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从江东开始 第188章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三国从江东开始》第188章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作者:我只想好好种田 字数:2284 书籍:三国从江东开始

  三月三,上巳节。

  自春秋起,便有上巳节踏春的习俗,《论语》中便有对踏春的描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荆州既平,诸事咸宁,经过数月治理,荆州诸事已经步入了正轨。为了消除去岁征战的影响,安定荆州民心,又适逢久别之妻儿来到襄阳,于琦便邀请襄阳文武及其家眷出城踏青,同时以官府的名义号召襄阳百姓出城踏青游玩。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上巳节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种花家先人的智慧与浪漫,众所周知,人口在古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人口的繁育离不开男女双方的结合,上巳节便兼有促进男女结合的功效。

  所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当然了,于琦自认为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他又没有曹操的爱好,邀请襄阳文武及其家眷们出城踏青,纯粹是为了加深与部下们的感情,弥合与襄阳士民的裂缝,消除因为战争、屠杀带来的芥蒂。

  于琦内穿皮甲、外罩锦衣,在赵云、黄忠两员虎将的陪同下与人笑语晏晏,另一旁,陆筠带着祖英、大乔、吕绮玲几人与一众荆扬重臣的家眷或坐而品茗、或立而投壶,没有了柴米油盐、锱铢生计的烦忧,一个个喜笑颜开、笑颜如花。

  趁着于琦与蒯良、蒯越两兄弟论诗的空挡,甘宁笑嘻嘻的凑过来,拿胳膊顶了顶黄忠的老腰,挤了挤眼睛道:“哎,汉升,小娇妻的滋味如何?”

  黄忠的儿子黄叙早夭,之后便一直无后,于琦上辈子读三国后传,各种二代争奇斗艳,唯独没有黄忠后人,于琦深以为憾,所以在攻破襄阳、论功行赏的时候,于琦以破城之功,将一位襄阳士族高门的小姐赏赐给了黄忠,这些日子以来,黄忠的脸色倒是肉眼可见的滋润了不少,整个人也都有了生气。

  甘宁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于琦的眼睛,不过于琦也没有在意,甘宁以前在刘表手下的时候,跟黄忠也打过交道,如今重为同僚,关系自然更胜往昔。

  “妙极,妙极啊”,于琦轻轻拍掌:“子柔的这首诗写的很好啊,只是为何说起先秦墨家来了?其中可是有什么隐情?”

  方才蒯良做了一首诗,虽然跟于琦熟悉的五言、七言绝句格式不同,但于琦也能听出好坏来,并且能因字释义,大体估摸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意思,像蒯良所做的这首诗,便有歌颂先秦墨家的意思。

  政治人物,从来不会无的放矢,蒯良既然在这个场合吟诗歌颂墨家,肯定是有什么目的,或者有所求的,而于琦也不喜欢打机锋,便直言询问。

  蒯良似乎还没习惯于琦这种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沉吟的时间稍微长了点,这才满脸歉意的拱手道:“君侯慧眼如炬,惭愧,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君侯。”

  “属下有一位老友,乃是先秦墨家传承,精擅各种机巧之术,听闻君侯欲在今秋举行一次科举取仕,其中便设有工之一科,因不解其中详情,便托属下向君侯询问,能否允墨家子弟入仕?”

  说完之后,蒯良沉默了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难以启齿,最后才咬牙道:“君侯恕罪,属下还想问问,是否允女子参加这次科举?”

  随后蒯良又急速的解释道:“君侯容禀,属下并非有意捣乱,而是我那老友,膝下仅有一女,我那侄女在机巧之术上天资甚高,已尽得其真传,听说君侯在南昌设立医学院时,便允女子入学研习,所以便托我向君侯询问。”

  蒯良似乎因为这番话感到有些羞愧,跺了跺脚道:“唉,愧煞人也,我那老友也知此事不甚妥当,只是架不住我那侄女的请求,所以他托我向君侯转呈一物,乃是一件兵家利器,三连矢的连弩。”

  “嘶……”

  于琦情不自禁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弩!诸葛连弩!黄月英!全对上了。

  于琦一拍巴掌,难得的将心里的情绪表现在了脸上,一脸恍然的问道:“子柔所说的这位老友,可是黄承彦?”

  见于琦知道好友,蒯良也难得的轻松笑道:“正是这老儿。”

  “你说的那个连弩……”

  “哦”,蒯良左右看了看道:“此物贵重,属下手中也没有,君侯可遣人随属下前去将之取来。”

  你手里没有?

  之前攻打襄阳城的时候,蔡氏部曲手中的劲弩是哪来的?

  算了,心照不宣了,于琦无意拆穿蒯良的虚言,笑着道:“巧了,我身边正好有一位墨家传人,就让他随子柔去吧,也借此机会让他们切磋交流一番。”

  说着,于琦扬声喊道:“子扬,子扬”。

  刘晔正在与徐庶等人投壶,听到于琦的招呼后疾走过来,随后于琦就把蒯良方才的话给刘晔简单说了说,同时又交待了刘晔一些话后,便让两人离开。

  待刘晔跟蒯良走后,于琦又邀蒯越参与到徐庶等人的投壶活动中,热闹了一天,回到府中之后,于琦这才清静下来,把自己关在书房中,压下浮躁的心情,静心梳理最近的作为以及掩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每日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于琦大量的时间,让他下意识的忽略了很多东西,今天蒯良的一番话,除了唤醒于琦尘封已久的记忆,更是让于琦开始深思一些设想。

  不可否认,黄月英跟陆筠一样,都是个宝藏女孩,据说孔明兄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什么的,其实都是黄月英发明的,假孔明兄之名宣诸于世罢了。

  另有野史记载,后三国时代的二代中,诸葛果便是得了黄月英的真传,后来更是借墨家秘术羽化登仙。

  黄月英跟陆筠,一个墨家传人,一个医家弟子,陆筠便是嫁给自己之后,也常去医学院中走动,这次科举取仕之所以设有医科,便是考虑到陆筠的关系。

  陆筠如此,黄月英又该怎么对待呢?

  于琦正考虑着呢,有亲卫来报,说是刘晔前来求见。

  怎么这个点过来?

  一见面,刘晔就向于琦请罪:“主公恕罪,属下与黄承彦切磋忘时,待回神时已是日暮西山,贻误了归期,请主公降罪。”

  “哈哈”,于琦笑道:“何罪之有,倒是子扬夤夜赶回,着实辛苦,来来来,快坐下歇歇,喝杯热茶。”说着,于琦把刘晔按在座位上,还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满脸感激的放下茶杯,刘晔这才从后背上解下一个包裹,呈给于琦道:“主公请看,这便是黄家所传之三连弩。”

  “另外据黄承彦透露,其女儿正在研究五连弩,乃至十连弩,据说已经有了些许眉目;听到属下转述主公所说的,可能允许女儿身参与此次科举的消息,黄家上下皆遥谢主公,并打算过几日前来拜见主公。”

  于琦仔细打量着刘晔带回来的三连弩,尤其是凑近了观察里面精巧的机簧,虽然看不太懂,却并不妨碍他爱不释手。

  “把你们今天的经过跟我说一说。”

  据刘晔所说,黄承彦确实先秦墨家一脉,不过是属于公输班所传,精于攻伐之器,跟刘晔家中所传的墨家传承份属两脉。

  当然了,刘晔也有独门手艺,譬如这三连弩,刘晔便向于琦透露,给他一段时间研究,他便能将此精巧机弩扩大化,变成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强弩。

  对于刘晔的话,于琦是深信不疑的,毕竟刘晔可是造出了大、中、小等不同型号的投石机。

  与刘晔交谈至深夜,于琦干脆就留了刘晔在书房内同眠。

  又过了几日,于琦没等到黄承彦跟黄月英,却等来了贾诩从西凉送来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