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逃出母宇宙 第五章 送子远行(2)

《逃出母宇宙》第五章 送子远行(2)

作者:王晋康 字数:9578 书籍:逃出母宇宙

  楚天乐看看妻子和姬人锐,三人都默然点头,手上加大了同阿比卡尔相握的力度。他们都理解这句话的分量。虽然神鹰蛋行动已经不是纯粹的“阿司匹林”,但严格说来仍是安慰作用大于实际效用,没人敢为四十五万年后的事打包票,所以,能否把地球生命尤其是人类血脉播撒到某颗星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有赖神佑的事。即使此后核聚变飞船能够上天,作为人类整体的逃生方式仍没有太大成功的把握,因为灾变区域一直在以光速扩大,而且很不幸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强度显著减弱的迹象。这与“乐之友”们原先的估计不符。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即使飞船速度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点五,也将无法逃出灾变区域。楚天乐轻叹一声,低声说:

  “阿比卡尔先生,你也知道的,真正的人类逃亡只能期待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包括彻底认清灾变的本质,或者实现飞船技术的革命性跨越。可是,科学的突破必须有一个孕育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注射催产素。”

  “但局势逼着我们必须催产!用全人类的财力、物力和智力,催逼着这个胎儿早日出生,等不及就采用剖腹产。否则……”他摇摇头,没把话说完,“楚,我把实现突破的希望更多地寄予‘乐之友’们,我觉得,在你们这片野生混交林中,最有可能结出智慧的果实。所以,”他微责道,“像今天这样的作秀场合,有我和姬人锐这样的闲人来参加就行了,你不该来的。我知道,对于你这样的超级天才,保持一种沉静心态对于灵感的迸发是多么重要。”

  楚天乐心中一震,不由对这位黑人政治家刮目相看。他说得完全对,灵感的迸发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这类社会活动肯定会干扰他的思考。他想起在火葬台与鱼乐水度过的那个夜晚,那时他的每个毛孔都与大自然相通,能感知宇宙的律动,正是在那种沉静心态下,他才完成了那次突破。他对姬人锐笑着摇摇头,无奈地说:

  “看,又一条上帝之鞭。”实际上他对阿比卡尔的责备很感激,甚至有些赧然,“好吧,阿比卡尔先生,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也希望继续保持‘乐之友’和SCAC卓有成效的合作。”

  阿比卡尔笑着看看姬人锐:“这是自然。”

  这些年,尤其是阿比卡尔任SCAC的秘书长之后,两家的合作确实非常密切。在这中间,姬人锐和阿比卡尔的私人关系起了很大作用。这两位不同届的北大同学性格相近,目标相同,十几年的交往中已经到了肝胆相照的程度。阿比卡尔异常看重同“乐之友”的合作,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当他以一个“小秘书长”的身份想在联合国推动某件事情时,上面的人物太多,阻力太大。但如果能以“乐之友”的实力把这件事先行做起来,其后再转为SCAC的行动,那推行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同样的,“乐之友”也异常看重同阿比卡尔的合作,毕竟一个民间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四两拨千斤”,以“乐之友”的先行来推动世界性的实行,那同样是最好的结果。

  姬人锐催他们:“你们该去穿太空服了,我也该去面对摄像镜头了。今天的现场直播肯定有七十亿观众,天哪,说不定我会怯场的。”他笑着,回头对褚贵福说,“至于那条消息,将在‘褚氏’号起航后公布。老褚,我的老朋友,咱俩提前道别吧。”

  两人紧紧拥别,拥抱持续了很长时间。不了解内情的教宗和阿比卡尔多少有点奇怪——两人的告别似乎过于郑重了,作为送行者,褚要进行的仅仅是一次为期两天的短途飞行嘛。

  姬人锐的讲话随着电波传到地球每个角落:

  …赤兔’号货运飞船最后一次的升空马上就要开始。此次货船上载着八名代表,他们将到达同步轨道,代表全人类为‘褚氏’号星际飞船送行。本次全球范围内的电视直播将延续到‘褚氏’号起航、‘赤兔’号货运飞船返回地球时结束。

  “正如民众早就知道的,‘褚氏’号飞船搭载着地球上两百万种生物的基因,包括五百万颗人类受精卵,它们代表着一千万人的基因。估计飞船将在四十五万年后逃离灾变区域,然后把生命种子投到某个合适的星球上。至于生命的繁衍,尤其是人类的繁衍,将是一个为期数十万年的漫长里程。”

  “尽管时间漫长,但我们确信这次生命播种计划最终是会成功的,既然全人类都对这个行动注入了那么多的心血和智慧,注入了那么深重的感情和祈盼,相信我们的祝愿一定能上达天听。人类的诸神都会护佑它的,无论是耶和华、安拉、佛祖、梵天、奥丁、宙斯、朱庇诺,还是玉皇大帝。在现代科技所能达到的视野里,地球生命是宇宙中唯一的硕果。它诞生于原始地球的毒瘴中,经历了火山大爆发、陆沉、冰川期、陨石撞击等种种弥天灾难,艰难地延续到今天。它一定也能逃过这一次的天文灾变!”

  亿万观众热泪盈眶。

  “赤兔”号货运飞船在烈焰中升空。它先以八千米每秒的速度进入距地球二百千米的圆轨道,进轨后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无动力飞行。然后飞船再次点火,以每秒近十一千米的速度进入一条椭圆轨道。当它借这个初速爬升到椭圆的顶点时,飞船速度降到约为一点六千米每秒。然后它第三次点火,以三点一千米每秒的速度进入同步圆轨道。由于文昌发射中心不在赤道上,所以还进行了一些姿态调整,最终进入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这是它已经谙熟的程序了。

  现在,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赤兔”号缓缓追上了“褚氏”号。

  客舱的八人中,只有张明先是有过太空经历的,旅程中由他充当安全监督和解说员。他兴奋地说:

  “现在请大家解开安全带,到舷窗上欣赏‘褚氏’号的雄姿吧。我们马上就要与它对接。在燃料加注的时段内,我将带大家进入‘褚氏’号,来一个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只不过那时反而看不到‘褚氏’号的全貌了。”

  大家解开座位上的安全带,飘飞到舷窗前向外观看。“赤兔”号此时在“褚氏”号之下,速度略快于同步速度,所以相对于下方“静止的”地面和上方“静止的…‘褚氏’号,它就像是在缓慢地爬行。”“褚氏”号之外则是整体旋转的天幕,太阳及群星相对于观察者都在逆向旋转,就像是上帝手中的超级万花筒。此时正是拂晓,地球上阳光所到之处形成了一个明亮的蓝色月牙,但比真正的月牙要大多了。月牙中能看到金光闪烁的太平洋,也能看到中国雄鸡位于亚洲大陆最东方的腹部。明暗交界线平稳地向西推进,月牙也逐渐丰满,很快使整个东亚都沐浴在晨光里。

  张明先让大家向头顶看,大家都惊喜地咦了一声。这会儿“褚氏”号就在“赤兔”号头顶很近的地方,显得极为巨大,气势迫人。几位乘客在发射场时曾领略了“赤兔”号的雄伟,但如果说“赤兔”号是一头巨兽,那么“褚氏”号就是一座大山。衬着暗黑的天幕,“褚氏”号反射着阳光,显得璀璨夺目。张明先讲解说,“褚氏”号的表面是反光率极高的镜面,因为它携带的基因资源需要保存在低温中,平时太空的严寒能保证“褚氏”号的低温,但在旅程中肯定有接近恒星的时候,这时就要靠外表面的反射来防止舱内温度升高。飞船的整体造型很奇特,张明先介绍说,它也算是“捆绑式”飞船,但捆绑方式与惯常方式正好相反——驱动装置位于中心,而货舱却捆在四周。船身后端中央伸出尾喷管,尾喷管非常细,与飞船的巨大不成比例。这是因为“褚氏”号起航时不需要克服地球重力(同步轨道处地球重力已经很小),而在无重力无摩擦的漫长旅程中,它只需要极小的功率作持续推进就可以了。在这趟为期四十五万年的航程中,加速快慢的因素完全无须考虑,那个四十千米每秒的最高速度终归能达到。飞船对接口在船体前部(是敞开型的,没有气密门),其后是指令舱。

  “赤兔”号逐渐超越了“褚氏”号,后者的尺度略微变小,但光度反而更强,因为此时的角度更利于阳光的反射,所以它变成一颗通体透明璀璨的巨型钻石,衬着广袤的天幕和闪耀着蓝色波光的地球,构成了无比壮丽的太空美景,美得就像一则神话。它使观者沉醉震撼,心中激起强烈的宗教情绪。舱中一时陷入静默。

  鱼乐水履行起摄影记者的职责,拍窗外的景物,也拍舱内的人物。这些画面同步传送到地面。她笑着说:

  “电视直播的主持人要求八位人类代表每人讲一句话。请吧,从褚先生开始。”

  一直沉默的褚贵福笑着说:“看了这艘飞船,我的钱没白花!”他随即补充一句,“我这辈子没白过!”

  “请教宗讲。”

  教宗动情地说:“我很幸运,在有生之年体悟了上帝俯瞰尘世的目光。”

  其他人都依次讲了一句。阿比卡尔叹道:“多美的太空,它不该塌陷。”楚天乐说:“愿我们能用沉静的心灵感知宇宙的律动。”中国**代表林秉章:“太空中能看到长城,但看不到国界。”张明先笑着说:“老褚刚才把我想说的话抢先说了,那我就换一句吧。‘褚氏’号的诞生同时也是化学燃料飞船的葬礼。我呼唤明天的飞船。”乔治则是一句简短的呼喊:“生命万岁!”

  鱼乐水笑着说:“我是否也需要说一句?那我就来一句比乔治还要短的——活着!”

  稍稍的延迟后,地面上传来姬人锐的声音:“谢谢八位人类代表的隽语。现在,‘赤兔’号开始同‘褚氏’号对接。”

  “赤兔”号的姿态调整喷管开始喷火,舷窗外的太空背景缓缓旋转。“赤兔”号在太空中划了一个半圆,跃升到“褚氏”号飞船的正前方,尾前头后。尾喷管朝着前方喷射,减慢了船体的速度,直到与“褚氏”号精确同步。然后,一次轻柔的撞击,对接完成了。机组人员开始连接燃料管线,准备加注燃料。张明先分别为大家仔细检查了太空服,戴上头盔,打开太空服内无线通话器。由于“褚氏”号飞船的特殊性(只运送冷冻状态下的生物细胞),所以飞船内部并非密封,也没有室温环境,参观者只能依靠太空服内的生命保障系统。

  “赤兔”号飞船的双层密封门打开了,张明先引导大家进入“褚氏”号,实际是进入了开放的太空环境。“褚氏”号总体来说是一个大的圆柱形框架,框架内侧固定着十个扇形横截面的燃料舱,拼拢成巨大的圆柱。燃料舱外圈捆绑着十个巨型货舱,横截面同样为扇形,五百个巨蛋舱分装其中。最外层覆以鳞甲状的反射镜面,总数有一万多个,这些鳞甲是空心的,中空部分封装着低等生物的DNA。

  “褚氏”号中心是一条圆形的甬道,是由十个燃料舱的内侧围出来的。甬道壁上有一根纵贯全长的圆管拉手,人们拉着它向前飘行。甬道并非是密封的,透过燃料舱的间隙可以窥见暗黑的宇宙天幕,看见天幕上的繁星和蓝色的地球月牙,它们仍在逆向旋转着。让大家惊奇的是,飞船用材极其纤细轻薄,即使它们是性能优异的钛合金或碳纤维材料,也过于纤细了。相比于飞船体积的巨大,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麦秸秆编织的框架,框架上固定着易拉罐那样轻薄的船舱。张明先看出了大家的惊异,笑着说:

  “为了尽量增大飞船的推重比,我们对飞船进行了最为严格的减重。不过大家不必担心,与‘赤兔’号不同,‘褚氏’号是在无重力条件下起航和加速,而且加速度很小,因而受力很小。途中只有在借星体重力进行加速阶段有很大的加速度,可达数千个g。但重力加速时,飞船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不会产生内应力。由于这几个原因,‘褚氏’号在整个航程中的受力状况远远优于地面,所以这样纤细轻薄的结构足以胜任。”

  林秉章说:“但它难以承受陨石撞击吧?”

  “太空中撞上陨石的几率很小。你们知道吗?太空从宏观上说呈网状,有很大的空洞。我们选择的路线就是穿越空洞,这样受陨石撞击的可能性更小。”

  “但这是为时几十万年的航程啊,再小的几率乘以这么漫长的时间,也有可能发生。”

  张明先点点头,“你说得完全对。但如果把飞船设计得足以承受陨石撞击,则飞船的总重就要增加几个数量级,那是完全不现实的。我们只好干脆采用不设防的设计,用分散型结构来尽量减少损失。我刚才说过,飞船的舱室不需密封,即使被击出一个破洞也不会造成灾难,而且五百个巨蛋舱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被直接击中的才会损坏。这样就能保证在四十五万年的航程之后,大部分‘人蛋’是安全的。”他轻叹一声,“当然,这属于本质不安全的设计,有其内在的残酷性,但以化学飞船的技术水平,我们只能这样做。如果是核聚变飞船,就可以采用很多保护措施了。”

  阿比卡尔问:“为什么不把货舱放到内层?至少可以靠燃料舱来进行一定的保护。”

  张明先看看他,“不,击中燃料舱的损失更大——不,不是怕爆炸,燃料与氧化剂是分开储存的,哪怕被陨石击中也不会爆炸,但即使一个货舱燃料的流失,飞船也承受不起。”

  众人默然,现在他们才真正理解了张明先所说的“内在的残酷性”。他实际是说,飞船的设计宗旨是把“乘客”(封装生物细胞的鳞甲,和封装人蛋的巨蛋舱)当成两层“人肉盾牌”来保护燃料舱,这与一般飞船的设计理念截然相反,但它在这个特例中又是完全合理的。

  八人拉着圆形拉手继续往前飘飞。楚天乐已经在轮椅上坐了十年,这时也像大伙儿一样进入了自由状态,轻松自在地飘飞着,这让他感受到心灵和肉体的双重轻松,莫名的喜悦从心田中渗出。这一段短暂的经历对他来说简直是刻骨铭心,甚至影响到他后半生的人生抉择。

  鱼乐水一直在旁边照顾他,也照顾着年迈的教宗。他们已经飘飞了两三百米,前边还有同样的距离,由此可见飞船的庞大。教宗突然想起来,问:

  “张先生,你说飞船受力轻微,但在降落时呢?等它找到某颗条件适宜的星球——这颗行星很可能有地球那样的重力,甚至更大。如此脆弱的巨型飞船怎样才能安全降落?”

  “不,它根本不需要‘安全降落’。”张明先说。

  “不需要降落?”

  “对。飞船进入重力场后,最外层那些封装着低等生物DNA的中空鳞片首先因重力而脱落,下坠过程中,它的外壳会因大气摩擦而升温,温度超过五百摄氏度时,外壳上的小孔将喷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轻云’的物质,喷出后迅速固化,变成一个巨大的泡泡,把鳞片包在里面。这个大泡泡会把下落速度和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鳞片是脆性的,撞上地面时将破碎,把夹层内的低等生物种子撒播到地面上,然后生命过程就开始了。我说过,由于撒播的是成熟的生物模板,估计在数万年内就能完成新星球的‘地球化过程’。”

  “然后?”

  “这数万年中,‘褚氏’号一直绕着新星球旋转,空气阻力将使它的轨道越来越低,所受重力越来越强。到一定程度后,脆弱的飞船结构将解体,五百个巨蛋舱将分散降落,降落过程中仍采用轻云物质来保护。到达地面后,同样由脆性材料制造的巨蛋舱将破裂,每个舱中封装的一万枚‘人蛋’将滚落地面,随后在合适的阳光下自动孵化。”

  “噢,是这样,真是别出心裁的设计。”教宗说。

  张明先苦笑着道:“都是被逼出来的,是为了在化学驱动飞船的能力中尽量多榨几滴油。用中国话说,这是穷人的穷办法。”

  他们接近了球形的指令舱,这儿明显与其他部分不同。指令舱很小,完全密封,外壁上包着厚厚的金属铠甲。人行甬道从指令舱的外边绕过去,通向飞船尾部。张明先打开指令舱的密封门,里面几乎没有空间,挤满了形状怪异的仪器设备。但与普通指令舱截然不同的是,这儿没有一个仪表,没有一盏指示灯。“褚氏”号没有人类驾驶员,所以飞船的协调控制不需要对外的显示,都隐藏在电缆和集成电路中,表现为电子的流动。这样的构造使它更像是一个放大的人类大脑,而不是普通的指令舱。张明先说:

  “这儿是飞船的大脑,所以唯有它被赋予严密的保护。它依靠同位素电池工作,可持续工作五十万年。飞船飞出灾变区域后,它将自动检测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行星,进而在该星球上选择温度适合孵化的纬度,引导飞船飞向那里。当飞船在重力场中解体后,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但它仍将存在。它脱离了原飞船框架后,将靠自身动力逐渐把轨道拉高,最终变成新星球的卫星。它将永远旋转下去,俯瞰着该星球上新人类的命运。”

  “就像上帝的一只眼睛。”教宗平静地说。

  几个人互相看看,笑着点头。没错,教宗的这句话十分点睛,这个指令舱的保存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它不可能与蒙昧的新人类有任何互动。在“褚氏”号飞船极其严谨的减重设计中,凡是实用价值不高的功能一律被毫不留情地砍掉,唯有“指令舱永久保存”这个功能是基于心理上的原因——为的是:当那些人类子孙在蒙昧的心智和严酷的环境中挣扎时,天上能有一个“智慧之物”默默陪着他们。

  经过指令舱又行了百十米,甬道到头了,透过飞船后部框架的间隙可以看到细长的尾喷管,这个细长得像蟋蟀尾须的尾喷管将推动如此庞大的飞船进行加速,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张明先让大家在这儿参观了一会儿,然后领大伙儿折回头,拐到甬道的一条岔路。走了没多远,他打开一道门,引导大家进入一个庞大的扇圆柱形货舱,这是十个货舱之中的一个。映入眼帘是林立的巨蛋形降落舱,它们竖立放置着,长轴的长度有四层楼高,短轴中部的直径大约六米。大家仰视着这些气势雄伟的巨蛋形降落舱,心中滋生出敬畏之情。走近看,巨蛋舱的外壳是陶瓷类的材料,坚硬光滑,上面有无数细孔,这就是张明先所说的“轻云”将要喷出的孔口。八人默然仰观,心中想象着其后的过程:这些巨蛋舱度过了漫长的航程……随飞船进入某行星轨道……降落舱脱离飞船向地面俯冲,高温气流烧灼着外壳,然后轻云喷出,把巨蛋舱包成更为巨大的泡泡……巨蛋舱在地面上撞碎,一万枚“人蛋”缓缓滚落出来,沐浴着阳光……第一个小人儿顶破蛋壳爬出来,用迷茫的眼光看着天和地。他要哇哇地哭一阵,但当哭声唤不来食物和爱抚时,他一定会凭本能开始寻找食物……

  男人们沉默着,鱼乐水的眼睛红了。

  张明先咳了一声,“很遗憾,所有巨蛋形降落舱都是密封的,无法打开让你们看看里面的‘人蛋’。不过这儿有一个小一号的巨蛋舱,是依靠褚先生最后捐赠的十亿元追加建造的,在它里面也有数千枚‘人蛋’。我领你们看看。”

  他领大家来到那个小一号的巨蛋舱前,其大小约为其他巨蛋舱的一半。它水平放置着,中部有一扇尚未关闭的舱门,张明先领大家进去。里面密密麻麻垒放着“人蛋”,由柔软的材料隔离固定。这些蛋处于深度冷冻,不过参观者都穿着太空服,感觉不到寒冷,从蛋的外观上也看不到霜结冰冻的迹象。

  鱼乐水轻轻触触身边的丈夫,“天乐,知道我这会儿想到了什么吗?我想起在西峡恐龙博物馆见过的、处于原始状态的一窝窝的恐龙蛋。”

  楚天乐回头看看妻子,笑着说:“但愿这些‘人蛋’比它们幸运。我想一定会的,既然我们做出了如此卓绝的努力。”

  张明先领他们来到舱室后部,这儿并排平卧着十四个装置,外形也呈蛋状,只是比其他“人蛋”大几号。这些装置外壳的材质不同,是金属的。自打这些金属装置进入视野,褚、张、乔治、楚、鱼、林这六人的目光就盯在上面,神态变得凝重肃穆,连不知内情的教宗和阿比卡尔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疑惑地看着他们。张明先轻咳一声,声音苍凉地对二人介绍说:

  “这是十四台人体冷冻装置。追加建造这个小型巨蛋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装载它们。此刻在地面上,姬人锐先生正在向公众公布有关它的消息,我也告诉二位吧。”他顿了一下,“这里面装载了十三个卵生人幼儿。”

  “幼儿?”教宗震惊地问。因为依此前的宣传,飞船内装载的都是“人蛋”,它们将经过四十五万年的冷冻,降落到某颗星球后才开始孵化。现在怎么突然冒出了十三个幼儿?

  张明先解释道,“为了保证卵生技术的可靠,必须事先在地球模拟环境中做孵化实验。我们做了十次,这十三个幼儿就是孵化实验中的成活者。但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这些实验对外绝对保密。这批幼儿将在冷冻状态下进行这次航行,也用‘轻云保护’的办法降落到目标星球。然后该装置将自动对他们解冻,唤醒他们。这样,此后孵化的卵生人就将有十三位哥哥和姐姐带领了。”

  教皇和阿比卡尔从震惊中平静下来。教宗喃喃地说:“愿上帝保佑他们。也愿他们尽到兄姊的责任。”

  阿比卡尔甚至开了句玩笑:“一定会的。我相信,‘13’在新星球上一定是个吉利数字。”

  但更大的震惊还在后边。张明先说:“我要透露的秘密还没说完。这些装置同时也将是褚先生,”他指指褚贵福,“今后数十万年的安身之所。他将随飞船出发,不再返回地球了。他自愿随这些人类后裔前往宇宙深处,并在余生中守护他们。当然,”他的苍凉转为悲伤,“前提是年迈的褚先生能在那片蛮荒之地生存下来。”

  刚刚平静下来的教宗和阿比卡尔再次被震惊之潮淹没,愕然盯着褚贵福,良久说不出一句话。不需要多少想象力就能为褚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图景:地老天荒,孤身一人,全然陌生的环境,心灵上的孤独要更甚于肉体上的磨难,因为他的“根”永远被切断了。此刻褚贵福看起来神态平静,但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教宗热泪盈眶,径直飘飞过去,隔着太空服与褚紧紧拥抱。他的声音沙哑,透出内心的激动:

  “褚,你是一位勇者和仁者,有大慈悲的胸怀。我无法表述心中的钦敬。”他轻叹道,“我一向主张《圣经》的寓言性质,但你却把寓言性质的《圣经》真实化了。”

  这番话的深重意蕴让其他人都感到震撼,教宗几乎是说:这位自愿前往蛮荒星球守护卵生人类的褚贵福就是肉身的上帝,是行上帝之事。教宗对褚贵福用了如此之高的褒辞,其他人听起来有点儿滑稽,因为,尽管近年来他们对褚的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毕竟他们也了解褚劣迹斑斑的前半生。不过——也许教宗的评价才是最准确的,也许一个远观者才能识别伟人,因为距离可以隐去次要的瑕疵。鱼乐水笑着为褚翻译了教宗的话,褚咧嘴笑了:

  “扯淡,甭给我抹粉了。你告诉教皇,我没那么崇高,说白了,我是花十个亿买了一处别致的墓地,提前为自己举办了太空葬。要是能在新星球上醒过来,多活几年,算是我赚的,醒不过来我也不遗憾。我这一辈子,该受的苦受够了,该享的福享尽了;钱赚足了,也被我折腾光了;风流过了,血脉也留足了——不光留在地上,还送到了天上。你说这世上我还有啥放不下的?不如拿我剩下这几年寿命当赌注,到天上闯荡一番。”

  鱼乐水照实为几个外国人翻译了他的话。大伙儿都笑了,抛掉了刚才的伤感,依次同褚拥别。褚贵福说:

  “对了,有点儿情况得向你们说明,免得有人把我想得太坏。我去新星球可不是要照料自家儿孙——想这样干也做不到啊,我根本不知道有褚家基因的‘人蛋’是哪些。乔治说反正肯定和我不在一个舱里,以后在新星球上相遇的机会不大,就是遇上了我也不能单凭外貌就断定谁是褚家的种。娘的,这个鬼乔治事先就斩断了我的私心,我只好干脆学高尚一点,当一个大公无私的好干爹了,我会对五百万个‘人蛋’崽子一视同仁。”

  众人都笑了。

  “说到这儿我还得透露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此前只有我、姬人锐、乔治和张明先四个人知道,连楚天乐和鱼乐水也不知情。”他看看楚鱼二人,两人多少有点儿吃惊,笑着听他往下说。“这个秘密就是:我这个舱里的‘人蛋’的基因,”他指指周围的“人蛋”,“不是电脑随机挑选的,而是我指定的。不过我可没倒卖船票,我指定的都是对‘神鹰蛋’计划贡献最大的人,包括所有‘乐之友’和他们的后代。”楚天乐和鱼乐水大为吃惊,把目光转向姬人锐,但褚贵福事先截住他俩的质询,“小楚小鱼,听我把话说完。这事不怪人锐老弟,是老褚我逼他做的。当年姬老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有‘乐之友’们都不搞特殊,不会为自己的后代索要船票,这样的决定十分高尚——可是公平吗?按我老褚的规则,它就不公平,很不公平,出力大的人理当得到相应的回报。小楚小鱼,不管你们对这件事儿怎么看,反正木已成舟,咱们就甭多说了。”

  楚天乐暗暗摇头,他确实不知道这件事,但也不信这么大的行动只有四个人知情。在执行环节肯定有人知道,至少是看出端倪,但他们都把秘密悄悄盖住了。原因很简单,他和姬人锐曾倡导对全体民众的公平,但褚的做法却是另一种公平,对有功之人的公平。所以这种做法在“有功之人”这儿容易得到共鸣。楚天乐不愿对民众食言,但在此时此刻多说也没用,不可能把这些“人蛋”扔出去。于是他看看妻子,爽快地说:

  “好的,不说这个了。褚大叔,这些人就托付给你了。”

  “没说的,我说过我要当一个好干爹。小楚啊,我把秘密全抖出来吧——这里面也有你和鱼乐水的血脉,你甭问我是咋办到的。”他得意地说,“小楚,听说你坚决不留后代,为的是不让坏基因流传,别怪大叔我说话直,你这种想法实在是走火入魔,糊涂油蒙了心。依我说,只要能生出你这样的天才脑瓜,就是伴着绝症也值啊。你给大伙儿做了多少事我就不说了,我想,在新星球上,也需要你这样的天才脑瓜给众人指路哩。”

  鱼乐水知道褚是咋弄到两人基因的——在自己的帮助下。不过,那时褚贵福只说要帮楚天乐留下后代,并未说是送往太空,他当时就是用“天才大于绝症”这个道理来劝说的,而且把自己说服了。她也觉得丈夫的决定是走火入魔,她想,丈夫这个过于理性的、与本能截然相悖的决定,其实不如遵循本能更为合理。楚天乐看看妻子,爽快地道:

  “不说它了,木已成舟的事就不说它了。褚大叔,祝你好运气!”

  时间很紧,不容大伙儿从容话别。张明先已经调好了速冻装置,褚贵福与大伙儿挥别,走进去,关上透明的门。他在里面取下太空服的头盔,躺下去,平静地笑着,再次向大家挥手,说:

  “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张明先没有立即按下启动钮,而是走过去,面对褚贵福庄重地鞠躬致敬。其他六人重复了他的动作,包括教宗,教宗还对褚施了福。里面的褚贵福一改平素的谐谑流气,双手抱拳,郑重地一一回礼。最后张明先庄容说:

  “我要启动了。褚先生,永别了。”

  “永别了!”

  他按下按钮,看不见的酷寒瞬间充盈了装置的内腔,褚的笑容迅速冻结,在那张皱纹深镌、带刀疤的脸上冻结成永恒。

  至少是四十五万年的永恒。

  来时的八人变成了七人。他们返回“赤兔”号,关闭密封门。“赤兔”号脱离接合态,缓缓退回,然后是一个反向的太空鱼跃,重新定位在“褚氏”号下面的轨道。附近的一颗同步卫星把“褚氏”号的画面同步送往地面,“赤兔”号上也接收了这些画面。现在,七人凝视着屏幕,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个超长的无声镜头。暗黑的天幕上,“褚氏”号安静地待着。“褚氏”号舱内的速冻装置里,褚贵福和十三个幼儿安静地睡着。地面上,一块块实时直播的巨型屏幕下,人群静悄悄地向上凝视着。终于传来了姬人锐的声音:

  “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来临了。‘褚氏’号飞船携带着地球的生命信息,包括人类的生命信息,包括一个勇敢的守护者和他羽翼下的十三个幼儿,即将开始这趟为期四十五万年的漫漫征程。七十亿双眼睛在看着他们,七十亿颗心在为他们跳动。现在我宣布:‘褚氏’号启航。”

  “褚氏”号细如尾须的尾喷管喷出蓝色的火焰。在广袤的天幕和庞大的“褚氏”号飞船的映衬下,这团火焰太小、太微弱了,就像是萤火虫在推动一架飞机。但“褚氏”号还是缓慢地得到了速度,缓缓离开,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暗黑的天幕上。

  地面上传来数十亿人的欢呼,不过欢呼中渗着苍凉。

  “褚氏”号的加速度只有微不足道的零点零零一米每平方秒,但正如一句中国俗语:不怕慢只怕站,“褚氏”号用这蜗牛一样的加速度,在半年时间里逼近了第三宇宙速度。然后它暂时停止加速,以这个速度向木星飞去。近两年后,它飞抵七亿千米外的木星,在强大的木星重力场中把速度增加到二十千米每秒,航线也来了个陡急的转弯。然后它启动本身的驱动装置,在加速状态下向外太空飞去。它在转弯之后的航程中有一段离地球比较近,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可以在暗黑的天幕上看到“褚氏”号尾喷管微弱的光芒。那一段时间,地球上所有电视台都在播放有关它的画面。但这束光芒太微弱了,很快消失不见。

  “褚氏”号上没有配备大功率的通信装置,这是为了把每一滴能量都用于飞船的加速。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无法控制几十光年外和几十万年后的“褚氏”号飞船,母子之间的关系早晚要断的,既然如此,那么早断几天也无所谓。三年之后,已经接收不到“褚氏”号的无线电信号了。飞船彻底脱离了地球的羁绊,由不可知的命运来引导其后的航程。民众除了祈祷“褚氏”号好运之外,开始把目光转向第二艘飞船,那将是一艘核聚变动力飞船。

  那时民众还不知道,“乐之友科学院”诸位天才的目光已经越过了核聚变动力飞船,盯上了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基于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