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 第231章 羊汤

  次日清晨,张水生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出门去了。

  为了安全起见张水生叫上了张成,回来的时候要走上好长一段山路,两个男子结伴同行多少也有个照应。

  另一边,一股紧张的气氛笼罩整个张家,原本西屋这边有吴蔚坐镇还好一些,但架不住张老夫人隔一会儿就来一趟,询问张水生回来没有,紧张仿佛会传染似的,先是柳二娘子坐不住了,频频到院门口去看,之后就连绣娘都有些坐不住了,不时看向吴蔚,似乎这样能给她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柳二娘子第三趟回来,坐到了吴蔚旁边,问道:“蔚蔚啊,你说对联能卖出去吗?我从来没在市集上见过卖对联的,要是没人买可怎么办啊?”

  “二姐别担心,对联这种东西一年只用一次,却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咱们之前不是也分析过了,会写字的人不屑于行商贾之事,想赚这份钱的人又没有这个本事,所以这块的市场才一直都是空白的,我相信在其他的地方一定也有卖对联的,趁着这附近还没有,我们今年辛苦一点儿,多赚一些过个好年。”

  吴蔚的有些词柳二娘子并不能理解,但大概的内容还是能联系起来的,类似的话张水生也说过,却没有吴蔚这么深奥。

  柳二娘子抬手顺了顺胸脯,喃喃道:“我是信你的,就是这一早上让我婆婆折腾的跟着心慌,蔚蔚你是不知道啊,这个家看似两个男人,其实壮劳力只有你姐夫一个,公公早年间腿上做过病,如今年岁大了干不了什么重活,这一年一年的,你姐夫也是够辛苦的了。每年都得拿钱到药铺去个几趟,给公公拿药回来,要不然他那个腿病发作起来,疼的哟……啧啧啧。忙忙活活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儿,我说了你也别多心,你在我心里和绣娘一样都是自家妹妹,只是这回做买卖的本钱,是东屋那老两口的棺材本,留着买寿材的。也不能怪婆婆不安心,我这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吴蔚心想:难怪二姐夫会去想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药,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吴蔚柔声安慰道:“二姐,你和二姐夫夫妻多年,他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清楚,这笔买卖要是真不成,二姐夫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最不济就是赚的不如预期多,但老人家的本钱不会折在里面的,别担心了。”

  “嗯,是呢。你二姐夫是个稳妥的,和你说说啊,我这心里也好受多了,快晌午了,我去做饭了。”

  ……

  经过一天“漫长”的等待,在天彻底黑下来,刘老爹都嚷嚷着要出去找人的时候,夜幕中传来了张水生和张成的笑声,人未到声先至:“二娘,我们回来了,饭做好没有,饿死了。”中气十足的声音里带着喜悦,驱散了张家人的不安。

  除了刘老爹所有人都迎了出来,柳二娘子更是破例拿出了半截红蜡烛点燃,照亮了院中一隅。

  “回来啦,怎么样?”柳二娘子问道。

  张水生带着张成进了院子,走的时候两个装满对联的竹筐已经空了,两个落在一起由张水生背着,张成的怀里则抱了一个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罐子。

  “对联呢?都卖完啦?”

  张水生笑着点了点头,张成把捧着的罐子交给柳二娘子,后者差点没捧住:“装了什么,这么沉啊?”“嫂夫人轻声些吧,财不可外露,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切莫宣扬啊~嫂夫人。”张成嘱咐道。

  吴蔚扫了张成一眼,没想到这人心思倒是灵透的。

  “娘,你怎么也出来了,外面冷你先回屋,一会儿我吃了饭再过去跟你和我爹细说,我和张成都饿坏了。”

  “哎,好好,你多吃点,二娘啊……焖点白米饭。”

  “知道了娘。”

  张老夫人回了屋,剩下的人来到了西屋。

  柳二娘子把罐子放到炕桌上,仍有些不可置信,看向自家丈夫,问道:“这里面装的真是铜板?”

  “你倒出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张水生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柳二娘子咽了咽口水,捧着罐子往炕上一倒,只听“哗啦”一声,如瀑般的铜板涌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的都是铜板的味道。

  “我的老天爷!”柳二娘子身形晃了晃,顺势半扑到了铜板上,铜板在柳二娘子的手底下发出声响,柳二娘子激动地叫道:“这是多少?多少啊?”

  “先别管,等下有你数的,我和张成都饿了,你去弄些饭菜来。”

  “好,晚上熬了白菜在锅里呢,我再炒几个鸡蛋,焖些白米饭,马上就好!”

  “二姐,我来帮忙。”有张成在,绣娘多少有些不自在,主动提出帮忙,跟着出去了。

  屋里还剩下三人,张水生盘膝坐在炕里的主位,张成侧身坐在炕沿上,一只脚半搭着,一只脚踩在地上,吴蔚则盘膝坐在张成对面,身边就是成堆的铜板。

  “妹子,不然今年你和绣娘就在这儿过年吧,人多也热闹些。”张水生主动说道。

  “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你们两个又没有婆家,你二姐这儿,就相当于是你们的娘家,再说你和绣娘那个老屋就在义庄旁边,荒郊野外的太冷清了,我们村里过年有自己的大集和灯会,到时候我带你们俩去逛逛。”

  “谢谢二姐夫的好意,不过这件事我要和绣娘商量一下。”

  “行啊。妹子你可真是个福星,一开始在市集上卖的并不好,后来我和张成一合计干脆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去问,结果就全都卖出去了!估么着今儿一天至少就赚了一贯钱!”

  听到这个数字吴蔚也心头一喜,这意味着自己和绣娘能分到两百个铜板,这还只是第一天呢!

  张成接过话头继续说道:“今天是第一次,我和水生都没什么经验,等我们把对联卖完市集早散了,只能明日再去市集上买材料。从后天开始,出了村子就沿途敲门卖对联,一路往市集的方向去,赶在市集收摊之前把需要的材料都买了,如此便可少折腾一趟。”

  吴蔚想了想,说道:“要是能确保生意稳定,其实多买些红纸和墨汁是最好的,路径熟练了以后我们两个可以在家里写对联,二姐和二姐夫出门去沿路售卖,不要贪黑,赶在下午就回家,卖没卖完都回来。你们两个男子出门的确会更安全些,但这种事儿……真要是被人盯上你们两个也未必能应付得过来,所以最安全的办法不在人数,男女,而是干脆不要走夜路,小路近路也不要走,宁可绕远也要走大路。而且你们两个去挨家挨户卖对联,其实并不方便。比如碰到家中男主人不在的,人家是不会给你们开门的。”

  张水生点了点头:“嗯,今天的确有好几家男主人不在家,没给我和张成开门。妹子说的有道理。”

  吴蔚继续说道:“还有二十几天就过年了,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按照二姐夫之前的办法,一天出去卖对联,一天在家写对联,相当于浪费了一半儿的时间,或者也可以这样,我和张成轮替着来,熬夜写。”

  “妹子,这不成,蜡烛金贵着呢。”

  “绣娘家里有些蜡烛,可以拿过来。近来天越来越短,卯时天就黑了,其实这个时辰并不晚,我和张成写一百幅对联需要两个时辰左右,我们可以在晚上写七十幅,控制在一个时辰左右,这样也可以早点把对联卖完,早点回家,还可以这样,我和张成轮流跟着二姐夫去卖对联,或者稍稍辛苦一下,三个人一起去,把对联分成三份,以不同的路线挨家挨户走,约好时辰集合,然后一起回家。总比两天才能出去卖一趟好些,我总觉得……”话说了一半儿,吴蔚又觉得自己多心了,便没有再说下去。

  谁知张水生和张成竟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

  吴蔚沉吟片刻,还是把内心的担忧说了出来:“我总觉得这个钱赚的不踏实,倒不是不义之财的那种不踏实,而是……这个钱来得太快了。应当速战速决,见好就收为妙,拖得久了我怕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那你们明年就做不成这个生意了。再者,你们虽是男子,年关将至,万一遇到强人也是场无妄之灾。这一趟趟带着几千个铜板走山路,终究不是那么太安全。今日你们走后老夫人担心了一整天,可怜她一把年纪了。咱们约定个数,见好就收吧。”

  “饭好了!”柳二娘子和绣娘端着饭菜进来,却看到张水生和张成一个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个若有所思地盯着吴蔚。

  柳二娘子把碗筷按在桌上,用身体挡住了张成的视线,绣娘快步上前放下菜,拉住吴蔚的手:“蔚蔚,你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说。”将吴蔚拉了出去。

  二人来到院子里,吴蔚问绣娘:“怎么啦?”

  绣娘却只是摇头,拉着吴蔚的手不肯松。

  吴蔚又等了片刻,见绣娘也不说话,担心绣娘冻着,便说道:“外面又黑又冷,我们回去吧?”

  “……咱们分了钱,回家吧。”绣娘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

  吴蔚眉头

  到两百个铜板,这还只是第一天呢!

  张成接过话头继续说道:“今天是第一次,我和水生都没什么经验,等我们把对联卖完市集早散了,只能明日再去市集上买材料。从后天开始,出了村子就沿途敲门卖对联,一路往市集的方向去,赶在市集收摊之前把需要的材料都买了,如此便可少折腾一趟。”

  吴蔚想了想,说道:“要是能确保生意稳定,其实多买些红纸和墨汁是最好的,路径熟练了以后我们两个可以在家里写对联,二姐和二姐夫出门去沿路售卖,不要贪黑,赶在下午就回家,卖没卖完都回来。你们两个男子出门的确会更安全些,但这种事儿……真要是被人盯上你们两个也未必能应付得过来,所以最安全的办法不在人数,男女,而是干脆不要走夜路,小路近路也不要走,宁可绕远也要走大路。而且你们两个去挨家挨户卖对联,其实并不方便。比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