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48章 南归犹念黄龙府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第448章 南归犹念黄龙府

作者:冷泡茶加冰 字数:1867 书籍: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事实上岳飞跟赵构的书信往来基本贯穿了第四次北伐的始末。

  根据史册记载单单赵构前后发给岳飞的手诏就有“数百章”。

  虽大多数已经佚失,但最终岳飞退军班师之前的部分奏对还是留了下来。

  十八日时岳飞尚且还在反对班师,认为“强弱已现,功及垂成!”;十九日送上了张宪的临颖捷报;二十日跟赵构报告法办了一个临阵怯逃的官员。

  二十一日尤其复杂,这天上午岳飞于朱仙镇击败金兀术的反抗,欢欣鼓舞的对麾下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同时还在军中接见了韩常的使者讨论受降事宜。

  但短短半日之后,岳飞就一连收到数封赵构措辞严厉的手诏要求他班师,从“恭依累降御笔处分”记载当中不难看出,赵构多半是以降职甚至除名作为威胁要求岳飞退军,这也是史册所记的“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金兀术麾下的太学生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但“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一言确实精准的揭示了岳飞的窘境,面对赵构的威胁他别无他法,即便明知“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但也依然只能选择撤军。

  开封百姓闻讯拦在岳飞军前哭诉,说金军知晓我等箪食壶浆迎接将军,如今将军退去,我等活路在哪里呢?

  岳飞别无他法,含泪取诏书出示百姓,自陈“吾不得擅留”,于是开封府外哭声震天。

  三日后撤至蔡州,更有一名进士对岳飞叩头不止哭诉,说我等沦陷马上就十二年了,听闻将军整军北来可谓是度日如年,如今故土渐复我等也以为故乡终于能重归华夏,将军却要弃掉垂成之功是何道理?

  岳飞只能再取班师诏,衙门内外再次哭成一片,最终不得已在蔡州额外逗留五日将本地百姓迁移到襄汉。

  岳家军班师之后金兀术第一个支楞起来,先是弹压整军“收复失地”,随后派出人手北上镇压各路义军恢复与燕京的联系。

  第四次北伐功败垂成。】

  〖郾城大捷,临颖大胜,颍昌大捷,朱仙镇大捷,不敌十二金牌。

  其实不难看出岳武穆有上中下三个目标,最下是收复北宋故土,其次是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最理想的就是一杆子直接捅翻黄龙府,但赵构……

  赵构真的自私到点子上了,后来明朝不也是,朱祁镇比谁都知道于谦冤枉但还是杀了于谦,都是那种知道自己失民心,但依旧不care很happy,把皇帝个人道德往下拉低一大截的存在。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惜哉。

  我倒是觉得赵构真不傻,这逼反而是太明白了兼极度自私,毕竟往前看历史,有个叫刘裕的也是北伐一路连胜,然后回来就把皇帝废了。

  换句话说,赵构需要的确实不是岳飞,他需要的是刘裕这样的枭雄来给他从物理上醒醒脑子。

  李世民:惜哉壮志难酬。

  刘备:惜哉河南河北百姓复入虎口。

  赵匡胤:惜哉……

  赵大你就别比比了,杯酒释兵权开的好头啊。〗

  对后世后辈的指责赵匡胤只能默然以对,但看着那明明一路连胜大唱凯歌气势如虹的北伐骤然止步,他也一口气有点难以顺出来。

  气不顺干脆就想办法出气,赵匡胤干脆努努嘴对着内侍示意:

  “晓朕口谕宣给那晋王听,晋王品行不端,杖责一百,命其思过。”

  刘翰在此自然是没有说话的份儿,而赵普则是琢磨了一下觉得一百杖也应该很难打出人命,因此也干脆就由着赵匡胤去。

  毕竟从开宋之初便定的有《宋刑统》,规定了折杖算法,杖一百实际上就是决臀杖二十,离死还早得很。

  眼见无人质疑,便立马有懂事的内侍脚步飞快,出了殿门去与那禁军宣命找晋王执行去了。

  略微处理了一件烦心事儿,赵匡胤方才叹息:

  “有猛将若此,却无人襄助且蒙受猜忌,这南宋之亡殊无意外也。”

  而且看到现在,赵普也初步摸清楚自己这个旁支后代的无耻秉性并有了猜测:

  “这赵构……莫非要冤杀岳飞而再行议和之举?”

  “绝无可能!”刘翰被官家的这个猜测惊得后退两步。

  一时间就连心中对那光幕上漂浮着的唐太宗和昭烈皇帝的名讳的疑问都暂且压下,转而觉得官家的这个猜测实在是太过于无稽之谈:

  “这岳飞连战连捷,河南河北军民恐怕皆翘首以盼等第五次北伐建功归宋。”

  “且即便这岳飞即便违了些节制但绝不罪死,武臣因捷而判亡,此乃古之未有之谬闻也,官家何以如此揣测?”

  赵匡胤与赵普齐齐沉默,两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跟刘翰说那被相提并论的朱祁镇乃是宋后的明朝昏庸得惨绝人寰的人君。

  尤其是那后辈都将那于谦的遭遇给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依此而猜测可以说是理所应当之事。

  赵普犹豫了一下便选择如实相告:

  “刘奉御不知,此前这光幕便偶有风闻赵构之名,后世认其为史册罕有庸恶之君。”

  “这第四次北伐之初,便是那金兀术毁天眷和议之约而南侵,这岳飞虽连战连捷,但时间不过两月,那赵构又偏安后方,多半依然还是一味苟和之态。”

  “此时那金人所养之秦桧尚且为相,岳将军又恶了这赵构,如何能善了?”

  这番分析使得刘翰沉默,最终摇头勉力道:

  “若是此等忠臣依旧血溅冤狱,则河北河南必离心,终这后宋一朝再难言北伐也。”

  刘翰心头念着故乡沧州,再想着那金人肆意来去,一时间竟把这话说出了泣血之感,但结果最终换来了那赵普的无情一哂:

  “刘奉御所说,这抗宋名将赵构,皆不在意也。”

  刘翰一怔,听着赵相公的声音满是不屑,但从他这个角度看过去竟在其脸上看到了几分痛苦之色。

  旋即他便想起来这位赵相公乃是幽州人氏,后来举家迁至洛阳,那拦在岳飞军前哭诉的百姓,说不得便有这位赵相公的后人。

  于是最终他也轻轻吁叹一声,不再说话。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