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大忽悠帝 北邙卷 第066章 刘君郎的皇帝梦

《大汉大忽悠帝》北邙卷 第066章 刘君郎的皇帝梦

作者:郑端木 字数:2798 书籍:大汉大忽悠帝

  第066章刘君郎的皇帝梦

  ……………………………………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

  一月,大赦天下。

  二月,黄巾残部郭太等人在河东白波谷起兵,进攻太原郡、河东郡。

  三月,匈奴屠各部落进攻并州,杀并州刺史张懿。

  太常刘焉上书,向刘宏建议:“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正巧,益州刺史郤俭横征暴敛,有关他的罪事恶名都被编成民谣,广泛流传。再加上凉州刺史耿鄙、并州刺史张懿先后被叛军杀死,朝廷便采纳刘焉建议,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

  …………

  史侯府,刘汉少原先住那屋。

  收到刘汉少紧急“宠召”,戏志才早已等在这里。韦光正就在门外,其他人远远地散开把守,除戏志才之外,就连史老道与任红昌也不得随意靠近。

  从地道里爬出来,刘汉少顾不得掸掸身上沾染的灰尘,便将今日朝廷下达的任命诏书说给戏志才听。

  刘汉少刚一说完,戏志才立刻拍案而起,怒喝道:“刘君郎不臣之心,祸乱朝廷,贻害无穷!”

  “君郎”是刘焉的表字,戏志才骂的就是他,这个刘汉少当然知道了。并且还知道,原本刘焉只是想躲灾避祸,跑的远远的,请命担任交趾牧,但是有个叫董什么的玩意偷偷告诉刘焉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所以,刘焉才改了主意,请命去益州。

  汉末从动荡到灭亡,也是一步一步走死的。假如说黄巾之乱是动摇了汉朝的根基,董卓进京是撕破了汉朝的面皮,那么刘焉上书设置州牧,便是拉开了诸侯割据的序幕,以及后来的三国时期。当然,也可以说是为汉朝落下了帷幕。

  所以,刘汉少才这么着急上火地把戏志才找来,就是想听听这个狗头军师的意见,是由着他们这个自称天子,那个想当皇帝好呢,还是……

  戏志才抚摸着汉少佩刀,说是抚摸,更像攥紧了硬搓,假如这真是一休哥的小秃瓢,非搓秃噜皮儿不可。

  就在刘汉少耐心耗尽,想上去踹一脚的时候,戏志才突然问:“汉少,若是除掉刘君郎,后事还可预知否?”

  刘汉少瞳孔骤缩,紧紧地盯着戏志才,慢慢地摇了摇头。这娃从来不相信自己是神,但是自己暂时还总能有神叨之处,现在被他这么一问,可就知道自己的“处”到底有多深了。然而戏志才并没有注意到刘汉少眼神,当然也就更不知道他的内心戏,只是低头皱眉,又搓起了汉少佩刀。

  刘汉少心中暗愧,被他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他还会背后捅自己一刀不成?孔子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子又曰,曹操都敢纳张绣……以及他的婶婶,你娃还怀疑戏志才?亏的平时和人家兄弟长兄弟短的,到底讲不讲义气,有没有胸襟?

  其实也不能完全赖刘汉少多疑,他是穿越来的,这是他没法治的死症。能让别人知道他丁丁小,没关系……但是……万一知道了他这个老底,到时候神仙做不成,再拿他当妖怪烤了可怎么办?哎……当初选择向戏志才“泄露天机”,就是因为自己玩不转,理不出个头绪,现在又担心露的太多,马赛克也挡不住,真不知道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刘汉少胡思乱想,抓耳挠腮之时,忽然发现戏志才正直直地盯着自己,就像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逮个正着似的,只得有点尴尬地也盯着戏志才。

  戏志才慢慢地摇了摇头,意思是说:咱们不可轻动啊!

  见此情景,刘汉少还以为戏志才看透了自己内心的小波澜,对自己表示失望呢,于是,也赶紧摇了摇头,意思是说:你娃别误会,哥可从来没想过把你怎么着!

  戏志才还以为刘汉少是在说:“事到如今,即使杀掉一个刘焉,也改变不了设置州牧之事了。”颇为赞同地又慢慢地点了点头,意思是说,留着刘焉,只要不阻碍咱们的大事即可。

  刘汉少也慢慢点点头,传达着“好兄弟,讲义气”的主题思想。

  “既如此,时辰已晚,汉少还是早些回宫歇息吧。”

  “哎,好咧!”

  不对,什么就“既如此”了?哥还啥都不明白呢,你怎么就完事了?

  刘汉少脑袋瓤儿一拧,紧接着又说:“志才啊,兹事体大,把你的想法再跟哥好好说一说。”

  解释就是掩饰,与其让戏志才相信“不是哥不明白”,还不如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让他担心自己“变化不够快”。

  果然,戏志才以为刘汉少在考校自己,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是”,跟着又说道:“朝廷既已下诏,便是除掉刘君郎,设置州牧一事也已不可更改,反而会使我们有可能陷入危局。与其如此,不如由着刘君郎去益州,先让他做几日春秋大梦,只要不阻碍汉少大事即可。待来日……”

  戏志才看了看刘汉少,含义不言自明,突然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益州四面多山,进出不易,刘君郎苟安一隅,不知自困,假若胆敢妄自尊大,臣必为汉少拿下此贼,涤荡益州!”

  不知道为什么,戏志才绝口不提所谓天机,是否预知之类的话,倒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刘汉少,刘焉不足为虑。事实上也却是如此,刘焉没等到各个诸侯撒欢玩开了,便已伸腿瞪眼,魂游仙界。

  刘汉少却在想,自己所知历史本就有限,自然应该尽力地利用,但是用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胡乱更改,反而更加不利。早先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呀,为毛一听说刘焉要当州牧,就着急想宰了他呢?

  或许,刘汉少想当皇帝的意识已经觉醒,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罢了。

  听完戏志才的汇报,刘汉少认可地点点头,随即又戏谑地说:“志才啊,将来替哥擒拿刘焉,你有这个信心是好事,只是,恐怕他没这个命啊!”

  刘汉少说完,一转身,下地道了,只留下戏志才在屋里凌乱。难道汉少想现在就除掉刘焉?不对啊,不是已经说好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了吗?难道……

  没办法,刘汉少要是不带点神神叨叨的气质,该如何忽悠这些大牛小牛呢?现在多好,随便留下句没头没尾的话,聪明人……慢慢想去吧!

  …………

  封刘焉为阳城侯,任监军使者兼益州牧,前往益州问罪郤俭。侍中董扶与太仓令赵韪都辞官去职,随刘焉一同前往。只是因为道路不畅,刘焉只得暂驻在荆州东界。

  此时,益州人马相、赵祗反叛,打起黄巾旗号,召集为劳役所苦的百姓,一两天的工夫便有数千人入伙。马相、赵祗首先进攻绵竹,杀死绵竹县令李升,官吏百姓纷纷附随,集合万余人马后,进而攻克雒县,杀死郤俭,随后转入蜀郡、犍为一带,一月之中,连破三郡。由此,马相也自称天子,部众已达十余万。

  益州从事贾龙,先是率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郡东抵御,然后又收集逃散的官吏百姓,拢共有千余人马,便开始反攻马相。结果是没过几天,马相兵败逃走……这货是来闹着玩的吗?

  益州平定,贾龙选派官兵,迎接刘焉。

  …………

  重新印刷太麻烦,也太浪费,已有《北邙字典》的娃们在扉页上又增加了一个字,就是刘汉少创造的新“汉”字。但是又特别注解,这个字为“汉”字的“标识体”,不作日常书写使用,仅作国家级标识使用。如此,《北邙字典》便整整收录了三千七百个汉字,当然,繁简对照的繁体字,不在此列之中。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刘汉少也有洗不掉的烙印,所以,新军旗一定得是红色的。中间一个大大的金色新汉字,瘦圆流畅、自得浑然,少了几分方块字的棱角,两只金黄麦穗顺弧而上,圆润地将新汉字围在中央,尾部麦秆相互缠绕,希望大汉粮食连绵成堆,不缺吃的吧。最下边是两柄金色环首刀,刀已出鞘,左右交叠,这个就好解释了,谁敢抢咱吃的,咱就砍谁。

  新军旗主体就在刘汉少一拍脑袋之下确定,但是仅此还不够,既然不许悬挂主将姓氏的旗子,军队编制该如何识别?于是刘汉少又瞎琢磨起来。编制跟编码也差不多,不如就用“汉数小写”代替好了。

  汉朝正朔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汉高帝时,用张苍之议,定为水德;汉武帝时用贾谊、公孙臣之议,又定为土德。王莽篡汉后,根据“五行相生”,宣布“汉”为尧后,为火德,“新”为黄帝后裔,为土德。光武帝以汉宗室的身份起事,因此也自称属火德。

  水德、土德、火德。相应的,汉朝崇尚的颜色,也经历了从黑到黄,再到红色的过程。然而正朔的改变并未使前一种颜色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种色彩通行于汉朝,尤其有权有势之人,最爱黑、黄、红。

  正好,新军旗有红色,有黄色,就是还没有黑色,不如就在下边贴一条黑布,写上军队编码。于是,刘汉少又一拍脑袋,上三分之二是红色旗面,金色徽章,下三分之一是黑色旗面,金色编码,一面新军旗就此诞生。

  从军旗上看,北邙营不叫北邙营了,叫00001,嵩山旅也不叫嵩山旅了,叫001。要说最牛叉的,还是北邙营一连一排一班,叫00001111。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军旗暂时能下放到连一级,已经很稠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