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歌落日圆 二百三十、痛悔

《长歌落日圆》二百三十、痛悔

作者:卜荣云 字数:5082 书籍:长歌落日圆

  次日中午,皇上、黑桃皇后一行到了契丹澶州大营。

  萧排押率领众将士一起出营迎接。萧绰见眼前跪着黑压压一片将领,唯独不见萧挞凛那张白脸。虽然她知道,萧挞凛已不在了,但仍然在人群中寻找着,结果让她失望而悲伤。她强忍着悲痛走进了大营,问了一些营中的情况和宋军的动静。

  萧排押说:“宋军没有什么行动,只在修筑工事。”

  王继忠说:“我军也没行动,将士们士气高昂,只等皇上、皇太后到来。”

  萧绰说:“好,你们做得很好。诸位卿家,我们已经出征几个月了,大家都很累,有些想家了,不瞒你们说,朕也想家,想早点回去,可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回去。我们现在已经打到澶州了,到了黄河边上了。你们常说饮马黄河,诸位做到了,很了不起。我们正在做一件大事,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等这件大事做完之后,朕就带你们平平安安地回去。”

  听说回家,很多人都激动不已,有的人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萧绰说:“好了,诸位先别激动,在回家前,还要辛苦你们带好自己的兵,打好以后的仗,现在,你们先回去,回到自己的营中,守卫好营寨,等候命令。”

  众将都各自回去了。

  萧绰留下了萧排押、王继忠还有耶律高十,问萧挞凛的尸体放在哪里,让他们带她去看看。

  王继忠说:“太后,走了一日一夜的路了,一定很乏了,先休息一下,再去吧。”

  萧排押说:“是呀,太后,先休息一下吧。”

  萧绰摇摇头,形容惨怛,悲凉哀痛,不可言表。

  王继忠说:“太后节哀,臣这就带您去。”

  王继忠带着萧绰、耶律隆绪、韩德昌一起来到大寨后面一座营帐里,营帐之内停放了很多尸体和棺材,那些都是战殁的契丹将士,等着运往契丹。

  营帐后面有一顶小穹庐,穹庐里停放着一辆槥车。

  萧绰一看见槥车就呆住了,一双眼睛盯着车上的棺材,踉踉跄跄走上几步,双手一下子按在棺材上,泪水涌泉般地流出来,不禁放声大哭起来,悲伤忧愁悔恨一起涌上心头,油煎火燎似的,立刻昏了过去。众人慌了手脚,连忙叫御医前来救治。

  王继忠忙说不能叫御医。

  耶律隆绪怒道:“皇太后已经昏迷,不叫御医怎么办?”

  王继忠连忙跪下来,说:“太后只是一时激动才昏迷过去,很快就会苏醒过来的,但如果泄露皇太后昏迷的消息,将对大军不利。”

  韩德昌说:“王继忠说的是。”

  王继忠说:“大丞相,你扶太后到风口上吹一下。”

  韩德昌扶着萧绰吹了一下风,果然,醒了过来,直愣愣地看着槥车,痛哭不止。

  王继忠说:“太后请不要如此伤感,对身体不利,对三军将士也不利呀。”

  萧排押说:“是呀,太后,你要保重身体,将士们都看着你呢,等着你主持大计。”

  萧绰哀痛地说:“朕只觉得駞宁死得好惨,朕心里痛啊。”

  韩德昌说:“太师惨遭毒手,谁不心痛?但是,国家大事要紧呀,太后,现在不仅不能悲伤,还要振作精神,给全军将士信心。”

  萧绰说:“这个朕何尝不知?但是朕一看见这冰冷的棺材,朕就心如刀绞。”

  耶律隆绪看了看棺材说:“这是谁做的棺材?”

  王继忠说:“是臣叫了几个军中木匠做的。”

  耶律隆绪用手敲了敲棺材,说:“这是什么棺材,不就是几块烂木板吗?你怎么这么对待太师?”

  王继忠说:“臣这样做是为了保密,元帅战殁,消息不能走露,臣不得已,只能做了这个简陋的棺材,请皇上、皇太后恕罪。”

  萧绰说:“不,王继忠,你做得很好,你能在这时候保守机密,稳定军心,不容易,立了大功,挽救了这支队伍,朕没看错你。”

  王继忠说:“只是这样做太委屈太师了。”

  萧绰说:“太师为国捐躯,性命尚可不要,何必在意一口棺材。”

  萧绰说罢,回头看着耶律高十,说:“高十,朕听说元帅出事时,你跟着他在一起,是你拼着性命把他抢回来的,对不对?”

  耶律高十一下子跪下去,痛哭流涕。道:“臣无能,没有保护好太师,请皇太后处罚。”

  萧绰说:“你起来,给朕说说当时的情形?”

  耶律高十站起来,说:“太后,太师死得好冤呐,没有死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却死在冷箭之下,一世英名葬送在几个小卒手里,真是太可惜了。”

  耶律隆绪说:“这个太后都知道,你说说太师为什么要去宋军阵前?”

  耶律高十说:“自出征以来,太师一直没有打过顺心仗,心里既焦急又烦闷,离开大名府之后,心里一直悒悒不乐,想到澶州打一个漂亮仗。可是,到了澶州,仍然打得不顺利,几次攻城都无功而返。太师心里着急,想派人偷渡黄河,可是到了黄河岸边,发现黄河没有结冰,河面上日夜有人凿冰,无处可渡。对岸的宋军往来驰骋,昼夜巡逻,见到我军,就发信号,高声呐喊,上下呼应,几百里的河岸喊声不绝,太师偷渡不成,没有办法,只好回来。”

  萧绰说:“朕也听说,黄河有人防守,没想到防守竟这么严密?”

  耶律高十说:“太师回到大营,坐立不安。那天经过一天猛攻总算拿下了羊观、盐堆、凫雁,但我军损失严重,太师忧心如焚,一夜没有睡觉。天蒙蒙亮,太师便来叫醒我,让我和他一起去察看地形。当时,我就看到他气色很不好,脸色有些发青,两眼通红,便对他说他看起来有些疲倦,不要出去了。太师却发了火,说今天一定要出去,找出宋军的破绽,拿下澶州。”

  萧绰叹道:“駞宁就是脾气太倔强。”

  韩德昌说:“是啊。”看了萧绰一眼,没有继续说下去。

  耶律隆绪说:“后来呢?”

  耶律高十说:“后来,我们就出了营寨,去了宋军的阵前,宋军这次防守与先前不同,由于澶州城太小,容不下大量的士卒,他们干脆在城外修建了营垒,深沟阔壕,堡垒坚壁,重重叠叠,彼此呼应,甚至比坚城还难攻。太师就是想找出进攻那些堡垒的办法。我们一路走着,边走边看,其实也看不清什么,当时起了大雾。臣便劝太师回去。太师显得很不耐烦,说:‘要回去你回去。’臣没有办法,只好跟着他,一直往前走,离宋军阵地越来越近。渐渐地,雾散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宋军的阵地,原来我们距离宋军这么近,宋军一冲出来就可以抓住我们。我觉得不能在往前走了,劝太师立即回去。太师指着宋军阵地说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非要看一看不可。就在这时,射来一支箭,击中了太师的额头,太师的马受了惊,向宋军阵地上跑去,臣见了大惊,冲上前想抓住太师的马,却看见太师从马上掉下来,脸上都是血。臣连忙跳下马,抱起太师往回跑,侍卫在后面挡住宋军射来的箭。臣抱着太师,直奔大营,还没回到大营,太师就——”

  耶律高十说不下去了,蹲在地上哭起来。其他人也掩面而泣。

  萧绰说:“高十,你对太师忠心,朕很欣慰,太师先前也很欣赏你,几次在朕面前举荐你,这次你又舍命救回太师,好吧,朕就任命你为沙洲节度使,先护送太师的灵柩回国。”

  耶律高十跪下痛哭道:“罪臣蒙太后不杀,已是莫大的恩情,不敢有别的奢望,请留臣在军中,以效绵薄之力。”

  萧绰说:“高十呀,你误入歧途,能够改过自新,朕很高兴,昔日你父亲在时,为国出生入死,立了那么大的战功,朕是不会忘记的。你好好地送太师回去,不枉他赏识你一场。”

  耶律高十泣道:“太师对臣恩同再造,臣绝不敢忘。”

  萧绰说:“好吧,你收拾好,立即启程,注意,决不能泄露半点消息。”

  耶律高十说:“太后放心,臣把嘴缝上,不会透露一个字。”

  萧绰又嘱咐了一番,走上前,摸着那口粗糙的棺材,神情凝重,又忍不住痛哭了一阵,绕着棺材走了一圈,才慢慢地走了出去。

  回到营帐里,萧绰就躺下了,身体虚弱得坐起来都困难,一连三天水米不进。

  耶律隆绪、韩德昌急得五内俱焚。萧绰又不让叫御医,担心御医走露了消息,强撑着,脑子昏昏沉沉的,没有一点胃口,闻到食物就想呕吐。眼看着情况越来越严重。耶律隆绪和韩德昌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日,王继忠求见,萧绰令他进来。

  王继忠见了萧绰,大骇,但随即镇定下来。

  萧绰问:“继忠啊,你来见朕是带来的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王继忠说:“当然是好消息了。”

  萧绰说:“什么好消息?”

  王继忠说:“宋国派使者来了?”

  萧绰精神一振,说:“真的,使者再哪里?”

  王继忠说:“太后别急,臣已安排他休息去了。”

  萧绰说:“朕要接见他。”

  王继忠说:“太后现在还不宜接见他?”

  萧绰说:“为什么现在不宜接见他?”

  王继忠说:“和谈尚未达成,现在就接见,显得过于心急,不利于和谈。”

  萧绰恍然醒悟,说:“说得对,继忠,你就替朕好好地与他谈,朕相信你。”

  王继忠说:“谢谢太后,太后,你要养好身体,等和谈成功了,你才精精神神地接见宋国的使者。”

  萧绰笑道:“好,朕知道了。”

  王继忠告辞出来,萧绰精神一下子好多了,康延欣做了羊乳粥送过来,萧绰吃了一碗。

  见萧绰吃了东西,康延欣喜出望外,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韩德昌。

  韩德昌非常高兴,忙跑来见萧绰。

  萧绰已经下地,在营帐内走动了。韩德昌又惊又喜,说:“你怎么下来了?”

  萧绰道:“吃了一碗粥,浑身有劲了,难怪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真的一点不假。”

  韩德昌心疼地看着萧绰,说:“几天水米不沾,哪里吃一碗粥就补得回来的,快上床休息,不要再出什么岔子了。”

  萧绰说:“德昌,你坐,陪朕坐着烤烤火,朕都睡了几天了,背上都快长疮了。”

  韩德昌听萧绰这么说,便扶她在火炉边坐下来,自己坐在一边。

  二人都不说话,静静地向着火,但都知道对方有很多话要说,他们都在等着对方开口。

  最后还是萧绰先说了话:“你是不是感到失望?”

  韩德昌看了萧绰一眼,说:“你怎么这么说?”

  萧绰说:“萧挞凛的死,责任在朕。”

  韩德昌说:“不,是他自己太骄狂,怨不得别人。”

  萧绰痛苦地摇着头说:“不,是朕害死了他,我应该早点听你的,不让他代理这个元帅的。”

  韩德昌说:“不,这与当不当元帅没有关系。”

  萧绰说:“朕也知道问题不在这里。”

  韩德昌不做声,想起了耶律斜轸。

  萧绰见韩德昌不做声,眯着眼睛,皱着眉,思索这什么。萧绰心里明白他在想什么,她自己也想着同样的问题。便说:“想你二哥了?”

  韩德昌说:“不能不想他呀?”

  萧绰说:“朕也在想他,想他的临终之际的忠告。”

  韩德昌说:“我想二哥若在,我们绝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萧绰说:“是朕太执拗了,没有听从他的忠言,执意要让萧挞凛做全军统帅,不仅没有没能让萧挞凛扬名,还害了他的性命,真是不该呀。”

  萧绰说罢,又流出泪水。

  韩德昌说:“太后不是固执,是不服二哥,是想证明他是错的,你为什么对他误解这么深?为什么不肯原谅他呢?”

  萧绰半晌不说话,泪水恣肆地流下来。

  韩德昌看着萧绰,又心疼起来,说:“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好在我们到现在,虽然,受到一些损失,但几十万将士还在,最精锐的皮室军没有什么损失,现在,我们有压力,宋军更有压力,我们已经快兵临他们的都城,只要我们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再通过王继忠逼迫宋国与我们签订和约,我们就可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这也是二哥临终前嘱咐我的事。”

  萧绰抬头望着韩德昌,说:“耶律斜轸是这样说的?”

  韩德昌说:“是的,他说南征需要你亲临前线,有你在契丹无忧。”

  萧绰听了,止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说:“可惜朕没听从他的忠言,险些误了大事,是朕的心胸太狭隘了。”

  韩德昌说:“太后不要自责,要振作士气,就要先振作自己,只有你站起来了,才能度过这个难关。”

  萧绰十分清楚自己的责任,她的身后背负着几十万人的生命,她要安全的把他们带回契丹去。她还背着整个契丹的命运,她十分清楚地知道,她身后的这几十万人意味着什么,失去了这几十万人,契丹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别说宋国,就是高丽、西夏,女真都可以欺负它,蹂躏它。因此,她必须竭尽所能地保护好这支军队。

  第二天清晨,萧绰出现在朝堂上。众臣朝拜已毕。萧绰看了看堂下的百官,只见这群平时趾高气扬的大臣们都耷拉着脑袋,精神萎靡,神色疲惫,面色忧郁,像生了病的瓜秧。

  萧绰说:“众位卿家,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打到汴梁去?哪位卿家愿意去?”

  半天没有一个人回应,都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看人。

  萧绰笑了笑,说:“怎么?都胆怯了?不敢攻打汴梁?”

  耶律老君奴说:“太后——”耶律老君奴没有说下去。

  萧绰说:“怎么不说了?”

  耶律磨鲁古说:“太后,我军现在很疲惫,恐怕攻不下汴梁城。”

  萧绰抬头看了看群臣。群臣中立刻就有人附和耶律磨鲁古,说前面有黄河阻挡,后面残敌尚未肃清,不能攻打汴梁。

  萧绰叹道:“可恨老天爷呀,你怎么这么早夺去朕的左膀右臂,如果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哪怕有一人在,就不会这么畏畏缩缩的,朕何患之有?”说罢,竟哭了起来,谁知这一哭竟触动了萧绰的痛处,想起二人在时,契丹是多么强盛。自他们去后,契丹人才凋零,现在萧挞凛也死于弩箭之下,以后还能依靠谁呢?真是痛彻心扉,不禁嚎啕痛哭。

  众人见萧绰如此伤心,也都想起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来,想起近来所打的窝囊仗,也都哭起来。

  韩德昌见了连忙对萧绰说:“太后,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先要稳定人心。”

  萧绰立即收住泪水,说:“诸位卿家,朕今天有些失态了。”

  只听见萧排押说:“太后不要烦恼,臣虽然无能,但臣愿意率领一支人马,攻打汴梁。”

  耶律课里大声说:“也算臣一个,臣愿意和驸马一道直取汴梁。”

  萧绰看了,笑道:“朕刚才说攻打汴梁,是想试一试诸位的勇气,现在攻打汴梁还为时过早。诸位卿家,自我大军南征以来几个月了,我们一路斩关夺隘,克敌无数,攻下城寨数十座。宋军闻风丧胆,闭关自守,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我现在已经到了黄河边上了,饮马黄河,朕平生所愿。现我们陈兵黄河北岸,虎视宋国都城,威风不可一世。而宋国君臣此时在干什么?朕告诉你们:他们在瑟瑟发抖。”

  萧绰的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萧绰接着说:“是的,我们遇到了一些小困难,粮草补给困难,士卒疲惫,但这些都是能克服的,我们运输线还是畅通的,士卒疲惫,我们可以轮休,从今天起,全军分成两班,轮流休整,蓄养士气。出征以来,我们也有一些损失,那算什么?不过是老虎身上掉下几撮毛而已,它的利爪还在,坚硬的牙齿还在,一声长啸,百兽蛰伏。诸位卿家,都打起精神,我们要对得起我们契丹这只猛虎的称号,后面还有硬仗,恶仗要打。”

  萧绰说完,立刻迎来一阵热烈的鼓掌声。

  萧绰站了起来,走出大营,耶律隆绪问:“太后要到哪里去?”

  萧绰回头对萧排押说:“萧元帅,朕要到各营寨里走一走,请在前面带路。”

  耶律隆绪说:“太后——”

  萧绰没有听耶律隆绪说什么,举步就走,萧排押只得在前面带路,一个营寨一个营寨的巡视,慰问士卒。

  士卒们见了皇太后,皇上亲自前来慰问,大受感动,不禁高呼“万岁。”一营高呼,引起其他营寨高呼,又引得全营高呼。契丹大军扎营几十里,一时间几十里黄河岸边,响起了:“皇太后万岁,皇上万岁。”的高呼声。

  宋军听了如此响亮的呼声,惊恐地看着契丹军的营寨,面面相觑,两股战战。

  萧绰见士气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心里十分高兴,巡视了一天营寨,回到大营,累得几乎迈不动脚步,靠在座椅上,依然很兴奋,不停地和韩德昌说话。笑着对韩德昌说:“大丞相,现在士气看起来还不错,朕相信,休整两天将士们又会生龙活虎,朕要与宋军再打一仗。”

  韩德昌说:“太后说的对,必须打一仗,而且要打好这一仗,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萧绰说:“你想什么时候打这一仗?”

  韩德昌说:“宋国的皇帝还在路上徘徊,臣想等他来了澶州,打这一仗。”

  萧绰说:“跟朕想到一块了。”

  韩德昌说:“那我们这两天就等他来,让将士们休息两天。”

  萧绰说:“说得对。”

  韩德昌说:“太后也要休息,都累了一天了,早点睡吧。”

  萧绰看着韩德昌,说:“好吧,你也回去休息。”

  韩德昌起身告辞,萧绰目送韩德昌出门,眼睛又花了,一行热泪淌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