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歌落日圆 二百六十八、庆功宴

《长歌落日圆》二百六十八、庆功宴

作者:卜荣云 字数:5096 书籍:长歌落日圆

  王钦若在契丹军从大名府撤退的次日,和燕云一起抵达澶州的。

  燕云去了枢密院,找到了王继英,向他说明陈湘萍母子被韩制心留住,将在几日后,回汴梁,自己先走了一步,特来向他回报。

  王继英听了,嗟叹不已,只恨自己乱做主张,过于性急,让王继忠和陈湘萍失去了最后见面的机会。

  燕云也颇为懊恼,说:“要不,我在跑一趟,拦住陈夫人?”

  王继英摇头道:“算了,依我看他俩没有缘分,还是不强求了。”

  燕云道:“我在大名府遇到了王大人和夫人。”

  王继英说:“你遇到继忠了?”

  “是的,大人和夫人想吃东京的菜,所以,去了翠云楼,在那里我们遇到的。”

  王继英叹道:“看来继忠还是想回家呀。”

  “当然是想回家了,”燕云说,“哪个人舍得离开自己的家?”

  王继英什么也不说,叹息了一阵子,问:“燕云,你放着好好的骑都尉不当,跟着我有什么前途?”

  燕云说:“王大人,燕云跟着你,不是为了当官。”

  王继英说:“你怎么说这样的话?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辽宋两国已经达成和平,为了这个,你也出了不少力,立过功,我想奏明皇上,为你在军中谋一个职位。”

  燕云连忙摇手,说:“王大人,你就饶了我吧,我若是想当兵,就不会跟着你了。”

  王继英说:“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燕云说:“不瞒大人说,燕云就是闲云野鹤,就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王继英叹道:“我也想过那样的生活。”

  燕云说:“大人跟我不一样,大人心系天下,要为大众谋福利,我呢,只有我自己,一日三餐有酒有肉就行了,当然,如果再有一匹好马,就再好不过了。”

  王继英知道燕云喜欢马,上次小红马被耶律狗儿夺了,心里一直怏怏不乐,便说:“你觉得我的那匹马怎么样?”

  燕云说:“大人的这匹马当然不错,不过,性情有些暴躁,没有‘二红’温顺。”

  王继英说:“你还想着‘二红’呀,它都回契丹去了。”

  燕云说:“‘二红’走了,我想一下都不行吗?”

  燕云说得有些哽咽,眼睛花花的。

  王继英说:“好了,一说起‘二红’,你就这样,好像它是你的婆姨一样,我那匹马就送给你了。”

  燕云说:“谢大人,不过,我还是想把‘二红’找回来。”

  王继英摇头道:“我看你是疯了,它都回契丹了,你怎么找?”

  燕云闷闷不乐,起身说:“大人,我上街喝酒去了。”

  王继英挥挥手,说:“去吧,少喝点。”

  燕云嘟噜了一句:“知道了。”出去了。

  王继英怔怔地看着燕云的背影,一股愧疚的心情纠缠住了他。当初,他看中了燕云的机敏,把他带在身边,想给他谋个前程。谁曾想燕云似乎真的对做官没有多大的兴趣,成天吊儿郎当地,喝得醉醺醺的,再不就是去妓院哄女子开心,却又不想成家立业,说是不想受那一门子气。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浪子,干什么都是随心所欲,想当兵,很快就升到骑都尉,可一转眼,不想当兵了,就给王继英当跟班,在他家里当家仆。

  不过,王继英从没有把他当仆人看,他的孩子们都叫他燕叔叔,老太太也喊他“侄子”。燕云也很会体察人,自己也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没事的时候,就给老太太和孩子们弹奏一曲,惹得大家都十分高兴。

  “不,这匹野马必须要把他套住,不能任由他这么放荡下去了。”王继英自言自语。

  这时,宫里来人说:“皇上今天在行宫里摆上了庆功宴,请各位大人进宫赴宴。”

  听说皇上要宴请所有的出征将士,大家都非常高兴。很早,都去了行宫,没想到王钦若比大家还早,他已在行宫后院帮忙安排酒席位次了,见众人进来,连忙笑脸相迎。

  寇准瞟了王钦若一眼,径直走了过去。

  王继英见了王钦若,说:“定国(王钦若,字定国)兄,什么时候回来的?”

  王钦若说:“刚来不久,与你的家仆一起回来的。”

  王继英说:“哦,一回来就忙上了,皇上就是看中你。”

  王钦若说:“不才就是皇上的家奴。”

  王继英说:“那你忙吧。”说罢走开了。

  王钦若又和其他人打招呼,安排坐席位次。

  今天行宫焕然一新,行宫门前搭起了彩棚,鳌山,门上挂上了红色的彩布,屋檐下张着大红灯笼,大殿里也披红挂彩,烛光闪耀。一切都显得喜气洋洋,比过节还热闹。

  很快,王钦若又来到王继英身边,低声说:“继英兄,我看见令弟了。”

  王继英惊讶地问:“是吗?在哪里看见他的?”

  王钦若说:“在大名府翠云楼上,我们一起吃过饭。”

  王继英说:“他们都到了大名府了?”

  王钦若说:“前天就到了,再过几天就要到瀛州了。”

  王继英失声说:“再过几天就要到瀛州了?”

  王继英的叫声惊动了其他人,都扭头看着王继英。

  寇准说:“王大人,你何事惊慌?”

  王继英摇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契丹人走得好快。”

  陈尧叟说:“契丹人走得快,不好吗?难道王大人想把他们留下来吗?”

  陈尧叟这是想给陈尧咨出头,陈尧咨被王继英和曹利用押回来之后,送到行宫。赵恒听了王继英的回报,大怒道:“好你个陈尧咨,你是想让宋辽重新燃起战火吗?想把朕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毁于一旦吗?什么也不要说了,拉出去斩了。”

  听说赵恒要斩陈尧咨,陈尧叟连忙找到陈尧佐,二人一起面见皇上,哭着请求开恩,好说歹说,总算保住了陈尧咨的性命,发配到邓州去了。

  而陈尧叟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一找到机会,就对王继英冷嘲热讽,寻机报复。

  王继英没有理睬他。

  这时,赵恒走了进来,群臣参拜。

  赵恒非常高兴,说:“诸位卿家,契丹人已经走了,朕这颗心也放下了,这都是各位卿家的功劳,朕今天摆下这桌酒,就是要和你们一起从此以后共享太平盛世。”

  群臣说:“契丹退兵全靠圣上英明决断。”

  赵恒津津自喜,得意忘形,说:“朕这次亲征,本欲与契丹人决一雌雄,扫清寰宇,但契丹人几次三番请和,朕为天下苍生计,答应了他们,不过,这也是好事,从此,天下太平,朕也高兴啊。”

  赵恒的话音未落,只听见王钦若说:“陛下英明神武,足可以扫荡丑类,臣听说陛下君临澶州北城,万民欢欣鼓舞,一举大破敌军。契丹丑类惊恐万状,匍匐求和,若不是陛下君临北城,契丹丑类如何能够降服?”

  陈尧叟说:“说的是,当时臣陪伴皇上左右,亲眼看见万众欢腾,亲耳听到亿万人呼喊‘皇上万岁。’至今呼喊声犹在耳边回响,荡气回肠,臣恐怕那呼喊声今生都会萦绕在臣的耳边。”

  冯拯说:“是啊,那振奋人心的场面,臣今生都忘不了。”

  高琼冷笑道:“冯大人是不是忘了你是如何阻拦皇上去北城的。”

  冯拯脸一下子红了,愣愣地看着高琼。

  赵恒的脸也红了,一下子清醒了许多,说:“李太师,分给军士们的酒肉都给他们了吗?”

  李继隆说:“一人一斤酒,两斤肉都发下去了,军士们都高兴得很,这时候正在喝酒吃肉呢。”

  赵恒笑道:“很好,能阻止契丹铁蹄,多亏了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李卿家,要仔细做好功劳簿,朕到时要好好奖赏他们。”

  李继隆说:“皇上放心,臣给每个将士都做好了记录,他们的每一笔功劳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册,过两天,就呈给皇上。”

  赵恒说:“这次出征,太师不顾年事已高,身先士卒,堪为众将表率。自北边为患以来,到现在畏惧我军军威,以致服从道义请和,停战安民,这是你们这些忠诚将士的功劳。”

  李继隆刚欲回答,石保吉说:“臣自从和太师出征以来,为东西排阵使,但是出谋划策,排兵布阵,指挥进退都是太师一人之力。”

  李继隆哈哈一笑,说:“老夫只会指手画脚,真正出力的还是驸马,驸马作战勇猛,每次临阵总是带头冲锋,有时连马鞍都不要,亲手射死敌人就有几十个。”

  赵恒说:“这个朕倒是亲眼所见,朕登北城那天,石卿家就骑着一匹没有马鞍的马,一边冲一边引弓射箭,真是一个猛士。”

  石保吉红着脸说:“那是来不及,没有找到马鞍。”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赵恒说:“各位卿家,石卿家和李卿家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堪称诸君表率,若果诸君都像他们一样通力协作,何愁天下不太平?朕自可以高枕无忧了。”

  赵恒说罢,便赏赐石保吉袭衣一领,金带一条,马鞍一具,骏马一匹。李继隆加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三百户。

  赵恒说罢,李继隆,石保吉跪下叩谢。众人拱手相贺,二人躬身答谢。

  赵恒看着王继英,说:“这次和谈的首功当属王继英,王卿家,他们兄弟二人为此奔走,不惜余力,最终说服契丹皇太后签订和约。一纸和约挽救了千万人的性命,不仅朕要感谢你们,天下老百姓也要感谢你们。”

  赵恒说罢,堂下一片寂静,继而,听到有啜泣声传来。众人回头看去,只见王继英掩面而泣。

  赵恒说:“王卿家,朕知道有些人不了解你,你有些受委屈,但不要紧,朕理解你,现在,王继忠已经去了契丹,家有老母,望儿心切,不能见到儿子,免不了有些悲痛,朕就封老人家为魏国夫人,加卿家为检校太傅。卿家好生赡养母亲,朕每月拨禄米钱财给你们,算是帮王继忠尽一份孝心。”

  王继英听了,早已泪流满面,趴在地上,只是叩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恒令人将王继英搀扶起来,好好地安慰了几句,最后问:“王卿家,你还有什么要求?”

  王继英想起了燕云,说:“启禀皇上,臣有一个随从,先在傅潜军中当骑都尉,傅潜溃败时,走散了,去了瀛州。在瀛州时曾保护臣回到汴梁,臣想求皇上让他重新回到军中,补做军校。”

  王钦若说:“王大人说的莫非是燕云?”

  王继英点头道:“正是。”

  王钦若说:“不是我有意为难大人,我看燕云放荡不羁,不是一个受管制的人,让他去了军营,且不是给他找罪受?”

  陈尧叟说:“是呀,他原本就是一个骑都尉,却不遵守军令,私自逃进瀛州,这本来就是临阵脱逃之罪,而王大人不仅不治他罪名,反而,还为他求取官职,难道你立了那么一点功劳,就可为一个罪人邀功请赏吗?”

  王继英听了,虽然气忿,但也无话可说,想到燕云为人,没有官职,未尝不是好事,说:“这事的确是臣有失考虑,请皇上降罪。”

  赵恒说:“王卿家呀,你说的这人夤缘附势,或许有一些能耐,但需要立功,才能奖赏擢用,朕不能因为你立了功劳,就奖赏擢用你的随从,亲戚,这不是乱了国家的法度?像这样的请求,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王继英听了,甚是羞愧,不再言语。

  赵恒便说:“开宴。”

  君臣入席,美酒佳肴都端了上来,赵恒兴致勃勃,觥筹交错之间,笑声连连,丝毫也记不起三天前那副愁断衷肠的情景。更有一些人歌功颂德,弄得他愈发洋洋得意,以为建立了不世之奇功,足以彪炳千秋,流芳万代。

  王钦若趁机说:“陛下若真想建立不世奇功,那就要出兵幽燕,一举荡平契丹丑类,现在契丹丑类仓皇而去,皇上可乘胜追击,与王超,张昭允会合,犁庭扫穴在此一举。”

  赵恒说:“你说得对呀,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赵恒蠢蠢欲动,便欲王钦若商议如何调兵了。

  寇准厉声说:“建议出兵者,可立斩之。”

  赵恒吃了一惊,看着寇准。

  寇准大声问:“难道皇上忘了那份和约是如何签定的吗?”

  赵恒悚然一惊,想起签定和约的艰难,自己那些日的煎熬,哪一天不是过得心惊胆战,哪一天不是寝食难安,为什么这么快就忘了?

  王继英说:“我大宋是礼仪之邦,岂能出尔反尔,墨迹未干,就去攻击友邦,这还有什么诚信可言?让别人怎么看我们?”

  赵恒幡然醒悟,痛斥王钦若。道:“好你个奸人,朕险些上了你的当,你给我滚出去。”

  王钦若吓得目瞪口呆,抱头逃出行宫。

  酒宴之后,王钦若连忙跑到赵恒跟前,痛哭流涕,说自己绝对没有怂恿他毁坏和约,讨伐幽燕的意思。自己之所以这么说,是在提醒皇上不要被某些人蒙蔽。

  赵恒看着王钦若,说:“朕被谁蒙蔽?”

  王钦若说:“宰相寇准,一开始,寇准就极力鼓动皇上亲征,他的目的何在?就是想利用皇上亲征之机,征集人马,与契丹决战,以达到出名之目的。”

  赵恒说:“讨平契丹乃是朕之心愿。”

  王钦若说:“可是皇上,寇准明知道契丹军凶猛,天下无敌,他还要让皇上亲征,亲临澶州北城,他这是干什么?”

  赵恒说:“干什么?为了激励士气呀。”

  王钦若说:“不知皇上知道不知道赌博这些事?”

  赵恒说:“朕虽在宫中,对于赌博之事还是知道的。”

  王钦若说:“赌博之人往往输急了,手中的钱快没有了,就会把手中的钱全部押上,这叫做‘孤注’,期望一搏翻本,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寇准就是以皇上您作为‘孤注’,去赌一把,他是全然不顾皇上的安全,把您置于异常危险之地呀。”

  赵恒为之一震,虽然,他先前也想到这些,但从王钦若口中说出来,则更加让他吃惊,想起那天在北城的情景,赵恒越想越害怕。契丹人的箭矢都射到城楼上来了。有几个军士就倒在自己的面前,他们死相十分难看:抽搐的四肢,苍白的面容,放大的瞳孔,殷红的血液。但为什么自己就如中了魔似的,站在城楼上,与将士们振臂高呼,没有一点惧色?

  现在想来,赵恒不禁冷汗直冒,瑟瑟发抖。

  王钦若说的是对的,寇准真是拿朕作为他的赌注,他这是用朕的性命与契丹人赌了一把,幸亏他赌赢了。不然,朕的性命也许就丢在北城城楼上了。

  见赵恒不说话,王钦若又说:“皇上知道不知道民间认为这次和谈成功最大功劳者是谁?”

  赵恒问:“是谁?”

  王钦若说:“他们都说是是寇准的功劳?”

  赵恒问:“怎么是他的功劳?”

  王钦若说:“因为皇上总是待在幕后,寇准在前面,所以老百姓就只知道寇准,而不知有皇上。”

  赵恒气愤地说:“是吗?”

  王钦若说:“皇上可知道民间对这次和谈怎么说?”

  赵恒问:“怎么说?”

  王钦若说:“他们说澶渊之盟不过是一纸城下之盟,寇准敦促皇上以万金之躯临万险之地,雄兵百万,未能击败契丹,换来的却是一张城下之盟,而寇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四处炫耀,欲夺陛下之功劳,臣既为陛下不平,又为寇准好笑。”

  赵恒本来以为以十万两白银,二十匹绢换来了和平,是一件非常划得来的事情,没想到被王钦若说成是城下之盟,为天下之耻。自己就此被载入史册,列入昏君,懦弱皇帝之列。这种耻辱可能永远也洗不掉。

  赵恒脸色灰白,像一个用尽全身力气踉踉跄跄地跑到自己以为的终点时,一看原来自己跑错了方向,一下子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瘫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颓然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王钦若知道再不能向赵恒进言收复幽燕了,说:“自古有为的君王,功成名就之后,亲临泰山封禅,敬告天地诸神。皇上爱惜黎民,以天下苍生为念,一心寻求天下和平,乃千古第一仁君,足以感天动地,封禅岱宗,再合适不过了。”

  赵恒喜道:“封禅,必须有天降祥瑞,方能应天合人。”

  王钦若笑道:“皇上放心,祥瑞自会从天而降。”

  赵恒说:“这事恐怕王旦不会答应。”

  王钦若说:“只要皇上同意,何必在乎王旦,臣愿意去说服王旦。”

  赵恒说:“你去安排吧。”

  王钦若欣喜万分,告退,出了行宫,找来几个贴心的人,分别让他们去了各县,不久,就传来青龙、麒麟之说,麦生双穗,稻生九茎的祥瑞喜兆,有了赵恒封禅的闹剧,此乃后话。

  酒宴之后,王继英回到住所,见燕云已经回来,喝得醉醺醺的,倒在床上打呼噜。

  看着燕云,王继英一股愧疚之心涌上来,坐在火炉边不停地叹气。

  燕云醒来,看见王继英眉头紧锁,心情抑郁,便走过来,坐在王继英的对面,看了一眼王继英,说:“大人今天不是去参加庆功宴去吗,怎么不高兴?”

  王继英看了看燕云,叹息了一声。

  燕云说:“这次和谈成功,大人功劳最大,理应得到最高的封赏,怎么?皇上没有赏赐大人?”

  王继英摇头道:“燕云兄弟,我对不起你。”

  燕云说:“大人怎么这么说?你没有哪里对不起我呀,倒是燕云不会办事,让令弟与夫人,见不了面,是我太急躁。”

  王继英说:“这事不怪你,今天,我向皇上给你讨要一官半职,可是,皇上没有答应,是我对不起你呀。”

  燕云笑道:“嗐,我以为什么呢,我不是早就说过,我不喜欢当官?我若是想当官,就不会跟着大人了。”

  王继英说:“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对不起你。”

  燕云说:“那大人就要做对得起我的事。”

  王继英茫然,不知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