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大忽悠帝 第375章 慕容部的莫护跋

《大汉大忽悠帝》第375章 慕容部的莫护跋

作者:郑端木 字数:2845 书籍:大汉大忽悠帝

  第375章慕容部的莫护跋

  ……………………………………

  柳城陆陆续续逃回来很多乌桓败兵,好在有能臣抵出面,及时安抚。这些人大多被汉军和“扎马钉大阵”下破了胆子,再者,各自的家人亲眷也都在柳城,所以并未有多大反抗。当然了,其中肯定也有不驯顺的,甚至还嗷嗷叫着要为丘力居和蹋顿报仇,只是这些人用不着魏延和黑山军出手,就被能臣抵收拾了。

  唯独让能臣抵越来越疑惑的是,魏延这伙人真不是“汉军”,因为根据逃回来的败兵所说,他们既不是公孙瓒的旗帜,也不是汉正军的旗帜。好在没两天的工夫,张燕、张绣也率大军赶了过来,看着那些曾令他们胆战心惊的红艳艳的“蛋黄旗”,乌桓败兵们反而心中渐渐安定了下来。

  整个部落都降了,咱们这些被人家打蹿的败兵还能咋?降就降吧,反正汉军也不欺负人,还反过来保护咱们。

  这些汉军有多厉害,他们心里最清楚,有汉军保护,估计自己的部落再也不会受到其他部落欺负了。

  随后,由能臣抵出面,聚集在阳乐的乌桓部落也不战而降。不仅如此,周遭还有很多的小部落纷纷前来,或是请降,或是归附。其中有一个首领叫作“莫护跋”的东胡小部落,更是直接跑到了柳城东北处住下来不走了,哭着喊着请求全族归附。

  …………

  所谓的“东胡”其实并非是特指一个族群,因为在“汉朝的古代”,很早便有了“四夷”的说法,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后来可能中原王朝也分不清他们都是谁跟谁,反正大多数都是游牧,骑着毛驴到处溜达,所以便将之统称为“胡人”。

  行啊。

  记住网址

  胡就胡呗。

  北方游牧民族渐渐进化、开蒙之后,强大一些的便建立政权,也自称为“胡”,企图与中原农耕文明并列于世。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从中原那边传过来的“胡”的意思属于蔑称,基本等于“没文化、土老帽、下里巴人”。就好像教一个老外说“我是大傻子”,他也跟着使劲喊,完事还以为自个儿说的是“我是钢铁侠”。从赵武灵王曰“胡服骑,以教百姓”到后来的单于遣使书“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但是,因为距离中原文明较近,受熏陶久了,使得“先聪明起来的胡人”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觉得自己已经站到了“鄙视链”较高的位置,它也开始欺负周围的落后胡人,奴役他们,压迫他们,还看不起他们,比如东边的胡人。

  所以“东胡”的本意就是东边的胡人……没错,就是这么简单,这么随意。

  后来,匈奴这拨胡人被大汉朝廷一使劲儿,给捅翻了,甚至还扔一半,留一半。那些受到“匈奴胡人”欺压的“东边的胡人们”抬头一看,“哎呀,老大没了!”

  再后来,他们也纷纷向水草丰美,环境优秀之地迁徙、占领。跑到鲜卑山一带的,就说自己是鲜卑人,跑到乌桓山一带的,就说自己是乌桓人。此外还有扶余、挹娄、沃沮……

  也不仅仅只是游牧,还有渔猎、采集,反正怎么样能养活人就怎么来呗。而他们的政权意识也有先后差别,比如有的想当“单于”,就是胡人皇帝,有的想当“大人”,基本等于胡人诸侯,有的还自己给自己封王玩。这都还算是先进的,另外一些只是群居部落,或者部落联盟。

  在这些胡人之中,“高句丽”是个奇葩,它出自扶余人,基本等于胡人的野种,但是因为受到嫌弃、排挤,所以蹿到了靠近辽东的汉地,反而又比扶余人学的更加聪明先进,居然立国了。

  有这么多好歹给自己取了名的“东胡人”都还不算完,因为并非是这家的院墙就是那家的隔壁,这其中还散落着大大小小无数的部落,他们可能被奴役、可能被驱赶、也可能被消灭,甚至是到处流浪,跑哪都遭人不待见,混的像流寇或者马贼差不多。

  没办法称呼啊,怎么办?

  那就是“百胡”或者“杂胡”。

  …………

  莫护跋的部落原本就是这么一个“杂胡”小部落,后来被鲜卑名下的另一个部落给收编了,所以也就成了鲜卑部落。但是,莫护跋想把自己当成鲜卑人,人家那个鲜卑部落还不乐意呢,就把他们当成两条腿的牲口,负责给人家牧马放羊,说的直白点,就是人家的奴仆。

  要说莫护跋曾经带着族人来回溜达,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他学会了说汉话!探知到阎柔所带的那个“百胡部落”归附大汉之后,都当上了大汉国人,莫护跋那颗躁动的心就再也无法抑制了。

  大汉可是比鲜卑富裕一万倍,强大一万倍,广阔一万倍……估计莫护跋也不知道一万倍具体是多少,反正就是这么想来着。既然大汉有容人之量,怀如此宽广,咱们为毛还要留在鲜卑当奴仆呢?莫护跋和族里几个重要人物一商量,然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不走,我们就是不走。我们生要做大汉国人,死要做大汉国鬼。爸爸耶,儿子这些年在外边受委屈大了,快让我抱着大腿哭一会儿。

  张燕要不是为了安稳人心,真想踹莫护跋一顿。粗话的,咱俩差不多大,我生的出你这样的儿子么?

  千万别以为莫护跋此举,像是一个阿谀小人,事实上,能够以鲜卑奴仆之,带着族人投奔大汉,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气的。甚至不需要张燕等人教导,莫护跋便开始让族人学穿汉服,学说汉话,而他本人也不再垂着乱髫,学着汉人的样子,扎起了发髻。

  徐福见状,为了鼓励莫护跋,便建议张燕赏赐了他一顶“步摇冠”。此冠有飞翮之缨,走起路来随步幅轻轻摇曳,华美异常,莫护跋心至极,引为至宝,常常头戴此冠在族人以及其他部落面前炫耀。

  看看,这是我爸爸赏我的,你们没有吧?看看这做工,看看这质地……

  因此,族人们便称呼莫护跋为“步摇”,别的部落也开始将他们称之为“步摇部落”。但是,“步摇”二字,用胡话来说,发音类似“慕容”,莫护跋想要自己的部落汉化,张燕他们也需要对莫护跋的部落有个称呼,再因此,他们便成了“慕容部”。

  慕容部的莫护跋,美的不要不要的……

  后来莫护跋有幸见到大汉皇帝刘汉少,讲述了自己的传奇故事之后,刘汉少甚至还亲自给他赐了名号。虽然这个名号以莫护跋学习多年汉语的水平,也搞不懂究竟是啥意思,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四处炫耀,逢人便说自己是“东北亚麻蝶”。

  …………

  莫护跋与张燕之间错过的亲故事只是戏谑之言,但是有一个胡人却真的认了一个汉人当爸爸。

  因为受到编制限制,即便是黑山军也不能随意扩充,可是类似莫护跋这样的人又需要有一个安排,所以经过张燕、张绣等人的商议之后,便组建了汉正军在辽西的B级军团,同时将此议上报给文聘。

  年纪小小的楼班正是由此事看出,虽然汉军的副帅是张燕,但是那个叫张绣的副军长好像更正宗一些,所以,在从败兵口中得知丘力居确实死的消息之后,楼班便主动提出要拜张绣为义父。

  张绣可没想过要答应,这一次临出征前,自己家的“磨盘”还说觉得子不对劲,可能是怀上了。这要是认下楼班当儿子,等到自己回家的时候,应该对老婆说怎么说?

  “你会生娃,我也会……弄出来一个?”

  尴尬不尴尬?

  万一“磨盘”一生气,再不许自己推磨玩耍,该上哪儿哭去?

  再但是,徐福、田畴等人都劝说张绣,咱们现在处关外,说是孤军作战亦差不多,最重要的不单是鼓舞军队士气,同时还要收拢诸部、稳定民心。只要认下楼班,有了父子名分,就是对辽西乌桓最好的安抚。等回头局势稳定了,再把他送往洛阳也就是了。

  无奈之下,张绣只得认下这个胡人儿子,而楼班也有了一个新爸爸,并且改名“张小楼”。

  …………

  医巫闾山,东北至西南走向,横亘在辽西与辽东之间,而山的西南端又有一处大辽泽,从山势以下低洼之地一直延展入海。而辽东属国便是以大辽泽为中心,左右各划出一片区域所置。也就是说,辽东属国曾经才是安置归附的乌桓人的核心地带,但是随着大汉朝廷的渐衰弱,难以顾及,鲜卑、乌桓以及杂胡们逐渐侵蚀汉地,导致辽西这一条纽带几近断裂,才使得辽东“孤悬于外”。

  与此同时,乌桓丘力居算是一个人物,与汉人、鲜卑、杂胡们明争暗抢,想要扩大并守住乌桓地盘,便将中心转移到了柳城。所以,这也是苏仆延为自己找的一个不满丘力居的借口。

  但是现在,让苏仆延心怀不满又不敢顶撞的丘力居已经死翘翘了,八万辽西的乌桓勇士被公孙瓒打的没剩下多少,整个辽西被汉军一扫而过,兵锋直辽东属国的治所昌黎,可是苏仆延的兵马,大多都还在徒河,防着滨海道上修路的汉军呢。

  急之下,苏仆延终于想起了自己又恨又怕的干爸爸公孙度。一边派人向辽西的汉军张燕部请降,一边又派人急告公孙度,请他予以“定夺”。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