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巧学经济学. 9.来自外太空的“低碳经济”

《巧学经济学.》9.来自外太空的“低碳经济”

作者: 字数:2335 书籍:巧学经济学.

  导语:

  二战以来,石油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有力支撑,在造就辉煌的经济奇迹之外,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世界气候的逐渐恶化,其背后推手是越排越多的二氧化碳。环境问题,已成为对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最严峻挑战。

  2009年11月初的北京就迎来了当年的首场降雪,这也是22年该市降雪最早的一年。不到10天,一场暴雪又袭击了中国北部六省,波及范围之广、来势之汹也为多年罕见。11月中旬,杭州也出现了“昼如黑夜、电闪雷鸣”的怪天气。10月12日―13日,欧洲的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家迎来2009年的第一场大雪,也破了这些国家最早下雪的纪录。全球气候到底怎么了?反常天气现的原因何在?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访华时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口号为我们揭开了“气候反常”谜团的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六十多年里,世界各国依托石油发展体经济,在造就辉煌的经济奇迹之外,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后果,便是世界气候逐渐恶化,其背后推手是越排越多的二氧化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对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最严峻挑战。气候反常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250亿美元――这比每年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资金总额要高得多。到2030年,经济损失更将达到*****美元。

  传统实体经济如继续增长,意味着气候进一步恶化,各种极端候现象将会相继出现。与一般的环境污染物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强的越界污染性,任何国家都无法借用以往转移生产的方式来局部解决。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硬性约束,调整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向“改善气候”所要求的新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这种新经济正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要用低碳能源、低二氧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2007年,联国讨论制定2012年开始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低碳经济看做是拯救的正当途径。2009年,伦敦G20峰会刺激方案中的资金,使经济朝着有复能力的、可持续的、绿色复苏的目标迈进。我们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低碳经济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的关系看,低碳经济是指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的经济。如果化石能源消耗相对干经济增长是非常小的正增长,相对低碳化的经济;如果化石能源消耗相对于经济增长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就是绝对低碳化的经济。

  从微观上的物质流过程来看,低碳经济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在经济过程的进口环节,要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高碳性的能源。在经济过程的转化环节,要大幅度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提高工业能效、建筑能效和交通能效等。在经济过程的出口环节,要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增加地球的绿色面积,吸收经济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即所谓碳汇建设。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就业、减排三重效益。在当今世界,讨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不能单一地考虑某种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能够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或创新活动,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的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能减排重效益的新型产业,才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增长点。低碳经济之所以被认为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的增长点,就是因为它具有明显的三重效益。

  例如,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建筑领域能耗及其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产生量占总能耗及相应排放量的30%―40%。如果用好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建筑能耗降低70%―80%。向清洁和高效城市公共交通转型,则具有明显的就业放大效应,每创造一个直接的工作岗位,就能让相关行业出现4个工作机会。

  预计到2020年左右,低碳经济将会在全世界范闹内形成较大的气候。联合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绿色发展的动由三个阶段组成。

  (1)在短期内,即在2009-2010年要拿出全球GDP的1%(相当于7500亿美元,占到当前全球拯救经济危机3万亿美元的25%)投资于低碳领域,让经济复苏具有足够强度的绿色比重,为危机后的经济转型打下基础。

  (2)在中期阶段,到2015年,要努力通过低碳经济消灭极端贫困,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3)在中长期阶段,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色就业的同时,实质性地降低经济增长对碳基能源的依赖,为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要相对于1990年减少20%的目标做出贡献。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打响。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压力,也是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环境保护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推进意义。同时,中国在低碳经济的三个行动领域,即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建设性能源项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具有培育成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然而,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面对如下挑战: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传统实体经济特征突出的高碳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0%以上,高碳能源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1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从1993―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8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传统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据估计,以2008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要花数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作为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沉重负担。

  尽管如此,为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应该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并且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大力推广。目前,国内有10个城市率先推动LED绿色照明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趋势愈发明显。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将是绿色的中国、环保中国,极端气候现象出现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