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歌落日圆 二百四十九、出发

《长歌落日圆》二百四十九、出发

作者:卜荣云 字数:5006 书籍:长歌落日圆

  耶律隆绪不敢相信身为契丹代元帅的萧排押竟然缺乏信心。他看着萧排押问:“萧排押,你的信心哪里去了?怎么一个小小的澶州就难住你了?”

  萧排押说:“不是澶州城把臣难住了,实在是现在将士们没有力气攻城了。”

  耶律隆绪说:“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他们的力气哪里去了?”

  萧排押说:“皇上,大军已经断炊了,有的军士都快两天没吃东西了。”

  耶律隆绪说:“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呀,攻下澶州不就有粮草了吗?”

  萧排押说:“可是攻不下澶州呀。”

  耶律隆绪说:“为什么攻不下?”

  萧排押说:“皇上,我们已经进攻了很多次了,每次都无功而返,现在,宋国皇帝又巡视了北城,宋军士气旺盛,我军士气低落,更不可能攻下澶州了。”

  耶律隆绪怒道:“这都是你们不肯用力,不肯拼命,才没有攻下来的。朕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澶州能挡住我大军的铁蹄,你去传令三军,明天朕亲自率军攻城,务必要拿下澶州。”

  王继忠说:“皇上,请等一等,韩杞已经去见宋国皇帝了,要不等他回来了,看宋国皇帝如何答复,再做决定?”

  高正说:“还等什么?等宋国的勤王之兵将我们合围吗?”

  王继忠愣住了,看了看耶律隆绪,又看了看萧绰,便低头不语了。

  萧绰说:“现在的确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出击。”

  王继忠说:“臣以为此时不宜进攻澶州。”

  耶律隆绪说:“为什么不宜进攻澶州。”

  王继忠说:“臣的想法跟元帅一样,我们现在攻不下澶州,再说澶州南城有黄河天堑,我们没有渡船,无法攻打南城。”

  高正说:“即使攻不下整个澶州,攻下北城也可以呀。”

  王继忠说:“攻下北城,什么作用都没有,宋军的粮草辎重都在南城,我们只是占领了一座空城,还白白地送掉将士们的性命。”

  耶律隆绪不说话了,看着萧绰。

  萧绰说:“王继忠说得对,我们占领澶州北城的确什么也得不到,继忠呀,你有什么好主意?”

  王继忠说:“臣的意思还是等韩杞回来了再说。”

  韩德昌说:“不,我们不能再等了。”

  王继忠说:“韩杞很快就会回来的,顶多两天,就等两天。”

  韩德昌说:“不行,上将军你是知道的,将士们已经挨饿几天了,再没有粮草全军就散了,再者,我们就要趁着韩杞在宋军营中,出击,给宋国施压,促成和谈。”

  萧绰说:“大丞相说得对,但是我们不一定非要攻打澶州不可,诸位有没有什么地方好攻打的?”

  韩德昌说:“澶州西南有一军城,名为通利军,据探子回报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可以借来一用。”

  耶律课里说:“不错,攻打通利军是一个好计策。”

  王继忠说:“攻打通利军的确是一个好计策,然而,通利军有河山之险,贸然进攻可能难以成功。”

  耶律隆绪说:“王继忠,你到底何意?这样不行那样不行,难道让我三军将士在这里饿死吗?”

  王继忠正欲辩解,韩德昌说:“王继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先前为何没有攻打,就是担心不好打,但现在我们已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刻,不能不出兵了。”

  王继忠说:“攻打通利军最大危险,还不在河山之险,在于澶州的援军,如果,我军急切攻打不下,澶州援军到了,前后夹击,我军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萧绰说:“你有什么办法?”

  王继忠说:“若是这样,臣以为还是要攻打澶州,让澶州宋军不能增援,那样胜算就大得多了。”

  萧绰说:“最好是把通利军调出来。”

  耶律隆绪说:“说去说来,还是要攻打澶州,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呢?”

  萧绰沉着脸说:“这两种打法一样吗?”

  耶律隆绪不做声了。

  萧绰对萧排押说:“拿出所有的粮食,让军士们饱餐两顿,明天攻城。”

  萧排押说:“是,皇太后,明天就让臣率兵攻打澶州吧。”

  萧绰点头道:“好吧。”

  耶律隆绪说:“不,还是儿臣攻打澶州,让萧排押去攻打通利军。”

  萧绰说:“如此也好。”

  韩德昌说:“不,臣亲自率军攻打通利军。”

  萧绰看了看韩德昌说:“不,你不能去。”

  “为什么不能去?”

  萧绰看着韩德昌说:“不能去就是不能去。”

  韩德昌说:“太后是不是以为臣老了?”

  萧绰说:“朕是觉得你太累了。”

  耶律磨鲁古说:“是啊,大丞相近来真的太累了,攻打通利军还是由我代劳吧。”

  韩德昌说:“你的鞭伤还未好,不能去。我知道你们都以为我老了,上不了战场,我今天就是要你们看一看,我到底能不能上战场?”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真要去,末将愿为先锋。”

  韩德昌说:“很好,那我们就先说说如何攻打通利军,王继忠你对这里熟悉,可以对大家讲一讲。”

  王继忠走到舆图前面,说:“通利军古称黎阳县,位于大伾山北麓,卫水西侧,后改为通利军,因为近旁水系发达,水患频繁,取名通利,意为祝愿水陆路通畅平安,原来军城在紫金山,凤凰山之间,后来为避水患,移到大伾山,凤凰山之间,不过老军城可能还没有完全废弃,也许还有驻军。”

  韩德昌说:“确实还有驻军,我这里有一张通利军地形图,比这个更详细,大家来看看。”

  韩德昌说罢,打开地图,指着地图说:“这是我前几日派耶律狗儿去侦探画的,你们看看是不是比那个舆图详细得多?”

  王继忠看了,惊叹道:“确实十分详细,卫水,大伾山,浮邱山,军治,紫金山,凤凰山,这是什么?通利桥,什么时候卫水上有一座桥了?”

  韩德昌说:“这是新建的一座桥,刚修建不久。”

  王继忠说:“难怪,我曾去过通利军,没有见过这座桥,耶律小将军画得太好了,有了这个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仗就心里有数了。”

  韩德昌说:“既然耶律指挥使要与老夫一起去攻打通利军,那就这样,通利军现在驻守着新旧两个军治,我俩一人包打一个,如何?”

  耶律课里说:“好哇,大丞相选一个。”

  韩德昌说:“那我就选新军治。”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是不是觉得宋军设了新军治,军队就都布置到那里去了?老军治没几个人?不行,属下要打新军治。”

  萧绰见韩德昌一定要带兵出战,料想也阻拦不了,便说:“大丞相,你就让耶律课里攻打新军治吧。”

  韩德昌看了萧绰一眼,然后对耶律课里说:“好吧,那我就攻打老军治,你我互相支援,一举拿下通利军。”

  耶律课里笑道:“拿下通利军,让我们也通利通利。”

  萧绰觉得很有意思,笑道:“说得好,这个名字好听,吉祥。”

  如此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

  王继忠看着地图,说:“大丞相,属下看通利军地势低洼,水泽密布,行军要小心呀。”

  韩德昌笑道:“谢谢提醒,这个老夫知道,不过现在隆冬季节,河水泥土都冻住了,没事的。”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说的是,我听说黄河都结冰了。”

  耶律隆绪说:“是吗?”

  萧绰看了耶律隆绪一眼,耶律隆绪还是想打过黄河去,看到萧绰的目光,只得说:“大丞相还是小心点。”

  韩德昌说:“谢谢皇上关心,明天攻城还要看皇上的。”

  耶律隆绪说:“明天,你们就看朕的好了。”

  萧绰说:“好,今天就商议到此,诸位都回去做好准备,明天奋力一战。”

  大臣们都散了,萧绰看了看耶律隆绪,说:“皇上也回去吧,大丞相陪朕坐一会儿。”

  耶律隆绪走了,穹庐里只剩下萧绰和韩德昌,他们互相望着,彼此都不说话,但心里又有很多话要讲,只是不知道从何说起。韩德昌想谈军中事务,但是,这已经讨论了,而且,每天见面就是商讨军务大事。他想跟她说一说如何攻打通利军的事,不过,萧绰好像不怎么感兴趣。

  萧绰也不知道究竟要说些什么,仿佛说什么都不是自己想说的,这是好久都没有遇到的。

  不过,这并没有让她感到尴尬,反而觉得有一股融和的气氛在他们之间流淌,心照不宣,就这么注视着对方,从彼此的目光里读懂了对方的心思。心灵的交流不需要附加条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可以直达心灵深处。

  萧绰忽然笑了,韩德昌说:“太后笑什么?”

  萧绰说:“朕忽然觉得自己变得胆小了。”

  韩德昌说:“太后是不是还在担心我攻打通利军?”

  萧绰说:“你也知道朕担心你呀?”

  韩德昌说:“你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带兵打仗,百战老将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萧绰说:“朕知道你是在拼命,但是你也要为自己考虑呀。”

  韩德昌说:“太后,你别这么说了,我有时真恨自己无能,不能为你做些什么,为什么我就没有二哥那样的本事,为你排忧解难。”

  萧绰说:“德让,你怎么这样想呢,若真是那样,我们还会在一起吗?”

  韩德昌瞿然一惊,看着萧绰。

  萧绰说:“你跟他不一样,或许,朕对他有些误会,他可以变成很多个耶律斜轸,而你却只有一个。”

  韩德昌说:“太后,我们不谈这个好吗?”

  萧绰说:“你想谈什么?”

  是啊,谈些什么呢?韩德昌觉得没有什么谈的,这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两人之间竟然变得无话可说了?韩德昌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他还是说到了军队的事:“听说粮草到瀛州了?”

  萧绰皱了皱眉头,说:“是的,顺利的话三四天就可以运到这里来。”

  “这就好,这就好。”韩德昌这么说着,却又无话可说了。

  二人都默默地注视着对方,目光里充满了关切和柔情。

  突然,二人一起张口想说什么,见对方开口,又都停下来,相视而笑。

  最后,还是萧绰开口了:“朕想给你除宫籍。”

  “除宫籍?”韩德昌非常惊喜,但旋即又说:“不行。”

  “为什么不行?”

  “除宫籍不是一件小事,会引起契丹本族人反对的。”

  “怕什么,你的功劳足以让契丹本族人刮目相看,无地自容,谁能说他的功劳比你大,他才有权利反对。”

  韩德昌说:“其实,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我不在乎宫籍不宫籍,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可是,朕在乎,朕不愿朕喜欢的人,一辈子被人称为奴隶,你应该有自己的宫卫,有自己的奴隶。”萧绰激动地说。

  韩德昌说:“我什么都不想拥有,只想拥有你,就心满意足了。”

  萧绰说:“可是,朕能给你什么呢?朕欠你的太多了,朕曾经辜负了你,伤害过你,但是你没有离开朕,就这么一直帮着朕,可是朕什么都不能给你。”

  韩德昌说:“这是因为我离不开你,从你还是三四岁的时候,我就离不开你,就想一辈子守住你。”

  萧绰眼圈都红了,说:“你真傻。”

  韩德昌咧嘴笑了笑。

  萧绰说:“等打完这一仗,回去了,朕就把除宫籍这事给你办了。”

  韩德昌说:“谢谢你的好意,但这事还是要与皇上和诸位大臣商量。”

  萧绰说:“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没有商量的余地。”

  韩德昌说:“何必在乎这个名誉呢,臣孤身一人,不需要那么多宫卫和奴隶。其实就这样很好的,一个人过生活,无牵无挂,能少多少烦恼。”

  萧绰说:“你的烦恼还少吗?每天你不是累得像拉车的马一样?”

  韩德昌说:“我是有些累,但我的心是愉悦的。”

  萧绰说:“可是哪一天,你不是担惊受怕的,忧思成疾,朕看近来你的身体就没有先前强壮了。”

  萧绰说罢,眼睛又红了,剧烈地咳嗽起来。

  韩德昌等她平息下来,说:“不要只说我,你自己怎么样?出征以来,你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为什么还强撑着?”

  萧绰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了一下:“你我都是操心的命,没办法。”

  韩德昌看着萧绰,泪水盈眶。

  萧绰笑道:“等仗打完了,你陪朕好好休息,我们什么也不管,就在上京,不,在南京住下了,或者干脆搬到西山去住,打打猎,看看风景,多美。”

  韩德昌的泪水终于掉下来了,呜咽道:“我一直这么想着,做梦都这么想着,可是只是想想而已。”

  萧绰说:“这回是一定的,朕要你陪着朕,不,朕要陪着你,我们也不要说住在什么地方,还是依照契丹的习俗,四季捺钵,随着马儿,它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韩德昌收住泪水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似乎已经等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那副情景了。”

  萧绰动情地说:“朕也是,朕也看到了。”

  随后,二人沉默了,静静地坐着,目光炯炯,像被什么东西擦亮似的。

  夜里,韩德昌睡不着。他回到营帐后,叫来耶律曷主和耶律狗儿。

  他说:“明天皇上要攻打澶州了,通利军一定会有动静,你们今晚就带一支人马在要道上埋伏起来,等通利军过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我随后率军攻占通利军。”

  耶律狗儿说:“大丞相,我不能去。”

  韩德昌说:“你为什么不能去?”

  耶律狗儿说:“我要保护你。”

  韩德昌笑道:“三叔征战沙场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需要人保护了?你去埋伏阻击敌人,减轻我攻打军治的困难,岂不比保护我的作用更大?”

  耶律狗儿说:“可是,侄儿有些担心。”

  韩德昌说:“你担心什么?担心三叔老了,上不了战场?告诉你,三叔一样提刀上马,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耶律狗儿说:“可是,侄儿害死了你的两个侍卫,侄儿就应该接替他们,保护你。”

  韩德昌说:“胡说八道,我已经说了,你们阻击了通利军,就是保护了我,不要再说了,再啰嗦,你哪儿也不用去,待在大营里。”

  耶律狗儿只好闭口不言,和耶律曷主一起,趁着夜色,悄悄地出了大营。一支人马向西南而去,很快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

  韩德昌是后半夜出发的,出发前,将士们一起吃了一顿牛肉抓饭,还喝了酒,酒足饭饱之后,身上也不怎么冷了,将士们的精神也回来了,伸胳膊舒腿,大声说笑。随着一声命令,所有人都停止了说笑,列好队伍,人马衔枚而行。

  韩德昌和耶律课里走在队伍当中,他们小声商量着。

  韩德昌说:“指挥使,像我们这样行军,天亮前能不能到达大伾山脚下?”

  耶律课里说:“应该没有问题。”

  “我们还是要加快脚步,早点到那里找个地方埋伏下来,不然,被宋军发现了,他们不出来增援澶州就不好办了。”

  “大丞相说得对,我这就催促他们急行军,尽量早一点达到。”

  “你有没有埋伏的地方?”

  “没有,这地方不能离军城太近,但是也不能太远,太远了达不到偷袭的目的。”

  “我看耶律狗儿画的地图,觉得卫水河滩倒是有一个不错的隐秘的地方,我问过狗儿,现在河水很少,河滩都露出来了,河里又有很多杨柳和芦苇,是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而且离军城很近,发动攻击,很快就能冲到军城脚下。”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真是细心,我们就去那里埋伏。”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末,起着风,路上还有积雪,融化的地方,也被冻得坚硬如铁,临出发的时候,将士们还给马蹄上裹了厚厚的防滑布,但还是不时地有人马滑倒。

  契丹人打仗,冲锋之前都不骑马,为的就是蓄养马的脚力,等真正冲锋的时候,再上马,一阵狂奔,不说刀枪砍杀,就是马的冲击,对手就难以抵挡。

  耶律课里与韩德昌走了一段路,说:“大丞相,你还是上马吧。”

  韩德昌看了看耶律课里,借着雪光,他看见了耶律课里那张圆滚滚的脸和他的他鼻梁,还有那双细小的眼睛,不过,他的眼睛却是明亮的。嘴里不停地呼出一阵阵白气,如他的马一样。

  韩德昌笑了笑,说:“是不是又嫌我老了?”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有多心了,我什么时候说你老了。”

  韩德昌说:“你就是说也没什么,老夫本来就老了。”

  不知从何时起,韩德昌就听不得别人说他老,对此,他十分敏感,有一段时间,他对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很在意,也很恼火。为了证明自己还不“老”,他曾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轻,尽量与年轻人呆在一起,做着年轻人做的事,为了证明自己精力充沛,他每天不知疲倦的做事。可是,岁月的激流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无论自己怎么用尽全力,都不能阻挡岁月的流逝给他带来的变化,他从人们的异样的目光中读到他们的鄙视,嘲笑以及厌恶。

  最后,他不得不接受岁月的馈赠,穿起老年人穿的衣服,主动和老年人坐在一起,用冷峻而欣赏的目光看待那些朝气勃勃的年轻人。

  他主动承认自己老了,他欣赏年轻人,却又怀着几分嫉妒,说话的时候,不免带着几分酸意。

  耶律课里说:“大丞相,我其实很佩服你的。”

  “是吗?佩服我老了还上战场吗?”

  “是的,还有你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意志坚强?就是说我有一些古板?”

  “不是。”

  “那就是一个铁疙瘩?”

  韩德昌说罢,看着耶律课里,笑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