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天改明 第五百二十二章 再苦一苦百姓吧之三

《逆天改明》第五百二十二章 再苦一苦百姓吧之三

作者:修武兴国 字数:2119 书籍:逆天改明

  “这个却是没听樊尚燝提起过。”温体仁何等样人,一下子把事情搞清楚了,他也不再多问。

  “樊尚燝死不足惜,只可惜又搭进去一个卢象升,皇且哀恸着。”

  “敢问王公公,皇那儿,可还有什么事儿要议吗?”温体仁再问。王承恩瞅了温体仁几眼,幽幽道:“这些年了,阁魁的位子能坐的像阁老这般稳的,却是没有几个,说到底还不是阁老每每都能体会圣意,简在帝心。明日要议的是天大的事,还请阁老多多担待了。”

  “皇是天,天大的事情自有天做主,咱们做臣子的,自要秉承天意,做事但近臣子的本分是了。”温体仁也没问是什么事情,先把肩膀遛一遛,且不表态。

  “阁老的话说的真是好,两边儿都照应着,难怪皇信任。”王承恩冷笑。

  “多呈公公照应。”王承恩冷笑,温体仁却憨厚的笑着。

  “咱家传完了旨意,这回去了,皇那儿须臾离不开。”王承恩打个躬,这去了。

  人走灯灭,温体仁脸的笑容瞬间没了影儿。

  “嘿,天大的事情,天大的干系。”*********************************************************************次日,崇祯御奉天门,着令在京四品以官员入宫议事。

  这次所议何事,连温体仁也不知道,各官进宫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相互打听也是不得要领。

  没有一点儿消息,那没有办法做好准备,若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君前有丝毫差池,丢官去位都是弹指一挥间。

  当今皇,只有一件事情那是真正的有太祖之风,那是说贬贬,说杀杀,朝臣每每朝,都是胆战心惊,生怕说错话,做错事,皇定不轻饶。

  朝臣们心惴惴,聚齐了,都是低着头,忙着想对策,想招数。这其,尤以阁臣温体仁、徐光启、郑以伟、吴宗达最为紧张,皇压着,群臣盯着,事事不好表态,不容易表态。

  朝堂如战场,不见硝烟,战斗却丝毫不减真刀实枪。

  “皇驾到!”宦官独特的尖利嗓音响起,崇祯带着曹化淳,慢慢地迈着步子,让外面儿的龙袍不至于过于激荡,以便掩盖住内的补丁。

  国用要节省,皇家的威仪却要保全。崇祯了台阶,朝御座坐了。群臣跪地,齐声唱道:“臣恭祝吾皇万福金安。”

  “圣躬安!”官员们各自起身。

  “今日召卿等来见,有三件事,其一,卢象升往河南剿贼,不幸为国捐躯。卿等为卢爱卿议一个谥号。”卢象升为国捐躯这件事儿,温体仁知道了,大伙儿也都知道了,这个事儿不用扯皮,是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礼部尚书郑以伟。

  郑以伟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昔年建奴寇边,与陛下一墙之隔,社稷危如累卵,他募兵一万,自来勤王;今年,自他统兵进剿流贼以来,国用艰难,粮饷时有时无,他与将士同进退,共甘苦,将士无水米入口,他亦如此。如此保的军心安稳,士气不跌,随后河南剿贼,杀身成仁。其何以至此,自然是忠于君父,忠于祖宗的江山社稷,故臣以为,非‘忠’不能囊括卢象升一生行止。”崇祯听了郑以伟的点评,不由自主地点一点头,这时群臣虽然都低着头,但早已练得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的后脑勺仿佛长了眼睛一样,可以看到可崇祯微微点头。

  “温阁老,你看这个谥号如何?”

  “皇,‘忠’二字至为妥当,卢象升泉下有知,也会感激涕零。”崇祯点点头。

  “众卿以为呢?”

  “臣等以为,至为妥当。”

  “好,加封卢象升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忠’,家人按照官例一体抚恤。”

  “臣遵旨。”朝堂之,旨意下到内阁,温体仁接旨。

  “第二件事,却是当务之急,你们可知道,这次河南民变非同小可?”这个事儿,群臣却是无从得知,是以只能齐声道:“臣等不知,请皇示下。”

  “以往流贼,无论如何可恶,终究只是小人一朝得志便猖狂,如今在河南作乱的流贼却大不相同,他们实在是我大明的腹心之患。”区区流贼,腹心之患!

  ?朝臣们觉得皇帝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东北边陲,与京师相隔不远的建奴才当得起腹心之患这个评价吧。

  “朕知道你们觉得朕是在危言耸听。”崇祯好像知道群臣心所想。

  “臣不敢。”崇祯笑了,那笑容很复杂。

  “等你们听到河南流贼喊出的口号,你们懂了。”

  “臣等恭听圣训。”

  “打贪官劣绅,分田地。”崇祯从牙缝挤出这几个字,他的声音很轻,可在群臣耳却彷如滚滚天雷,将他们震的元神出窍。

  嘶!都是九死一生,科搏杀出来的大明俊才,能担任四品以在京官员的,谁个不是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这句话的分量他们如何能够不知道。

  “嘿,涉及到你们的根本,倒是都慌了神了,告诉你们一件事,卢象升此番剿贼,大明的百姓,朕的子民,你们说的黔首,都不帮着朕,不帮着大明了,都去帮着流贼了,民心所向,什么是民心所向,朕有点儿懂了。”群臣一阵静默,似乎都在消化崇祯的话。

  “臣启奏皇,流贼素来善于裹挟,百姓们被流贼逼迫,不得不违心帮着流贼与官军作对,这并不能说明百姓帮着流贼,请陛下不要看了一面之词,做出这样的圣断。”

  “一面之词!你知道这是谁呈奏来的吗?”崇祯反问。

  “臣不知。”

  “这是卢象升的遗折面说的,将死之人,其言也善,莫非你以为卢象升这样的忠勇股肱之臣,会用这样的借口来逃脱战败之责吗?”

  “臣没有这样说,臣也不知道这是忠公的遗言,请皇恕臣无状。”

  “你知道好。”崇祯懒得理这个人。即是卢象升说的,那群臣也信了,这绝非为了逃避责任,而杜撰出来的推托之词,看来,此事确然是真的,群臣心又开始谋算起来。

  “这样的流贼,若是在河南闹腾起来,河南不修兵革多年,只怕未必挡得住李贼,若是李贼占了河南,北面儿是京师,东面儿是都凤阳,东南是留都南京,你们说,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岂不危矣!所以朕才要调关宁军入关剿这路流贼。”关宁军!

  ?

  “陛下,大明九边,辽东最重,盖因建奴之故,辽东来报,建奴随时可能入寇,这个时候调关宁军入关,不知辽东防务该如何稳固?”

  “这个倒不难,关宁军在册七万,朕只调五千兵,怎地,五千人动摇辽东前线了吗?还是说,关宁军根本没有七万人,那朕每年拨付辽东的数百万军饷都是谁领了?”此言一出,除了温体仁,徐光启等少数几个官员们,其余官员都是微微一抖,崇祯望见了,自是冷笑不已。

  “哼,你们别忘了,辽东除了有关宁军,还有刘仁玉的人,那个马山,是个参将,现在守着大凌河,在最前线,有他顶着,刘仁玉也要顶着。还有,建奴有异动,都是因为这个刘仁玉,频繁北,攻击蒙古。他好厉害啊,插汉部,鄂尔多斯部,喀尔喀部,都被他打到东边儿来了,这些蒙古人都把状告到朕这里来了,还说要跟建奴联手对抗朝廷。朝廷之大计,羁縻蒙古,剿灭建奴,这个刘仁玉倒好,不报,不请旨,私自出兵,给朕捣乱,他安的是什么心?”(本章完)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