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婚途有喜:萌宝超凶警告 第五百五十八章 追求你

《婚途有喜:萌宝超凶警告》第五百五十八章 追求你

作者:花田璃下 字数:1726 书籍:婚途有喜:萌宝超凶警告

  虽然要到五更才点名放场,但四更不到,县学前的广场上已是黑压压一片,把考场围的水泄不通。

  在一只只灯笼的幽光照耀中,雨水倾泄而下,仅考生就有过万之数,还有送考的家人与仆役,怕不是有近十万人。

  而初试只从这数万学子中择出百名,根据潜规则,这百名学子哪怕考不中童生,也是三大书院争相招揽的目标,而百名之外,就很难说了。

  前世高考的场面与之相比,只是小儿科。

  上元县的衙役数量不够,厢兵被调来了,披着软甲,腰挎宝刀,手持长矛,一队队巡曳而过,没人敢于喧哗,气氛压抑之极。

  秦钟张望了一番,没看到杨士渊与马佑,要想在近十万人中找两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倒也绝了与之汇合的心思,转而打量起来。

  童子试多以青年为主,如自己这般年龄的并不多,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甚至还有花甲老人。

  这类人其实对于功名已经看淡了,历来朝廷取士,尽可能择年青的士,不大可能取中老年人,主要还是心底的执念作祟。

  “李一鸣!”

  或许是寒夜凄冷,县学提前喊名,数百廪生也围在边上。

  一名名学子依次入场。

  “秦钟!”

  数百人过后,点到了秦钟。

  秦钟迈步来到檐下,收了伞,连伞带考篮一起交给吏员检查,另有人搜身,从发髻,到衣衫,还要脱鞋子,搜查的一丝不苟。

  这种搜查带有羞侮性质,可人人如此,秦钟也没什么好说,同时,这也是一种打掉学子傲气的手段,告诉你什么叫做一入宦门深似海!

  搜查完毕,又有吏员高声唱道:“叶永昌廪生保!”

  给秦钟做保的叶秀才掌起灯火看去,确认是本人,才唱道:“叶永昌廪生保上元秦钟!”

  “可以进去了,按回执上的坐次入座!”

  吏员把考篮还给秦钟。

  秦钟向叶秀才拱了拱手,迈入考场。

  这是他首次进古代考场,刚一进门,就浑身一凛,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自己。

  根据他的了解,大齐的每一座学府,都由儒家诸圣先贤镇压气运,防止考生以术法作弊,任何术法的波动都能被诸圣先贤捕捉到,几乎杜绝了以术法作弊的一切可能。

  当然,你如果有本事夹带小抄,以凡间手段作弊,那是你的本事,诸圣先贤不管。

  考场按天干地支分为二十二区,秦钟是天干区丙区十五号。

  有如前世考场,路标号牌齐全,很快秦钟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童生试不可能如乡诗那样,有一个个单独的考间,既有学舍,也有临时搭起的考棚,秦钟还算幸运,在学舍应考,不必在考棚里吹冷风。

  进去一看,居然有好几个熟人,有钱均、朱光,以及两名曾出现在东园阮雄身边,叫不出名字的学子。

  秦钟明白了。

  考场安排座位并非随机排布,县里会对上万考生做个大略评估,有潜力的,会安排相对较好的条件,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为学业优良的学子提供一些便利。

  而自己显然因那首诗受了优待。

  秦钟朝众人略一点头,找到座位,坐了下来。

  童子试只有一个白天,坐定不许走动,而如厕会非常麻烦,也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多数人在考前不吃不喝,饿着肚子考,条件好一点的,喝碗参汤提神。

  秦钟便是不吃不喝。

  “晦气!”

  朱光向秦钟冷笑,他不敢发出声音,只作着唇语。

  考场里,没人敢于喧嚣,每一名学子均是默不作声,见到熟人最多以眼神打个招呼。

  秦钟可不是那种任打任骂不还手的人,对着朱光,亮出中指,再猛的向下一戳!

  “唔!”

  钱均虽是首次见到这种手势,可立刻就猜出了是什么意思,不禁心里一乐,忙捂住嘴,差点就要笑出声来。

  朱光闷哼一声,不敢再挑恤,万一引来巡丁,就麻烦了。

  秦钟将文房四宝摆好,微眯双眸,蕴养精神。

  学舍足够宽敞,能坐三十六人,陆陆续续有学子进来,把座位坐满了。

  “当!”

  突有钟磬鸣响,人人浑身一凛,面容凝肃。

  时辰已至,正式开考!

  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个大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楚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点头。

  吏员才撕开封口,一共三十六份试卷,附带三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秦钟向试卷看去。

  试卷分三卷,第一卷是贴义,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相当于填空题,一共有五十题,出自于四书,考较的是死记硬背的基本功,很快填写完毕。BIqupai.c0m

  卷二是墨义,也就是笔答经义,就经文本身作注,共有两题。

  其一出于论语,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此题出于《论语·先进第十一》,本意非常好理解,秦钟望着题目,眼神微闪。

  按常理来说,数万考生取一百个,不应该出这么简单的题,这题从题义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要熟读四书五经,都能答的大差不差。

  但是,季康子是谁?

  是鲁哀公时最有权势的权臣!

  而弟子孰为好学,同样的问题在《论语·雍也第六》篇中,鲁哀公也问过,孔子的回答却多了不迁怒不贰过六个字。

  再结合季康子执政时专横跋扈,权倾朝野,显然,孔子不愿惹祸上身,有一答一。

  只是对于鲁哀公的同样问题,则针对现实,告诫鲁哀公在三桓那里受了气,不必迁怒他人,不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在《论语》中,孔子与鲁哀公和季康子有过多次对问,都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答案,因此这题可以用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来作注。

  值得一提的是,明哲保身出于《诗经·大雅·蒸民》第四章,大意是仲山甫是周宣王的辅臣,对宣王的命令认真处理又能看透世态应对,这就是既明且哲。

  而以保其身指的是昼夜操劳不懈怠,竭力辅助宣王。

  因此明哲保身是褒义,并非贬意,完全可以在季康子问孔子的基础上作注,而且朱熹和王阳明都支持明哲保身!

  朱熹云:所谓明哲者,只是晓天下事理,顺理而行,自然灾害不及其身。

  王阳明则主张安其身而安其心。

  这两位分别是理学和心学的圣人,以明哲保身注解,完全是可以的,可是到此为止了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