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吃货娘子珠圆玉润 第二十二章 薛薄连是我的

《吃货娘子珠圆玉润》第二十二章 薛薄连是我的

作者:樱花柚 字数:1762 书籍:吃货娘子珠圆玉润

  第五十章

  林现的建议被采纳了。

  黛玉请了罗宁上次写信提到的那位胡夫人帮忙。她亲自去请的,没用林如海出面。

  林家没有年长的女眷,林如海也不想叫贾家女眷过来帮忙招待客人,因此这次的宴席从最开始就定下了只招待男客的方案。

  其实如果光是招特男客本不需要请什么外援,但有时候请人帮忙也是拉近彼此距离和关系的好方法。综合考虑了一回,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按林昭的想法,分别去京城有名的馆子请个有拿手菜的大厨回来,也不需要多,找三家馆子请三位大厨,不管多少桌客人,一人只负责四五道菜,十多道菜的席面也就够了。

  点心茶点什么的若是自家做不过来,那就也从外面订。京城那么多点心铺子,哪家没点特色点心呢。一家打包两斤三斤的,也就全都有了。

  还有上菜这事,林家人少,也别像荣国府似的一人端着一盘菜从厨房到堂厅走上半里地的浪费人力了。将传菜和上菜的人分开,专门传菜的就弄个大托盘,一盘里放上几道菜,负责上菜的就直接等在桌前也就是了。

  早前儿她在现代的时候就看到过人类办宴席,真真就是将人力用到了极致。

  黛玉颔首,觉得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随后又说了一句车马轿的问题。

  其实宴席什么的都好办,关键都在细节上。她爹爹请的人哪个都不会是自己走着来的。先来的客人有她爹爹招呼,后来的客人也得让府里的管事和或是她爹爹的幕僚出面帮忙引入府中。

  主子安排了,跟来的仆役随从也要安排,之后就是快速安排马车轿子和马匹去指定位置,不要挡了后面的客人。来时如此,离开时也不能让客人等太长时间。但离开的客人谁先走,谁后走都是随机的,所以这个也要尽量做好协调……

  茶水,果子,点心,酒水,菜肴都是基础,更衣出恭之处要多准备几处,还要给客人预备下临时换洗的衣袍,更要防着那日会刮风下雨等等,等等。

  戏班子要请哪一家,当日的曲目要怎么定,要不要备下书案笔墨,让人留下墨宝?

  宾客要吃席,仆从要管客饭,马匹也要备上草料和水……

  将能想到的都列了一张单子后,黛玉才对林玥轻叹了一声。

  她们林家还是人丁不旺呢。

  闻言,林翊笑眯眯的说道“宁荣两府的人丁到是旺。”

  啧,也不知道当初贾家老少爷们组团去太虚幻境旅游的事到底成没成,又成到了哪种程度? 啧,做了那么一大票买卖,却没得到半点反馈,感觉好亏哦。

  听到贾家人丁兴旺这种话,黛玉非常不淑女的翻了个白眼∶

  那还是算了吧。

  />

  每每贾家请客做宴时贾政总是先一脸勉为其难的将宝玉叫来,让宝玉请上一圈安,再指着宝玉大骂孽帐的将人撵走,弄得其他宾客尴尬之余又看足了笑话。

  好在这次林如海只邀请了政赦兄弟和贾敬三人赴宴,没给贾政发挥的空间。

  原本凤姐儿和贾琏还想着林家人少,林如海肯定会叫了贾琏去帮忙迎来送往。不想林如海只按辈份请人,多一个都没叫。

  而凤姐儿呢,她想着林家没女眷,黛玉又没经历过这种事,事到临头肯定会请她帮忙张落一番…她满心得意的等着了黛玉低头求她,最终也是什么都没等到。

  黛玉去请胡夫人的时候,胡夫人还在想着黛玉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话里不由带出了几分疑惑。黛玉自是不会说她不认同荣国府和凤姐儿的行事作派,只说文武有别,规矩不同。

  这样的小事于胡夫人来说自是不会不应,问了一回林家那边都是怎么安排的,提前两日还特意乘马车去了一趟林家,见林家这边都准备得极为妥当,一边觉得黛玉细致谦虚,一边又心疼她小小年纪就得出面张落这些事。

  不过这日过后,胡夫人在外行走应酬的时候到是对黛玉多有夸赞。

  后事暂且不提,只说当日胡夫人又跟着胡大人早早来了林家,一人与林如海去前面厅堂,一人被黛玉迎进内院。

  因林家真没什么男丁子嗣,又不想来客用同情的心态体谅林如海分.身无术的窘迫,黛玉还特意在门口弄了个架子,上面挂了不少写了字谜的牌子。

  就像正月十五观花灯猜灯谜那样。

  有闲情雅致的客人就在门口挑个牌子,然后按着牌子上的谜语答案找到对应的礼物格子,里面都是寺里请来的佛珠,玉器坊的扇坠子,绣娘打的吉祥如意络子以及一些字帖拓本什么的。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是些逗人一笑的小彩头罢了。

  礼物格子沿路摆放,一直到厅堂院门口,一路走来也有一番意趣。

  进了院来,院子一侧还挂有不少缺了下联的对子和缺了下句的诗词,有兴致的还可以留下墨宝。

  除了请戏班子唱戏外,黛玉还请了唱苏州小调的师傅,茶馆里讲三国的说书先生……

  黛玉体贴的从另一个方向帮林如海招待客人,又努力将席面办好,除了不叫林如海丢面子外,也想证明给林如海看。

  纵使她不是儿子,也可以顶起半边天。

  别说,林如海还真就对黛玉的安排满意的不得了。虽不好将黛玉挂在嘴边,可还是忍不住在来客说起话茬时提了几句黛玉如何如何秀外慧中。

  林如海请来的客人里除了贾家那哥仨,其他人几乎都时常入宫面圣。加之林如海听说胡大人这两年还带着胡夫人参加过宫宴,因此他就更不敢叫林现显于人前了。

  于是用过早饭,林如海就说他昨日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梦,这会儿还有些心神不宁,几句话的功夫就将林现打发到寺里上香了。

  林昭前脚乘马车出门,后脚胡大人和胡夫人就入了林府。马车还在路口错身而过,好在两边都不曾帘起车帘子。

  林现不是傻子,哪里看不出来林如海是故意支走她的。不过想到自己的身世,林玛就又沉默了。

  义忠亲王就像一个禁忌一般,时至今日也没人敢在乾元帝面前提起他,旁人无从得知乾元帝的心思也不敢说什么。家里收养了她这么一个 ’余孽’,也就怪不得林如海胆战心惊,坐立不安了。

  叶嬷嬷陪坐马车上,看着林翊面无表情的折腾她最喜欢的24锁,张了张嘴却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到了红螺寺,林昭替林如海上了香,又捐了香油钱,便在寺里闲逛,直至在寺里用过斋饭,林琊才带着人离开红螺寺。

  因不知道林家那边的情况,林玛进城后也没回家而是让马车调头去了京城有名的街市。

  从绸缎庄逛到胭脂铺子,从老字号的点心局逛到书局,文宝店,首饰铺子,玉坊,钱庄,有一个算一个,凡是路过的林现都挤进去瞧了一回。

  最终林现一行人站在了当铺门前。

  “我们也当点东西吧。”林现一边低头看自己身上什么东西能当,一边转头去看她买的那些东西,最终发现无论是身上戴的还是身后买来的,她都挺舍不得的。

  悻悻的收了手,林琊一脸遗憾的走开了。

  叶嬷嬷抽了抽嘴角,小声说道∶“这好像是薛家的铺子,姑娘若实在好奇咱们就进去看一眼。”

  薛家

  林羽闻言直接转头看向那当铺的门脸,心忖了一句,这不会是邢大姑娘当冬衣的那间铺子吧。

  是不是的,又跟她有什么关系?

  眼瞧着天色将暗,林琊也不想那些事了,估摸着客人都应该走了这才带着人回林府。

  ……

  乾元帝上了年纪,也比年轻时更多疑了。哪怕他不怀疑林如海结党营私,也会派人盯着林如海和宾客们的一言一行。

  因记得林现就养在林如海家里,乾元帝还特意问了一回林琊。听说林如海将人打发到寺里上香去了,乾元帝多少有些恼火。

  朕的孙女就这么见不得人

  从不会反省自己的乾元帝又开始无理取闹了,莱来对这样的乾元帝也是烦得够够的了。于是在乾元帝第七次嫌茶水温度不对时,莱来先是一边请罪,一边又给一旁的宫人眼色让她重新泡来,一边又说起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要不端午的时候就让林如海携小郡主参加宫宴?

  乾元帝闻言一噎,随手将手边的折子砸到莱来身上,指着莱来一脸恨恨的点了好几下。

  好你个莱来,明知道朕的心思还故意噎朕是不是?

  “奴才不敢。”莱来心里应是,嘴上却不敢应承,“奴才不是想着小郡主长得那么像谁,您见了一准高兴嘛。”

  乾元帝∶ “…”

  虽说莱来说了个馊主意,不过端午节时乾元帝还是招了林如海入宫过节,来个人家并不怎么喜欢的君臣同乐。

  林如海是一个人进宫的,黛玉和林理则被贾母接到了荣国府过节。

  原本贾母是让林家三口都去荣国府过节的,林如海想着过阵子就出使去了,便也没拒绝贾母的邀请。不想端午前一天乾元帝就派人传了口谕给林如海,最后便只有黛玉和林昭去了荣国府。

  听说林如海被皇帝叫到宫里过节了,贾家上下看黛玉和林琊的眼神里都带着某种他们自己都不曾发现的敬畏和羡慕。

  “要是你娘在,你们姐俩也能进宫见见世面了。当初你外祖父还活着的时候,我到是跟着参加了几回宫宴……”贾母拍了拍坐在她身侧的黛玉,一脸怀念的说起了旧事,“元丫头在宫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是她闺女在京城,肯定会跟着女婿进宫,亲侄女在宫里,亲姑姑能不找机会见上一面?便是姑姑不得法,亲侄女得了消息怕是也会凑过来……

  除了黛玉林羽被贾母叫来过节,薛家母女也在这里。听到贾母这么说,薛家母女的视线不由看向了下首坐着的王夫人了。

  当初从她们家借钱的时候就说元春快出头了,可这都快两年了,咋还没丁点消息呢。

  元春那里没消息也就罢了,你是不是都忘记有笔银子还没还了?

  别看王夫人此时还端得住,其实心里也老大不自在了。打着元春的名头从薛家借了银子后,王夫人最不想面对的就是薛家母女提起元春或是有人当着她和薛家母女的面提起元春。

  不过提起了元春,王夫人又想到一件事————就是当年他们家迎进府的那三尊佛相。

  没日没夜的供奉了这么久,小佛堂的房顶都熏黑了,这咋还没显灵呢?

  王夫人想到了那三尊佛相的时候,黛玉和林昭也想到了。林琊坐在黛玉身侧拿手指头抠挠黛玉,黛玉掐了林玥一下,叫她别闹,可心里却还在想着这事要怎么圆回去。

  怎么圆

  一边求神拜佛,一边放利子包揽诉讼,佛祖又不是瞎的,他不降下罪罚已是慈悲了,还想求他满足你

  你哪来的脸哦~

  因不住在荣国府,一些事情操作起来也不容易,黛玉便准备等回头她爹娘出使西洋了,再慢慢给她二舅母一个答案。

  荣国府这边永远都是喧哗热闹的,黛玉和林琊与姐妹们有说有笑的过节,时不时的宝玉还会凑上来说些天真近乎愚蠢的话。

  而宫里那边,林如海坐在一众品阶相同的同僚身边,一边不动声色的观察殿内诸人,一边还要时刻注意乾元帝的动向,一边还不能一个人傻坐着要与左右说笑两句,总之是又忙又累。

  而这时六王爷沐屿又喝多了。

  沐屿酒量极浅,平时极少喝酒,即便是喝也只喝些不怎么醉人的甜酒。今儿宫宴,也不知道是谁将沐屿的酒换成了烈酒,三杯下肚他的脸就红了,还没怎么样呢,人就醉眼朦胧的坐在那里傻笑了。

  沐屿惧内的事,也不算什么秘密。可偏偏有人想让沐屿在这种场合上出丑,便故意说起了夫妻之道。

  "六哥,六嫂要是不听你的,你怎么办呀?"刚成亲的皇十五子端着酒杯一脸天真的问沐屿。

  沐屿歪了歪头,随即打了个酒嗝,一脸认真的回道“打呀,不打她就不知道厉害。”

  喝

  酒壮怂人胆呀!!

  “我不信。”

  “真打呀”

  "这有什么。"抬了抬下巴,沐屿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哥哥我扬起脸就朝着你六嫂的手来了三巴掌,打得你六嫂说什么是什么。”

  "……"

  那,那还挺费脸的哈~

  “这不是胡说吗?可见人是真的醉了。”这话转眼就从前面传到了皇后宫里,六王妃明颜见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连忙笑道∶“我们王爷脾气好,我们成亲到现在都不曾红过脸,向来都是你敬着我,我敬着你的……”

  明颜强势秀了一波恩爱后,虽然大家伙都知道这话有水份,却没人真不识趣的揪着这个话题不放。

  旁人还罢了,只明颜的婆婆贤妃娘娘心里却有些不大自在。

  她儿子那么多的缺点,咋就只揪着这件不放呢。

  坐在上面的继后凭着多年的宿敌经验也看出来贤妃不悦了,嘴角勾了勾,心情越发好了。

  心里想着这样的日子怕是当今也不会太高兴,可实际上乾元帝还真没有不高兴。

  乾元帝很满意明颜这个儿媳妇。

  一个不能给老六助力的儿媳妇,一个身后没有娘家支持的儿媳妇,多叫人放心呀。不过…老六的性子也确实是太软和了些。

  2

  翌日,林如海一早起来就去上朝了。黛玉和林昭前一日在荣国府住了一夜,用过早饭才回的家。

  因林如海要出使西洋,黛玉和林玛便忙着给林如海一行人准备出行的东西。

  衣裳鞋袜,药材食品林林总总,凡是能想到的,黛玉都叫人备了许多。

  想到海上风急浪大,林琊还让人收集了一些大葫芦,怕大葫芦会坏,还特意用面糊米桨在里面粘了一层。

  她一应吃穿用度都是林家给的,所以也是真心盼着林如海和贾敏能够平安,为此,林玛还特意研究了一回她现在唯一折腾得出来的聚灵阵。

  让人给林如海做了几顶家常帽子, 然后用细碎宝石在帽子上摆个聚灵阵。

  不光帽子,连鞋垫都有。

  丫头纳千层底的时候,中间夹上一个小型的玉石珠子聚灵阵,因在鞋底里,丫头们又手巧,走起路来到也不会碎脚。至于鞋坏了这个聚灵阵怎么处置…丢了就是了。

  嫡母那里,因听说嫡母也不穿外面人做的针线,林昭也没在这上面下功夫,让人做了几把团扇,先按着聚灵阵的阵点将玉珠子这类可以聚灵的东西绣在上面,然后才叫人在扇子上绣花。除了团扇,还做了几个暖手炉的棉套子。至于嫡母会不会用她让人做的团扇和棉套子…反正林玥自认是尽了人事。

  黛玉见林现又折腾她那什么聚灵阵,平安符的也不拦着她。以前她不信这些,可现在却真心希望它们都有灵效,可以护佑她爹娘一路平安。为了这个,黛玉还特意带了林玥去寺里点了祈福求平安的大海灯。

  怕海上阴冷潮湿,黛玉还叫人采买了不少皮子和毛毯。林现状,直接一咬牙的拿出将皇帝拉下马的造反气势,在差点被叨毁容的一番操作下,终于拔光了那对大白鹅父子的毛。

  做衣裳用的是细绒毛,大白鹅父子俩身上的绒毛全加一起也不够干什么的,林现此举真就有点公报私仇之嫌。

  因为不够用,林玥又让人采买了不少鹅,收集了许多鹅绒,用掺了大白鹅父子绒毛的鹅绒按着林如海和贾敏的身形做了两件鹅绒外裳。

  样式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常穿的样子,不过为了不钻毛,保暖好打理,衣裳的外面用了整张的小羊皮, 抗风又防水。中间几层棉布包裹着密实的鹅绒, 不钻毛还暖和。

  对了那些买来的鹅都被做成了熏腊鹅,也堆进了行李里。

  除此之外,她们姐妹还让人做了几件毛风极好的长袄,斗篷。

  除了做好的成衣,还带了不少成匹的料子以备不时之需。

  天/朝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国内处处没有自家好,国外都是落后的蛮夷等等,等等。所以越是这么想,黛玉准备的东西就越多。

  不光准备了东西,姐妹俩还在认真商量了一回后又给林如海等人准备了两位郎中,两位家常厨子,两位针线极好的绣娘……

  因林玥在现代的时候就听人说古代有驯养鸽子,弄那个飞鸽传书的,于是黛玉和林玛又满大夏的寻找驯鸽人和鸽子。

  五月末六月初,贾母见黛玉许久没过来了,又接了黛玉和林琊过去说话。俩人刚在荣庆堂坐稳,贾敬就派人来请林翊过那边去。

  黛玉抽了下嘴角也没拦着不叫林玥去,林玛便笑着与贾母等人告罪了一声便跟着来人去了那头。

  林昭来的不巧,正好看见贾敬才削了贾珍几人板子。眼底飞快的闪过一抹遗憾,林昭又看向一旁脸色惨白的璜大奶奶。

  昨儿族学打群架, 璜大奶奶的娘家侄儿金荣也和薛蟠, 秦钟一般都在贾家族学附学,昨儿金荣没占到便宜,便跟他姑母告了状。

  那璜大奶奶听说了闹事之人只有秦可卿之弟秦钟是个好拿捏的,今儿一早便来宁国府朝秦可卿讨要说法。

  她来时,正好赶上贾敬棍棒教子,尤氏婆媳也在一旁听训。贾敬见下人引了她过来便随口问了一回什么事。

  早前这位璜大奶奶就听人说贾敬对秦可卿有些不待见,这会儿见贾敬询问,只稍做犹豫就将她侄儿在族学被欺负之事添油加醋的说了。

  她说得很是情真意切,可听她说这话的贾敬却想到了旁处去。

  将人教坏了,将来做了什么坏事他可是也要担一些因果的。自家的担了也就担了,毕竟躲不过去,可他凭啥要替外人担这种风险?

  是嫌修行太容易吗

  心念电闪间,贾敬就做了个决定。

  打今儿起,贾家的族学就散了,所有外姓附学的亲戚都撵回自家。

  都能让外姓人在贾家族学打群架,可见代儒是真的老了,那所有贾家子弟按年领红利自己去外面找学堂读书去吧。

  反正族里每年都要拨一笔银子到族学这边,如今银子直接分到个人手里,也不算多了支出。

  璜大奶奶傻眼了,最近总觉身子不爽的秦可卿也傻了。

  她这边刚打发人在京城里打听好学堂,老太爷就整了这一出…这是在打她的脸吗吧?

  秦可卿脸色青青白白,身子都跟着晃了几晃。

  璜大奶奶和秦可卿刚被贾敬用雷劈过,林翊就过来了。

  林玥从不认为自己是贾家的正经亲戚,所以不管是对璜大奶奶还是对秦可卿她都只是点了点头,不等二人反应便抬脚进了屋子。

  呃…好吧,抛开那位璜大奶奶,她也是不想再听秦可卿唤她''现姑姑''了。

  “不好了,奶奶晕过去了。”就在林玥抬脚时屋的瞬间,秦可卿的丫头就叫了起来。

  林翊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