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独断江山 第二卷:官海风雨 第六十一章:恩赏

《独断江山》第二卷:官海风雨 第六十一章:恩赏

作者:沉檀凝香 字数:8686 书籍:独断江山

  东太后不好意思地一笑。止住了抽泣声。

  李念凝转向韩炜霖:“这位扶桑国的国主。叫什么……”

  韩炜霖道:“回太后的话,他的名字叫做丰田拓真。”

  东太后接口道:“哦,他姓丰。”

  李念凝点点头:“这位丰国主,是在什么地方召见秦禝的?”

  韩炜霖道:“是在扶桑的皇宫里。当时主客三人,围坐一张圆桌子,扶桑国主在主位,秦禝在客位,扶桑的一位重臣作陪。”

  这段话,知晓扶桑礼仪的人不甚在意,但在两宫听来,却瞿然动容:这扶桑国主,为了招揽人心,竟然对秦禝以平礼相待。折节下士到了这种地步!

  李念凝道:“这位重臣,想来就是扶桑的首辅了?”

  韩炜霖道:“回皇太后的话。这倒不是,大致相当咱们的兵部尚书。扶桑政府是没有首辅的。首辅的事体,大多国王自己来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念凝心中一动,微微瞄了齐王一眼,心想:这才叫权不下移呢。

  李念凝续道:“赐过了宴,还留宿在‘皇宫’?”

  韩炜霖道:“是。”

  李念凝和东太后对望一眼,中枢大臣中也微有惊叹的声息。换在中国,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内眷还有可能被留宿禁宫,外官怎么可能?不熟悉扶桑礼仪之人,都觉得这扶桑国主为收买人心,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李念凝甚至还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这扶桑国主有没有派个宫女给秦禝侍寝?

  这个念头一转而过,当然也问不出口。

  秦禝担心的自己的名声问题,根本没有在两宫和重臣们那里引起任何猜疑,反而都对此极感兴味,而对秦禝身居扶桑朝廷的高位,都自有一份得意。这一点,犹以两宫为甚。李念凝心中更是矜持自喜,有着他人无法体会的一种快意。

  东太后问:“听说秦禝如今在扶桑也做了统帅?”

  韩炜霖道:“扶桑王将前面的大军全部交给侯爷来节制”

  君臣相顾赞叹: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李念凝问道:“你刚刚讲到的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夏国的体制中,是没有这个衔头的,这是一个戏里的词儿,李念凝爱看戏,脱口而出,理解的倒是很到位的。

  韩炜霖道:“太后圣明!正是如此。”

  那就是把扶桑整一半的兵马交给一个外国人了!李念凝心中想:这个扶桑国主,是真有魄力!

  东太后却想到了另外一条路子上:“你们说,这扶桑‘国主’给秦禝这么高的勋名,会不会想把他留在扶桑啊?”

  韩炜霖一愣,这句话可不能答错,再说也不是问他一个人的,殿中这么多人,他品级最微,也不能随便接话,心下不由大急。

  齐王轻轻咳了一声,开口道:“太后过虑了。秦禝受恩深重,忠贞不二,断不会生别样心思的。”

  东太后点头道:“六爷说的是。”却又道:“韩炜霖,你说呢?”

  韩炜霖磕了一个头,说道:“回太后的话,议政王所言极是。再说扶桑人是很晓事的,绝不会做这种有碍两国邦谊的事情。”

  东太后的话李念凝也不爱听,说道:“给秦禝的位子高是高,可帮他们打了那么大的一个胜仗,那还不值得么?依我说啊,这扶桑国主才会支使人呢。”

  东太后有点尴尬,不过也放下心来,自己为自己解释:“是啊,我就是想,那么出色的一个人才,咱们可得拢住了。”

  李念凝心想:这句话你倒没有说错。开口说道:“姐姐说的很是,咱们可不能叫这个扶桑国主给比下去了。”

  接着呈上地图,由贾旭和彭睿孞讲解,不清楚的地方,韩炜霖补充说明。

  李念凝盯着地图,说道:“你们说叛军的主力都在前线,那么后方必然空虚。这个会津城,既然是叛军的军需重镇,如果秦禝把它打下来,不就是‘釜底抽薪’了吗?”

  深宫女主,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出这样的见识,实在了不起!几个人包括韩炜霖在内,都是又惊讶又佩服,齐声道:“太后圣明!”

  李念凝大为得意。有一点是这几个臣子不知道的:在此之前,她绝非对扶桑地理一无所知。

  秦禝宿卫宫禁的时候,拿了一张“诸国地图”,反复给她和东太后讲解,其中重点就是扶桑。东太后糊里糊涂,她可不是,特别是扶桑使臣的禀帖递上来之后,她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地图了。

  秦禝赴美之后,她更是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遍。眼前这张虽然是“扶桑地图”,但扶桑的形状是一样的。地图上标记的十几个大城市的名字、位置也都是记住了的。所以殿上的这些人中,除了韩炜霖,其他不见得哪个人比她更熟悉“扶桑”——地图上的扶桑。

  贾旭继续解释:“秦禝的想法,是不但要打下会津,还要一直向东南方向打,一直打到望见大海,这样叛军便被完完全全分割成两块,头尾不能相顾,东部前线的叛军便再也得不到粮草接济,釜底游鱼,没有多少日子了。”

  “然后调头北上,和东部的部队,南北夹击,在仙台城下聚歼叛军余部,底定胜局。”

  真是绝大的战略!李念凝听得目光灼灼,心里不由得想:这个男人,实在了不起!

  最后一点疑虑:“叛军见势不妙,会不会逃掉,像马贼一样,四周流窜袭扰?”

  贾旭示意韩炜霖,韩炜霖道:“启禀皇太后,秦禝在电报中说,仙台是叛军伪都,如果丢弃,叛军必然溃散,士兵们各归本乡,再也聚不起来的。因此叛军是不敢撤军的,撤了也无处可去,因为到得那个时候,叛军的腹地都已被光复了。”

  是这个道理,李念凝轻轻舒了一口气,面露笑容,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既然没有更多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酬功了。

  酬庸战功,大多是战事完全底定后才正式颁布,但战事进行中就放赏的也不少,

  而且现在,国内民意鼎沸,朝廷不能不予俯仰;国外。那个扶桑国主各种恩赏,照着李念凝的说法,不能“叫他比了下去”。实情也确实如此,不然内外倒置,前线将士难免会有想法。所以,现在酬功,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

  当然,现在酬功,酬秦禝一人就可以,算是一个代表;其他将士,回国之后,由主帅保奏。从容叙功。

  虽说“恩自上出”,但总要中枢大臣们先议了再说。齐王于是启奏:“秦禝原爵二等侯,现获此大捷,应加恩为一等侯。”

  这就跟曾继尧一个级别了。

  但李念凝不以为然,她说道:“秦禝原来的爵位是三等侯,因为要放洋,加了一级。那个时候可还一仗没打。现在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还是加一级,是否薄了一点?”

  齐王道:“是,臣等想的左了。”

  李念凝道:“六爷和中枢老成谋国,也不能说想的左了。只是昨儿晚上,全京都城的鞭炮响了一夜,可见这份功劳在人们心里面的分量!我们姐俩想,这个名位。一个是要给的公道,一个是要实实在在激起报效之心。”

  这话说得透彻扎实,齐王心悦诚服,道:“两宫皇太后训示得极是。那么请旨:秦禝加两级为三等公。另外,是否可以加恩关某赏戴蟒袍,恩自上出。”

  三等公也还罢了,这蟒袍是至高无上的荣耀。齐王这个人情做的足!

  李念凝颇出意外,沉吟了一下。说道:“六爷的用意怕不是好的?可我想总要给秦禝留出一点进步的余地,这支蟒袍咱们先放在这儿,算是预先颁了一个赏格,等秦禝收了全功,叫他自己回京来拿!”转头问东太后:“姐姐你说呢?”

  东太后笑着点头:“很好,本应如此。”

  这么安排既公道、又激励人心,殿上的大臣们不但佩服,心里边还暖暖的,于是齐声颂圣:“太后圣明!”

  接下来是怎么在上谕中为秦禝叙功了。这是一个小麻烦事,因为毕竟不是打得大夏的叛逆。总不成说“友邦欢悦,特加恩锡赐三等公”?

  最后以彭睿孞的意见为准,只说秦禝“忠勇奋发,功勋卓著,内外宵小慑服,国家倚为干城”,通篇不提扶桑的事情。反正都知道怎么回事。

  这道上谕李念凝颇觉不得畅意,但她也知道现在这只“刺猬”还得团着,没真到炸刺儿的时候,只好不以为甚了。

  李念凝道:“还有一件事,人家在外边出兵放马,斩头沥血的,家里边咱们可得给照顾好了。”

  齐王回道:“是,秦禝的家里,中枢、兵部、顺天府都是有照应的。”

  李念凝忽发奇想,就在殿上和东太后商量:“听说秦禝家里有位寡居的嫂子,姐姐,咱们把她接进宫住几天好不好?”

  东太后自然叫好。但秦禝家里面的情形齐王和几个中枢大臣都是晓得的,不能不作说明,免得两宫闹笑话。

  齐王微笑着对彭睿孞说:“毓英,你跟两位皇太后回吧。”

  彭睿孞应了一声“是”,也是微笑着说道:“启禀东太后、皇太后,秦禝这位嫂子,一位是他大哥的遗孀,是嫡亲的嫂子;他从灵州战乱时就一直庇护这自家嫂子。”

  两宫太后不由动容:这可是一段戏里才有的佳话呢!李念凝更在心里想:我早知道他是这么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彭睿孞继续说道:“秦禝还有一个哥哥还是活得好好的,却是小人卑鄙,还曾上门羞辱过秦禝的嫂子。虽然秦禝未计前嫌,以德报怨,但俩家已经没有什么来往了。”

  两位太后都听得入了迷,这可比戏里唱的还有意思!

  东太后愤愤地说道:“妹妹,你看,上次恩赏秦禝全家,不也包括了他那个哥哥,这可不是叫小人占了便宜吗?”

  李念凝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个上面,她想的是这个男人恩仇快意,真是令人心感!内心的那种异样情愫越发强烈。

  她微微一笑:“是啊,可有什么办法?咱们又不能给他追回来,不然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顿了一顿,说道:“就是说,咱们只能接秦禝这位大嫂进宫了。”

  彭睿孞道:“是。另有一事请两位太后留意,秦禝这位嫂子还是白身,太后若要接她入宫,需先赏她一个恩典。”

  两个太后都想了起来,只有命妇才能入宫留宿的。

  这个好办,而且这也是李念凝最爱干的事情。她兴致勃勃地说:“秦禝现下封了三等公,早已是超品了,他这位大嫂,当然是一品诰命。”

  东太后也喜笑颜开:“以后秦禝娶了亲,府里就有两位一品夫人了,这可是咱们一朝的一段佳话。”

  几位中枢都露出了为难的笑容,倒不是说嫂子就不能封诰,而是圣旨里该怎么措辞呢?如果这位嫂子年长秦禝较多,长嫂如母,可说“教养有功”。但这位秦韩氏和秦禝年纪似乎差不了多少,肯定谈不上“教养”秦禝,总不成在上谕中说“持家有道”?

  李念凝注意到中枢大臣们的异样,问:“怎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齐王微笑道:“没有,臣等领旨。”

  秦禝加恩三等公的消息传出,贺礼潮水般涌向柳条胡同的侯府——现在应该叫公府了。上谕发出的第二天,顺天府便承旨上门,顺天府尹亲自督促着,换上了新的牌匾”。

  其实自秦禝离京之后,各种各样的礼物就没断过,两三个月下来,已经攒了厚厚一大叠礼单,但韩氏早早交待下去,老爷回府之前,一律不许动,因此有增无减,账房快堆得满了。

  现在老爷升了三等公,阖府上下虽然欢天喜地,但这小山般的贺礼如何处理,着实头痛。不但账房,连柴房都挤满了,后来没有法子,腾了一间厢房出来,专门存放礼物,但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势头,加多这间厢房也未必够用。

  礼单上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吓人,总兵、提督、巡抚、总督、侍郎、尚书、内阁学士、中枢大臣、伯爵、侯爵、公爵……韩氏和吴伯知道这些礼物中有许多非常贵重,既不拆开,又不能损坏,还得小心失窃,因此单为应付这堆贺礼,秦府上下便忙到十分去。

  贺礼虽多,正经贺客却是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主人不在,无人接待。

  本来男主人在外,正是女主人们相互走动、拉家常、套交情的好机会,但秦府的情形实在特殊,男主人已经封侯封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人。有一个嫂子勉强算得女主人,却是白身,到了秦府。有资格登堂入室的都是品级很高的命妇,总不成请人家女主人给自己行礼?

  因此真正登门拜访的都是攀附关系的人,韩氏的娘家那边也有不少的。这种亲戚,不论以前多么疏远。根本没见过面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个时候也不能不敷衍,不然背后肯定会被戳脊梁骨的。

  韩氏不能给秦禝落下难听的名声,因此几乎是来一个见一个。是深以为苦的一件差事。

  =============分割线================

  但正经贺客终于上门了,不来则已,一来来头就大得几乎无以复加:岐王夫妇。

  岐王这个贺客。不但要贺秦禝进爵,还要贺韩氏受封。他是来传旨的——传封诰韩氏的谕旨。

  岐王夫妇——这着实是一个有趣的组合:大夏开国以来,从来没听说夫妇俩一起传旨的?

  事实上,岐王妃的任务不是和岐王一起传旨,而是在韩氏领受懿旨之后,接她入宫。

  这个活计,包括她老公岐王传旨的活计,都是她进宫的时候,从她姐姐那儿讨来的。

  按照程序,命妇领封之后,要立即按品大妆,进宫谢恩。因为是第一次进宫,通常需要另一位熟稔仪注的命妇陪着,以免应付不来,有所差池。

  一般说来,并不需要岐王夫妇这么高品级的人物传旨、陪护,但岐王妃天性喜事,向姐姐讨要这个差使。李念凝一想,这样既表示对秦韩氏的重视之意,以行笼络秦禝之实,而且王爷夫妇一起办差,更是佳话一段,便欣然同意了。

  岐王妃自告奋勇办这个差,还有一个私心,就是要替秦禝说和一门亲事。

  上一次为秦禝说和亲事,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但岐王妃一直不曾死心。她这种身份心性的女人替人做媒,几乎算是嗜好,是无可救药的。而且已经有许多请托或直接或通过岐王递到了她这里,大伙儿打的都是同一个主意:通过岐王妃向皇太后 进言,由皇太后下懿旨指婚。

  秦禝这块肥肉,不知有过少人盯着?是断不能落到他人嘴里的!

  太后一直对此事不冷不热,不阴不阳,岐王妃也闹不清楚姐姐到底怎么想的?许是怕指了后秦禝对女家不满意?可是总可以叫他先挑一挑嘛,自己夹袋中一大堆旗下的大家闺秀,不挑过怎么晓得就一定不中意?

  这一次,岐王妃的算盘是:走秦禝的大嫂的路子。

  秦禝一路加官晋爵,始终没有和大嫂分府,可见叔嫂的关系是很好的,不然太后也不会给这个恩典。那么“长嫂如母”,大嫂的话,秦禝得听吧?

  就这样,岐王夫妇一路仪从煊赫地到了秦府。

  王府亲兵把整条胡同都封了起来,秦府的人听说是来“传懿旨”的,见阵仗如此之大,不晓得传什么旨,惊疑不定,再说老爷不在家,谁接旨啊?待听说要“秦韩氏接旨”,连韩氏自己在内,一起懵了:怎么会?

  内府的人站的满院子都是,大多面带笑容,看上去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香案已经在前院正厅檐下台阶上设好,全家几十口子人在院子里齐齐站定,韩氏居中,她心里怦怦直跳,腿软得像面条一般,吴伯在一边扶着,勉强算是站稳了。

  这时,一个太监走上前来,给岐王打了一个千儿,说道:“请王爷宣旨!”

  岐王点了点头,蓝翎太监招了招手,另外一个太监便双手捧了一个金盘,走了上来,躬身站定。只见盘子上摆着一套五彩斑斓的服饰,服饰上压着一顶镂花金座朝冠。

  这是什么?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咳嗽都没有一声。

  岐王走到香案前,面南而立,面带微笑,展开黄绢圣旨,口宣:“有懿旨:秦韩氏听宣!”

  韩氏跪下,叩下头去。

  岐王大声念道:“有秦韩氏贞良淑德,卓有劳绩,加恩封诰一品诰命。今遣岐王持冠传旨,即着秦韩氏谨受诰诏,毋负朕望。钦此!”

  这道旨意是彭睿孞的手笔:不知道如何措辞叙功,干脆就不罗嗦了,一笔带过——反正就是封了!

  韩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肯定听错了:一品夫人?

  岐王笑道:“恭喜夫人!请接旨吧。”

  韩氏用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臣妾……谢恩,领旨。”

  岐王一边抬手虚扶:“夫人请起。”一边用眼光寻找自己的妻子。

  看到丈夫的眼风扫了过来,发了半天愣的岐王妃才反应过来,款款地走上前去,扶起了韩氏:“妹妹起来吧。”

  之前她愣住了,是因为实在没想到:秦禝这位大嫂,怎么会这么年轻!

  这位大嫂的说话,在秦禝那儿,管用吗?

  韩氏整个人如坠云雾中,迷迷糊糊的,家里人一个个上来行礼恭贺,她不晓得都有谁向自己道了喜,自己又回了什么话。

  岐王已经办完了自己的差,可以回去交旨了,岐王妃的意思是现在就帮秦韩氏大妆,然后就进宫谢恩。

  韩氏说:臣妾方才在厨房里忙活,身子上还有油烟的气味,一定要沐浴净身之后,才敢穿戴朝廷诰命的服饰,随妃进宫谢恩,不然太不恭敬了。

  岐王妃倒没闻到什么油烟的味道,见她实在坚持,虽然有点奇怪,但也不以为意,就由得她了。韩氏告了罪,退入后院。秦府忙不迭地奉上点心茶茗,并招呼岐王妃一众随从,也不必细表。

  为什么要沐浴净身?厨房油烟云云当然是借口,真实的原因是:要洗掉身上香露的味道。

  不得不赞一句咱们秦公爷,端的是明见万里之外!离京之前,秦禝已经告诉嫂子,万一太后接见,有一件事是顶重要的:觐见前务必洗净身上的香露。

  韩氏问:是怕太后觉得不庄重吗?

  秦禝笑道:那倒不是。只是同样的香露,我也进了一支给太后,且跟太后说,这样的香露,全夏国只有一支。

  嫂子明白了,红了脸,轻轻啐了一口。

  其实秦禝走后,韩氏平时已经很少用这种香露——给谁闻呐?净身沐浴只是为保险起见,万无一失罢了。

  韩氏沐浴完毕,在岐王妃带来的嬷嬷们的帮助下。大妆起来。先化妆,然后换上全套的一品诰命服饰。

  岐王妃带了全套的妆品,什么香粉、胭脂、唇膏、黛石……不一而足。化妆品韩氏自己当然都有,但是比较“轻浮”,不够后宫的“标准”。于是就用岐王妃的私藏,敷上苏杭产的宫粉,用秦淮的胭脂涂腮。然后红唇一点,一位大妆贵妇便宛然从画上走了下来。

  岐王妃赞道:“妹妹,你生得真是好看。这么一打扮。就是画上的人儿都叫你比下去啦。”

  韩氏微羞,福了一福,低声道:“王妃谬奖了。”

  于是亲亲热热携了韩氏的手,一同登上岐王妃的大轿,喜儿捧了衣包,坐了秦府自己套的一辆翠盖朱缨的马车。吴伯亲自驾车,跟在后面。顺天府的衙役在前面开路,王府亲兵左右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紫禁城而去。

  到了宫门口,落轿下车,吴伯当然得等在宫外,喜儿却是可以跟进去的。也不说这九重巍峨给主仆二人带来的震撼。单表跟着岐王妃一路逶迤,终于到了长春宫。

  皇太后在东暖阁传见。岐王妃引路,李孝忠报名打帘,韩氏风摆扬柳般跨过门槛。款款上前,盈盈地拜了下去:“太后吉祥。”

  李念凝以为自己花了眼,她满脑子中都是一位四十多岁、端庄敦厚的中年妇人形象,怎么突然出来一个娇嫩得能掐出水来的如花佳人?

  李念凝一向以容貌自喜,眼前秦禝这位大嫂,端的是欺雪压梅,闭月羞花,完完全全可以和自己“相敌”!

  一种奇异的、酸酸涩涩的感觉爬上心头,脑子中微微有一点混乱,原先打迭好的一肚皮亲热话,莫名奇妙就说不出口。

  泛泛地聊了几句,李念凝便吩咐,传一顶软轿,把秦韩氏送到钟粹宫去,拜见东太后。

  长春宫距钟粹宫不算近,赐轿表示特别的荣宠。

  韩氏拜辞之前,李念凝叮嘱,觐见过东太后,就回来长春宫,我等着你一起传膳。

  韩氏谢恩离开之后,李念凝一个人发了半天的呆,为这个意外、也为自己的失常发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貌的女人又不是没有见过,对其他的女人,哪怕是面对先帝的诸位妃子,自己当年的竞争对手,也似乎不是这种感觉啊?

  等人家从钟粹宫回来,自己一国之母,可不能再这个样子了。

  不肯再往深处想,心情便慢慢平静下来。

  这一等就等了好长的时间,直到传膳的时间到了,韩氏才回到长春宫,面色惶惑,连连告罪,说是东太后拉着说话,说着说着时辰就过了,自己也不敢提醒,直到东太后要赐饭,不得已说已领了皇太后的恩典,东太后才放人。

  煞是作怪!一见到这个韩氏,之前的那种酸酸涩涩的感觉又回来了——和她在东太后那边呆得久了却毫无关系。

  李念凝以尽量体贴的口吻说道:“你快去换了大衣服,咱们传膳。”

  一品诰命服饰非常笨重复杂,吃饭前是一定要换回普通的衣服的。喜儿捧的衣包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韩氏换了衣裳回来,轻衣缓带,淡扫娥眉,又是另一番风情。

  李念凝看在眼中,那种异样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传上膳来,一式两桌,主客一人一桌,御膳有什么,韩氏就有什么,这也是很荣耀的一种待遇。

  只是既有心思,面色便怪,语言便淡,这顿珍馐佳肴便用得味同嚼蜡。

  用过了膳,天色已晚,宫门即将下钥,原计划是要留韩氏宿在宫中的,但李念凝在心里压了又压,终于说服不了自己,放了赏之后,就要韩氏跪安了。客人临行之前,主人努力做出亲热的样子:“以后得空儿,常进宫来叙叙。”

  当天晚上,入梦之后,那个远方的来人又一次上了自己的床。她情热之间,竟第一次主动抬起身子迎了上去,正要入港,秦韩氏莫名出现在床前,先给自己蹲了一福,然后站起来微笑着说道:“小稷,这可不好。”

  又是一惊而醒。

  ========分割线==========

  秦禝当然不知道他的两个女人已经见过了面,他正在训练场上大皱眉头。

  黎明时分,孟春的天气晴好、温暖。无数的营帐一起收拾开拔,人鸣马嘶,战旗飘扬,各团列队成行,踏上征途。

  秦禝在近卫兵们的护卫下,纵马驰上一个小山坡, 山脚下的景象非常壮观。

  沿着大路,一队接着一队的人马开了过来,一面又一面的团旗和军旗迎风招展,手上的武器在清晨的阳光下闪闪发亮。他们趟过浅溪,走过长桥,这条人流组成的巨龙很快南不见首,北不见尾。

  团队之间快活地打着招呼,不时爆发出轰然的喝彩和喝倒采的声音,军乐团起劲地演奏着,指挥官高亢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着军犬们兴奋的吠声。

  秦禝迎着阳光眯起了眼睛,真是美好的一天!

  有人发现了高处的秦禝,秦禝举手致意,这个动作引起了士兵们潮水般的回应,欢呼声海啸般漫过山谷。

  秦禝侧后方,心柔骑在一匹皮毛油亮的枣红马上,她看着前方这个沐浴在阳光中的男人,心醉神迷。

  那天晚上过后,江南女儿心中那颗小小的情愫种子,不可抑制地发芽、生长、开花,再见到“老爷”,不论何时何地,女孩的脸儿,浅云深晕,总是红的,美丽的大眼睛总是异样的温润、明亮,心儿动不动就跳得快了。

  秦禝的眼角余光捉到了心柔,他偏转头,示意心柔上前。心柔涨红了脸,犹豫了一下,催马上前。

  她穿着笔挺合身的军服,披着起花的小斗篷,腿上是过膝的铮亮的软皮马靴,腰间紧紧束着宽皮带,

  嫩绿的山坡上,碧蓝的天空下,清澈明亮的阳光中,天地间一朵最娇艳的花儿。

  他想,我们男人打仗,为了什么呢?为了家乡,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吧。

  江明山,山势一直绵延到会津。这些山虽然都不算高,可也是山。

  山间溪流遍地,支流汇入干流,先是东西流向,然后变成东北—西南流向,龙武军的进军路线是由西北而东南,就是说。这条河刚刚好横在龙武军南下的途中。

  河流在峡谷中蜿蜒曲折,对岸的山上密布叛军的防御工事。河面上有两座桥,这两座桥是南下会津的必经之路,桥的尽头,往上看去就是叛军防线的中央部位。

  还不止,河流的上游还有一个大坝,也在叛军的控制之中。

  就是说。如果想接近叛军阵地,要么列队过桥,为叛军的弓箭手提供打靶服务,要么先爬下峡谷,想法子渡过河,然后再往上爬——还是靶子呀。

  叛军高兴起来,还可以开闸放水。把这条河变成龙武军的一个大游泳池。

  龙武军到达之后,安营扎寨,并没有马上发动攻击,只是在有条不紊地布置阵地。用以迷惑敌军。

  另一对龙武军是远远绕过了叛军的主阵地,从一片浅滩过河,翻过山脊,沿一条小路。运动到了叛军防线右翼侧后方的米泽,发动攻击。

  至于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成功绕路至叛军身后,则要归功于。秦禝自接任指挥以来坚持不懈的情报工作。

  秦禝的情报来源,除了自己派出的探子以外,最重要的是逃亡过来的奴隶。

  对于奴隶来说,他们的奴隶主老爷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不但山川险阻、军队驻防、工事设置、仓储地点,他们明明白白,就连哪个男主人和哪个女主人有私情,哪个财主在哪里埋了多少粮食,奴隶奴隶们也一清二楚。

  还有一个情报来源比较有趣,当地的穷苦人。

  作为普通的体力劳动者。穷苦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很难和更低廉甚至免费的奴隶竞争, 不能从战争中收获任何利益,却要为战争付出流血流汗和严重的财产损失的代价,有这么一帮子不爱上战场反过来乐意当带路人的便一点都不奇怪了。

  龙武军的情报人员发现,只要花很少的金钱,就可以买到很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在扶桑奴隶主们可以花钱买穷苦人代自己送死。固然有许多高官名门子弟在战场上和龙武军浴血奋战,但也有不少有钱人借此得以免服兵役。这种政策,底层老百姓看在眼里,自然更加离心离德。

  所以,叛军扮成的探子并没有得到龙武军多少有价值的情报,但叛军种种布置,包括相关的山川地理,秦禝早已了若指掌。

  他虽然从未到过前线,但对叛军防线周边地理状况的掌握,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叛军自己。

  这条秘密的进军路线,就是由逃亡的一批奴隶提供,然后由龙武军的情报人员和扶桑军队中向导共同勘测确定的。

  秦禝想,哎,真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啊。

  但是秦禝还是低估了,叛军的抵抗程度。借着夜色,龙武军发动的进攻!

  ?? 夜色下偶尔钻出云层的月亮容颜惨淡,在她的悲凉的目光的注视下,激烈的肉搏战开始了。

  ????????如果能从空中看下去,纵横交错的战壕里,无数个身影,你进我退,翻滚绞扭在一起。

  ????????喊杀声也不如何高亢,士兵们似乎都在闷着头搏杀,好像不想惊醒这个原本美好的夜晚。

  ????????但战斗血腥残酷的程度,超过了城东高地主岭第一道防线时那场肉搏战。

  ????????尸体迅速一层层累积起来,血漫过了还能够站立的人的脚踝。

  双方的士兵都源源不绝地进入龙武军新挖的战壕。不少地方,尸体堆积,无法通行,士兵们只好爬出战壕,于是搏斗从壕内延伸到了地上。

  ????????云层开始散开,月华如水,洒在人间的这个大修罗场上。

  ????????到了凌晨微熹的时候,约翰斯顿将军绝望地发现,战壕里的战斗还没结束,但龙武军的战壕居然依旧在往前延伸。

  ????????叛军终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这一次,龙武军没有试图追击,他们自己也深感疲惫。

  ????????清理战壕就花了很长时间,一具具战友的尸体被抬了出来,等到所有的武器军械也捡拾干净后。龙武军填平战壕,将叛军阵亡士兵就地掩埋。

  不然容易生出疫病

  ????????后人会知道这里其实是一片广大的坟墓吗

  下起雨来了。

  秦禝走出帐门,雨点洒在脸上,一阵清凉。嗯,真舒服,我就喜欢下雨。

  雨势开始变大。一双柔嫩的小手从背后把一件雨衣给他披到身上,秦禝转头,心柔水蜜桃一般鲜嫩的脸庞上挂着晶莹的雨滴。

  他心中一阵温暖,携了心柔的手,回到帐中。

  两个人静静地拉着手,站在帐门口,帐外雨倾如注。

  慢慢地,秦禝的脸色变了。

  我不应该喜欢下雨的。

  暴雨中,军队是很难行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