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浅造一个反,我竟成了千古明帝 第78章 庶民的书院

  此话一出,众人俱是面色一变。

  霍去病悄悄看向谢远,眼露担忧之色。

  谢远面无惧色,反倒笑眯眯地开口——

  “佛寺虽未建成,本官倒是命人将扬州境内地各佛寺内佛像,都镀了一层金,每寺添香火万钱。先帝曾有诏,为臣者捐香火过万钱可升品。这里是各佛寺捐献记录,御史既然来了,不妨替我带给太宰,叫他给我挑个好些的差事。”

  说罢,还真命人抬来一车竹简。

  监郡御史愣了愣,下意识翻起这些竹简,看到某人出手阔绰,忍不住眼皮子一抽。

  是的,他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茬儿。

  这一下子,不仅杀不了谢远,甚至还要给谢远升官。

  刺史再升官,就是要去建康,进入朝廷地权力中心了。

  这谢远一介寒门子,怎么可以爬在他的头上。

  想得美!

  做梦!

  他当即放下竹简,咳嗽一声道:“那个……此事本官无法定夺,还是回头呈报太宰吧。”

  遂匆匆离开,并赶紧将这事儿说给了王太宰听。

  王太宰气得胡须都翘起来了。

  人没被杀还想升官!

  你活你个春秋大梦呢。

  他当即修书给谢远,洋洋洒洒一大篇。

  说谢远怎么怎么为民着想,说谢远怎么怎么慈悲为怀——总之一大堆的屁话中挑出些重要的信息,言简意赅来说就是谢远不能升官。

  为什么呢。

  一,你做官时间太短了,不能升;

  二,你的业绩虽然有,但不多,不能升;

  三,百姓舍不得你,不能升。

  崔珩看完这封信,哂笑。

  扯犊子。

  天武帝哪有定下这样的规矩。

  在大晋,除了入仕需要举荐,无论仕龄多少,只要你某些方面达到了可以升官的资格,你就是可以升官的。

  这分明就是士族看不起寒门,无视天武帝定下的律法,有意打压而已。

  升不升官谢远无所谓,反正凭着这一席话是保住了命。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遂继续任职扬州刺史。

  扬州境内,地方官员发现谢远在监郡御史离开之后竟然还没死,错愕之下更加厌恶起这人来。

  妈的让一个寒门出身的人坐在他们头上,比吃了屎还难受。

  士族自大汉以来便主掌朝堂,哪里轮得到让寒门去分一杯羹汤。

  受不了。

  而百姓们在看到谢远经过一轮监察,竟然稳坐刺史之位,并继续推行那六条律令——他们惊讶的同时,也开始暗自动摇原本的念头。

  如果真的有阳光愿意照在这片黑茫茫的大地上,他们愿意打开枷锁被这片温暖庇佑。

  也许是少年的努力打动了这些麻木的心。

  在腊月中,刺史府邸陆陆续续收到了从老百姓手中送来的竹简。

  都是各种各样的,与士族之间的利益纠纷。

  谢远拿起一卷竹简,朝着霍去病摇了摇,笑眯眯开口:“看吧,我说过时机未到。”

  遂开始与崔珩查看各个竹简。

  竹简上的字歪歪扭扭,还有很多叉叉圈圈,两人辨认了大半天,才整理出十几卷看得懂的竹简。

  谢远看着这些字陷入了沉默。

  随后他亲自出钱,在扬州各个地方开办书院,专门招收愿意念书学习写字,却没有钱的庶民。

  同时,他还下达诏书,说只要愿意学,书院就会免费收人,提供衣食住行,还会根据考试选择人才,由他亲自举荐到朝廷做官。

  老百姓们听到可以免费入学,有免费的吃食,还可以像龙岗书院一样因为考试好而被举荐去做官,纷纷起了心思。

  做官好啊,做官是个铁饭碗,不需要像他们这些种地,做小本买卖的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

  光宗耀祖的这些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在这个灾荒之年,有人会愿意提供免费的粮食。

  这是救命的东西啊,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啊。

  腊月末,在各地书院快速修筑并开办起来的时候,大批庶民争先恐后带着孩子报名。

  谢远带着门客筛选了一批适龄的少年,在考察过品行后,便让他们进入各个书院。

  书院里教书的先生都是从龙岗书院出来的门客,门客们一听到能像谢远一样教书,还是教授庶民,让他们也学习认字,哪里还想着考取功名做官,纷纷积极地向谢远修书,申请调到地方书院去做教书先生。

  谢远便欣然应允。

  当然,这些书院一处,当即引来扬州境内各个世家的强烈反对。

  世家们骂谢远,说庶民这群在底层的货色,只配种田做生意,他们根本没资格读书,读书是世家的专利。

  谢远拿出伊尹,姜子牙等例子,如是说道——

  “留名青史的名人,未必出身显赫。若一定要按照出身来评判他是否有做名人,是否有读书写字的资格,那自古以来便不会有那么多的名人史书流传于世了。”

  如果那些非士族出身的历史名人都不会写书认字的话,那么他们也将没有出头的一天,他们也将不会有那样惊人的著作流传于世。

  所以读书不是士族子弟的专利,更不是他们拿来垄断文化的工具。

  这话一出,引来百姓与寒门子弟的感慨和追捧,也引来更多士族子弟的谩骂。

  毕竟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嘛。

  对于那些谩骂的人,谢远初时不予理会,直到他们骂的狠了,上升到祖宗十八代,骂到祁氏一族了,谢远这才出手,让崔珩找出他们过去做坏事的证据,纷纷刺了笞刑,没入奴籍刺配边疆。

  见到谢远当真敢对士族子弟动手,那些骂人的反倒安静了下来。

  他们就是这样欺软怕硬的。

  你一味忍让他们会骂的更凶,你动了真格他们反倒会有所忌惮。

  所以这些人专挑软柿子捏。

  却不想谢远根本不是软柿子。

  在这些书院开办起来以后,考虑到他们要用的书,谢远便将雕版印刷推广开来。

  这项发明一经问世,立刻引来举世震惊。

  士族们更是对谢远憎恨无比,只是碍于他如今的地位不好明面动手,便纷纷写奏折弹劾他。

  但这些都无济于事。

  小谢同志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蒸蒸日上,簇拥民心的他,已经不是士族可以说杀就杀的啦。

  为了防止引起民愤,引起不必要的暴乱,又因为不想再体会饿肚子的感觉,王太宰只能硬着头皮压下世家的不满,任由雕版印刷推广到民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