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素手权臣遮天下 第三十章 朝堂上下

《素手权臣遮天下》第三十章 朝堂上下

作者:梦回东夏 字数:2773 书籍:素手权臣遮天下

  萧何受了伤,是以免了早朝在府邸休息。

  也就在这一日的早朝上,慕初然将修建堤坝改善水患的问题抛了出来,众臣又是一片哗然。

  大臣们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只有跟随南游的诸位大臣心里明白,这是南游的功劳。陛下亲眼见到了阆江两岸村庄之多,农田之多,见到了阆江水流之辽阔,流域之广泛。

  南游一开始的目的虽然是给公主殿下过生辰,但对于把百姓生计时刻放在心上的陛下而言,自然也是体察民情的好时机。南方地区一到雨水季节十年七涝,甚至更多,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难以饱餐。本就不充盈的国库每年要为此拨出巨额银两,但仍旧是治标不治本。待到来年,水患还会卷土重来。长此以往,国库空虚,粮仓难以重负。万一邻国趁虚而入,到时候内忧外患,就真的到了大殷危急存亡的时刻了。

  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正是户部尚书李照庭和工部尚书林恩。加之二人此前已得到过皇帝的授意,对这方面的文献数据都进行了调查整理。此刻当着众臣借机侃侃而谈,大言兴水利修堤坝之好处,力证这是为百姓谋福祉,造福后代的壮举。

  许多大臣对此二人的话颇为信服赞同,但仍有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存在。理由大多是国库疲弱,此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大兴水利;阆江水势凶险,在其上修建水利会牺牲大量百姓等等。

  此言一出,两位尚书竟也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言论。毕竟国库确实疲弱,拿不出如此巨大的一笔银两。一旦没有银两,工部也难以开工修建。李照庭与林恩二人此时也不再具有发言权。

  朝堂上一时间陷入了沉寂,慕初然的脸色有些难看。

  打破这沉寂的,还是季长歌。

  “列位大臣提出的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季长歌开篇便是如此一句。

  反对的大臣们有人冷哼一声,嘲笑这位刚被降了品级的四品守备。

  季长歌毫不在意,他转过身面对皇上,微微一拱手。

  慕初然眼睛里很是兴奋,语气赞赏地允许:“季爱卿请说!”

  季长歌得了圣命,便也顾不得其他人,侃侃而谈。他说话没什么虚的,其内容中心就两点,对应着反对大臣的两个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解决途径有募捐,陛下带头募捐;抓紧反贪查腐;号召天下百姓为此平摊少量的费用,当然,这也是下下策,不得已而用之。

  二人员牺牲巨大。这里季长歌很是疑惑,为什么年年阆江洪涝,数万人溺死于汹涌的江水您不觉得牺牲巨大,数万人饿死荒野您也不觉得牺牲巨大。到了这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的时候,您就觉得牺牲巨大了呢?

  这一番话竟然说得对方数位大臣哑口无言。犹有几位不死心想要再生疑问,也都被季长歌一一驳了回去。

  慕初然很是满意季长歌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侍卫长刘子新比起季长歌,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了。

  于是当天早朝上慕初然就敲定了兴水利的计划,具体调查实施由户部工部两部负责。

  没想到今日如此轻松就解决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慕初然当天下早朝的时候心情很是愉悦。记得往日里自己想颁布一份满朝文武大臣都讲不出一个“不”字的诏令是多么的难,有些大臣仿佛不持反对意见就好像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似的。竭尽所能的给自己添堵,延误了法令推行的进程。这些都让慕初然很是头疼。

  有了季长歌这样一位懂得审时度势、综合考量的臣子,慕初然顿时觉得早朝的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当天萧何在府上正吃橘子呢,就听见段衡来跟自己讲季长歌在朝堂上的传奇。段衡一个人分别饰演慕初然与季长歌还有几位负责嘲笑的大臣。可能言辞上没什么大的纰漏,但萧何打心眼里觉得段衡适合演负责嘲笑的大臣,因为嘴角的那抹笑不用装,已经有了。

  段衡扮演季长歌的时候莫名认真起来,并没让萧何感觉到季长歌身上那股子正气凛然,反而像极了小人得志。笑得萧何橘子都吐出来了好几次。

  段衡见他笑得这么开心很是高兴,但面上的情绪总得绷住,不然自己堂堂世子多没脸。

  于是他板着一张脸,故作生气的说。

  “喂喂,我好心学这一幕给你看,还不是为了让你切身实地、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精彩的早朝?你这一直笑,还吐橘子算是什么意思?”

  说罢还拿了萧何手边的一个柑橘,深深吸了一口香气,略带陶醉地说。

  “这橘子可是奉国上好的柑橘。话说橘生南则为橘,生北则为枳。就本世子尝过的柑橘而言,普天之下,就属奉国的柑橘最甜了。”

  萧何正被他突如其来的表情变化整得一愣一愣的,段衡却一把夺过他手里的橘子,哀伤无限地说。

  “我好心花重金买了送来给你尝尝,你还一直吐。真是糟践人家的一番心意呢。”说罢还学女子娇滴滴地扭了扭身子。

  萧何见他这般作怪逗自己乐,心头也是一片感动。他起身夺回了段衡手里那枚自己已然剥了一半的橘子,坐下来随意的问。

  “奉国的橘子呢。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来卖橘子,不觉得远吗?”

  段衡闻言也坐了下来,捏起盘中的橘子很是认真的说。

  “不啊。奉国人很少会来皇都这么北的城市卖橘子,光是行舟费就要花掉多少哟。往年的几次,他们也只是跟着奉国出使的访问船只来的。奉国的使者上一次刚走的时候,我就跑到了南方去玩上了数月。算起来,到今年也已经是第五年了。”

  萧何有些好奇,“今年奉国的使者要来皇都吗?”

  段衡不点头也不摇头,萧何知道他这副模样,大概是不能给出确切答案了。

  然而萧何问的这个问题,虽然让消息颇为灵通的段衡也无法笃定回答,但很快就得到了慕初然口中的答案。

  翌日早朝上,等到解决处理完各方大臣禀告的各项事务。慕初然从手边堆满了的奏折当中拿起一本,众臣见自家陛下手上赫然拿着一本装帧精美的文书,各自在心下猜想着会是什么事情。

  慕初然把文书随手递给站在身旁的刘公公,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朕几日前在久州时,几位留守皇都的大臣给朕千里加急送来了一份文书。刘公公,念念吧。”

  刘公公双手接过文书,尖细却清楚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

  “殷皇亲启:

  又逢感秋怀人之时,吾皇睹宫中凤鸣水而有所思,忆及皇都之定北河。大殷风土人情已是多年未见……”

  前面不过是一些说得虚情假意又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众臣们听得也都恹恹无神,直到了最后一句。

  “因感念奉殷百年之交,不忍使情意疏离,两国情谊有隙。故遣祝王李长熙率奉国使团于十月初一北上贵国皇都,代吾皇一览解怀。其中自有厚礼相携,念两国世代交好,友邻情深之意,望殷皇万莫相辞。”

  刘公公的声音犹自在回荡在勤政殿上,其下的列位大臣已经议论开了。

  慕初然向来不喜欢严肃古板的朝堂氛围,从来不在意更是不制止大臣们在朝堂上议论国事

  自己从中既可以得到众臣们对于事件第一时间之下的反应,更是能在这高位之上不动声色地静静观察各位臣子有趣的细节。

  比如受祖上荫蔽蒙受皇恩的柳深明,父亲柳相是先皇在时的元老,辅佐国事功劳无数。

  然而这柳深明虽出生柳家的书香世家,固然读得一屋子圣贤书,却没有学到古人格物致知的半分要领。

  每每遇到古书中不曾有,抑或前人不曾做过的处事方法时,便是千方百计地劝说自己这位陛下放弃,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留下万世骂名。

  柳深明每次听到什么新的国策时,第一反应是苦着张脸,皱起眉头。

  而户部尚书李照庭便不是。李照庭虽也是富家子弟,而且是殷国中有名的绸缎世家,生意在几国之内都有名声。

  许是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多年,李照庭对于银两之事极为敏感,十岁余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曾解开过前朝大家留下的难题,那时候算学大家赵筹先生还健在,看了他的解答摸着白白的胡子笑着连叹了三声好,众人皆道这位小小的李公子将来前途无量。

  纵然惊才绝艳,在家略属旁支的李照庭成年后并无心借着神童的风头接管家族事务,而是看向了天下

  他参加科考,求取功名,眼中盛放的不是世家的金钱利益,而是这个国家的昌盛兴旺。这样的李照庭,是颇有看法的。

  听罢一项国策时,既不会下意识地驳,也不会变着法儿地顺承圣意,他往往面上不动而眉头低低。

  慕初然总觉得很有意思,大概当年他解前朝难题时,也是这副模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