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天改明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丰收

《逆天改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丰收

作者:修武兴国 字数:2627 书籍:逆天改明

  待得新兵们编入李继业等将主麾下,每个将主直领的甲等精锐正军已然有200人之多,这使得靖边堡军甲等军总兵力达到1000人,再加上即将扩编的王左挂所部乙等军1000人,

  王左挂目下本来已经掌有200多名手下,刘仁玉再从历次作战中俘虏的流贼中挑选出精壮者,凑齐800人,一并归入王左挂治下。

  这项工作做完,刘仁玉便命令王左挂所部新军1000人都投入到军营之中,开始整训。

  在刘仁玉的计划中,王左挂所部一千人马是要当做火铳兵来用的,而镇北堡生产的火铳,经过长达一年的积累,已经有1000多杆,正好可以装备王左挂所部。

  至于原本干火铳兵这个行当的李继业所部,刘仁玉给他们找了个新业务,炮兵和战车炮兵。

  对于刘仁玉的这个安排,李继业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毕竟玩儿大炮比玩儿火铳吊多了,火铳的有效射程也就20到30步,还不一定打得准。这大炮可就大不一样,大炮射程远,威力大,威风无比。而且转行以后,还能玩儿新式武器——战车,那更拉风。

  刘仁玉见李继业接受自己的安排,便把靖边堡仅有的20位虎蹲炮和10位弗朗机拨付给李继业,让他训练手下用,而负责训练他们打.炮的则是当年孙悼云手底下的炮兵。

  李继业他们如今土枪换成了炮,再在城里搞训练当然有些不现实,毕竟大炮这个玩意儿噪音大,威力足,在城里打.炮,要是一炮打歪了,那可有些麻烦。

  李继业得了这么个新差事,每日价就是带着自己的手下们在城外放炮,不停地操演,有的时候由于操演过于频密,有的大炮吃不住劲儿,直接就报废了,刘仁玉不得不又去外购新的大炮来用。

  本来刘仁玉手底下有铁匠,按道理讲是可以自铸大炮的,但是目下所有的铁匠,无论学徒,工匠,技师,还是工程师,都在全力修筑刘家堡,哪儿有功夫管别的。所以刘仁玉只能花钱从别的将领手中买。

  话说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武将都是没有底线的,只要有现钱,连君父和国家都可以卖,何况几门大炮乎!他们那是说卖就卖,一点儿也不含糊。就是在卖大炮的时候,这个价格方面儿他们也不顾念同僚的情谊,卖的有些贵啊!

  因为大炮可是重要的战争资源,价格当然不会很便宜,光买大炮这一项,刘仁玉就花去不少钱。

  除去买大炮的费用之外,王左挂手底下那一千多火铳兵要消耗大量火药搞训练,李继业所部的大炮所用的火药也是不少,这都要外购原材料来生产,这又是一笔大开销,再加上刘家堡这项吃钱的大工程拖累。

  刘仁玉手里的那区区20多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看。

  所以马天君时常苦着脸,拿着财政报表,找到刘仁玉诉苦道:“将军,再不来钱,这靖边堡,学生就操持不下去了。”

  刘仁玉暂时也没有办法,自己有股份的玻璃镜子和马车这两门儿生意要到年底才能按比例分红,现在是拿不到钱的,如果想贷款,又找不着银行,所以万般无奈之下,他干脆拿出撒手锏。

  “德胜,铁牛,文山,仁杰,带着你们手下的人马,跟着我去剿贼。”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刘仁玉决定带着手下们去抢土匪山贼。(/\)

  原来刘仁玉还是个小把总的时候,就带着手下们四处出击,把镇北堡左近方圆30里的土匪山贼给杀了个干干净净。

  再后来,他当上了守备,靖边堡左近,方圆60里的土匪山贼团灭。

  如今他的官位已经坐到了游击将军,自然而然的他的攻击范围再次扩大。

  东起绥德州,西至宁夏花马池,南抵延安府,北到毛乌素大沙漠,都有刘仁玉所部剿匪人马的踪迹。

  可以说经过刘仁玉所部的反复搜杀,靠近靖边堡的那一大片儿区域已然被土匪山贼定义为极不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侥幸残存的土匪山贼都搬到外地去了。

  就连这一片儿区域内有志于造反当流贼的百姓,也不都敢就地举起反旗,他们也全都跑到外地去以后才敢大大方方地烧杀抢掠。

  刘仁玉对自己大力剿匪所带来的维护治安这一附带效果毫无所感,他只对剿匪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感到高兴。

  可以说每平灭一处山寨,刘仁玉都会收获数千到数万不等的银两,这样来钱当真是快,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

  比如说有一次刘仁玉带着手下到宁夏去剿匪,搞了几万两银子,准备往回走的时候,碰上宁夏一个地方上的千总。

  那千总听说刘仁玉等人剿匪归来,就猜到这伙子越境而来的延绥兵肯定有收获,所以他就以什么越境出兵,不合规矩之类的话来要挟刘仁玉,意思是想要点儿好处。

  刘仁玉起初也想息事宁人,就给了几千两银子,结果那千总还以为刘仁玉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就得寸进尺,想要把刘仁玉的战利品全部夺下。

  这刘仁玉是何等的暴脾气,怎么可能会同意,于是刘仁玉便下令自己的手下对那千总发动进攻。

  那千总手里的人怎么可能会是刘仁玉的对手,他被打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刘仁玉则笑呵呵地带着手下们扬长而去。

  那吃了亏的千总如何肯干休,他马上就一状告到了杨鹤那里,说刘仁玉未得调令,擅自越境出兵,有图谋不轨的嫌疑。

  可这个时候刘仁玉在杨鹤心里的印象还不错,无论是剿贼还是招抚都很有一套,再加上洪承畴也帮着刘仁玉说话。

  最后,那个告状的千总反而因为火并友军这一条受到处罚,刘仁玉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下刘仁玉的胆子愈发大了,原来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进宁夏剿贼,现在想去就去,自由的很。

  如此,在刘仁玉的大力剿匪之下,才能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入到马天君手中,让刘家堡工程和靖边堡军政两系统保持运转。

  ********

  这年七月,八月,天气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全陕大旱,滴雨未下。

  遇上这样的天气,如果没有水利设施的帮助,农田里的作物不用说,肯定是要死绝的。

  这等现象在除了靖边堡之外的陕西其他地方很是常见,因为这个时候朝廷财政崩溃,没钱组织人手疏浚水利,所以无力抵御干旱。

  可靖边堡这边儿不一样,沟渠,水车,池塘,深井,样样俱全,足以确保农田里的麦苗可以喝足水,不至于干渴而死。

  这样,到了8月底的时候,春小麦灌浆完毕,沉甸甸的麦穗挂在麦秆之上,黄橙橙的,煞是好看。

  当麦穗变作金黄之色,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到了。田间地头,都是满脸含笑的百姓在收割。

  大伙儿将田里的麦子收回去晒干,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手里还能剩下七成。这七成的粮食已然不少了。

  这是因为靖边堡的田地,灌溉充足,肥料到位,每亩的产出,肥田在400斤左右,差点儿的田在200斤左右,也就是两石或者一石,百姓们一般都有10亩地,收成就有20石到10石不等,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每家都还能剩下15石到7石不等,这足够百姓们支撑到明年小麦收获的时候了。

  当百姓们犹自为秋天的丰收而欢欣鼓舞,感谢刘仁玉的时候,马天君又拨付给百姓们专门从福建买来的土豆块茎,要求百姓们种植。

  百姓们并不知道土豆究竟是何等东西,不过刘仁玉说能种,那百姓们就种。

  于是,8月底的时候,百姓们就把土豆进了田里。

  待得土豆被百姓们种到田地里,时间就来了9月份,这个时候来自西北的大风席卷而来。土豆因为植被较矮,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待得土豆经过9月,10月两个月的生长,在11月上旬收获的时候,刘仁玉都亲自到现场看了。

  这个时候的土豆,因为生长周期短,品种也不怎么得力,长得虽然多,却不怎么大,一般而言也就相当于三,四个旺仔小馒头合在一起那么大而已。

  这样来看,土豆的品种还要经过培育,改良才行,不过有收获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百姓们从土里刨出了土豆,却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时候,刘仁玉便亲自煮了一锅土豆,趁热吃。

  这下百姓们知道土豆是干什么了的!这可是食物,能吃的。

  于是,大伙儿而就把自己出产的土豆交上去一部分,剩下的就自己留下准备越冬的时候用。

  这样,百姓们经过半年的劳作,迎来了一个大丰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