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略与菩萨有染 第七十二章 她决定了,就嫁他

《略与菩萨有染》第七十二章 她决定了,就嫁他

作者:灵魂小青龙 字数:2957 书籍:略与菩萨有染

  书舍一年一度的诗词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如言才刚任职御史台,公务繁忙,也舍不得这书舍,非要去同那些年轻人争当证词人,人家可是御史大人,谁敢跟他抢。

  每日忙得公务都在书舍处理,当了大官,有了俸禄,愣是没能从书舍搬出去,往日还要修复书籍来抵食宿费,现下真的是白吃白喝了。

  倒也有好事,今年诗词大会所有花销都有谢府承担,谢忱那个纨绔子弟,没想到还有些手段,年纪轻轻任户部尚书,愣是没让人欺负,反倒用迂回政策将人治的服服帖帖,新开辟几条商路,减免了百姓的赋税,还提供了大量的活计。

  眼下京都一派祥和,要说有什么大事,那就是西南将军今日启程驻军西南,无诏不回京。

  文官改革后,开放了言论自由,无论朝中大小事,都可公示,百姓若是有不满,可在民间纠察坊谏言,若是被采用,还能得赏。

  因此,百姓对这朝廷之事可是上心地很。

  萧元君从外面回来,见伊人倚坐在榻上,专注地看着什么。

  走近了,才看清她是在看刚刚词会上比试的文章。

  闻到一股芝麻香,伊人抬起头来,见她家兄长撑在榻上在看她手里的文章,放下书卷,端正了坐姿,“兄长怎的来了?今日不是要去送西南将军?”

  萧予安将芝麻饼推到她面前,拾起她案前文章,“已经走了,诺桑郡主托我给你带句话。”

  伊人倒水的手一顿,觉得稀奇。

  十七那夜宫中一闹,皇上不知是何缘由,竟真的取消了这门婚事。

  西南将军以此事做文章,说皇上言而无信,瞧不起他们武将,说既如此倒不如让他回他的西南老家,永不回京。

  皇上这些年虽然懦弱,但天家威仪也不容人随意践踏,当即下令秦家永驻西南,无诏不得回京。

  许是觉得愧疚,又给秦诺桑赐了婚,夫家头衔不低,只是没有实权,秦家的兵权落到他手上,也没有什么威望,萧野照样指望不上。

  秦将军这盘棋下得精明,十七是他选的人,旨意是皇上下的,这一悔婚打了两个人的脸,惹恼了陛下,又将自己摘出京都,保全了秦家和西南。

  只是皇上皇上为何突然悔婚,伊人至今也没有想明白。

  “什么话?”她那夜同诺桑郡主匆匆一见,便觉得她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她家侍女胆小,唯唯诺诺不敢看他们,主子又怎么会是那种嚣张跋扈的人。

  萧元君接过小挑递来的帕子,净了手,才缓缓开口道:“她说,姑娘是天底下顶好的人,也是最幸运的人,愿姑娘觅得如意郎君,这般,会有许多人都为此感到幸福。”

  是啊,许多人!只要你过得幸福,爱你的人会感动幸福,爱着爱你的人也会幸福,姑娘,觅得如意郎君罢。

  伊人听着,这人是个好姑娘,那夜那场雨,该是经历了什么吧,“兄长可替我谢过郡主了?”

  “我觉得,理当如此。”

  “我也觉得理当如此。”

  吊儿郎当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两人抬头望去,就见萧予安站在门外,一脸无奈,摇了摇头朝屋里走去,朝二人作了一揖,自个坐下倒茶,自在得很。

  伊人和萧元君心里神会,也不说话,十七憋不住了,从门外探出个脑袋,见三人围坐在一起,没有注意到他,顿时泄了气,扬着马尾走进去,“怎的都不叫我呢?”

  萧元君看到他就来气,虽说秦诺桑是无心的,但他就是忍不住气这十七。

  十七被他盯着,也没什么不自在,提着灯笼蹲在伊人边上,仰着脑袋望她,“我把花灯做成了灯笼,就算雨天也浸不湿,我还放了熏香,驱蚊避蛇,以后走夜路你就可以提上它了。”

  伊人提着灯,伸手理了理他的马尾。

  萧元君和萧予安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当他二人不存在,“你二人今日怎么会来?”

  说到这,萧予安可就有话要说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今日百官都去送西南将军了,掌云间账簿无人打理,正巧晚间来书舍看看前几日诗词大会的文章。”

  看文章是假,十七不过是寻个借口,来看他的小娘子罢,顺道将他压了过来。

  十七成为监考官后,掌云间也算是半个皇商铺子,店里的账簿都是十七的“门生”,当朝新贵文官在打理,省了他的事,今日百官前去城外送西南将军,他便又被压着过来打理账簿,他自己就在一边捣鼓一个莲花灯,也不知在做什么。

  “为何今日百官相送,你不在其中?按理你封了新王,皇上早该召唤你才对?”

  伊人将灯笼递给小挑,十七便也顺势坐到椅子上。

  对于皇上对萧予安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摸清,要说不看重,早先皇上又让他参与户部吏部一案,有意让他袭爵封王,要说重视,他这新王至今未得召见,倒是排场,赏赐样样不少。

  伊人着实琢磨不透,这才询问出声。

  萧予安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苦笑着将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

  萧元君见此,岔开了话题,“前几日礼部尚书胡含光请奏陛下告老还乡一事你们可知道?”

  萧予安接过话茬,“听闻了,皇上以新文官刚上任,不熟悉朝中事务为由将人扣下了,胡大人便接机举荐了他的义子,胡有生,皇上似乎也有此意。”

  说到这,几人都沉默了。

  伊人觉得奇怪,“那胡有生听闻风评很好,在百姓中也颇有威望,是个干实事的人,怎么你们三个这幅神情?”

  “伊人什么时候也听得这些坊间传闻了?”萧予安随手剥了一个橘子,放在她身前,被十七一把抢走,重新给她剥了一个。

  萧予安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我云游的时候,因为旱灾曾在郡州停留,听闻朝中派人来赈灾,当时只听说是一个大人的义子,并没有放在心上。”

  “那人赈灾只做表面功夫,粮食发放下去就完事了,后续事宜也没有安排,最后是郡州大人领头,民间自发组织,才度过了这一劫。”

  “当时我急着前往边境,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听说此事,大家都说某位胡公子赈灾有功,升了官。”

  “可是赈灾这种事怎么落到礼部头上?我后来去查了下,当时郡州旱灾的事情根本没有上报京都,被上头压了下来,朝廷也根本没有派人来赈灾,坊间都说是胡公子大发善心,自掏腰包发放赈灾粮食,带领百姓渡过旱灾。”

  “这事传到京都,传到皇上耳里,就成了胡公子菩萨心肠,我当时一心铺在边境布防图上,只给父亲书信一封说明此事,不知为何,父亲并未收到那封信,等我回来时大局已定。”

  “那些郡州百姓怎么不站出来,这根本不是他的功劳。”小挑跟着伊人这么久,也还是没学会沉住气,愤愤出声。

  萧予安垂下眼眸,“不管功劳是谁的,当初胡有生肯放粮,已经是救了他们一命,念着这份情面,他们也只得承认,说着说着自己都信了当初是胡有生救了他们。”

  空气霎时又恢复了寂静,自这个话题开始,伊人就注意到十七的怪异,他过于沉默,眼神也不似平日里的光彩,而是沉郁的戾气。

  手轻轻搭在他的膝上,无声地询问。

  十七察觉到她的担忧,伸出手一下将人拢住,任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偏偏伊人也不好使劲挣扎,叫人注意到他们这不知羞的行为。

  十七跟个没事人似的,眼神都恢复了正常,脸上还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问萧元君,“那你呢?你又是为何对他不满意。”

  萧元君剜了他一眼,“就是碰巧遇见她调戏女子,那女子身份还不一般。”

  “谁呀?”

  “我呀!”众人扭头回头望去,就见夏知书抱着一个大果篮站在门口,嘻嘻笑着。

  侍女为她将们拉开了些,她抱着果篮大大咧咧进了屋,将果篮一股恼扔在地上,依稀听见西瓜破碎的声音。

  “知微见过太子,公主,十七公子。”

  而后像是才看到萧予安一般,夸张的捂着嘴巴,“哎呀!萧世子也在这儿啊,这么巧,我们可真是有缘。”

  几人笑而不语,萧予安额冒黑线,还是笑着同她回了礼。

  知微尴尬地挠了挠耳朵,开口道:“我没有偷听你们讲话,只是我抱着果篮走得慢些,就不小心听到了一点点。”

  “就一点点!”

  说出,伸出食指和大拇指比出一点距离,就真的只有一点点距离,让人很难相信她真的只听到了一点点。

  “母亲不让我在外抛头露面,世家子弟都有不认识我的,我去城外寺庙上香,胡有生以为我是哪家姑娘,想将我诱骗了去,正巧被偷偷溜出宫游玩的太子遇到,这才救了我。”

  “那当初怎么不责罚他?”

  夏知书嘟嚷着,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正巧就在萧予安旁边,“胡有人那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白的他也能说成黑的。”

  “她说只是同我开个玩笑,我也没有受到什么实质伤害,叫太子不能冤枉好人。我怕惊动娘亲,便请太子殿下不要声张此事,这才压了下来。”

  说着,咂吧了一下嘴,一瞬不瞬地盯着萧予安的手。

  萧予安见她目光热切,以为她是想吃橘子了,便将刚剥好的橘子放在她身前。

  夏知书也不客气,接过就吃了,一点不扭捏。

  吃着吃着,像是突然想起,连忙咽下嘴里的橘子,吃的急有些噎着了,连忙用双手抚摸着胸口顺气,“对了,我是来邀请你们来参加我的生辰宴的。”

  都在这里说了吃了半天了,这才想起正事。

  几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夏知书见状,不好意思地扬了扬下巴,示意萧予安再给她剥。

  萧予安叹了口气,认命地拿起橘子开始剥,细心地将根茎也给她摘掉。

  夏知书瞧着,这人温柔细心得很,重点是好看!

  她决定了,她要回去同爹爹娘亲说,她这辈子,就嫁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