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竹韵悠长 第四十章 竹笋深加工

《竹韵悠长》第四十章 竹笋深加工

作者:云林清 字数:2660 书籍:竹韵悠长

  李大翠被周觉明一问,脑子立即蒙了。自己还真没想过价格这问题。

  老头、老太婆选好竹笋,叫年轻女子称秤付钱。

  年轻女子问周觉明和李大翠,你们这竹笋卖多少钱一斤?两人一脸茫然地看着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在心里笑岔了,这两个山里来的山民,咋就这么逗呢?

  见两人六神无主,年轻女子忙说:“便宜卖,便宜卖,三块一斤,三块一斤。”

  年轻女子知道,刚上市的竹笋一般三块五或四块一斤。为了让两人的竹笋尽快脱销,便宜一点儿才是办法。

  周觉明和李大翠听说三块一斤,很是惊讶。这等山里粗货,竟然可以卖到这个价钱,实乃意外。

  周觉明忙接过老头儿老太婆挑选好的笋子放到电子秤上称重,李大翠则在旁边算账收钱。

  年轻女子又在旁边吆喝开了:“爷爷奶奶们,买了竹笋不买鸡,咋吃呀?”

  有的说炖猪脚,有的说炖腊肉。年轻女子说,猪脚、腊肉油腻,不如买了跑山鸡混着炖,既营养又健康。

  有听了劝的老头儿老太婆于是又买下一只或半只鸡,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县城不愧是县城,人口流量大,食材消耗多。到得下午时分,有些火锅店老板、中餐馆老板纷纷前来购买,两百余斤的鲜竹笋销售殆尽。

  眼看天色渐晚,李大翠不想急匆匆地赶回竹村,便想在城里住一晚,顺便看一下儿子春节购买的新房的装修进度。

  周觉明想到笋子好卖,趁当下应季,回去再挖一些来卖;如此,种子、农药、化肥的钱便有着落了。

  两人将账一算,各自揣了钱各奔东西。

  周觉明出得城来,快速奔往汽车站,幸好到双江镇的最后一班车正出站。周觉明拦住班车,攥着装竹笋的尼龙口袋,坐上班车,一摇一晃地赶回双江镇。

  摇摇晃晃中,周觉明睡了过去,甚至打起了呼噜做起了梦。不甚清晰的梦境中,尽是山林里突突突往外冒的笋芽儿。

  他扛着锄头,仔细分辩着不能成竹的笋子,一锄下去,胖胖的竹笋咔嚓一声被挖了出来,咧着嘴,像胖小娃一般对着他笑。

  “到了到了,下车。”司机大哥的声音突然响起。周觉明一看,双江镇到了。忙跳下车,租了辆摩托车赶回竹村。

  吃过晚饭,周觉明沐着月光来到吴思富家,将白天卖笋的事细细说给他听。

  轻快的语气,喜悦的神情,吴思富尽收眼底。如周觉明般的农民,小富即安,容易知足。靠自己双手挣来的钱竟让他们如此兴奋和满足。

  周觉明跟吴思富算账到,自己有七八十斤,卖了两百多元。明天上山再挖一些,农药、化肥的钱就有了。随后将吴思富的钱算给他。

  吴思富说,挖竹笋一定不要乱采乱挖,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而损坏了竹林。

  周觉明默默点头。

  现在他觉得,只要跟着吴思富干,一定会摆脱贫困。所以,吴思富的话几乎成了他心目中的圣旨。

  吴思富又说,你明天挖了竹笋,不要剥壳,连同笋壳一道运到城里去。

  周觉明不明所以,急忙问:“为什么?”

  周觉明不明白,为什么竹笋要带壳运到城里去。公路不畅,带壳的竹笋笨重无比,岂不劳命伤财?

  吴思富见周觉明不明所以,解释道:“剥壳的鲜竹笋不易存放。你们今天刚卖了那么多,明天又卖,还会有很多人买吗?如果带壳,就可多放几日。”

  周觉明一听,原来是这个理。自己一心想着卖钱,还没想过储存问题。看来,吴思富考虑问题真是全面细致。

  周觉明依言照办。

  第二天,王书记、李镇长带着镇政府工作人员到竹村检查春耕生产情况。吴思富将镇上领导带往山脚、山坳处检查。

  镇领导见竹村的水田还没栽插,知道山上季节晚一些,便没细问。领导不问,也得要解释。

  吴思富朗声解释道,水田早已翻耕完毕。由于山上气候较晚,秧苗尚未栽插;坡地已全部种上玉米、红苕、大豆等。

  王书记、李镇长见竹村山高林密,无多少田地,听完吴思富汇报,也就无心再检查大春作物栽种情况。

  过了一会儿,王书记像想起什么似的,问吴思富:“你们竹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你们村支两委有没想出帮助老百姓脱贫的好办法?”

  吴思富没料到王书记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千百年来,竹村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舀土纸、编制竹制品等,生活还算过得去。

  如今,国家提倡生态环境保护,说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所以舀纸行业被禁止,传统技艺即将失传。

  如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塑料制品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不再使用竹制品,所以竹村人民空守着万亩竹山,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日子却捉襟见肘。

  吴思富将竹村现状细细思忖了一会儿,直言道:王书记,依我看,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我觉得,我们竹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我们竹村群众应季采挖竹笋到县城出售,却运不出去,上好的竹笋只得埋没深山。

  再有,我们想饲养跑山鸡、生态猪,喂养的粮食拉不进来,长大的牲畜又运不出去。

  王书记何尝不知道交通不便滞约经济发展的道理,但他眼前尚无办法解决。

  不过,听吴思富提到竹笋,他似乎来了兴趣。

  “你们有没想过将鲜竹笋深加工的事?比如,将鲜竹笋晒成干竹笋,或者制作成笋干,如此便可解决竹笋较快过季的问题。”王书记信口说道,他心里的想法还不够成熟。

  “深加工这个办法好。”随行的工作同志附和道。

  “唐书记是交通局派驻竹村的驻村书记,他没办法将竹村的路修好吗?”李镇长插话问道。

  “去年,县交通局技术人员已来竹村勘察,不知设计方案现在出来没有。唐书记这两天就是为了这事,专门回城去跑门路了。”吴思富解释道。

  王书记听后,觉得唐小虹、吴思富都在想办法为老百姓办实事,心里觉得这两个干部做事踏实,值得放心。

  随后又叮嘱吴思富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帮助竹村人民早日脱贫奔康。

  吴思富连连应是。

  眼看中午时分将近,吴思富心里着急,中午如何招待领导们?要是唐小虹在就好了,他知道怎么招待领导;自己在这方面,笨嘴拙舌,场面上的话一句也说不来。

  王书记见吴思富犹疑,知道他心里在为招待午饭的事发愁。想着吴思富刚上任,许多工作还不熟悉,得让他慢慢适应。

  王书记便严肃说道:“吴村长不必为中午招待之事费心,我们打道回府,去镇上吃工作餐。你只管做好村上工作就好了。”

  心事被看透,吴思富窘态毕露,只得讪讪地说:“竹村经费紧张,手长衣袖短,无法招待各位,让领导们见笑了。”

  吴思富挥手送别领导。

  回到家里,吴思富一阵手忙脚乱地侍弄好鸡、猪,再给自己煮了午饭,胡乱吃了后,背着背篼去往竹林。

  他想挖一些竹笋回来试着深加工。如果试验成功,明年便可在竹村推广。

  吴思富来到竹林,仔细辩认着不能长成竹子的竹笋。找准竹笋,一锄下去,白白胖胖的笋子便滋啦一声破土而出。

  吴思富一口气挖回一大背篼竹笋,倒在地坝里后又去竹林里挖,不一会儿,地坝里的竹笋堆得跟小山似的。

  吴思富这才开始剥笋壳。剥去笋壳的竹笋,白白嫩嫩的,憨态可掬,俏丽可人。

  吴思富将竹笋切成长条,放入盛满清水的铁锅里,燃起柴火,开始炖煮;然后用竹筲箕盛出,放到地坝里的竹篱笆上晾晒,做成干竹笋。

  第二天,吴思富地坝里的篱笆上晾晒满了清水煮过的竹笋。一连几天,吴思富卯足劲上山挖竹笋,地坝里晾晒的笋子便越来越多。

  周觉明挖了笋子,如法炮制运往县城售卖。果然如吴思富所说,买的人少了许多。剥了笋壳的笋子被太阳一晒,萎蔫蔫的。周觉明这才觉得吴

  思富思虑周全。

  周觉明将未卖完的笋子交由鸡店年轻女子代卖,自己则匆忙回家。来到吴思富家,见他家地坝里晾晒着竹笋,周觉明又搞不明白了,吴思富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吴思富见周觉明急急慌慌的,解释道:竹笋采挖有时效性;鲜竹笋售卖又有局限性,如果真想由此获利,只得想办法进行深加工。

  竹笋深加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作成干笋子。到得冬天,干竹笋炖鸡、干竹笋炖腊猪脚,都是上好的美味佳肴。至于销路,可联系城里、镇上的干鲜店售卖。

  周觉明听吴思富说完,心里对吴思富佩服得五体投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