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一千次 第262章 洛阳朝堂事

《重生一千次》第262章 洛阳朝堂事

作者:凯德里 字数:1837 书籍:重生一千次

  这是所有的有着大志的诸侯的共同心声。

  毕竟如今的天子,谁都没有想到,会从李傕郭汜手中,平安回归洛阳。而且还是回到洛阳,就从鲍鸿和杨烈手中接过了兵权还有河南尹的位置。至于如今的河南尹,杨琦。是弘农杨氏的分支。但谁都知道,弘农杨氏是忠于汉室的。

  这一个四世三公家族,最多的时间,就是在中央朝廷任职,地方之上,虽然也有着一些亲眷故吏。但自从当初杨震的四知名声一出,虽然许多人,赞扬弘农杨氏的无私大义,但却让弘农杨家在地方上的助力,少了许多。

  所以说,大汉的两个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才是真的权倾朝野。不但在朝堂还是地方,都有着他们的门生故吏,家族子弟存在。

  所以说,不用怀疑,杨琦的河南尹,那就绝对是汉室能够掌控的存在,只要天子长大掌权。

  而如今的天子,虽然不大弱冠,但原本的辅政的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逢,都已经死去。现如今是朝堂太尉杨彪坐镇。宫中国舅董承独大,而且董承还是天子身边董贵人的父亲。这又是一个外戚的存在。

  不过董承如今,气候未成,倒还不用顾忌。

  只是,如今的司隶校尉鲍鸿和镇北将军杨烈这两个人,可是有些棘手。

  鸿,本就是灵帝信臣,又是军中宿将。加之做河南尹的时候,收流民,行屯田,做得相当不错,虽然得罪了不少的权贵家族,但是,屯田所得的成果,到是让东归的天子,收益不小。

  如今的洛阳 ,粮食充足,还有着那么多收拢而来的流民存在,绝对不缺人口。

  在这个时代,粮食是什么?那就是人,而人口充足了,就表示能顾有着征召足够兵马的基础。有了这两样打底,再有着一个可以比得上吕布的杨烈的存在。要是一旦天子当政,哪还有诸侯的活路?

  原本的时候,灵帝以前,能做一任太守刺史,那就是各大家族的渴望,毕竟两千石家族的名号,就代表着家族至少三代不用发愁会就此败落。

  而今呢?做了太守州牧的这些人,用的是汉室的名义,作的是自家的官。掌控着原本该属于朝廷的权利,还不用给洛阳上缴赋税钱粮。这种权利的美味,哪一个尝过之后,愿意放弃?

  而如今,眼看着随着天子的一天天长大,就要掌控朝政,再有着一个善于练兵,勇猛如虎的杨烈掌军,这不是诸侯们愿意看到的局面,就是那些宗室皇族一样如此。

  所以么,现在秉承各家主公,来到洛阳的使者,名义上是恭贺天子,东归洛阳,大家一同回归汉室麾下。但实际上,有着许多人的心里,是想着如何离间杨烈鲍鸿和天子之间的关系而来的。没了杨烈的兵马,和如今看似闲居司隶校尉的鲍鸿存在,就董承那个货色?有人会怕么?而如今,那些诸侯的当务之急,就是想着怎么把鲍鸿杨烈想办法调离洛阳。这些人到了洛阳之后,贡品送进宫中,就开始到处串联。

  寻到各自的熟人,稍作打探,就会明白,别说他们了,就是如今的国舅董承,由于在长安就和杨烈有些莫名的分歧,如今正在想办法做他们希望的事情呢。

  而且是想着把鲍鸿和杨烈他们,以及一些他们看不上眼的那些人,一股脑送到长安,去和李傕郭汜打擂台去。闻听这种事情,许多人大喜。直接就找上了国舅董承的府邸。

  如今占据冀州的袁绍,派出的长袖善舞的许攸,一出手就是五千金,喜得本就丢了大半家产的国舅董承,直接把袁绍看做知心人,许攸也成了他的挚友。

  除此以外,益州牧刘焉的大儿子刘璋,荆州牧刘表的别驾蒯良,以及诸多诸侯的使者,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纷纷去往董承府上,送出的礼物 ,连董承自己都觉得吃惊。

  但在吃惊之余,觉得自己比起太尉杨彪,那才是如今汉室的第一重臣。

  看到这种情况,代表曹操来到洛阳的颍川荀彧,也不甘落后,直接代表曹操给董承送上一份厚礼。话里话外,表示出支持国舅的意思。

  一看这么些人都在走董承的门路,就是其余的一些州牧太守的使者,那也是纷至沓来,让董承惊喜莫名。有着这么多各路诸侯表示支持,董承自然要极力而为。

  于是,就在朝堂上,直接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为了收复三辅之地,让镇北将军杨烈带领北军五校,出征如今继续砸长安三辅之地作乱的李傕郭汜二部。

  等到平定李傕郭汜之后,有司隶校尉鲍鸿坐镇长安,整顿汉室根基,三辅重地。这一番建议,说的那绝对是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要知道,长安之地,本就是前汉故都,汉室根本,当初的北军五校,南军三营,可都是三河子弟,加上三辅步卒招募而来,属于汉室的根基之地。

  不容有失,这是至理。

  而且,李傕郭汜二人,劫持天子,形同大逆不道。如今更是继续在三辅为乱,绝对,是可忍孰不可忍 ?

  镇北将军杨烈,本是前朝将门世家,勇武不说,善于练兵,有他带兵出征三辅,正是使得其所。

  至于司隶校尉鲍鸿,不说军中宿将,先帝信臣,就说做了河南尹之后,把洛阳经营的如此之好,用来坐镇长安,收拾三辅,不也是人尽其用 ?想必以鲍鸿对于汉室的忠心,绝对乐于承担如此重任。

  而侍中贾诩,本就是武威贾氏,李傕郭汜,也是凉州出身,有贾诩这个凉州人随军辅佐镇北将军,也算是合理的当。

  而且,凉州之地,遂平复叛,历经长久,叛乱不息,贾诩上任右扶风之位,正好协助司隶校尉鲍鸿,稳定三辅,缓和西凉诸部,即便不谐,就用贾诩协同镇北将军杨烈出兵西凉,平灭叛乱。

  潼关段煨,随同杨烈一同先去三轴,再平西凉。

  这般大义凛然,谁会反对?众口一词,即便是天子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但也只好点头同意。就这样,诏书发出,皆大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