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用拳头教妖魔做人的一千种方法 第十二章 取名字“七剑

《用拳头教妖魔做人的一千种方法》第十二章 取名字“七剑

作者:张不弃 字数:1847 书籍:用拳头教妖魔做人的一千种方法

  扬州城外一户别庄后院,霍惊堂在庭院里舞枪,枪头银光蛇行如白练,身姿灵活勇武,银枪骤然脱手,稳稳插.进兰锜,枪头红缨轻颤,玄色身影于空中翻滚,越过兰锜拔1出长剑改换招式,从枪法霸道到剑招轻盈灵活,转换自如,俨然是武学奇才。

  散指挥在外面偷看:“今天心情又好了?”

  同僚:“小赵大人一天来两封信,一次写满五六张纸,哄得将军服服帖帖的。你是不知道将军挑出其中几张信纸藏袖口、心口、腰间,还有香囊里,啧!想人了就拿信出来看两眼,我有次瞥见……什么卿卿、夫郎的话都说得出来,真看不出小赵大人还有这不正经的一面。”

  “是这样吗?”散指挥惊奇:“小赵大人瞧着光风霁月,一派正人君子模样,还有这等闺房情趣?”

  同僚不住摇头,啧啧称叹,形象地搓着手臂浮起的鸡皮疙瘩:“这两位是什么锅配什么盖。小赵大人人不可貌相,咱们将军也不是等闲之辈。”

  散指挥:“将军至今没回信,瞧着挺无动于衷的,还没气消?”

  同僚冷笑:“怎没气消?那股气早在一声声‘卿卿夫郎’里烟消云散,就你瞧不出将军是在拿乔,装无动于衷抬高身价哄骗小赵大人继续写信。这些陷于情爱的男女、男男都一个模样,我早看透了。”

  散指挥:“……”原也是个有故事的。

  同僚回神:“你来干嘛?”

  散指挥:“咱们来扬州多日,就一直窝在别庄里,什么事不干,总得问问将军接下来怎么做吧。”

  同僚:“那你进去吧,趁将军现在心情荡漾。”

  散指挥拍拍同僚肩膀便踏进院子,霍惊堂正好收势,拿起湿布擦手问:“来问赈灾银怎么处理?”

  “将军料事如神。”散指挥小心翼翼地说:“自赈灾银进了寄畅山庄便一直没动静,安怀德在徐州那边倒是名号叫得响亮,想着快刀斩乱麻,迅速定渔家寨的罪,不过需要三堂会审,提刑使和转运使都得到场。司马骄就口头态度响应安怀德,只是一直没动身,估计还在观望,倒是郑运副上蹿下跳撺掇徐州官银被劫的案子,信件一封接一封地传至徐州,问完安怀德问徐州知府。一会儿逼问安怀德官银被劫是乱党所为是否属实,有没有证据,一会儿催促徐州知府赶紧调查,两头蹿,巴不得火越烧越旺。”

  “提刑使在江阳县,因为时疫和邓汶安冤案被小赵大人扣下。”

  “将军,咱们趁早抢回赈灾银吧。赈灾银藏哪不好,偏往寄畅山庄里藏,跟……跟靖王恐怕脱不了干系。”散指挥小心斟酌语气:“要是咱们视而不见,等于放弃徐州三千渔民,辜负陛下厚望。可要是让别人戳穿,您难免被连累,还会被陛下怀疑用心。”

  虽说天地君亲师,大义灭亲实属无奈,却为士大夫所不齿,官场上也有人觉得大义灭亲并非是高义,反而争相远离。

  历朝历代以仁孝为先,父可杀子,子却不可弑父,否则就是不孝。

  将军原就有弑兄不悌的恶名,再扣上弑父不孝的骂名,名声真就救不回来了,可是跟靖王挑衅朝廷,甚至有意谋朝篡位比起来,名声差点就差点吧。

  散指挥心累不已,两相权衡好几天,只觉得进退两难,也就将军倒霉摊上这么个不死心、不拿他当儿子看的父亲。

  “如果将军担心打草惊蛇,便不调动当地禁军,仅十五铁骑可将寄畅山庄一网打尽。”

  京都府谣传霍惊堂手里还有一支神鬼兵并非空穴来风,区别在于这支神鬼兵一直存在于明面上,便是大景朝大名鼎鼎的六千唐河铁骑。

  唐河铁骑随圣祖征战南北,曾以六千人抵抗突厥十倍精锐兵马还大获全胜,斩高于己身十倍的突厥兵一半人的头颅,令突厥、大夏和南疆兵马闻风丧胆。

  六千骑兵一人配五马,着重装铠甲,既能三十斤钩镰枪挥洒自如,又能拉两百斤硬弓,个个悍勇异常,一人可抵一个骑兵营。

  可惜在圣祖默许下被拆解分散,后来的唐河铁骑虽还保留其名,却再无威猛之风。

  直到霍惊堂十五岁大败突厥,在元狩帝默许下重新组建成一支三千唐河铁骑,下南疆、征西夏,名声大噪。

  但天下人只知西北军战无不胜,而不知唐河铁骑已脱胎换骨。

  “将军?”

  散指挥禁不住催促。

  霍惊堂已经被赵白鱼哄得身心舒畅,眼下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心态平和,拨弄佛珠默念一两段佛经,慢悠悠喝茶劝散指挥:“你太急躁了,喝点凉茶降火。”

  散指挥:“……”就皇帝不急太监急呗。

  霍惊堂又拿起湿巾擦脸和手,完了再用他从赵白鱼那儿强行‘回礼’得来的旧巾帕擦手指,慢条斯理地说:“本王既不想背不孝的骂名,也不想视而不见装没事发生。”

  散指挥:“……什么意思?”

  将军信佛后,越来越像神棍,说话云里雾里就让他们这群没文化的大老粗盲猜。

  霍惊堂:“两百万赈灾银要真是乱党抢的,它落谁手里,谁就能立一大功。但它偏偏和本王的父亲牵扯不清,所以它在本王手里是一块烫手山芋,落别人手里,也很烫手。”

  散指挥有点懵:“为什么?”他小声发出疑惑:“前朝遗留问题,陛下不是很讨厌靖王?有这么一桩罪下来,就能彻底钉死靖王,收回靖王手里的一路西北军。谁替陛下解决心腹大患,谁就能立天大功劳,怎么会烫手?”

  霍惊堂但笑不语,散指挥便心知肚明,放过这个问题进入下个问题。

  “将军不怕受牵连?”

  “原本该担心,可无巧不成书,也是自作孽……”霍惊堂声音低下去,过一会儿又恢复正常声调:“有李意如和江南皇商被灭门的惨案在前,我就不会被牵连。”

  抚摸旧巾帕,霍惊堂笑说:“小郎果然是我的福星。”

  散指挥:“……”怎么突然感觉被攻击了?

  ***

  吕良仕被摘帽子,关押在县衙里等邓汶安的冤案了结便一并处罚,此时他不敢想保住官位,只想活下去就行。

  他找人分别去向萧问策、郑楚之传话,前者言下之意是彼此同在一条船上,如果他出事,难免牵连彼此,还望出手相助。

  对后者则是一边聊昔日秦王旧部的情分,一边主动交代当初是安怀德和宋灵互别苗头,宋提刑觉得案子古怪,提议打回重审,有权过问谳狱之事的安怀德借机发挥,争抢案子,不问来龙去脉便维持原判——

  本质是为一己之私,大人或可以此作文章攻讦安怀德。

  吕良仕表示他愿助郑运副一臂之力。

  同时他没忘记传信给抚谕使,崔副官截到信的时候冷笑:“如果为民请命能有这脑子和行动力,一早升官,何至于现在朝不保夕?”

  赵白鱼:“你别出面,我去见他。”

  崔副官自无二话。

  赵白鱼到牢里见吕良仕,先表明他是钦差近身侍卫的身份,吕良仕草木皆兵,起初不信,直到赵白鱼亮出尚方宝剑才敢信了他的话。

  “你打算怎么做?”

  吕良仕便将他对郑楚之说过的计划重新叙述一遍:“萧问策想甩脱干系,早就做好证据,污蔑邓汶安是盗匪同伙,按律当斩。”

  明明是师爷替他出的主意,他转头跟萧问策提出这法子,现在到钦差跟前,口风一变,变成萧问策出的主意,这吕良仕也真是个见风使舵、撒谎成性的老手。

  “他找了什么证据?”

  “三个人证。一个花楼老鸨,那王国志也曾干过拐卖妇女的勾当,和老鸨勾搭成奸,时常去花楼玩乐。花楼后头还开一家赌坊,王国志在花楼玩完就去赌坊过把瘾,时常输得没钱了就叫府里人送钱来,每每使唤邓汶安,有不少人看见他拿着钱出入花楼和赌坊。”

  “第二个人证便是赌坊里的打手。至于第三个人证自然是曾经在王国志家做过短工的混混,他不仅能作证邓汶安是王国志同伙,还从邓汶安睡的卧榻下翻找出银两。这银两便是被灭门的殷实人家里的财物,每锭银子底下做了记号,本地钱庄能作证。”

  赵白鱼问:“这银子哪来的?”

  吕良仕眼神闪烁:“下官……不不,不是,鄙人从死者家里搜出来的银两,作为死者证物存放在府衙里,萧知府知道此事,在知道陛下派遣抚谕使至淮南时就拿走了。”

  赵白鱼声音柔和:“接下来呢?当如何?”

  吕良仕:“萧知府想冤死邓汶安,但我已经知道错,我知道我罪恶滔天,上对不起陛下、下对不起百姓,所以我想赎罪——大人,大人,您替我向钦差大人求求情,我愿意戴罪立功,帮大人把萧知府、安帅使一块儿拉下马,只求饶我一命!”

  赵白鱼:“可是单凭这桩案子,没法保你的命,也没法将那二人拉下马,我家大人也很难办。说实话,吕大人你是秦王旧部,看在郑国公府的面子上,无论如何也得救你,可是……唉。”他压低声音问:“安怀德贪墨治河银子,烧死监察御史,这事儿你知道不?”

  吕良仕迟疑:“听过。”

  赵白鱼蹲下来,挺友好的忽悠:“我知道你是个聪明人,你肯定能猜到陛下特地派我来,他就压根不是为邓汶安这桩案子。你想想,出了冤案打回来重审就是,偌大淮南省十四个州府上百来个县,大大小小上千个官,能一个顶用的也没有?”

  吕良仕听得入神,闻言回:“那不能。”

  赵白鱼:“这不结了?”

  “什、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

  “简单一句话,我不是冲你来的,也不是冲冤案来的,我是冲治河银子被贪墨来的!”

  “哦哦明白!这我知道,我一早就猜到了!”

  “欸。你想想,本来不大张旗鼓查的案子,偏因为安怀德搞大了,你这条命、这个官被害没了,是谁连累的?你再想想,要是前头有个大人物顶着,陛下还会注意到你?你说时疫多好一戴罪立功的机会,你偏偏错过了!你现在悬崖勒马有什么用?除非主动揭发,做污点证人,不过你是秦王旧部,和安怀德不在同一条船,肯定没他贪墨银子的证据。”

  赵白鱼叹气,摇头,深表遗憾:“我是想救,可惜无能为力。”

  吕良仕一着急:“我有证据!”

  赵白鱼眨了下眼睛,表示怀疑,诚心劝说:“我知道你是病急乱投医,但有些话不能瞎说。”

  “没瞎说,我有转运使司马骄偷税的账簿。”吕良仕一咬牙狠心说道。

  “偷税?是匿田还是藏人?”

  古代以土地税为主,其次是商税,当官不得从商,所以赵白鱼首先排除商税而问土地税和人头税,前者用各种手段藏起名下大量田地逃税,后者则是消匿家中人头户口偷税,对大景朝官来说不算稀奇。

  “陛下对此态度宽容,即使你揭发司马骄匿田藏人,也只会叫他补全税银就行。”

  “是贪污税款。司马骄通过私藏土地,把有生产的土地归类为不能生产不必纳税的土地,把良田写成瘠田等等,但对底下百姓仍按良田收税。如此便形成两本账簿,截取至少四成百姓税收归为己用!”

  “四成?”赵白鱼惊得起身,转身一边整理袖口一边思索这个数。

  大景朝每年税收有三到四千万两白银,也是近几年风调雨顺的缘故,商业繁荣但受夜禁束缚,商业税仅占比四到五成,其中江南和两浙最富裕,淮南次之。

  江南、两浙以商税为主,淮南则以土地税为主。

  每年至少也有二三百万两税收,每年截四成,四五年下来得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兼之历年河道贪污银子,还有劫走的两百万两赈灾银,拢共得有上千万银子。

  全都入了太子和皇后娘家的口袋?

  可是五皇子管北方漕运四渠,那也是个钱篓子,每年得搂多少钱?他们要这钱干什么?已经是一人之下的至尊之位,何必贪这些银子?

  何况司马氏以清贵世家自称,在京都府出了名的低调清贫,也算独树一帜,那么贪来的钱花在哪儿?

  赵白鱼:“你别是蒙我吧,他们贪这钱没见花的,难道藏起来当摆设?”

  吕良仕满头大汗,为了活命显然是真的豁出去了,几乎哭丧着脸说:“大人,您信我,他们、他们是在淮南屯兵。”

  好家伙!

  屯兵养兵最耗钱,这就说得通了。

  太子党在冀州军、西北军和中央禁军都没人,在中央禁军办差的赵长风和赵三郎根基不太稳,虽是拥戴太子,但有时态度不明确,总感觉彼此相互试探。

  太子和皇后没底气,利用安怀德在淮南养兵屯兵倒不无可能。

  “你知道安怀德养的兵在哪里吗?”

  吕良仕:“大人,您得先保证我这条命安然无恙,我才能说。”

  赵白鱼定定地看他,半晌回:“行。不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吕良仕摇头晃脑,颇为得意:“自然有我吃饭保命的渠道,别人都以为我是蠢货,我就如他们所愿藏拙,而蠢人最不会被提防。”

  还真有几分聪明。

  赵白鱼:“我回去一五一十告诉赵大人,一定回来救你!”

  吕良仕顿时感激涕零。

  ***

  淮南转运副使府。

  幕僚询问:“大人,吕良仕的话能不能信?”

  郑楚之好整以暇地喝茶:“可信度一半。”

  幕僚:“既然有一半可信度,就能拿来做文章。徐州赈灾银失踪已经被定性为乱党所为,乱党和乱党同伙都被安怀德的营兵直接控制,徐州知府连一点内情也触碰不了,还反被参一本,说他包庇乱党,差点官都没法儿做。赈灾银这个事,安怀德做得滴水不漏,咱们捅不进去,何不借邓汶安的冤案,搅一搅这浑水?”

  郑楚之:“我当然知道,但这桩案子还不够冤。”

  幕僚:“您的意思是?”

  郑楚之:“我要萧问策和司马骄联手逼迫钦差判决邓汶安死刑,在这之后,才轮到我登场。”

  幕僚细思一番,不太懂郑楚之的做法。

  郑楚之露出老狐狸般的笑:“要是随便被人猜中心思,我座下的位置早换人坐了。”

  ***

  赵白鱼私底下和邓老伯保证会救邓汶安,但需要耐心等待,因好事多磨,恐会一波三折,望邓老伯能相信他。

  邓老伯瞧着温和充满耐性的赵白鱼,沉默一会儿说道:“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官会耐心听我们平民百姓诉说冤屈,更没有高官会一再安慰、顾虑平民百姓的心情。所以我相信您,大人。”

  赵白鱼讶然一阵便说:“谢谢。”

  因为受害者家属本应该最有资格质疑、敌视,反对配合他的计划,但他选择了相信,还充满感激,赵白鱼不能不感谢百姓的信任。

  ***

  江阳县客栈。

  赵白鱼等人正商讨如何处理几桩案子。

  “黄家昔日幕僚都被当成乱党所杀,死无对证,仅凭黄青裳一人很难扭转局势。安怀德敢明目张胆冤枉三千渔民,必然做好证据,我就怕我们反被利用,替他澄清章从潞之死和赈灾银被劫两桩事皆与他无关。”

  崔副官如是分析道。

  “不一定。”赵白鱼说:“黄家幕僚被害,没法替黄青裳作证,也同样没法开口证明他们就是乱党,全凭安怀德一个人说,可还有三千渔民能喊冤。只要有人喊冤,就能做文章,能模糊处理,问题就是我们得给渔民喊冤的机会,而安怀德不会允许这个机会的发生。至于物证,最强有力的物证就是二两百万银子,除非在乱党手里搜寻到赈灾银,否则任何物证都不够有力,可以驳回。”

  “关键就在于二百万两赈灾银该去哪找。”

  “还有,我们该用什么名目插手徐州赈灾银被劫的案子。抚谕使虽然有过问的权利,但要直接插手,怕会被找各种理由搪塞,加快他们捂嘴定罪的步伐。”

  赵白鱼一夜没睡,想得头秃,最后敲桌决定:“先审邓汶安的案子,借这桩案子把安怀德拖下水,缠住他,让他顾不上徐州那边的案子。另外,找人去给司马骄送封告密信,就说吕良仕手里有阴阳账簿,已经掌握他贪污朝廷税收的证据。”

  崔副官一惊:“这不是打草惊蛇?”

  “这叫赶鸭子进笼。”赵白鱼笑说:“把他们全都赶进笼子里,给点食饵,让他们互相争斗,斗到最后能把最大最肥的那只引过来。”

  崔副官不懂赵白鱼的计划,只知道照做就行:“行,听您的。”

  ***

  开堂之日,崔副官坐公堂主位,左右是宋提刑和萧知府,堂下则是吕良仕、邓汶安和三名假造出来的人证。

  赵白鱼在公堂之外观望。

  先是三个所谓人证证明邓汶安是王国志同伙,还拿出银子作为物证,认证物证俱在,即便邓老伯和邓汶安父子相认,确定邓汶安身份也不能撤回死刑的判决。

  萧知府催促:“如今认证物证俱在,纵然邓汶安不是王国志本人,也是其同伙,按律判处死刑,吕良仕不但无罪,还可说有功。”

  “是吗?”崔副官问:“吕良仕,你可有话说?”

  吕良仕跪地磕头:“清者自清,鄙人无话可说。”

  “你!”崔副官皱眉:“你难道就没别的话说?比如这三个人证和案子的真实关系?”

  吕良仕惶恐:“人证物证不是钦差大人找到的吗?钦差大人不应该比鄙人更知道他们和案子的关系?”

  崔副官眉头紧皱,心生怒气,料不到吕良仕牢里说得好好的,这会儿突然翻脸不认,果然如小赵大人所料,是根墙头草。

  要不是有时疫区的大夫和王国志家的厨娘作证,要不是邓老伯救了黄青裳,阴差阳错间又叫黄青裳抓住真凶,恐怕这会儿真就入套,被吕良仕和萧知府两人联手耍了一把。

  堂下观看的赵白鱼气定神闲,吕良仕两头联系说明随时倒戈,就看哪边筹码更高,他本身也不太相信钦差和郑楚之的关系。

  堂上只见萧问策,而郑楚之没来,吕良仕害怕被放鸽子,自然临时倒戈萧问策。

  接下来不用猜,时局还在赵白鱼的掌控中。

  崔副官猛拍惊堂木叱问:“就算邓汶安是匪徒同伙,可他假冒王国志顶罪,从县令到知府再到提刑使、安抚使,没一个人发现不对,没一个人纠察到底,放任真凶逍遥法外,就是渎职!”

  萧知府:“下官失职,甘愿受罚。只是有错该罚,做对也该赏,按大景律法,我等判处并无失职之处。”他坐在原位,拱手举过头顶:“该如何罚、如何赏,还请大人说明白。”

  崔副官十分犹豫,公堂之上,显得坐立难安。

  萧知府不停催促,还拉宋灵一块儿逼迫:“宋提刑,你善谳狱,在场没人比你更懂大景律,你来说说这种情况该如何判?”

  一直沉默装死的宋灵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按大景律……匪徒同伙应处死刑,维持原判,驳回犯人申诉。一审县令、复审知府等人虽有失职但没有较大过错,略作小惩即可。”

  崔副官做出压抑愤怒的表情,紧紧抓着惊堂木,迟迟不判决。

  吕良仕喜得禁不住露出笑脸。

  邓汶安面露绝望,邓老伯一脸茫然,还好记得赵白鱼的话,可还是悲从中来,禁不住老泪纵横。

  萧知府猛地起身质问:“大人为何迟迟不判决?您不信吕良仕,不信本官,难道连堂下齐全的人证物证也不信吗?诉讼刑狱讲究证据,而今证据就摆在堂下,大人为何还犹豫不决?难道是民间风言风语误导大人判断,抑或是堂下惯做可怜无辜的刁民欺骗大人,才让大人您感情用事,犹豫再三?”

  “大人!”萧知府拱手道:“请大人当堂判决!”

  崔副官却不如他所愿:“本案还有疑点,押后再审。退堂!”

  言罢就不顾萧问策逼迫,准备强行退堂,但在此时却有人喊道:“慢!”

  人群立时分开,有官兵冲进来分立两侧,从中走出一四十来岁、气质儒雅的文官。他站在公堂下,自报家门:“淮南转运使司马骄见过抚谕使大人。”

  崔副官问:“都漕大人所来何事?”

  司马骄说道:“本官身为一省转运使,行监察权,底下出现冤案便是监察失误,重审冤案,本官责无旁贷。方才在外旁听全程,心生疑惑,本官就想问钦差大人,人证物证俱在,本案还有哪些疑点?”

  崔副官:“本官是陛下亲赐抚谕使,更是本案唯一主审,本官说押后重审就押后重审,都漕凭什么来质问本官?”

  司马骄:“就凭本官做人良心!凭本官头顶的官帽和皇后、太子外家的身份,应为天下表率,更凭本官身为一省转运使有监察钦差行事是否公正的权利和职责!所以本官就在这里行一省都漕监察权,请问大人,本案疑点是什么?如无疑点,还请大人立即宣判结果!”

  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冠冕堂皇,本案终于成功进入白热化。

  堂下赵白鱼按住左手腕的佛珠,唇边挂着轻松的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