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梅竹马那个她 第97章 刘美娜和卢宇恒复合了

《青梅竹马那个她》第97章 刘美娜和卢宇恒复合了

作者:暖光轻浅笑 字数:1856 书籍:青梅竹马那个她

  总场同意职工集资建房,但只同意在四分场设一个试点。其他三个分场以后再说。原则上也只允许四分场的职工参与。这次跟着去建设新场的大部分职工是要留下来的,当然,部分科员干部后期还有可能调动。

  总场办公室下通知让大家先交钱,房子建好后,按最后的成本计算,多退少补。

  当时有意向建房的很多,但真正交钱的时候不少人又犹豫了。杨君苏能理解,她记得集资建房这事在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实行。他们目前应该算头一批,有人犹豫有人观望很正常。

  而且农场很多人家住得比城里宽敞,相较之下,对房子的需求也没有城里工人那么大。最先交钱的是家里人口多,住得拥挤的,或是有儿子即将结婚的。另外就是转业军人,他们多是拖家带口,对房子是刚需。等着农场分房,不知哪年哪月。农场就算建房也是建宿舍楼和筒子楼。像杨君苏家住的那种带院子的房子,必须得是科员以上才能分到,还得排队。杨利民当初能分到是因为他在农场呆的时间长,又赶上了好时候。

  也有工人想向场里借钱,但基本都没批准,还有人问杨君苏借怎么就批了,财务室回应说:“人家是提建议的人,何书记特批的。你有本事也去找场长和书记给你特批。”要借钱的工人自然不敢去找场长书记,场部临时制定一条规章:科员以上级别的职工才可以向场里预支工资,场部批准的标准有两条:一对场里有特殊贡献,二家里确实有困难。

  这么一算,符合条件的不多。而且大家一看,借的钱也是自己未来的钱,又不是真的找场里借的,不如就算了。最后想参加集资的就找亲戚朋友借钱,大部分也都凑上了。

  当时写报告时,杨君苏做的成本估算是每平米10块钱,场部的预算是每平20块,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是有点高了。她猜测场里是故意往高了估,若是估低了,钱不够,后面再让职工补交,大家难免会有情绪。但估高了往回退钱那又不一样了。

  她估算的成本是有根据的,这个年代,农村建造三间土坯房也得500,他们农场建的可是砖瓦房,还带院子,造价肯定得翻倍,楼房的造价更高一些。

  杨君苏计算一下,房子最后的成本应该是每平米15块左右,说不定她还能退回500元。

  杨君苏算完帐对杨盼说道:“二姐,我先弄一套房子,如果场里往回退钱,这钱就留着,下一批集资建房,你也报名。”

  杨盼吃了一惊,她从来没想到要买房,她说道:“咱家有两套房子了,够住了。”

  杨君苏说:“这套房是登记在我名下的,家里那套是农场分给咱爸的,你名下也得有房,以后婷婷也会有。”

  杨盼见妹妹是认真的,只好说道:“等钱退回来再说,我不着急。”

  杨君苏笑着点头:“行,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纪书记特意设立了一个临时办事处,由谢秘书管着。谢秘书任命杨君苏当他的助手。

  杨君苏身兼两职,既是谢秘书的助手,又是宋要武的助理。

  谢秘书亲切地说道:“小杨同志,辛苦你了。等我有机会向纪书记申请一下,给你增加点补助。”

  杨君苏坚决拒绝:“谢秘书,我这是为人民服务,为场里服务,要什么补助。为钱不革命,革命不为钱。”补助才几块钱,有它没它一样过,还不如趁机捞取点名声,在纪书记那儿挂个名。

  谢秘书肃然起敬:“杨同志,你的觉悟真高,我要向你学习。”

  杨君苏谦虚道:“哪里哪里,谢同志是我的前辈,应该是我向你学习。”

  要盖这么多房子,场里要调动人员,还要请专家实地考察地形,画规划图和设计图。贺新华和老金做为基建科的骨干,忙得是脚不沾地。最后不得不把老高调回来。

  杨君苏又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人,今天提出个建议,明天出个主意。贺新华是焦头烂额又无可奈何。

  老金脾气好些,对杨君苏还算有耐心。老高因着何中华的交情,对杨君苏也挺照顾。

  杨君苏想起让给她工作的何中华,就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告诉他,自己参加工作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当然多是好事。比如她调入了生产科,倍受宋科长的看重,现在他们农场在建房。信的末尾,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幸亏他给了自己这个工作机会,不然她现在还在打零工。

  她听说海岛气候温暖,他们夫妻两个身体不好,正好安心地在那边休养,将来有空了可以回来看看。除了写信,杨君苏还寄了本地产的三斤烟丝,一捆粉条,一条腊肉,还有一罐干木耳,东西不值什么钱,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写好信,她问老高,要不要也写封信,老高识字不多,字写得歪歪扭扭,杨君苏自告奋勇地帮他写了一封,写完还念给他听,老高听后一直夸:“你的文采真好,就是这样子,写到我心坎里了。”

  他再一看字,又夸了几句:“这字也好看。”

  杨君苏抽空把信和东西寄了出去。

  之后,杨君苏回来继续忙建房的事,新场的事又多又杂,小赵一个人忙过来,杨君苏想了想,就把齐冰提为自己的助理。这姑娘高中毕业,情商很高,人也细心,她又是齐园长的侄女,家在农场有一定根基,也好方便跟人打交道。

  齐冰升为她的助手后,果然是如鱼得水。她细细观察过杨君苏的行事风格,这人做事飒利爽快,有雷霆手段,但同时,心量大,不妒忌不故意针对。总的来说,就是当杨君苏的朋友很好,要是当她的对手和敌人那就惨了。齐冰十分注意分寸,小事她自己做主,大点的事就主动向杨君苏汇报,不自作主张。

  杨君苏把杂事琐事都交给齐冰和小赵,自己只负责把握大方向。

  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基建科建好第一批房子,建议是她提出来的,她必须得参与其中。

  贺新华现在一看到杨君苏就忍不住头疼,她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他头疼,老金他们却很欢迎,因为杨君苏大方啊,隔三差五地弄点烟丝啊酒啊给他们,遇到好吃的也不忘他们。

  人家是爱提意见,但人家姑娘也有分寸,涉及到专业方面的,她不懂的也不乱提。

  楼房的施工图纸还没画好,水泥砖头各方面的建筑材料也还在联系。场里决定先建一排带院子的平房。

  院子的规格是,正房三间,厢房两间,加起来一百平米,这一百平可是实打实的,绝对没有公摊,无产阶级干不出公摊那么坑人的事。五间房子附带一个一百多平的院子,新场空地多,院子都没细量,大致一估算就完事,只会多不会少。

  统一的红砖青瓦,因为新场有的是地方,杨君苏特意让邻居之间隔远些,中间种上树。

  院前有排水的暗沟,也有下水管道。

  第一批先建四排平房,整个规划区是正方形,方方正正的,边上原本有个池塘,基建科的人准备把它填了,杨君苏拦住了,她建议在这儿建个小公园,这池塘四周装上木栏杆,省得孩子掉进去。

  反正是无关紧要的事,贺新华也就同意了。

  平房的规划图画好,材实也准备齐了,可以择日开工了。

  没想到杨君苏又要搞事了。

  她向来视察工作的谢秘书提出,希望能弄个奠基仪式,还希望纪书记亲自来参加。

  她领着谢秘书和基建科的一帮人,指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说道:“这块石头完整无损,外形朴实无华,象征咱们无产阶级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和朴实无华的风格。我建议在上面刻上字,并在石头下面放一个密封好的铁盒,里面装着这栋建筑的资料和奠基人的名字。四分场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参加仪式,最好再有个记者来拍照。四分场新建,第一批集体建房,两件大事合一起,不能就这么平淡地就过去了。”

  贺新华和老金悄悄对视一眼,就不能不折腾吗?好好地干活不好吗?

  谢秘书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你说得很有道理。”

  杨君苏建议道:“要不你回去问问纪书记的意见。”

  谢秘书点头:“好的,我回去问问。”

  谢秘书一走,杨君苏便去找宋要武汇报此事。

  宋要武听罢,笑着说:“小杨,你是我见过的脑子最灵活的同志,一出又一出的。”

  杨君苏说道:“我也就是在你手下才敢放开胆子干。”

  宋要武看着杨君苏,冷不丁地问道:“小杨,我听说有人替你可惜,说你跟了我这个女领导,上升空间不大。”

  这话是陆长安和胡东海那边传出来的,陆长安甚至动了挖人的心思,还让他的助手小朱来试探过,杨君苏装傻蒙混过去了。

  杨君苏见宋要武问了,就认真解释道:“宋大姐,我这人心直口快,心里有话从来不过夜。我跟你说句心里话,确实有人这么说过。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领袖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虽然我们女同志的地位比旧社会强太多了。可是社会上的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咱们女同志的晋升之路比男同志要难上几倍,我们比同行优秀一点点不行,必须得优秀很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迟疑彷徨犹豫不决,周围人的打击、分化、腐蚀,我们不被鼓励向上,他们反而鼓励我们向下滑落。另外,还有竞争对手的诋毁陷害,不明真相群众的捕风捉影、流言蜚语,每一样都是巨大的考验,一不小心就陷进去爬不出来。

  宋大姐,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如果你是个男领导,就咱们这层关系,恐怕早就有流言蜚语传出来了。人家造谣一张嘴,我辟谣跑断腿。你说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安心工作吗?”

  宋要武初时听着频频点头,听到最后,又颇感无奈。杨君苏的担忧不是瞎担心,而是有很大可能性会发生。她以前有个同事,就是被人诬陷与领导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被人举报,虽然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但她的前途也毁了。

  杨君苏说道:“所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方面,我都愿意跟着你。宋大姐,你一定要努力,有你这棵大树挡着,我这棵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咱可要为广大妇女同志趟出一条血路,艰难的路咱们走了,以后南方她们那一代的路就轻松一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女同志的榜样太少了。”

  宋要武再次笑道:“小杨,你挺适合做思想工作的,别说别人了,连我听了你的话都热血沸腾的,浑身充满斗志。”

  宋要武这边也同意了杨君苏的提议,很快,总场那边也给了反馈,纪书记同意了,他要当本次活动的奠基人,时间就在本周日上午十点,全场各科室职工都来参加。

  贺新华:“……”

  他无奈地说道:“这么一来,一整天都没法干活了,工期又耽误一天。”

  杨君苏说道:“你放心,奠基仪式过后,我保证工程进程会加快。”贺新华半信半疑。但他信不信也没用,总场已经下达命令,他只能遵从。

  杨君苏一接到通知就火速进入工作状态:“金同志,你带人把石头周围的地给平整了,松松土,弄几袋沙子过来,把不重要的用不着的资料给我一份,最好弄个铁盒,再准备几把铁锹。”

  跟老金说完这些,她像一阵旋风似的离开了,又去找小赵,让他做条幅,买鞭炮。接着她叫来齐冰,让她安排一些节目。

  杨君苏骑着车子满场的转悠,这车子还是借的。杨君苏决定等忙完这些事后,一定得想办法买辆自行车。女人没有一辆好车怎么能行?必须得有一辆标配的豪车,这个时代的宝马奔驰——永久凤凰都可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