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从江东开始 第123章 路线的选择

《三国从江东开始》第123章 路线的选择

作者:我只想好好种田 字数:3612 书籍:三国从江东开始

  跟糜芳的会面,让原本兴冲冲的于琦有些失望,甚至还有点羞恼。

  于琦记得演义中描述糜氏投靠刘备的时写道:赠送健仆数千、钱粮无数。所以在召见糜芳时,于琦还隐隐有所期待,结果见到了糜芳,听完糜芳道完来意,于琦登时有些失望,甚至是羞恼:我哪里不如大耳贼了?!

  原来糜芳并非如于琦料想中的那般,代表东海糜氏来投靠自己的,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占据了江东四郡,坐上了扬州刺史的位置,而代表东海糜氏前来道贺的。

  虽然贺礼重了些,不过也就良马百匹、铜铁十船,外加一些粮食布匹等寻常事物罢了。

  “东海糜氏不愧为天下闻名的巨富豪商,这礼物……”于琦掂了掂手中的礼单,侧目而视:“着实贵重了些,糜氏送我这么贵重的礼物,可有所求?”

  “使君多虑了,糜氏并无所求”,糜芳还是年轻了些,话语中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丝自矜的意味:“这点礼物也谈不上贵重,只是糜氏最是欣赏使君这等英雄人物,故而奉上薄礼。”

  “好,糜氏的情谊我收到了”,于琦起身来到糜芳身前,拱了拱手道:“请下去稍事歇息,稍晚些时间我会设宴款待子方的。”

  原来只是过来送礼交好混个脸熟的——失望。

  送走了糜芳,于琦捏了捏眉心,这才对周瑜道:“看来公瑾的计划要变一变了,糜氏……先放一放吧。”

  于琦本以为糜氏是来投靠自己的,再不济也是看自己上升的趋势良好,在投资了刘备之后,再过来投资自己的,两头下注——汉末的世家豪门都不喜欢这么干嘛。

  没想到,商贾之家,竟这般忠贞不移。

  把礼单交给虞翻,于琦笑着对虞翻道:“仲翔啊,这份厚礼你回头派人接受一下,战马直接送到军营,铜铁送去将作院,剩下的直接入库吧。”

  虞翻作为治中从事,专司钱谷簿书,此事正在他的司职之内。

  借着此时与几个部下说笑了一阵,于琦这才精神饱满的让人叫来了陈登。

  “于使君”。

  “元龙兄”。

  两人见礼之后,于琦笑着把陈登迎入坐席,与之前几人不同,陈登可是正儿八经的典农校尉,堂堂比千石的大员,自当有其一席之地。

  “如今徐州风云变幻,元龙兄不在徐州坐待天时,怎的不远千里来了南昌呢?”

  于琦也没有多做寒暄,上来就直接问起了陈登的来意。

  如果说于琦之前对糜芳还抱有一丝隐隐的期待,那对于陈登,于琦完全是没有一点想法:下邳大族陈氏,祖上可是出过三公的世宦两千石的高门望族!刘备之前能顺利的从陶谦手中接过徐州牧的位子,跟陈氏的支持是脱不开的。于琦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从未奢望过能得到这般高门望族的主动支持,更遑论投效了。

  是以于琦也不多费口舌,上来就公事公办,直接问起了陈登的来意。

  其实于琦的这种行为说起来算是失礼的,不过陈登却神色未变,坦然自若的道:“为于使君送广陵而来。”

  话音刚落,屋内霎时寂静无声,于琦忍不住微微后仰,有些难以置信:好家伙,我只是不客气,而你却是真不客气,上来就送我一个郡,好大的口气!

  扯了扯嘴角,于琦似笑非笑的道:“元龙兄说笑了,广陵地处淮南、份属徐州,我区区一个扬州刺史,连扬州六郡都没有收复,焉敢觊觎广陵?”

  “使君面前我焉敢说笑?”陈登正色道:“现在就有一个让将军收复九江、庐江两郡,连同广陵郡的机会,就看使君敢不敢要了?”

  于琦跟徐庶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在徐庶的示意下闭口不言,而由徐庶出面道:“元龙兄说的这个机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冲徐庶拱了拱手,陈登道:“阁下想必便是于使君帐下谋主徐元直了吧,久闻大名,我说的这个机会,阁下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我只能说,于使君错用了阁下。”

  陈登话音刚落,于琦就敏锐的察觉到徐庶气势一变,整个人变得锋芒毕露。这还是于琦认识徐庶以来第一次见到他露出这般气势,往常总是洒脱不羁,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从容淡然的徐庶第一次露出了他任侠的一面。

  面对徐庶凝聚气势的目光瞪视,陈登毫不畏惧的直视回去,两人定定的对视了一会儿,徐庶突然大笑道:“哈哈哈,要让元龙兄失望了。”

  笑意骤敛,徐庶身子微微前倾道:“此事我们早已知晓,并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划,只是此事非我之功。”

  顿了顿,徐庶冲于琦的方向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全赖我主英明,早在一年前就打听到了孙策将传国玉玺抵给袁术,换来了袁术支持他攻取江东的行动,而我主早有断言,袁术得此传国玉玺之后,定会心生僭越之念、行叛逆不道之举。”

  “而这一年来,我们从淮南各地打听到的情报也证明了我主的判断之明”,说着,徐庶嘴角微挑,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袁公路之心,淮南尽知。”

  “尤其是今年以来,袁术的种种举动已经证明了,他的僭越谋逆之举已经迫在眉睫,想来就在这几个月之内了。”

  “元龙兄,你说的机会……可是指这个?”

  从徐庶口中听到如此劲爆的消息,陈登再也维持不住他世家子的淡定从容,视线惊疑不定的在徐庶跟于琦中间来回打转,再看周边众人的表情,显然对此事已经早有耳闻,心中顿时信了八成。

  心中不由得对于琦又高看了一眼:怪不得于琦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坐拥江东四郡,只这份远见卓识就远超常人。

  想到自己之前信心满满的过来,陈登顿时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随即起身冲着于琦躬身行礼:“是登献丑了,于使君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长远,实乃登生平仅见。”

  “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袁术为行僭越谋逆之举,已经派人联络吕布,欲与吕布结成盟友,我们下邳陈氏自会全力阻止此事。”

  “不过就算我们拆散了袁术跟吕布的结盟,袁术仍然拥有三十万大军……”

  “且慢”,陈登还没说完,徐庶就出言打断他道:“都说袁术坐拥三十万精兵,到底有多少?”

  陈登尴尬一笑,迟疑着道:“十万差不多还是有的。”

  十万还差不多,若是只有十万兵的话,到时候曹操引走一部分,刘表再牵制一部分,己方所面对的军事压力将会大大降低——大事可期啊。

  想到这里,徐庶的脸上闪过一丝欣喜的笑意:“元龙兄,你请继续。”

  陈登微微张了张嘴:我还说什么?

  说还是要继续说下去的,陈登只能接续说道:“届时使君若是出兵广陵,我们陈氏会帮着使君游说,尽力助使君夺取广陵的。”

  言罢,于琦跟徐庶交换了个眼神,由徐庶问道:“那你们陈氏所求为何?”

  “既为百姓,也为天下。”

  呵呵,说的比唱的都好听,这八个字,于琦是一个也不信。

  不信归不信,却不妨碍于琦抚掌称赞:“元龙兄为天下苍生不惜奔波千里,佩服佩服,若是我能攻取广陵,自当表元龙兄为广陵太守。”

  这些世家大族,平时不动如山,坐待天时,一旦时机来临,就会率先蹦出来筹谋好处,就像陈登所在的下邳陈氏,原本的历史中,因为没有于琦这个更好的选择,在面临袁术称帝的这个机会中,陈登不得不跨过吕布跟刘备两个势力,选择跟曹操合作,从而一步登天,成为郡守一级的官员——这便是世家大族一贯的手法。

  利益交换嘛,不寒碜。

  听到于琦说出等同承诺的回复,陈登一直挺拔的脊背当即放松下来——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还有更大的收获。

  深深看了一眼于琦,陈登决定回去之后就跟父亲好好商量商量,同时加派人手打听江东的情报:于琦这个人,可能是比一方银印更大的收获。(注:太守配银印。)

  此行的目的既已达成,陈登又有满腹的疑惑要跟父亲商量,便不再逗留,很快就告辞离开。

  在陈登离开之后,于琦有心与众人商议广陵之事,只是在双手碰到案几的时候,才忽然想起:一共有五张拜帖,他是不是忘了什么?

  想到那个被吕布派出来出使的不知名的使者,于琦便兴致缺缺,尤其是在接连接见了袁胤、简雍跟陈登之后,整个淮南的局势在于琦的脑海中已经越发的清晰,对于吕布那边,于琦已经不甚看重了。

  本着对当世第一猛将的尊重,于琦还是召见了吕布的使者。

  不出于琦所料,吕布的使者果然没有什么新鲜的说法,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而且考虑到吕布有噬主的特性,于琦更是敬而远之,跟对待袁胤几乎一样,简单说了两句,便打发走了了事。

  送走了几位使者,于琦这才对全程参与的几位部下道:“事情的原委,你们也都知道了,都说说吧,尤其是广陵之事,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说起广陵,于琦就觉得好笑,不管是刘备也好,还是陈登也好,似乎都把广陵当成了一块悬在自己眼前的肥肉,作为引诱自己出兵北上的一个好处。

  换成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军阀,恐怕都忍受不了这个诱惑,毕竟是一个郡呐,还是广陵这种地处淮南膏腴之地的大郡。

  但是于琦跟这个时代的军阀们都不一样,自小接受教员思想教导、深受教员思想影响的于琦,坚信人才是比地盘更加宝贵的财富。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句话一直被于琦记在心头,当成一条行为准则来执行,这也是于琦一直锲而不舍的在江北收拢流民的原因。

  广陵是死的,人是活的,相比广陵,于琦更重视他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跟他的队伍比起来,广陵还是次要的。

  作为跟随于琦时间最久的徐庶,自然也知道于琦这种“更看重人”的习惯,这也是他认为于琦值得效忠的原因;是以在于琦问出这句话后,就大致猜出了于琦的想法,不过他并未开口,而是等着其他人先说。

  作为新人,虞翻、周瑜跟顾雍三人悄悄的对视了一眼,见徐庶跟石韬这两个老人都没有开口的打算,便由跟于琦关系更加亲近的周瑜开口道:“使君,我认为广陵之事还是值得一试的。”

  “自陶谦死后,徐州历经刘备、吕布两任州牧,州内至今未定,作为徐州大族,他们需要一位强力人物来保证他们的权力,遍数周边,袁术、吕布皆不可信,兖州的曹操又离着太远,只有使君,有忠君爱民之名,且与广陵仅一江之隔,正是他们的最佳人选。”

  “若是使君能占据广陵以及九江、庐江两地,便全据淮南,声势必然大振。”

  周瑜说完之后,就注意到了徐庶跟石韬两人的神色并无半点变化,心中不由一动:难道我说的不对?

  就在这个时候,于琦直接开口解答了周瑜心中的疑问:“公瑾说的很对,不过我问的并不是这个。”

  “之前太史慈跟甘宁在议事时有过争论,争的便是北征的路线选择问题,你们也都知道,去年我便派李通占据皖县,在皖县屯兵屯粮,以此作为北征的前站。如今咱们全据江东,地盘大了,选择也就多了。”

  “之前我计划的是出皖县,攻庐江;太史慈后来又提出出牛渚口攻历阳,甘宁的话虽然当时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想法我大体也能猜得出来,无非就是借助水师的便利,沿施水北上巢湖,从巢湖出发攻打九江跟庐江,或者再激进一点,率舟师北上,从淮水逆流而上直逼寿春。”

  “现在陈登又提出了第四条路线,那就是兵进广陵,以广陵为前站攻打九江。”

  “这四条路线各有利弊,怎么才能在减少损失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战果,你们都好好想一想,然后咱们再好好议一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