“夫君,这么说,我祖上,还算积了功德了。”说罢,她哭出来。

  沈宗福急忙安抚,沈易氏越哭越来劲,好半晌,喘了口气,对着三爷说:“三爷,我们易家,可是八辈儿的老北京。就因为那位祖上的姑姑去了法兰西,我那祖爷爷为了给她在巴黎落脚,才做了不该做的事。百望山都是我家的,山顶也是我家的。您非要拿去!您可知,您是拿了我们易家在北京最后的产业,也断了我们的根!”

  这些掏心窝子的话,痛快了沈易氏,尴尬了三爷。沈宗福急忙圆场,说:“哎呦,嘉柔嫁过去,又是一家人了。嘉略日后也得到本草堂行事,这地啊,还在咱们自己手里。”

  三爷被法兰西的悲悯往事触动,他忧虑着,担心这是否预示着美玉也将一去不返。他楞在哪儿,一言不发。

  沈易氏误以为他生了内疚,也不再追究,只说:“晚上让厨房准备点好的,咱大伙儿把话说开,日后更好相处。”

  三爷应承着,说:“对,也请嘉柔一道用餐吧。”

  沈易氏看了一眼三爷,心说你也不是完全没人性。

  席间,三爷努力克制对美玉的思念。和嘉柔寒暄着。

  “姑娘近日在家,都做些什么?”三爷问。

  嘉柔被这样善意的问话感动,所谓善意,是之前和三爷的交谈,极少以问话开场,更是很难持续。三爷不善于发问,嘉柔就得想着,自己的话如何引出下一句。

  “无事,读读书,写写字罢了。三爷可好?”嘉柔先答再问。

  “修了半年的水系,都是体力活,倒也痛快。天冷了,姑娘注意防寒。”三爷说。

  沈易氏一旁听者,纳闷地想:他是会说人话的。这半年不见,长进不少。莫不是那美玉姑娘**的?不对,美玉他们相识多年,要**早**出来了。

  沈易氏想着想着,把话说了出来:“三爷这半年的体力活不白干 ,不仅越长越结实,嘴也更会说了。”

  三爷说:“嗨,以往不会说人话,以后得多跟姑娘,跟夫人讨教。”

  沈宗福被三爷的话逗得喷了一口酒出去。他哈哈大笑着,说:“三爷就是有自知之明。佩服佩服。”

  三爷举起酒杯,说:“沈兄您这话真好听!”一家人围坐餐桌,咯咯地笑起来。

  席后,沈宗福请三爷到书房说话。

  “三爷,近日,我会被安排到前线去?”沈宗福说。

  三爷诧异地问:“您到前线去?何故?是要给战马看病还是另有安排。”三爷知道战马早就不上火线了,沈宗福去给战马看病是说不通的。

  沈宗福说:“洋人在伺机而动。我不做兽医了,是领了一支队伍,打打游击战。”

  三爷问:“哎呀,小弟不知是该恭喜还是叹息,咱们对洋人,总是势单力薄。不过,沈兄此举,是因着山东的事儿?”

  沈宗福摇摇手,说:“正是。朱大爷从山东带来的消息,跟我们在大营通报的,不差。”

  三爷说:“沈兄这是要带兵打仗了?”

  沈宗福说:“伺机而动吧。”

  三爷起身往窗口查看,确认四下无人,折返回沈宗福身边,低声说:“沈兄,我有一事要报。”

  沈宗福见三爷面色凝重,安慰他说:“不急,您慢慢说。”

  “沈兄,您可知我为何要那块山顶的地?”

  “不是要培植草药新品?”沈宗福问。

  “沈兄,我受人所托,寻一宝物。那宝物就在医馆,被巴斯德看守着。巴斯德是个好人,我不能,也不想难为他。正巧,他领命于东交民巷,要在山顶建疗养院,要拿那块地。我就筹划着,是否可以用山顶的地,去换那宝物。所以才应了嘉柔的婚事,换那块地。可谁知,那山顶是块制高点,将全北京一览无余。我便生了疑心。果不其然,疗养院是个幌子,实乃烽火台。”

  这一大串的因为所以,听得沈宗福泛起了糊涂。他一条一条地拿出来跟三爷过。

  “等等,三爷,咱们一条条过啊。我先是听懂了您娶嘉柔,是为了拿地。这可是您的不对。”沈宗福打岔到。

  三爷说:“起初是不对,可我早就想通了。日后会加倍照顾三姑娘。这点您放心。我总不是那忘恩负义之人。况且,我与三姑娘也不是一日的情分。”

  沈宗福抿抿嘴,说:“那这条可以过。二来,您说要寻一宝物,什么宝物?要巴斯德亲自看守。甚至要用整座山顶去换?是你们午后所说的,那箱宝贝吗?”

  三爷说:“不是那箱宝贝。另有其物。您先问第三条。我最后跟您说那是什么。”

  沈宗福说:“好,那第三条,疗养院。三爷说的没错,百望山的确是我京城最近的制高点。这在我们地形图上,都可见。若要在那里将座高楼,即使真的是疗养院,那也完全可以拿来当做烽火台,任谁也说不出什么。那,何时开建?”

  三爷说:“巴斯德院长是个好人。他违抗东交民巷的指令,一直拖着。这也是为什么我迟迟未去海淀官衙,与夫人更换地契所有权的缘由。换了名字,我们也就暴露了。”

  沈宗福问:“什么暴露?”

  三爷说:“就是那宝物。我们寻的,是圆明园海晏堂的遗物。”

  沈宗福和三爷齐声说道:“龙首!”

  三爷问 :“沈兄怎知?”

  沈宗福说:“道儿上早就在传了。还听说那位领头儿的人,已经被灭了口。其余的也都被震慑的不再行事。难不成三爷就是那其余的?”

  三爷点头,说:“应该是。沈兄可知,上头到底是何人在谋划此时?”

  沈宗福说:“说法不一,说谁的都有。我劝您别再招惹,他们不找您,您就烧高香吧。”

  三爷皱起眉头,问:“为何?”

  沈宗福说:“眼下,谁也看不清,还是各自安好,相安无事,务必图个稳妥。”

  三爷低下头:“若图稳妥,沈兄何不告病在家,推辞了去前线的事儿?”

  这话弄得沈宗福无言以对,想了想,“咱家有一个为了天下的稳妥去冒死的就行了。”

  “那大哥可知,是什么人,灭了那领头儿的口。”三爷并非想问出什么,而是趁机听听沈宗福的分析。

  “兄弟,这个事儿,难说。咱们谁也别猜,只低调行事,别招惹他们。”沈宗福甚是严肃,看得出来,他是真的不想也不敢去猜测。

  三爷点点头,换了话口,道:“那,您可知,瀛台的那位病人,安好?”

  沈宗福说:“他没病,可老太太希望他有病,便有了病;他有病,可东交民巷希望他没病,便四处宣扬他没病。所以,他有没有病,是看您三爷需要,您需要他有病,他就有病;您需要他没病,他就没病。这事儿,您说了算!”

  三爷虽感无奈,但还是被折返言论折服,他笑着给沈宗福拱手作揖,沈宗福也笑着回礼。

  “那巴斯德日后打算如何?”沈宗福接着问。

  “被支走了。去朝鲜。过了春节就走。”三爷说。

  “那赶不上您大婚了。”沈宗福说。

  三爷笑着说:“对了沈兄,日后你我如何称呼。”

  沈宗福说:“您自然要叫我一声岳丈。”

  三爷笑:“那我近日就叫起来吧,习惯习惯。岳丈大人。”

  沈宗福也笑:“贤婿客气,客气啦。”说罢,二人一起尴尬地笑起来,也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又隔了一日,三爷辞别通州沈家,他本想回大后仓看看。但想着跟美玉的承诺,别食了言,燕子湖伙计放下三爷就走了,他只好请阿贵驾车拉他去百望山。近日天冷,三爷不想骑马。往日骑马是图个痛快,也图个风光。如今,他是低调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