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打搅南宋 第216章 流求日记

《打搅南宋》第216章 流求日记

作者:冯妙指 字数:2622 书籍:打搅南宋

  次日林杭升继续视察台北府,然后安置巴蜀的百姓。

  台北新城按照它的建造速度发展着,这一切林杭升都看在眼中。

  不过林杭升在乎的还是巴蜀百姓的安置问题。

  李由、祝况之他们按照之前那批百姓的安置情况,给这些百姓按照人口情况,分了一部分的田地给他们,除此之外,还有房屋、粮食、种子、衣服、纺车、缫车、蚕丝之类等。

  百姓们分到这些之后总算有了些许的盼头。

  ......林杭升至台北七日之后,港口之上又来了一批巴蜀地区的流民,相较于上一次手忙脚乱之后,这次林杭升以及属下的官吏应对流民倒是得心应手不少。

  见到李由他们安置地紧紧有条,林杭升觉得差不多了,他还要去流求路的其他地方视察看看。

  离开台北府之后,林杭升去了基隆港港口。

  林杭升见到此处山形似鸡笼,而且三面是山,还有一面是海,是很不错的港口。

  他这次是特意来看船只的建造的。

  此时基隆港口一共有六座船坞厂。

  其中一半主要用来督造海上所用的船只,这些船只几乎都是大吨位级别的,当然林杭升此番前来基隆港,主要是来视察战船。

  这一日一大早林杭升已经来到了船坞厂。

  一大清早,天色刚亮,离港口很近的船坞码头,只见造船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的搬运木料,这些树木都是砍伐自深山老林,而且看树木的年龄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基本上是做大船的那种木纹坚固,不易开裂的那种。

  工人们分工明确,其他一部分的工匠们在做龙骨,还有一部分的工匠在造船只其他部分构件。

  一条船只,如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等构件。

  看到工匠们热火朝天干着,林杭升看了看边上的主簿。

  年轻的主簿方平正在低头在空白纸上记录起来。

  方平看到林杭升的眼睛注意着他,立即停止记录,恭敬地拱手。

  “方主簿,且拿来我看看。”林杭升看了之后发现这是船坞厂登记造册簿子,上面记录每日船工的木料使用情况,以及船只建造情况。

  林杭升看了看发现制造一条船只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方主簿,这之前人手不够么?”

  方平道:“是的,如今虽然已经有六个船坞厂,可工人还是不够,这半年以来也才制造了十八艘船只,其中大船只有七条,其余都是小船。”

  林杭升摇摇头,“这样的速度拾不行的,还得多招人。”

  “是。下官这就下去处理此事。”

  林杭升后来又仔细一想,“到底还是缺少人手,不过这次巴蜀百姓一来,暂时缓解了缺工的情况。”

  林杭升抬起头就看到方平早就没了影子,“这方平真是急性子,我话还没说完呢?”

  之后林杭升又走访了其他船坞厂。在李由等人的介绍下,林杭升又去看了看已经建造好的船只。

  在连接河边的大池子里面,停靠着许多战船。

  林杭升对各类船不太认识,便问下面的小吏与船工。

  “林钦差,这是多桨船。”下面的人介绍起来,然后介绍了船只的基本情况。

  林杭升点点头,在小吏的介绍下,他知道船系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通长八丈三尺(约合25.5米),阔二丈,并准尺。计八百料,用桨四十二支,江、海、淮、河无往不可。载甲军二百人,往来极轻便。

  “这船好。那这一艘是?”林杭升接着问道。

  那人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恨不得在朝廷钦差的面前展露的一览无遗,“这是嘴平面海鹘战舰,此船船长十丈(约30.72米)专,宽一点八丈(约5.53米),船底厚一尺(约30.72米),十橹,水手四十二人,载甲军一百零八人......”

  听了小吏的介绍,林杭升点点头,然后又问起其他的细节来。

  下面的小吏开始卖力的介绍起来,唾沫星子都横飞起来,李由在边上都提醒那个小吏,但是那个小吏丝毫都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粗鄙,反而乐此不疲。

  “除了这几类船只外,还有无底船,此船系奇形战船,船后截中部无底,只有两舷和站板,加以伪装,引诱敌军跃入溺死......”

  “还有纫渔船,船头方小,尾阔底失,尾阔可分水,头属小底尖使阻力大为减少......长五丈(约15.36米),载五十人......”

  林杭升听了之后不由地感慨起来。

  离开了船坞厂之后,林杭升当天下午就去了基隆所在的两大金矿——金瓜石与九份金矿。

  矿区的天气还是晴朗,微弱的空气中飘着一股硫磺气味。

  在矿区的附近还有几座硫磺矿,据说这里以前曾经有火山喷发过。

  矿区的附近已经建立了不少的聚落,老弱妇孺们正在村落里面耕种、纺织、伐木、养殖等,家里出卖劳力的则在金矿、硫磺矿,以及其他的矿区做活。

  大致了解这些之后,林杭升换了一件灰布短打,这件灰布短打是用棉布制作而成,来自于临安城,出自赵家商号麾下,如今这棉布的价格也平稳下来,今春朝廷打算在全国各地开始推广起来。

  来到金瓜石后,林杭升看到矿工们正在矿区劳作,附近的半座山已经被开采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小黄狗跑了过来,摇着尾巴朝着林杭升吠了起来。

  听见狗叫声音,矿区走出一管事来。

  “死狗,滚~~~~~~”见到是朝廷来的钦差之后,那管事呵斥小黄狗,刚要拱手。

  “黄管事,我今日来是私服前来,不必拘礼,你且带我去矿区看看。”

  “是。”管事名叫黄长,如今泉州府人,他在前头带路,林杭升在后面走着。

  此刻烈日下,矿工们正在露天开采,他们袒胸露乳,黑黝黝的皮肤上都已经出了油水,汗水则是不要命的流淌,手中则握着采金所用的工具。

  林杭升顺着那些矿工看去,只见他们脚下踩着的这片矿区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一些裸露的土地。

  地表上都是石头,连泥土都已经被雨水冲刷走了,只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以及碎石,这些石头大多都是一些玄黑或者是玄褐色的。

  见碎石挖出之后,边上又放着碾石一类的东西或是一些干柴。

  大的石头被矿工们架在干柴上烧裂开,地表的温度瞬间就上升个几百度。

  还有一些小的石块则用石头碾子给压碎,然后再慢慢借助其他工具压成碎小的砂砾一般的石头。

  还有一些矿工正在河流附近淘洗金砂。

  他们用一个类似簸箕的东西装着一簸箕的沙土,然后两只手握住这件器物在河流中淘洗金砂。

  被这样的动作一搅和,河道里面的水开始浑浊起来,然后上面略轻的沙子迅速被水冲走。

  他们就拿着在河里淘着。

  这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忽然林杭升听见工人在河边大喊大叫起来,他就知道出现了金子。

  林杭升凑近一看,果然如此,此刻他可以看到在淘过沙子的簸箕上略微留着一些金黄色的东西。

  林杭升不确定的问道:“这就是金子么?”

  “是的,这些金子还得进炉子里面熔化。”见到林杭升穿着一个短打衣服,那矿工以为林杭升是新来的工人,而林杭升经过半个月的风吹雨淋走访之后,整张脸都被晒黑了,所以看上去就是一个矿工无疑了,然后又道,“大兄弟,你不是来做工的么,怎么对这个不甚了解?”

  边上那个也穿着短打衣服的官差道:“大胆,这是我们钦差,你个刁民也敢大放厥词。”

  “不知者无罪,再说今天我是私服前来,就算是公服,也不必拘束,大兄弟,你就忙你自己的活吧。”林杭升笑了笑没有怪罪那个矿工,而是斥责边上那个官差。

  林杭升接着又想起刘禹锡写的诗句来。

  “莫道谗言如海深,

  莫言迁客似沙尘。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林杭升才体会到淘金的不容易,以及矿工们的血汗凝结的财富。

  又问了矿工们的待遇之后,那些矿工倒是乐开了颜,对在矿区生活的日子还算满足。

  那矿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哈哈道:“一个月能领到五贯钱哩,有时候还能分到一头小猪,几只鸡鸭呢。”

  林杭升点点头,看到那一口皓齿,有些狐疑,“大兄弟,你这牙齿怎么这么白净?”

  那人笑道:“是用布袋盐场的盐洗牙。”

  “用盐洗牙?”林杭升很疑惑,因为盐贵,除非是达官贵人家才用的起青盐盥洗牙齿,不过这也太奢侈了。

  后来又听说布袋盐场日产大量盐之后,林杭升动了想去布袋盐场看看的念头。

  离开金瓜石后,林杭升继续开始他的流求之行。

  ......

  ......

  感谢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推荐票,小叶黄杨2的月票和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