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大忽悠帝 第288章 王允滚出太原郡

《大汉大忽悠帝》第288章 王允滚出太原郡

作者:郑端木 字数:2759 书籍:大汉大忽悠帝

  第2章王允滚出太原郡

  ……………………………………

  其实所谓的官宦世家与豪门富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官宦”自然是指家族中有人当时位居显赫;“世家”是指家族中曾经出过高官,现在可能还有,也可能没有;“豪门”基本上就是大地主,能够结交到当地的一些官吏,猛一看,像个人物;而“富户”基本上就是小地主,就算吃喝不愁,但是看到官吏,哪怕人家职位再低微,也得陪着笑着。

  正因为有了这些区别,所以在很多问题上,看法、立场也不尽相同。

  官宦世家可能很有钱,也可能没那么有钱,可能很贪婪,也可能没那么贪婪,但是,他们基本上都会支持朝廷,选择与朝廷保持步调一致。因为只有朝廷才能让他们拥有权利,声名显赫。

  豪门富户肯定都会很有钱,因为他们受到官宦世家的压制,无望仕途,所以只能把兴趣爱好都转嫁到对钱财的追求上。因为钱而变的贪婪,残暴,为祸乡里者,不在少数。再所以,他们才不管太行山里出来的究竟是大汉百姓还是山贼俘虏,死活都不理会,还管他们能不能走到并北?

  在他们眼里,只是看到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哪怕是陈年旧粮,霉烂糟糠,因为需求增大,此刻也都变成了能卖钱的好东西。

  …………

  这一次执行“押送俘虏”任务的是第四军三十三旅,旅长朱灵。王允以为朱灵洗尘为名,召来了太原各界有力人士。其实还是希望大家多出粮食,已经不敢奢求他们捐赠了,只要是卖出之时,价格别太高,就行。

  然而反应平平,甚至有人打起了这些移民的主意,说是太原也不是养活不了这些人,只要在座的各位都肯伸伸手,把这些“俘虏”领回家帮着种地,又何须朝廷劳民伤财,非要将他们移至并北?

  闻言,朱灵拍案而起,呵斥道:“某家执行的是押送任务,不是贩卖人口!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三人,去要去的顺顺当当,死要死的明明白白!”

  旁人不知,以为朱灵天生性烈,可是烈归烈,其实朱灵这会儿也想哭。

  早年冀州大乱,朱灵组织家丁乡勇,以卫家乡,后来文聘进入冀州,对冀州各地各部进行改编。朱灵所部算得上是冀州一支精锐,但同时,也算是朱灵的私人部曲。结果,虽然朱灵所率的兵士少了,也掺进了一些“沙子”,但是部队更加精锐,朱灵个人之望仍嫌太重。

  文聘也想过让朱灵去太行山里“送菜”,一来,以朱灵所部之锐,与黑山军相较,还不知道谁吃谁呢,二来,也是文聘惜重朱灵,觉得白白葬送这么一员猛将的话,太过可惜。

  朱灵其实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但是那些部曲手下,都是跟着自己多年拼杀过来的老兄弟,怎舍得说撒开就撒开呢?要是被分到了别的部队,上官们对他们好不好,打仗的时候会不会先让他们拼命?

  所以,朱灵和文聘之间没有私人矛盾,甚至相互看重,却又总是隔着那么一层,有那么一点解不开的小疙瘩。

  这回可好,文聘让朱灵执行押送任务。可问题是,别人把俘虏送到地方就回冀州了,可朱灵却是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因为朱灵直接被调去了第五军,往后就在并州,归赵云指挥了。而与他对调的,则是原本第五军的杨秋旅。

  凭啥呀?

  凭啥俺执行个任务,还得把自己搭进去?凭啥不许俺回家找妈妈?

  要是朱灵真敢这么问,也许文聘会说:“就凭老二比我本事大,连吕奉先的毛都敢捋!”

  …………

  扯远了。

  朱灵这边一急眼,表面上梁习连忙好言相劝,暗地里却是窃喜不止。有这把火拱着,估计那位总理大臣会下定决心的。果不其然,眼前之况,也使得王允深刻地认识到,和这些乡党邻里只是讲理,恐怕是不行了。

  于是,王允立刻以御府总理的身份,要求辖下检察司、审判司联合行动,对太原积案、旧案重点清查、再审。并且直接向刘汉少上书,请命驻守太原的庞德旅配合两司的这次清查行动。因为太原的城管与警署都还在组建阶段,恐怕他们的力量不够,而王允最清楚太原这些豪门富户的实力,都是有庄有寨的,真有胆大的闹起事来,跟打仗差不多。

  老王终于觉悟了,这还有啥说的?

  汉正军军部连夜用快马向庞德直接下令,命庞德在两司清查太原积案、旧案行动期间,服从总理王允调遣,全力配合。

  原本太原的那些豪门富户在家里还坐等粮食涨价呢,结果却突然等来了镣铐,乃至军队。能在动荡年月混成富户,甚至是豪门,谁还没占过几亩地,抢过几个小闺女是咋滴?所以,这次清查行动,基本上就是揪着脖子拔毛,数着人头定铐子,反正谁的底子也抹不干净。

  起先这些豪门富户没觉悟,甚至还想着御府总理是咱们乡党,有他罩着,这帮检察司和审判司能把咱们怎么样?最多也就是把粮食压压价,别赚的太狠就行了。可是后来有人琢磨着不对味儿了,纷纷开始主动捐钱捐物,只求能够被抓的家人赎回来。

  但是,审配、田丰都是什么样的人呀?没事就跟刘汉少练吵架,妥妥的老王头接班人,刚烈直男二号与三号。王允让他们过来容易,可是再想让他们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最后连谁敲过寡妇门,谁刨过绝户坟的黑历史都给整出来了。

  瞅着厚厚的卷宗,那里边有多少家破人亡,有多少禽兽行径,有多少百姓苦难,有多少贪得无厌。

  王允揪着自己越来越少的头发,既恨且愧。自己平时总爱跟皇帝吵吵,一会儿说皇帝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说皇帝不应该那样,总以为自己一片公心,只要皇帝肯听了自己的,天下就能平靖安泰。可是现在,一笔笔罪恶之帐就摆在自己眼前,那些乡党邻里,平时看见自己,谁不是谦和有礼,卑下恭顺?可就是这些人,转过脸去,便能对那些同样是乡党邻里的穷苦百姓做出如此之多,丧尽天良的恶事。

  这是在打自己的脸呀!

  可是,伸巴掌的究竟是皇帝,还是自己这些乡党?

  终于,王允在又掉了很多头发之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哪怕一粒粮食收不到,也要先除掉这些危害国家社稷,为祸乡里百姓的恶徒。

  三个一见面就能擦出火星子的刚烈直男晚期,瞬间便将太原搞的风云变色,血气熏天,甚至于很多宦官世家也难免受到牵连。雁门郡郡长郭缊,有一族弟犯案,原本还想请郭缊出面替自己求求情,但是得知王允自己的族孙犯案被斩之后,便放弃了这样的念头,老老实实的等死。

  不然呢?

  轮到汉正军的庞旅长出手,比之抄家灭族也差不了多少。

  …………

  之前平复河东,因为没有及时清除内患,致使刘辟身死殉国。此次乘着击败寇境胡奴之机,要在并州恢复汉家制度,但首先需要解决的却是太原问题。

  黄巾贼作乱,攻城掠地之时,或有人赞同跟从,或有人反对抵抗,立场都很鲜明,必须死磕到底!但是太原的题却不是这样,他们中间不乏经商往来之事,交际广,人头熟,无论汉胡,谁能让他们赚钱,谁就是客户。

  虽然之前太原也曾遭受胡奴劫掠,受损最大的却肯定不会是豪门富户,因为很多人与胡奴也都相互认识,所谓劫掠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老主顾今天手头紧,先赊个账一样。

  被劫掠了吗?

  确实被劫掠了!

  但是,可能劫掠的客客气气,被劫的反而一副高高在上,好像打发要饭的一样,满目鄙夷。

  所以,他们绝不会死磕到底。

  想想也是啊,一帮叉着腿走路的小胡奴,想攻城,连造个梯子都难,那些豪门富户的深宅大院,有那么好打吗?还不如彼此客客气气的,拿上点东西,转头再去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为好。

  这也许算是豪门富户的求生之道,兴许王朝更迭,国家都被灭了,这些人家也能平安无事,灭不了。

  可问题是,他们祸害乡里呀,否则的话,谁来养活他们,滋润他们呢?更严重的事,就会像河东那样,越是动荡不安,越能生出乱子。

  刘汉少可不想再有人像刘辟那样死的冤枉了,所以,才有意把王允丢回太原。反正只要有王允在,不管想杀谁,至少都有一大半的人会支持他,谁让他们家本身就是太原名族呢。再加上庞德那把大刀片儿,想来太原也翻不了天。

  …………

  这事从大义层面上看,王允绝对是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但是杀手还有个小学同学呢,何况这一次王允要收拾的都是自己的乡党邻里。

  据说本次积案、旧案清查结束之时,太原原本的豪门富户直接减少了三成,死了人的人家更是难以计数。如此情形之下,老王头要是还能落着好,那才怪了。所以,当太原的血雾慢慢消散之时,另外有一种呼声正悄悄言传开来。

  “王允滚出太原郡,王子师不是太原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