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 第747章 信誉

《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第747章 信誉

作者:清欢了了 字数:2700 书籍: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

  “啊?”

  吴应成看着胡德庸,一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按照他的计划,他得先花过一两年,等县里那边做稳了,然后再找个店签定带销协议,继续干上一两年,让古董店能自负盈亏后,最后再在市里开店的。

  毕竟这古董不比席子,是好是坏,一眼就看明白了,你没有一点根底,没有个三四年的信誉,有几个人敢从你那里购买价值数千数万的东西,寄售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贝?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前期你必须可劲往里面填钱,先把信誉二字给堆起来再说,要不然一切都是空谈,开古董店的人,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而且,他的主业始终还是得围绕着双沟镇来,现在倒腾这些古董,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钱财能进入一个快速升值通道,将来主业需要,都会一分不剩的拿回来。

  别的不说,过几天席子数量起来,忙得水都难得喝一口,根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来打理这个古董店。

  现在有了胡德庸的支持,那种没有多大升值空间的东西至少可以慢慢出了,也就能慢慢地把资金运转起来,自己也可以专心席子生意了。

  “小胡,你就不怕我随便拿个瓦罐来坑你的保押金吗?”吴应成笑问道。

  胡德庸也笑笑道:“你个小年轻都不怕我坑你的古董,我土都埋了大半截的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说完,二人又是相视一笑,刘建国是彻底高兴了,又吟起诗来,那样子与诗仙李白,就差一杯酒了。

  协议的内容很简单,一个就是保押金的百分比,一个就是分红的百分比,还有就是古董损毁、被盗后的赔付比。

  保押金相当于预付款,通常按估价的百分之五十给,后世随着古董店的做强做大,也有大店不给主售方保押金,完全凭着声誉和信任带售。

  分红一般是在溢价的基础上来分,带售方售出的货物溢价越高,这个百分比便越高。

  至于最后的赔付比,通常是事情发生之后,用估价减去每天的保管费来给,而不发生这种事,保管费这一项则通常不会计算。

  这些自然不要吴应成操心,刘建国都熟悉的很,想着二人签定好协议之后,还有给随身带的物品估价,便抓紧这个时间去看王凯旋,随便看看有机会提一下自行车的事没。

  当然,去找大舅是不能带上张翠兰的,要不然按着大舅妈的性格,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可,只能让她自己先四处转转,她则表示不想转,而在小胡店里看那些古董。

  原本,自行车的事,他是指望着王素芬来的,可既然来了,也不能浪费了机会不是,没曾想这事不要太顺利。

  原来,大舅现在升任局长了,待遇也好了那么一丢丢,不但他这个领导有一个自行车名额,上面考虑到实际情况,连杨碧华这个随行家属也有。

  大舅妈想着平时她也不去那里,菜市场这些又近,不太能用上,又想着吴应成这么热的天,还要顶着日头甩火腿,心疼的不行,主动把昨天刚下来的车子送给了他。

  吴应成好说歹说,她才收了五十块钱,临走时还把大舅单位上发的啤酒让提了一件走,感动得吴应成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回到古董店,事情已经谈好了,保押金按最高走,分红却按最低走,吴应成便借花献佛,把大舅的啤酒给开了,店里的人,不管男女都有份,连张翠兰也跟着喝了一瓶。

  等到半下午,吃完了午饭,吴应成等人也该回去了,刘建国和胡德庸商量完下次送货的数量和种类之后,三人便又找了一辆拖拉机,拉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往回走。

  等三人回到临县时,已经差不多四点多了,张翠兰在外面跟着吴应成玩了这么久,虽然昨晚都是各人睡一间房,别说做过火的事,连手都没有拉。

  但在这个年带,始终不可能像几十年以后那样开放,这都已经是夜不归宿了,还是要早早回去和父母好好交带一下的。

  吴应成本来想让她一个人回去的,可看着她盯着自行车的样子,就像是几十年后,那些拜金女盯着宝马、奔驰的样子,也只能让刘建国先回,自己先把她送回家。

  不过,在这个年带,自行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经相当于汽车了,再加上需要自行车票,比宝马、奔驰还少,骑在路上,自然成了引人注目的目标。

  吴应成这人从来不喜欢出风头,见着众人都在看,立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连张翠兰也受到了影响,原本是拉着他衣服的,一会儿也主动抓着了车座。

  为了缓解尴尬,二人说起了话,吴应成这才知道,其实张翠兰他爸很早就有自行车了,而她十几岁便会骑这东西了,浩劫那会不上学,没事便带着一群小孩在巷子里乱跑,像个女疯子一样。

  说着,张翠兰便嘻嘻笑了起来,吴应成想着一个女娃儿,骑着车带着一群孩子乱跑的样子,也不由会心一笑,气氛总算是缓和了一些。

  张翠兰没有回公司,而是回的家,吴应成这才知道,她的家竟然就在县委的家属院,门口大爷好像也认识她似的,远远的便张小.姐、张小.姐的喊。

  在这个年带,小.姐这个词还是一个赞美的词,而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县委在这个年带算是重地了,吴应成也不好再往里走。

  张翠兰倒也没有说非要让吴应成进去,二人又说了一会话,张翠兰才低着头进了小区里,吴应成看着她那越来越远的身影,突然发现,心中竟有那么一点不舍,好像失去了什么宝贝一般。

  ...

  九月的秋风,如一把无处不在的刀,开始收割树上的树叶,而竹子在这个时候,才进入了第二个生长期,伴随着竹叶的掉落,感觉那些小竹苗每天都会往上长一截,而大竹子每天也会跟着壮实一截。

  农忙差不多都完了,该交的粮食也差不多交到粮食局了,老百姓心里即踏实又失落,都以极高的热情开始回归到编席子这条活路上来。

  吴应成有了自行车,也方便多了,天天带着唐二山在各个地方转,一会双沟镇,一会大湖镇,一会大安镇,偶尔还要坐车往县里和清河镇跑。

  统一调度人手、收钱发钱、收货发货、请工人找门路,每天忙得饭都没有怎么吃,可细细一想,也没有做个什么,时间还过得飞快。

  这一日,吴应成想着地下保险库要打顶板了,怕出个什么事,便骑着车来看一看,刚走到路口,便见着赵侃在那和三爸吴培孝说话。

  这段时间真的太忙了,又是古董店、又是酒厂、又是席子的,已经有好久没跟这位叔好好聊聊了。

  “赵叔,你什么时候来的?”吴应成急忙下了自行车,推着走了过去。

  赵侃也有一辆自行车,只不过很旧了,他一面把车架好,一面笑道:“吴大老板,你现在可是大忙人呀,我都来了几次了,今天可算把给你抓住了,走,跟我到河边走走。”

  吴应成急忙把车架好,二人便沿着河边走,这里原本都是农田,自从被镇政府统一征收后,已经被碎石子填满,虽然没有柏油路那么平整,但在这个年带,已经算好路了。

  赵侃穿着那双鞋底已经磨平的布鞋,一面走一面道:“小吴呀,不怕你笑话,我一心烦意乱时,就会沿着这条路来回走上几圈,然后我心里就不慌了、就踏实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吴应成摇了摇头,赵侃笑了笑,有无可奈何的苦涩,也有不知道前途的迷茫,“因为这条路是我赵侃存在过的证明,是我对双沟镇做出过贡献的见证,是我得以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就是我这一生想要走的路。”

  吴应成对于政治不感兴趣,他也知道像他这种性格,也玩不好这种东西,但天天到处跑,很多事情不想知道都难。

  赵侃这段时间又和陈镇长干上了,之前还能吴副镇长站在这他这边,两个副跟一个正的较劲,他还勉强可以站稳脚跟。

  可听说最近吴副镇长的儿子和陈镇长的女儿好上了,吴副镇长遇事便装哑巴,哪个也不帮,赵侃便慢慢失了势,而关于他的谣言也是满天飞。

  有人说,县上面已经做了决定,要将他调离双沟镇,以解决他和陈镇长日益剧烈的意见分歧;也有人说,他已经妥协了,交出了手里好多的权力,现在就在供销社办公;还有人说他可能要被下了,而这条新街也可能会被重新规划。

  吴应成从来不信谣,可这会见着赵侃这种英雄末路的样子,想不信也难了,他咳嗽一声,还是忍不住问道:“赵叔,你,你不会真要调走了吧?”

  赵侃看着哗哗直流的白水河片刻,叹了一口气,道:“小吴,那你希不希望我调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