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大忽悠帝 第684章 高原传道队出发

《大汉大忽悠帝》第684章 高原传道队出发

作者:郑端木 字数:2754 书籍:大汉大忽悠帝

  第684章高原传道队出发

  ……………………………………

  虽然刘汉少否定了韦光正的提议,却从他的话里得到不少启发。做生意嘛,管理上的事儿,讲究一个井井有条总是没错。于是,谐和道又推出了一项新……“玩法”,为所有“正式员工”办理“工作证”。

  这个证里边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持证道士的各种信息,比如入道前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以及入道后所属哪个山头,哪座道观,担任什么职务。另外还有“入道介绍人”的信息和入道之后所拜师傅的信息。

  谐和道的“正式员工”有了这个证,不仅是身份的证明,荣誉的象征,同时也能得到很多实惠,因为天下谐和道是一家,不管走到哪个山头,都有自家兄弟热情款待,给予帮助。而负责这一系列审核、发证工作的,则是道观的奉道道师配合当地民政部门。同时填写三份档案,一份由道观自己保存,一份由当地民政部门保存,最后一份则上交到酷狗那里。特别注明一点,无论军府、相府、御府,还是议院,所有身具公职之人,不得成为谐和道的“正式员工”!

  考虑到这个证会跟随“正式员工”很多年,时不时的可能还会掏出来查验,必须制作精良,结实耐用,所以就在封皮上糊了一层麻布。又因为民政部门审核之后,会在这个证上压出一个最新研制出来的防伪钢印,再所以,这个证的名字就叫“压麻牒”!

  在此之外,如果是“传道道师”需要去别的地方“开发新客户,开展新业务”,还需要“奉道道师”出具“工作证明”,经过道观当地的民政部门检查审核,签字同意,盖章许可。而这个“工作证明”则叫作“度牒”。

  就问问你们,这招牛不牛?

  将来要是有哪个小道士敢作妖,肯定有一百种方法让他先成仙儿!

  不止如此,假如有的道士触犯门规,行为不检,做出有违道义,给“谐和道”和“圣天尊”脸上抹黑之事,奉道道师也有查办之责,予以告诫,乃至开除。更严重者,触犯律法,直接交给警察叔叔带走。要是有人胆敢冒充谐和道的道士,坑蒙拐骗,四处败坏谐和道的声誉,谐和道的所有信徒,也都有义务检举揭发,坚决要让“低等骗子”,无处藏身!

  …………

  差不多了吧?

  如此完善的管理机制,严防死守,谐和道将来还有变异成庞然怪物的机会吗?即使还有,也希望它能变成一场忽悠与科学之间的“龟兔赛跑”,就算科学爬的再慢,总有一天,也会取得胜利。

  但是,内部管理做好了,外部销售也要跟上,为了能够圈更多的钱,刘汉少让谐和道又拓展了一项新业务,发售纪念品。

  单买《谐和大宝典》,对于比较穷困的地区来说,还是很贵的,而且识字的人还远远不够多,所以销量也大受影响。纪念品就不一样了,种类繁多,样式新颖,既能把玩,还能佩戴,更重要的是,无论奢华与简朴,昂贵与廉价,信徒们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这些玩意儿据说放在屋子里能辟邪,放在院子里能招财,放在杯子上,喝的就是“圣水”,放在饭碗里,吃的就是“圣饭”!

  所有的纪念品,基础都来自于刘汉少为谐和道设计的一款“道徽”,以为是太极八卦图?

  太没创意了!

  谐和道的“道徽”,说白了就是一个圆圈,里边一条弧线,再加上一个十字,虽然造型简单,但是寓意深刻。这个圆圈呢,就是太阳,加一条弧线,就连月亮也有了,十字自然代表了星星。意思也就是说,圣天尊集齐了日月星辰,无论白天晚上,总是温暖着、照亮着他的信徒们,指引着他的信徒一路前行,探寻大道。

  当然了,这只是对外界忽悠的时候,才如此释义,其实史老道就亲口听刘汉少说过:“世界很大,作妖的人也很多,连这么好看的星星月亮都能被他们给玩坏。所以呢,不如让咱们先抢过来,将来要是还能碰上他们,哼哼……哥还有太阳!”

  …………

  该防范的也防范了,该嘱咐的也嘱咐了,刘汉少还特意给所有上高原的兄弟们开设了一堂“上高原的注意事项”课,既显示出了对兄弟们的关爱与重视,也使兄弟们得到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的知识。毕竟前生后世之时,刘汉少也没有上过高原玩过浪漫,所谓的知识都是听来的,看的来,再加上自己的一番“强行解释”,统统忽悠给了兄弟们。

  不止如此,为了上高原之后方便烧水煮粥,刘汉少还特意送给了张鲁、刘璋他们一种新宝贝,貌似“高压锅”。

  提起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因为先前的时候,人家也是有“高压锅”的!

  后世曾经从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过“四兽钮熊足铜鼎”。错没,就是刘备从前常常向别人说起的他们家的那位祖上。这个“四兽钮熊足铜鼎”以三只小熊的造型做鼎足,四只小兽的造型做“鼎盖”上的鼎钮,关键之处是它真的能够旋钮着盖上鼎盖,如此就能与鼎身尽量密合,大大减少蒸汽的散发。据说因为是青铜材质,还不用担心爆炸。

  但是,青铜这个玩意儿吧,里边是含有铅的,拿来做炊具可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刘汉少就把他们的“古代高压锅”给“改良”了一下。首先是材料要用“紫金”的,其次是取掉“兽钮熊足”这些奢华繁杂的装饰。旋钮肯定得留着,就指靠这个设计做密封呢,但是现在也没东西可以做密封胶圈呀,这可是要加热的,也不能用兽皮暂时代替。

  没事!

  多扭两圈!

  再但是,刘汉少也不确定这么做,是不是能完全密封住水汽,万一密封住了是不是还要担心爆炸。再说了,刘汉少也不知道易熔片、安全阀之类的东西,都是用的啥材质,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照样没事!

  机智的学渣让蒲元他爹造锅的时候,在锅盖上开了两个小孔,并且是一个小孔上放置一颗“玉珠”,另一个小孔上放置“金珠”,这就算是有了放气阀与安全阀了。因为两个珠子的材质、重量不同,锅内气压大的时候,肯定先把较轻的“玉珠”顶起来,万一这个孔被剩饭堵上了,还有“金珠”这个孔,对吧?

  甭管这么改出来的锅,是不是真的能当高压锅使,也甭管它究竟是“改良”了,还是“改毁”了,至少它代表着陛下对大家的关爱与重视,对吧?所以张鲁、刘璋这一对“异父异母”的兄弟,瞅见这口“紫金锅”的时候,还是欣喜万分,叩谢连连。

  然而上高原的队伍临走之前,又发生了一件事,王越、童渊也要跟着一起去。

  自从盯上刘云远航之后,两位“老站神”就成了永安宫里的两大闲人,连训练燕云近卫团枪术与云十八骑剑术的事情也几乎不管了。但是,两个“老站神”合力收拾一个小娃,开始还兴趣盎然,时候长了也就素然无味了。

  起初刘汉少和云三妞他们都不同意,刘云远航甚至还拉着王越、童渊的衣袖,撒娇耍赖地不让他们走。可两个“老站神”却说了,他们知道徒儿们是一片孝心,就想让他们在永安宫里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可是这样的日子,他们其实过不惯。虽说年老不以筋骨为能,不会再四处找人打架比武了,但是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四处走一走,看看天下的壮丽景色,也是好的。

  刘汉少知道他们其实是听说了史老道上高原,可能会遭遇艰难险阻,所以想发挥余热,前去帮衬一把。毕竟史老道不是晚辈,却又把他们当成长辈,尊敬、照顾了很多年。然后刘汉少也换位思考了一下,像他们这样的人,如果真是躺在床上,等着老死、病死,或许真的是一种折磨,于是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但是刘汉少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如果在外边玩累了,就早点回家,如果遇到了麻烦,一定要派人告诉徒儿……还有,不要再收徒弟了。

  前边那些话,“老站神”只当是徒儿温暖的啰嗦,但是最后那句话,说的可是很认真的。

  想想看,要是“老站神”上了高原,一不小心再调教出来一大批高手,而高原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平静下来,一旦发生变故,谁知道会引出什么样的后果?

  人老成精,刘汉少只是点了一句,两个“老站神”便已知其中含义,然后宠溺地拉着刘云远航,说这娃已经耗尽了我们俩老头的心力,谁还有劲儿再去教什么徒弟啊?

  终于,“高原传道队”到了出发的时刻,他们会先从洛阳去到凉州,再从凉州入宁州、上高原。虽说刘璋所率的“圣城守卫”名为营制,其实现在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再加上一百多个谐和道门下弟子,合计三百余人。

  “高原传道队”出城,自然不需要百官相送,但是谐和道的信徒们却乌泱乌泱的,愣是把相送场面烘托的无比壮观,而且刘汉少与云三妞她们也都便服而来,毕竟两位“老站神”也都是“要出家的人”。而他们,其实不止是“师尊”,也是永安宫这个家里,两位最年长的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