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朝第一道士 第四百零九章 朝堂争议斥钟文

《唐朝第一道士》第四百零九章 朝堂争议斥钟文

作者:流连山竹 字数:2844 书籍:唐朝第一道士

  随着扶桑国的使团被带离之后,朝堂里到是更安静了一些。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还是长孙皇后也罢,静静的看着钟文,什么话也不说,就这么静静看着。

  如此诡异的画面,着实有些让钟文显得尴尬的很。

  再者,朝堂中的文臣武将们,也都集体看向钟文,好似在问,刚才那扶桑女人问为要谢你?难道你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成吗?

  反观钟文,也不再看任何人,直接把眼一闭,爱咋咋的吧。

  而此刻,长孙皇后到是欣喜的笑了笑说道:“圣上,刚才那扶桑女子说愿嫁于我唐国皇子,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长孙皇后的话一开,到是把这大殿中的尴尬给破了去了。

  至少,钟文不再尴尬了。

  不过,钟文不再尴尬,但李世民以及众朝臣却是开始尴尬了。

  毕竟,这里是太极殿,主事者应该属李世民的,而如今,却是换成了李世民的妻子,这是什么个情况呢?

  总之,众朝臣就是不回话,也不应答,冒似集体在抵制什么一样。

  女子不参与政事,这是天下人皆知之事。

  而今天,长孙皇后却是第一次前来朝堂之上,而且,还过问起扶桑使团所说之事。

  或许,男子的骨子里就存在着男权至上的概念吧,要不然,也不会集体不说话了,甚至于,李世民也都不说话。

  场面,再一次的开始陷入安静当中,再一次的开始显得诡异了起来。

  而长孙皇后此时已是知晓了自己不该多言,更是知道晓了自己不该过问朝政。

  随即站起了身说道:“是妾身的不是,朝堂政事,确实不该我一个妇道人介入,妾身这就离去。”

  当长孙皇这话一落,众朝臣却是开始向着长孙皇后躬身行起礼来。

  这足以表明,大殿中的众朝臣确实不愿意见到长孙皇后过问朝堂政事。

  长孙皇后瞧着朝堂中的众文臣武将们,随即带着几个女官离去。

  谁也不说话,就此静静的瞧着长孙皇后的离开。

  而钟文心中虽想说什么,但也知道,这是李世民的事情,他也不好多言,只得站在那儿,闭目养身。

  ……

  好半天之后,朝堂里到是恢复原来的景像。

  李世民也坐回到他的宝座上,静静的看着大殿中的众人,想问话,却也不知道向谁问了,只得转向巨鹿郡公魏徵问道:“魏爱卿,你来说说看,这扶桑使团之事该如何定论?”

  李世民的话,打破了大殿的安静。

  随着李世民的话一落,众朝臣开始轻声细语的交头接耳了起来。

  魏徵思虑了一会儿后站了出来回道:“回圣上,臣认为,这扶桑使团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扶桑国离着我唐国甚远,又相隔波涛汹涌的大海,真要如扶桑使团那般请求,需要派兵前往,那必然会使得我唐国国力渐弱。”

  “更何况,我唐国还需要面对吐蕃国,以及土谷浑,兵力更是需要分散应对,再加之我唐国旱情日趋严重,想来,今年我唐国的粮食将会面临一个大问题,如此时再派兵援救扶桑国,到时必然会使得我唐国国力更加低迷,此事,需从长计议。”

  魏徵的话,说的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话语。

  但是,也表明了,他魏徵也不是很想同意那扶桑国的事情,至于他嘴中的从长计议是什么,那可就不好说了。

  “启禀圣上,我唐国与扶桑国历来交好,如果此时拒绝了扶桑国,最终,扶桑国必然会因我唐国救援不及时,导致两国交恶,圣上,就此事之上,臣建议可以派上一些兵马前往。”此时,邢国公房玄龄却是站了出来,向着李世民谏言道。

  “是啊,圣上,扶桑国与我唐国早有渊源,如此事不应下的话,到时必然会让各国心寒啊。”

  “圣上,臣也同意房相之意。”

  “圣上,臣……”

  此时,文官这一侧的人员,大多数是同意房玄龄的建议的。

  “老程我反对,你们这些酸腐,打战你们懂吗?不懂就别在这里瞎叽叽。”此刻,程咬金却是蹦了出来,直接反对道。

  “臣也不同意。”

  “要打战,你们去打吧,反正我尉迟不愿去什么扶桑国。”

  “就是,要打你们去打吧,我也不去什么扶桑国。”

  随着文臣们的赞同,武将们大多也都跳了出来反对。

  总之,这文臣与武将们,大部分之时,意见都是相背的,谁也不会同意对方的意思,就如此时一样。

  这样的场面,李世民早就见怪不怪了。

  文官同意的,武将必然反对,武将同意的,文官们也同样会反对。

  很少有达成同一战线的,更别说齐心协力的场面了。

  随着大殿中的文官武将们的争吵一起,场面极度都快要失控了。

  这要是有个裁判吹一哨之后,必然会打起来的。

  不过,钟文却是依然闭着眼睛,在那儿养神呢。

  大殿中的朝臣所议之事,他不想过问,更是不想开口说什么话。

  刚才扶桑使团的人在之时,钟文的话都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自己坚决反对出兵去帮助什么扶桑国。

  不管于情于理,钟文都觉得此事不可以。

  谁的人命不是命?

  用唐国将士的命去换山背大兄的皇位?

  划不来,绝对的划不来。

  用钟文的话来说,唐国百姓,任何一人,都比扶桑国人要尊贵的很,怎么可能会用唐国将士的性命,去帮助什么一个并无多大用处的扶桑国呢?

  可是,钟文的反对,并没有影响朝臣的争论。

  或许,在他们的眼中,钟文已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人,因为,李世民没有说话,那就说明这场架,是可以吵下去的。

  此时,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心里也在打着鼓,想着该如何行事,又能帮助扶桑国,又能把那扶桑国的皇女纳入自己的后宫,而且,还能不用浪费唐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可是,想来想去,他也没个好头绪。

  可这朝堂中的争吵依然,这更是让他头大的不行。

  “好了。”李世民大喝一声后,再一次的说道:“扶桑国之事,确如魏爱卿所言,需要从长计议,房相所说的,同样也不无道理,扶桑国历来与我唐国渊源不浅,如不援助,确实有些过了,况且,我唐国乃天朝上国,如拒绝的话,必然会让其他番国有所诟病的。”

  李世民的话,到像是给此事定了一个方向了,那就是援助。

  但这援助,却又如魏徵所说,需要从长计议,但这个从长计议,真就那么好计议的吗?

  而此时,一直站在那儿闭目养神的钟文,却是睁开眼来,看向宝座上的李世民说道:“圣上,我反对。”

  当李世民见钟文突然喊着反对之声后,心中不喜。

  而这股不喜,除了钟文的反对声之外,同样也是不喜钟文示意李山把长孙皇后给招来了。

  就长孙皇后突然来到朝堂之事,李世民早已是猜到是钟文向着李山所示的意。

  着实,一个不听令的臣子,真要是反对一个帝王的话,除了不喜之外,真要是换一个人,说不定李世民早就让此人回家养老去了。

  可是,李世民对钟文的不喜,也只能是不喜,但却是不会表现出什么来。

  “钟常侍,此事还未定论,待众人商议后再来定夺如何?”李世民瞧向钟文说道。

  钟文再一次的拱手言道:“圣上,扶桑国使团来我唐国求援是因为其国内皇权争端,而扶桑国的皇权争端,那是属于他国内政,更何况,苏我一族对山背大兄打压,这与我唐国有何关系呢?扶桑国的皇权更迭,本就是他国之事。”

  “如,为了一个扶桑国的山背大兄,就要征召我唐国将士前去救援,那如果其他番国也都如此,敢问圣上,我唐国又有多少将士可以征战呢?”

  “好,就算是圣上真要派兵前往扶桑国,就那千里之距的大海,依照我唐国的战船,可横渡吗?想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吧?难道真要我唐国将士葬身于鱼腹不成吗?那我唐国的将士也太不值钱了吧?”

  “再者,扶桑国乃一岛国,四面环海,其民众属于未开化之民。我唐国的子民都还处在饥寒交迫之中,为何要为他国征战?就因为圣上所说我唐国是天朝上国吗?”

  钟文的话,基本都属于反问,而且,反问的人,还是当今皇帝李世民。

  随着钟文的反问之言一落,到是把李世民给逼得落入了墙角的尴尬之地了,使得李世民都无话可说了。

  可是,无话可说,并不是不说,而是李世民觉得钟文这个常侍,是不是过问朝政有些太过了。

  本来,李世民把钟文叫过来,只是应对一下扶桑使团中的两名先天高手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扶桑使团的人一入朝堂之后,那扶桑使团的使君原来是一位极美的女子。

  而且,人家一来说直接把来说道了出来,以人换自己父亲的皇权,而李世民又是一眼就看中了那位扶桑使团的天野樱子。

  可谁会想到,这堂朝堂之议,到是成了钟文的个人的秀了,而且,这场秀,一直是反对之声,而且,还打了李世民的脸。

  不喜,不高兴,非常的不高兴。

  是的,李世民此时确实如此,一脸的不高兴。

  非常不高兴的李世民,怒视着钟文,“钟常侍,此事暂时作罢,如钟常侍累了,就早些回府去休息吧,散朝。”

  说完话的李世民,直接带着亲卫们离开了。

  又一次的朝堂争议到此结束了。

  有人高兴,有人不高兴,更有人幸灾乐祸,乐见其成。

  高兴的人居多,不高兴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