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明末建工业 第417章 升级内燃机

《回到明末建工业》第417章 升级内燃机

作者:万剑长空 字数:4515 书籍:回到明末建工业

  北京城,大夏皇宫。

  北方的秋季要来得更早一些,此时已经是秋风萧瑟。

  陆舟一身轻装,脚踩着金黄落叶,来到皇宫的一角院落。

  在此处摆放有一台巨大的机器,通身竟然用红布包裹着,十数名侍卫严加把守,足以见得对这台设备的重视。.c0m

  “快打开,皇上来了!“

  徐光明从红布底下钻了出来,远远的就见到陆舟的身影,于是命令道。

  夏国已有规定,皇上来视察科研进展时是不用接见准备的,是为了避免形式主义浪费时间,可这并不妨碍着大家有眼力劲。

  徐光明现在已经是夏国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了,并且对陆舟是绝对的敬服。

  在陆舟的建议下,第一台内燃机已经可以点燃启动了,徐光明亲自从远北押运过来,并且组装的设备。

  陆舟来到内燃机跟前,这还是一台极大的设备,足足有一人半高,活塞、传动杆和齿轮等都裸露在外。

  再细看之下,整个设备的细节都处理等很利落,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夏国在零件规格上的进步很大。

  陆舟绕着内燃机转了一圈,心头很是满意,内燃机的出现可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夏国的疆土现在辽阔了,尽管在草原上有了一条简易铁路,政令要想送达到勒拿河的角落也要大半年的时间。

  如果军队的机械能力进一步提升,能造出可传输的履带由内燃机带动,其意义非凡,用一两年的时间,由草原一直打到北欧平原都不成问题。

  “皇上,张一蛋还想把这内燃机装到他的铁甲车里嘞……那家伙的蒸汽甲车是造出来了,只不过走几步就停停……气人得狠……“

  徐光明在一旁介绍着远北的工厂情况,现在的陆庄依靠着优质的火油资源,以及技术底蕴,已经成为了远北的工业中心,甚至对整个夏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内燃机当然是要放车里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这设备还太大了。”

  陆舟一边说着,手指敲了敲两下气缸,发出“咚咚“的声响,看起来一切都没问题,说着同时拿起了一旁的摇柄,也不顾侍卫们的阻拦,亲自发动起了内燃机。

  就像是发动一台拖拉机。

  陆舟为了这一刻可是提前练过的,手腕收紧,手臂上不断用力,随着一阵阵“噼里啪啦”的排气声,忽然猛地一收。

  转柄从内燃机上拔了下来,整个设备依然保持着持续转动。

  徐光明是一脸看得惊奇,没想到自家皇上是天纵之才,第一次见到就会用上了,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马屁。

  “吾皇威威!”

  “万岁!”

  周围的研究人员高呼着,良久才停了下来,最边上还有大夏日报的记录人员,想必明天就会有夏皇的新闻出现在报纸里。

  陆舟挥了挥手,众人安静下来后,才又交代了几句关键的信息,同时内燃机在车架上的应用要加快改进准备。

  如果内燃机出现了,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快解决。

  按照现在的进度,不出半年,就能有一辆可以正常发挥功能的内燃机车辆了。

  “回宫吧!”

  陆舟从院落里出来,回到国务厅处理政务,这时的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了,在皇宫的路边上有路灯不断亮起,皇宫的远处隐隐能看见的高楼……如今整座京城的变化是日新月异。

  陆舟回到了政务厅,脑海中还在想着内燃机改造的问题,这时候许三急匆匆从外边赶进来了。

  “皇上,大喜的事情,南明的最后一支主力被全歼,左良玉父子兵马也全灭了,刘青峰在九江城,正准备与乌拉会军……”

  许三兴奋说道。

  “马士英兵败了?左良玉也灭了?”

  陆舟略微有些意外。

  夏军推进的速度远远超乎他预料,夏军没有足够的渡江船只,可偏偏两路兵马的渡江战都极为顺利。

  “只是还剩下一些散兵,马士英盘踞九江城,与左良玉双方共八十万军决战,刘青峰在百姓帮助下渡江把两边人马都给端了……

  那左良玉早就亡了,其子左梦庚贸然领兵,攻下了九江城却折损主力军……最后死在了九江城,惨!”

  许三只说了个大概来龙去脉,陆舟心中也了然了。

  看来当下全国就算是统一了,只要推进得快,剩下盘踞在边远的朱明残余势力就难以起势。

  “看来内燃机造出来刚是时候,国内的铁路要加速铺设了,南北贯通才便于治理。”

  对于势在必得的事情,陆舟没有过多的喜悦,现在想到的是更远的计划。

  如果需要的话,在今年冬天,陆舟就需要下一趟江南了,好去安抚江南百姓,随便设置官吏属衙。

  江南拿下了,夏国人口大涨,那么能做的基建也可加快速度。

  “那更偏远的地方如何了,朱明残余的藩王可有消息?”

  陆舟接着问道。

  “福州有个唐王朱聿键,或许有起事的可能,这人府上兵马不多,但福州有个郑芝龙,此人在福建经营多年,若是与唐王联手,或许能掀起些许风浪来…...

  还有一个就是前朝的桂王朱由榔了,此人若是继位还是名正言顺,可朱由榔久出边远之地,身边没有精兵良将,难成气候…..顶多在山旮旯里转悠……

  而至于南明的皇帝朱由崧,这家伙逃离南京城,在江南名声早就臭了,完全可以忽略……”

  许三作为夏国的情报头子,早就对前朝的残余势力了解得非常清楚,先前说到的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这两个人,夏国的细作已经在各种藩地上活动了。

  “如此甚好,南明诸王再成不了气候,成了气候也团结不起来……接下来该剿灭匪军了,李自成的残兵在秦地已经被逼上绝路。

  张献忠的大西国迁到西川又开始忽悠一票人折腾了,这两人可以解决了……“

  陆舟指了指地图上的两个角落,除去了华夏本土最大两支反抗军队,剩下的两支贼兵也该剿灭了。

  许三听言点了点头,他看两支贼军早就不顺眼了,还是尽早除去为好,只是这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皇上,西南面又消息传回来,李自成有归降的意识了?我们该如何作态?“

  “归降?“

  陆舟闻言冷笑。

  李自成若是归降夏国,当然是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此后天下的贼兵再不敢折腾。

  只不过,这李自成是个贼王,同时还是一个天生的造反家……

  “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人都除了去,留下来太危险,夏国也不差这两人!”

  陆舟平淡的说道。

  ……

  翌日。

  北京城内的大夏日报,接连爆出了三条消息,再次轰动了全程。

  其中就是内燃机的正式问世,歌颂了夏国皇帝如何开启了夏国科研的新篇章云云。

  第二条消息是刘青峰在九江城团灭了马士英,左良玉的大军,至此南明再无可调动的大军。

  最后一条就是夏国剿匪令了……

  “吾皇真是霸气,一统江山,不过是眨眼时间,看来南明不过如此。”

  “不错,先前城内还有些人不知廉耻,不少的士绅学子,暗地里祈求南明攻回北京城嘞。”

  “现在南明已经完蛋了,这报纸上不是说了,天下如今只有匪了……不在夏皇统治下的皆为匪……”

  整座北京城的百姓都惊叹于夏皇的霸气,主要还是因为第三条政令,夏国宣布天下归一,现在正式进入剿匪阶段。

  什么南明,大西国,闯王都已经不存在的,对于夏国来说,这些人都是如山匪,只是阻碍夏皇统治的小丑罢了。

  而剿匪的任务,主要还是由河套地区的驻军进行,南边疆的几位南明藩王则是由少许夏军带着归降的前朝兵马陆续平定……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偏远,熟悉环境的降军能更好行动,只要武器充足就不成问题。

  至于乌拉、刘青峰麾下的精兵则是在逐渐收拢,开始修养生息,专注于基建任务了……

  ……

  西北,秦地。

  秋风萧瑟。

  李自成自从回到了老巢就没消停过,按道理来说此处本是李闯的发家之地,回到了秦地关起门来就是易守难功。

  可谁能想到的是,这秦地上不知何时有了许多忠属于北夏的小县城,就比如这西安城外不到三十里地的县署,县里百姓早就经过了思想改造,县令号称是个读书人,可带兵打仗厉害得要死。

  想这些县城都是曾经夏国布下的暗子,李自成就算不懂星火燎原这个道理,现在也已经切身感受到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东山再起简直就算难上加难,更何况东面还有追兵堵截,北面有河套兵马不时打秋风……

  李自成感觉他的逃亡之路并未结束。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胡夏兵马开始大部进兵了,入犯我国!”

  李自成麾下的小卒大喊着。

  闯军现在地盘小的可怜,可李自成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入了秦地后就宣称此处封国了。

  原因则是张献忠也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李自成的处境要比张献忠差得太多,秦地百姓鲜少有人听他的,想要再往西去甘肃等地…..甘肃等地也不行,因为那边听说有孙传庭带着兵马,孙传庭也是夏国的人。

  “使节呢?先前派去给胡夏的使节?可是有消息传回了?”

  李自成又连忙问道,他是知道反抗不成了,又或者是想延用以前对明廷的那招缓兵之计。

  只不过今非昔比,小卒摇了摇头:“使节未有消息……也未……”

  “也未如何?”

  李自成连忙问,他派去的使节可是身边亲信。

  “使节也未过来,似乎逃了……”

  小卒低声回复。

  “他奶奶的!“

  李自成气得直爆粗口。

  自从北京一路逃亡,身边的大将一个个战败身死,能用的人是不多了,现在连个可靠的使者都派不出来了。

  “看来胡夏是真的想要来硬的了!”

  李自成咬牙切齿,这样的屈辱他难以承受,虽然大半辈子的经历坎坷,可现在他已经是做过皇帝的人了,再被人如此无视就显得极不是滋味。

  想当初他攻入北京城时,明军都排着队来投降,如此却完全不同了,在自己的老巢都得提心吊胆的。

  “先征兵,召集流民百姓,越多越好。”

  李自成烦闷不已,吩咐了一句后,走在大厅里不断思考着出路,只是没过了多久,府外传来了喧哗声。

  “皇上,大事不好了,外边有贱民,开始造反了!”

  有小卒慌乱进来说道。

  “造反?”

  李自成是又急又气,造了一辈子返,现在还有人敢造自己的返了?

  “还有人敢在朕的地盘上造反?”

  李自成披上衣袍就往外跑去,一众亲卫来路,在西安城内暂且没有动乱,只是刚登上了城楼,只见到外边有许多的人影。

  “这些都是征集来的流民百姓?”

  李自成下意识的问道。

  “皇上,不是征集来的,是自发来的……来围城……”

  有将领小声提醒。

  现在城外的形势,明显是夏军还未至,又或者夏军已经来了,就是不知道已经到了哪里。

  “皇上,战还是不战?城外是夏国的细作作乱,领头的本是一位县里,后来听说是夏皇的学生。

  正是这些人四处作乱,迷惑百姓!”

  有人愤怒的说道,现在秦地的百姓也没那么好忽悠了,甚至还开始主动攻打义军了。

  “战……”

  李自成看着外边,有些犹豫,又是转声道:“战又如何战?城外都是朕的子民。

  不战!“

  “吾皇威武!“

  “是爱民的榜样!“

  几位随从也匆匆跟着李自成的步子走下了城头。

  李自成这时心中多有决定,这大城终究不是他的久留之地,做起流窜的老本行或许才是出路。

  第二日。

  整座西安城寂静无声,李自成取出了这些年走南闯北记录下的各地路线图,这或许才是他活命的本钱了。

  “西安府各关卡本就无受,关隘都在夏军手中,今百姓动乱,朕之大顺国要再入特殊时期……”

  李自成说了一通大道理,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西安城过于显目,大顺进入秦地后又始终建立不起政权,只得再次流窜了。

  秦地西南还是有许多深山老林的,过个几年出来又是一条好汉!

  这时,在西安城外隐隐传来

  “皇上,可是现在深山里已无流民了,若是几年后夏国无乱,我等如何起业?”

  有人问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曾经随时可以造反,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流浪人群,可是现在百姓们都想着驱逐闯军来着……

  这地位跟以前完全没法比。

  “胡儿如何能撑起朝政?这天下早有乱的一天!”

  李自成说的是斩钉截铁,转身骑上战马,往西门奔去。

  从昨夜就有消息不断传回了,西安府各处已经不听李闯调换。

  此时城外的炮火声更为猛烈了,李自成头也不回,带着亲卫直接往城外逃去,他竟是要学朱由崧弃都而逃,只不过是要比朱由崧好些……他是光明正大逃跑的。

  西安府,边境。

  这时的夏军早就从河套一路南下,一路过了黄土高原,百姓夹道欢迎,又于潼关于东来的中原夏军混合。

  这时中原的夏军混编有前朝归降的军队,经过改造后可派上战场,总计有七八万数,再加上河套的精兵……夏军这次“剿匪”行动声势浩大,不仅是要整顿秦地,张献忠也是要处理的……

  李自成在秦地的根基不牢,自然是抵抗不住的。

  西安城在李自成走后不到半日就已陷落,夏军一路进入西安府,毫无阻碍。

  三日后。

  葛三刀这时在西安城府衙门口,心情却没有多好,因为李自成没有抓到。

  对于李自成这样的流寇来说,没有彻底扫清的话,还会到处闹事,相比之下拿下西安城更是要容易些……

  “葛司令,恭喜,西安府拿下了,大顺国也完了!”

  有夏国的将领开始恭贺。

  “恭喜,谈何恭喜?皇上要的命令是拿下李自成的人头,此贼不死,大夏国的西南就不得安定!”

  葛三刀面色冷淡的说道。

  南面的消息已经传回来了,乌大总管跟刘青峰仗打得如此漂亮,他又如何甘愿落后。

  而且相比于刘青峰等人,葛三刀作为军区司令是治军最严的,为人雷厉风行,军队也是如此。

  自从接到北京的命令后,就急行军南下,一直打到西安城不过才花了七日时间。

  中途有阻拦的匪军,统统被轰得渣都不剩,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司令,我明白了,这就派铁血军出战!

  这些铁血军我们带了三个排,分三路追兵,李自成跑不掉!”

  夏军将领说道。

  铁血军是葛三刀麾下特有的兵种,从远北恶劣环境中选拔出来的将士,身披轻装,装备有夏军最先进的火器,同时也善于冷兵器搏杀,最适合于深山老林里间作战。

  “派他们出去吧,不仅是李自成,闯军相关人等,一律就地杀之!”

  葛三刀直接下了命令。

  夏军将领闻言也不觉意外,毕竟这个时候还在跟李闯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无可救药的了。

  夏国的追兵很快派遣出去,沿着李自成的踪迹追寻,同时西安府的政令也不断颁布出去…..

  至今日起,秦地皆同中原法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