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斗罗大陆之冰星神帝 第237章 武魂融合

《斗罗大陆之冰星神帝》第237章 武魂融合

作者:龙蝶星河 字数:1015 书籍:斗罗大陆之冰星神帝

  人在穷途末路之时,或坦然认命,或孤掷一注,或疯疯癫癫。

  贺兰敏之就是最后一种。

  自从他的腿被打断,贺兰敏之就知道自己差不多完了。之所以脖颈上的刀斧还没有落下,是因为他的外祖母还在。可是他的外祖母已经九十岁了。

  贺兰敏之觉得被压迫地喘不过气来,他交好的文士贬的贬,外放的外放,就连一向与他交好的沛王,觉察到帝后二人的意图后,也逐渐疏远了他。

  贺兰敏之一边喝酒,一边看着府中的舞姬扭着妖娆的身姿,身边围着几个姬妾殷勤地劝酒喂食。他沉溺于酒精美色之中,浪得一日是一日。

  他恍恍惚惚想起了十多年前,那时母亲和妹妹都在,一家三口虽不甚富贵但其乐融融……

  如今母亲和妹妹死于非命,这天地之大却只剩下自己一人,而且自己也很快要与她们在黄泉相见。

  濒临死亡的恐惧让贺兰敏之做出许多失智且不计后果的事情来。

  "郎君,你想死,不要拉上我们娘俩。"杨玉妍抱着懵懂的幼子冷冷地看着他,脸上满是厌恶之情。

  贺兰敏之的里衣散开露出胸膛,颓然地坐在地上,屋里的摆设碎了一地,显然这里发生过激烈的挣扎。

  就在刚才,太平公主的一个侍女衣衫不整地捂着脸跑出去。

  贺兰敏之拿起手边的几凳朝杨玉妍砸了过去,脸上露出恨恨的表情:“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整日觌着脸巴结那个妖妇,有本事就不要回这个家,滚回你的娘家去!"

  杨玉妍抱着儿子退后了几步,几凳咕噜噜在她脚边停下。杨玉妍脸上冷如冰霜,转身就走,不发一言,对贺兰敏之失望至极。

  脚步声渐渐远去,贺兰敏之像孩子一样将头埋在双膝之中,仿佛只有这样他才是安全的。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进来。

  “我不是说过不要进来吗?”贺兰敏之吼道。那人走到贺兰敏之身前,发出了一声包含各种感情的叹息。

  "外祖母……"

  贺兰敏之抬起头,眼圈周围泛起了一道深深的红晕,整个人如同末路的荼薜。

  "冤孽呀冤孽……”荣国夫人看了眼他,随后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念着经文:“善男子、善女人,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①

  贺兰敏之起身,佯装无事,捡起衣裳穿上,道:“我与玉妍吵架惊扰了外祖母,是我的不是。”荣国夫人欲言又止,阳光照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落下明明灭灭的光影。“痴儿……”荣国夫人长叹一声,念佛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贺兰敏之将头发撩到耳后,整理完仪容,对屋外的丫头喝道:"还不快扶老夫人去休息。"荣国夫人没有再说什么,手里不断转动念珠,嘴里继续念着消灾解厄的经文。

  周国公府里杨玉妍带着孩子套车回到娘家,荣国夫人在佛堂终日不出,整个府中弥漫着一股让人胆战的寂静。

  无人管束,贺兰敏之偶然清醒后,又回到了酒色之中。他转着酒杯,嘴角露出诡异的笑容。

  府里真是安静啊!

  不,还有那两个不知廉耻为何物的小畜生日日过来向外祖母请安。武承嗣&武三思:.…你礼貌吗?外面渐渐传起一则流言:太子妃和周国公有染。

  李弘听到后,脸色极为难看,正要派人去探查谁放出的流言。他就看见太子妃带着一个老宫女过来,收起怒容,佯装无事道:"你来了。"

  杨妙音朝李弘行了一礼,郑重道:“想必殿下也听到了外面的流言,妾来和殿下解释这件事。你把详细的情况说给殿下听,不得有任何隐瞒。"

  杨妙音最后一句是对着带来的宫婢说的。这名宫婢就是当初阻拦贺兰敏之进门的那位。闻言,宫婢将当年的事情详细地道来。

  李弘听完,一向苍白的脸变得红胀起来,喉咙里仿佛有一把利刃划过,痛得几乎不能言语,咬牙一个个吐字道:"贺兰敏之欺我太甚。"

  杨妙音深吸一口气,行了大礼,向李弘谢罪道:“当年妾行事不周,以至于给殿下召来如此祸事,妾愧疚难安。殿下要打要罚,妾绝无二言。"

  李弘见状,赶忙起身扶起杨妙音,安慰她道:“我怎么能怪你?你也是受害者。你受委屈了。”

  杨妙音眼圈泛红,泪水滚滚落下,她一边用用帕子擦泪,一边哽咽道:“妾恨毒了贺兰敏之。若非皇后派来的宫婢,只怕……只怕妾再也见不到殿下了……"

  李弘携杨妙音一起坐下,他

  相信杨妙音的话。经过这么长时间相处,李弘对杨妙音的性格了解了几分,她是一位合格的太子妃。

  “我去求阿耶将贺兰敏之贬谪到岭南。”李弘说道。

  杨妙音听了,先是点头,而后又摇头,道:“外祖母年龄大了,她一向对贺兰敏之溺爱。若贬谪了贺兰敏之,恐怕外祖母受不住……殿下看在荣国夫人的面上且待来日。"

  良久,杨妙音才听到李弘咬牙切齿道:“便宜贺兰敏之这个混蛋了。”

  "殿下仁孝。"杨妙音温温柔柔地说着话。荣国夫人已经九十岁,她还能活多久呢?

  这个流言就像寒夜中一枚偶然被点燃的枯叶,亮起星星点点的光芒,随即就熄灭了,落下半片烧糊的叶子被风卷去不知名的方向。

  太子和太子妃没有等多久,荣国夫人就去世了,她带着对大女儿的愧疚永远地离去了。

  荣国夫人对早年女儿封后时的得意渐渐消散了,现在心中只留下了无奈、心酸、愧疚、悔恨和恐惧。

  死后哀荣。

  武媚娘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她往日无坚不摧的心此时仿佛塌陷了一角,寒风呼啸着从这个洞一拥而入,风刃在心房上划下一道道伤痕。

  武媚娘的眉眼难得地柔和下来,垂眸看着面上沾染哀戚的女儿,想起了自己幼时依偎在父母身边的美好时光。

  当年她阿耶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尤其是她们母女,她们母女几人相依为命。

  那些记忆中早已灰暗的人影一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但很快又如潮水般纷纷退去,只留下武媚娘一人独自面对记忆的汪洋大泽。

  "媚娘……媚娘……"

  熟悉的声音唤回了武媚娘的神智。武媚娘抬头看向李治,李治握上武媚娘的手,对她温和地说道:"人生不能复生。荣国夫人算是喜丧,媚娘放宽些心。"

  武媚娘微微点点头,又拜祭一次,才和丈夫子女离开了周国公府。

  夏日天气燥热,但没有阻挡百官对荣国夫人诚挚的哀悼。荣国夫人的丧事在一片热闹中落下了帷幕。武婧儿参完葬礼,没在东都多做停留就离开了。

  东都之中扬起的屠刀终于落下。

  武媚娘以贺兰敏之在祖母丧期宴会

  淫乐不孝为名,恢复贺兰本性,剥夺周国公爵位,贬谪雷州。路经韶州时,贺兰敏之被人追上用马缰缢杀。押解的人怕担事儿,谎称贺兰敏之是自缢而亡。

  武婧儿收到了一封厚厚的“贺礼”。贺兰敏之死后,武家兄弟表现不错,武媚娘大手一挥让武承嗣继承了周国公的爵位。

  本来是武婧儿要给武承嗣送贺礼,但武承嗣继承爵位后,先将自己的贺礼送到了苏州,并附上一封信。

  武承嗣在信中对贺兰敏之的身亡表达了惋惜,随后志得意满地说起自己对杨玉妍母子的安置来。

  荣国夫人临终之前将所有财物留给贺兰敏之的儿子。贺兰敏之被剥夺了周国公的爵位后,那这周国公府杨玉妍母子也不能住了。武承嗣大方了一回,将府库中的财物都送给了杨玉妍母子。

  武媚娘知道后对武承嗣高看了几眼,顺手给了他实职。

  武婧儿拿着武承嗣的信,问云川:“你觉得贺兰敏之是自杀还是他杀?”云川想了想,道:“不知道,但想他死的人有不少。”至少东宫的那对夫妻绝对想要贺兰敏之

  死。

  武婧儿叹了一口气,抖了抖手中的信,道:“你方唱罢我登场。”

  云川笑了笑,道:“武家诸位郎君识时务,人都透着精明劲儿。总比某些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好。我怎么回礼?"

  武婧儿靠在榻上,想了下道:“正常回。侄儿孝敬姑母,这很正常。我写上一封祝贺信,一起送回去。对了,用绢布从岭南换来的粮食到了没有?"

  "今早上传信说是到了,路上遇到风暴沉了一艘。现在正在卸粮换船。这两年也不知怎么回事,天灾不断,不是旱就是水。"云川答道。

  关中旱灾严重,听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武媚娘也顾不得之前说的织造局这几年收益归武婧儿的约定,诏令织造局协助筹粮。此举正合武婧儿的意,她用绢布和商人换粮食。

  由于关中粮食缺口实在太大,在和武媚娘商议之后,武婧儿给这些商人开了类似于盐引的“布引”,商人拿着这些“布引”可以在未来几年内过来提取绢布。

  这些商人有些是常和织造局接触的,有些是没和织造局接触过的,但他们对武婧儿的人品十分信服,也认了“布引”。因此这段时间,商人源源不断地将岭南的米

  粮运往东都。

  “哦,对了,胡大器和陈孝宽想过来拜见你,问你有没有时间。”云川接着道。

  武婧儿道:"有,这次多亏了他们帮忙才能这么顺利。你让他们明天上午过来。"

  胡大器和陈孝宽现在可是歙州有名的豪商,手里握着几条赚钱的商路,又是织造局重要的合作伙伴。

  关中大旱,李治和武媚娘带着文武百官前往东都“乞食”,留太子李弘在长安监国。武媚娘离开之后,后宫一下子沉寂下来,没了往日的热闹和生机。

  这日,李弘在后宫行走,突然碰到一个宫女扑过来向他哭诉,求他救救两位公主。

  李弘听到后先是十分疑惑,他是有两个妹妹,大妹早夭,小妹太平跟着阿耶阿娘去洛阳了。再说太平根本用不着他去救。

  突然他心中一震,猛地想起来他还有两个姐姐,萧庶人的两个女儿。

  李弘立马反应过来,不等这个宫女继续哭诉,上前急切问道:"太平出了什么事情?"宫女用手帕捂着嘴,眼泪乱流,但吐字清晰:"不是太平公主,是殿下的两位姐姐,她们……"李弘听了身子一晃,看向周围的随从,喃喃道:“我还有两位姐姐……”随从们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李弘有两位姐姐,但这两位可是被皇后囚禁起来的。

  李弘见他们支支吾吾,仿佛这才反应过来,小宫女说的是真的。他弯腰伸手抓住宫女,急切道:"两位公主出了什么事情,快带我去见两位姐姐!"

  李弘一套动作说辞行云流水,弄得宫女卡壳了。李弘说完,一扶额头,对随从说道:“快去把太子妃请来拜见两位姐姐。"

  李弘带着随从跟随宫女去了掖庭,终于见到了两位姐姐。长姐名为李下玉,年二十八;二姐名为李玄英,年二十三。

  两人寄身在一处狭窄的小院内,院墙高大,院内杂草丛生无一树木,只有三间正房,屋内如雪洞一般,仅仅摆了粗陋的器具。

  两位姐姐看起来有些羞怯柔弱,容貌却是明丽大气。这两位姐姐可能长得像萧淑妃,李弘心道。

  "两位姐姐,今日终于见到你们了……"李弘说着眼睛红了起来,哽咽难言。

  李下玉和李玄英相互扶着出来,亦哽

  咽难言:"太子殿下……"

  李弘扶起二人,道:“你们是我的姐姐,叫我弘弟即可。”两位公主不听,依旧以殿下称之。三人都说不出话来,相对垂泪。

  “殿下,妾来向你请罪。”杨妙音领着一群捧着绢帛的侍女浩浩荡荡快步走来,额头出了一层薄汗。

  她先到李弘面前,行礼告罪:“臣妾身为太子妃,执掌宫中诸事,竟然不知两位姐姐在此,实在该死。"

  李弘擦干眼泪,扶起杨妙音道:"“逝者不可追。你以后要善待姐姐们,将功补过。"

  说完,李弘拉着杨妙音,转头对李下玉和李玄英介绍:“这是太子妃杨氏妙音。妙音,这是两位姐姐。"李下玉和李玄英也跟着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杨妙音对着两位姐姐十分热情,一手挽着一个往屋里走,嘴里姐姐长姐姐短的,弄得李下玉和李玄英有些不知所措,将李弘抛在脑后。

  末了,杨妙音转头对李弘说道:"殿下,陛下留你监国,朝中事务繁忙,国事臣妾帮不上忙,这家事就交给我了。虽是初见,但我与两位姐姐一见如故,由我照顾她们,你就放心处理公务去了。"

  李弘看向李下玉和李玄英,一脸温和道:“我与姐姐们相见,本是喜事一桩,让我再与姐姐们说几句话。"

  这时一个小内监过来禀告道:"启禀殿下,戴相在东宫有急事求见殿下。"

  李弘迟疑了下,面含歉意道:“这……两位姐姐,朝中有事我先走了。妙音如今掌管宫廷,你们想要什么玩的、用的、吃的尽管吩咐她,不必客气。"

  杨妙音拉着两位姐姐,脸上笑得十分真诚:“殿下放心,要是两位姐姐不满意,你尽管拿我问罪。"

  李下玉和李玄英相互看了一眼,李下玉出声道:"殿下,国事要紧,咱们姐弟以后日子还长。"李弘告辞离去,路上碰见捧着各色首饰器玩前往掖庭的宫女和内监。若要问李弘现在的心情,那简直就是糟糕透了。他被人设计了。

  宫中众人对两位公主一直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因此两位公主蹉跎到至今没有嫁人。

  但为什么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自己参预朝

  政监国之时,这事明明白白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面前揭开,逼着他去表态。

  若他视而不见,众人嘴上不说但心里会说他冷心冷肺,毫无手足之情或者惧怕皇后难成大器,他也会因此事和阿耶生出隔阂。

  若他认了这两位姐姐,那么他这种行为分明就是与皇后公开作对,以阿娘霸道的性子肯定会对他心生不满。

  作为太子以仁孝著称的李弘,他只能选第二种,违背皇后的意愿,善待两位公主,甚至要替这两位公主谋划未来。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借李弘之手救出两位公主,顺便离间他们母子。

  会是谁呢?

  是刚才见到的两位公主?还是四兄素节?亦或者是其他人?

  李弘和东宫的僚属商议之后,最好的处理办法确实如李弘刚才所想。于是,李弘上书李治为两位姐姐求情。

  晚膳后,杨妙音才回来。她舒展了下身体,面露疲惫之色。李弘牵着她的手坐在榻上,满怀感激道:“辛苦你了。”

  杨妙音的另一只手叠在李弘的手上,抬头看他,柔柔地笑着:"能为殿下办事,我心中无限欢喜。"

  “我写了一封为她们求情的书信给阿耶。”李弘道。

  杨妙音听了,稍微沉吟,对李弘说:“理当如此。妾忝承人乏,聘为太子妃,今日之事,妾亦有错。妾应向皇后娘娘上书请罪,只是妾今日伤了手,劳烦殿下替我捉笔。"

  李弘闻言,脸上露出笑容:"敢不承命。"

  说罢两人来到书房,杨妙音口述,李弘手书,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请罪家书。

  “哎呀,殿下你名字写错了。”杨妙音提醒道。只见家书的末尾,李弘顺手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弘闻言,不慌不忙在“子弘”两个字上涂抹直接改成“妙音”二字,黑乎乎的一团,勉强认得是“妙音”。

  李弘放下笔,杨妙音接过来吹了吹,待字迹干透,放到信封中,让侍卫快马加鞭送到东都洛阳。

  杨妙音这才松了一口气,接过宫女手中的团扇,为太子扇风道:“我查了那个小宫女,她的姑母曾经受过萧庶人的恩情。不过我觉得这事不简单,但现在不宜大张旗鼓。"

  “慢慢来吧,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两位姐姐早已到了出嫁的年龄,到时多陪嫁些宫女内监就是了。”李弘答道。

  杨妙音点头道:"殿下说的有道理。我拨了宫女内监去照顾她们,这几日我都会过去探望,殿下无须有后顾之忧。"

  “劳你辛苦。”李弘道。

  杨妙音笑道:“你我夫妇一体,说这些做什么。朝中事务繁忙,殿下也多注意身体。”

  不说李治收到李弘的书信作何感想,单是武媚娘听到此事后就快气炸了。一气,竟然有人在她的眼皮底下装神弄鬼。

  二气,弘儿竟然对那两位女囚如此亲厚。

  三气,李弘竟然还敢写信向李治为两人求情。

  武媚娘当年和萧淑妃可是死敌,她技高一筹,赢了萧淑妃。但倘若当年她落败,恐怕李弘就会像废太子李忠一样被萧淑妃找借口干掉。

  武媚娘信奉除恶务尽,只是碍着李治,她才将人囚禁。上一辈子的仇恨会延续到小一辈身上。若有机会,她一定会出手除掉威胁到弘儿地位的异出皇子公主。

  那两位女囚若无人提,她们将湮没在掖庭之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若有人提了,那就必须要处理了。

  无论她们的娘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但她们的爹是李治,法理上依然要以公主的身份对待他们。武媚娘吃了这样一个闷亏,焉能不怒?武媚娘闷闷不乐,直到一封来自太子妃的书信到了她的手上。

  她压着怒火,展开一看,眉毛上挑,上面通篇写着杨妙音身为太子妃却管理宫廷不利,有负皇后教导,言辞恳切,态度谦恭,请皇后降罪。

  “哼,没白长脑子。”武媚娘将信收起来,心中好受了许多。她认得书信上的字迹,那是弘儿的笔迹。

  武媚娘起身,前去找李治。自从李下玉和李玄英两位公主的事情被揭发出来后,武媚娘和李治又双条聚闹别扭了。

  武媚娘主动前来,李治心中诧异。武媚娘见了他的神色,先是冷哼一声,随后说道:“臣妾这是来为两位公主求封号的。萧庶人罪无可赦,但念在两位公主已经受到了惩罚,臣妾还请陛下开恩饶恕两位公主。"

  李治听完更惊讶了,不过他见武媚娘如此上道,顺水推舟道:“媚娘所言极是。弘儿信中说两位姐姐已经到了花期,媚娘身为皇后,还请你为两人择婿,操持

  婚事。"

  武媚娘道:“陛下之言,臣妾安敢不从?”

  李治:...

  "两位公主就封为……义阳和宣城。"李治道。

  武媚娘颔首,心中宽慰。她的两女长为安定,幼为太平,皆是采用嘉号的方式命名,与义阳和宣城不同。

  武媚娘拿到这两人的择婿权后,没多久选了两人出来,桂州都督权知节之子权毅和太原王氏王勖。两人看来皆是一表人才,李治也没挑出什么不是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