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巧学经济学. 9.违章停车错在哪里?

《巧学经济学.》9.违章停车错在哪里?

作者: 字数:1202 书籍:巧学经济学.

  导语:

  所谓“理性犯罪”,意为罪犯从事犯罪活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人从事犯罪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因此,他必定要考虑其行为的成本、收益。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追求一定的犯罪收益,付出一定的犯罪成本,不过犯罪成本要小于犯罪收益。也就是说,当人们从事犯罪活动的收益超过他犯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时,他就会选择从事犯罪活动,这就是理性犯罪。

  有一次,一对夫妻去位于市中心的肯德基吃饭。不巧的是,当他们赶到肯德基附近时,停车场中已经没有了停车位。思考一阵后,朝气蓬勃的丈夫决定把车停留在最多只允许停车半小时的地方。这时,妻子问丈夫:“这里只能停半小时,我们吃顿饭的时间肯定不止半小时,难道我们要被警察罚款吗?”丈夫诡异的一笑说:“停这里有可能被罚款,但我想警察应该查得不严,所以我们可能不被罚款。”妻子听了听,似乎还是有点不明白,又接着问道:“这是理性违章吗?”丈夫干脆地答道:“是。”

  在上述故事中,丈夫明明知道违章停车要被罚款,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违章停车。这就是“明知故犯”,也就是加里・贝克尔的“理性犯罪”理论。所谓“理性犯罪”,意为罪犯从事犯罪活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正常的人从事犯罪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因此,他必定要考虑其行为的成本、收益。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追求一定的犯罪收益,付出一定的犯罪成本,不过犯罪成本要小于犯罪收益。也就是说,当人们从事犯罪活动的收益超过他犯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时,他就会选择从事犯罪活动,这就是理性犯罪。

  加里・贝克尔,作为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以研究微观经济理论而著称。他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构建理论体系,坚持用经济人假设逻辑一贯地解析全部人类经济行为。1992年,他因“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推广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如现实生活中有企业家所犯的“操纵证券罪”,根据效用函数的原理,比如集中资金控制流通股这样操纵证券,量刑是有期4年,而在这次操纵中可以得到的资金:回报是2亿,就是说每坐一年牢可以得到5000万,而在市场上过着犯人都不如的生活也未必能每年挣100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法分子都会采取理性犯罪。

  有一个从贫困山村走出来的青年,村里人对他的评价都很好,说他老实、善良,但是几年后这个青年沦为一个抢劫杀人犯,以被判处死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说,穷他可以忍受,只要别人能善待他。他又说,他打工四个月了,都没有休息过一天,但只旷工一次就被开除了。如果不是每天工作12小时,如果一个月能休息一天,如果他的工钱再多一点,他绝不会走这条路。他考虑到与其选择忍耐,一个月累死累活挣不到几个钱,不如去抢劫,只要得手一次就可有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收入。

  青年也知道抢劫被抓后会坐牢,甚至被判处死刑。但在高成本和高风险的衡量下,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会犯罪,会受到惩罚,而是他们衡量了犯罪的得与失。很多人的一句口头禅是“抓不着就算我走运”。

  出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考虑,国家必须严厉打击这种经济犯罪。其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不法分子的小算盘,提高犯罪分子预期的犯罪成本,对待罪犯实施更有效的惩罚,对罪犯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的罚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