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我掌灯 第七章 一品香

《今我掌灯》第七章 一品香

作者:岑百六 字数:2494 书籍:今我掌灯

  刘家的伙计往壶里扔了几块陈皮,再倒入开水冲泡,约半刻钟即可出汤。

  “伙计!人参五宝汤,来一罐呗。”

  “得嘞~”

  一声答应喊了个七拐十八弯,和着楼厅里几处劝酒声与猜拳碰杯声,还有了几分如鱼得水的恣意与欢脱。

  伙计一身短打,攥起几枚那老爷打赏的铜钱顺手就往兜里一揣,一团和气地继续道:“晌午一到,咱家的厨师傅都当工了,您的汤快着呐!”

  这个时辰点,只有些许几处的八仙桌上还留有空位,柜台里的掌柜把身后的抽屉尽数拉开取出了号码牌,锤了锤酸疼的肩膀背靠着墙,放眼于大门外人头攒动的街市。

  大门口对称摆放着两个半人高的瓮坛子,吸引了过路孩子的目光,坛面上擦拭得分外光亮,想必应该是装潢用的。

  一品香食楼的后厨内,掌厨用漏柄在酒缸里拨弄几番,取了红参随冷水下壶,煮开后又改文火慢熬。

  掌厨师傅看见一个人提溜着一坛子黄酒与几条桂鱼入内,熟络地笑了:“秦老弟这是又买了酒吃?”

  那人面容比较刚硬,肤色如麦,眨着眼睛把酒坛子往上提了提,“南巷头当垆卖酒,又是半两银子不到。”

  “品级怎么样?”

  那人索性把酒坛子往案板边一放,掀开酒塞说:“试试?”

  从气味上来勘验也就不必多说了,从掌厨那神色就可见是令人满意的,待品尝过后他才察觉到,这黄酒在散发着优美香气的前提下,还具有糖、酒、酸调和的基本口味,若只是突出了某种口味,就会使酒出现过甜、过酸或有苦辣等感觉,影响酒的质量。

  黄酒在北地以黍米、粟为原料,属于低度酿造酒,味醇不易醉,其基本口味有甜、鲜、苦、涩、辣、酸诸多味道,在品评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一般来说,好的黄酒必须是香味芬幽且质纯可口,尤其是那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鲜美、曲的苦辛必须相得益彰,如此才能甘顺爽口,余味绵长。

  “正宗的黄酒,信了吧?你也不瞧瞧我何时上过当,是吧?”

  “看来......”掌厨点了头,“今年粮食收成不错啊。”

  北地的酒大都是高粱和稻酿的酒,果酒不多,花酿的也少。在当今王朝,像贡酒基本是有钱也买不了的,不过也不一定,只要有心掷出黄金,估计还是能买的吧。

  如果是普通的酒,大约是四两银钱之内,具体还要看粮食的价钱定,近日单看这贱卖的酒,可以推测北地应该是喜丰三麦的大好情形。

  掌厨师傅有些佩服又是忍不住暗暗疑惑,这秦兄弟向来消息灵通,哪儿有好处哪哪儿都能赶得上,可不是比他们都快。

  一刻钟不到,帮厨的师傅都相继而来了。

  “秦老弟,方才外头听人叫你十八,怎么,你真在家中行十八?”

  听人发问,秦十八神色微怔而稍后又缓和下来,习惯性地回答:“唉,都是老说法了,家里重视香火,按叔伯算下来的。”

  一个跑堂的伙计打了门帘进来报了菜名,见了秦十八就忽地松了一口气,上前拍着他的肩膀:“你怎么在这儿,该换班了。”

  “对了,一会儿长点心,这份人参五宝汤,是那位宋大人要的。”伙计踌躇了一会儿又回头喊道,“唉算了还是我自己去,顶多再跑一趟就是。”

  秦十八了然,平头百姓不识而他却清楚得很,京城里的宋大人只有一位,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就是了。

  他笑着开口:“人参五宝汤?听起来不错,不过在熟客里头的卖相貌似不太好。”

  “咱刘记一品香你还不知道?很多小吃名字好听其实并不好吃,有些小吃因为数量紧俏才让人感觉味道好。”伙计笑了笑,“浮夸,是我们的一种文化。”

  秦十八的嘴角抽了抽。

  这样啊……这种自夸还真是清新脱俗。

  不过......嗯,有特色。

  一品香二楼的一角,宋御史觉得有些奇妙,户部尚书曹疆竟然也会下馆子。

  “宋御史。”曹尚书与他同样穿了便服,混在热闹喧嚣的食楼里也不甚起眼。

  “曹尚书这是得了空,来一品香试试鲜?”

  “哦?宋御史说笑了,礼部的事,向来就繁重。”

  知道此人向来话少沉着,宋御史瞥了一眼周围毫无遮挡的场面,算得上正大光明。

  同为朝臣,在朝廷外众目睽睽之下一起吃顿饭也不至于遭人诟病,宋御史心有分寸,也再没多说客套话,“不如一道坐。”

  “可。”

  没过半晌便有小二提着板子过来报菜名。

  “一份蚝油仔鸡,淋了孜然香油的,好嘞已点上!”

  “干果五品之怪味腰果……嗯好。”

  “我给二位来个推荐吧,咱的点心五品还有蜜饯樱桃,红薯瓜条,红玉酥卷,茶味蓉饼……噢都不要是吧。”

  “那,换~膳汤一品里的一品官燕怎么样?哎客官好眼力,这个就是咱楼里的一味招牌了……”

  “饽饽来二品,金丝烧麦和喇嘛糕杏仁豆腐是吧。”

  “不如先来个糖醋荷藕作为前菜爽爽口?是的不用等的,这个就有现菜~”

  ……

  几分餍足后,胸胆开张,好不憨爽,曹疆一两银子也没使,出了食楼坐上官轿就打道回了官署。

  乾清门两侧,皇宫内有当值房的,比如文华殿,武英殿之类,这些都是六部的日常办公地点。

  曹疆回到官署后,换完一身五章纹孔雀紫的官服刚刚坐下,就见到一个青衣的太监被侍从引入了堂内。

  “唷,几位大人都在呐。”虽说是太监,但此人没有半分的下人之色。

  “司礼监催了杂家来问一问,琼林宴的玉器可是从户部官库内出来的?怎么还有残次品,还请大人查一查是从哪个州府供上来的。”

  司礼监是宦官机构,洪明太祖宣统年间置,在前朝乃是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其中的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

  在起初,司礼监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诸多限制,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以及幼冲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掌印太监代帝批拟奏折,至此之后,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没少干预中央决策,由此给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造成过恶劣的后果。

  尽管皇太祖绞尽脑汁设置过不少掣肘,但大体上效果不佳。

  到了易北王朝第二代的皇太宗手里,为防止宦官专权,太宗毅然决然做出第二次全面调整,彻底改了编制,明令诏告“内臣不得干予政事,犯者斩。”

  司礼监自此下署于礼部。

  为与礼部主事相区分,太宗又下发一道诏令,敕司礼监所掌的宫廷礼仪具体化为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等人出门马牌及供应诸筵宴之事,但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

  “官库里的器皿都是上缴国库,交付宫中使用的,绝对是从正规渠道来的。”户部侍郎负责官库出入的巨细,率先开了口。

  话音入耳,曹疆却不妨心头一紧,脸色也跟着有些不好,不过随着一杯水下肚他也立刻恢复了常态,静坐在一端只是耐心听着。

  青衣太监话锋一转:“不过,礼部尚且有些留用的库存,杂家都挑拣着验过了,与它同一批入库的都是完好的,并且一定都经过了层层甄选,大人放心,应该是不存在以次充好的嫌疑的。”

  曹疆笑了,这是在与他讨好?

  “既然已经问到宫里了,算了,一个器物罢了,叫下面的人对着记录那就查一查来源吧,最好是能再写个文书,这样杂家回去,对上头也好有个交代。”

  曹疆不以为意,他们的人来做,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不过从这位宦官表露出的态度与意思来说,他却是看好的,“那是当然了......对了,公公如何称呼?”

  “杂家自入了宫就单名一个辛字。”

  ......

  “大人,大理寺的人前来走访。”此时一人突然进来通禀,室内几人顿时止住话题。

  又不是在各家府邸里,算什么走访?

  青衣太监眯了眯眼,向门口看去。

  曹疆先是一惊,随即放松开来暗自揣度:一个小辈而已,按辈分来排还不够他放在眼里的,他能紧张什么。

  应付应付得了。

  他转头轻轻出声:“莫要多提一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