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第一百零七章 政事堂剑拔弩张

《当特种兵来到大秦》第一百零七章 政事堂剑拔弩张

作者:天灵仙事 字数:2550 书籍: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仆人开门,卫鞅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先生在家否?”侯嬴?对,是他!

  卫鞅疾步出得书房,来到廊下,便见满身是雪的侯嬴提着一个大竹蓝走进院子,不禁高兴得大笑,“侯嬴兄,想煞我也!”

  侯嬴笑道:“鞅兄做了官,就忘记我这贱商了,怪得谁来?”

  卫鞅笑道:“客卿也算官么?”

  说着便接过侯嬴手中的大竹蓝,耸耸鼻子,“好香,肯定是秦酒羊肉!”

  侯嬴大笑,“没错。大雪窝冬,不痛饮一顿说不过去。”卫鞅便将竹蓝递给仆人吩咐道:“加加火拿到书房来。”

  老仆人恭谨应诺,连忙到厨下去了。

  侯嬴走进书房低声问:“说话方便么?”

  卫鞅揶揄笑道:“如何不方便?这是我的府第嘛。”

  侯嬴摇头道:“如何外面有暗岗?还有兵士巡查?”

  卫鞅一怔,想想便心下明白,爽朗笑道:“没事儿,只管痛饮便是。”

  说话间老仆人已经将热气蒸腾的肥羊炖捧来摆好,又将烫好的酒壶用棉布包裹,斟好两杯,便轻步退出。

  侯嬴微笑点头,“看来,给你这个客卿派的仆人倒还够格。”

  卫鞅笑道:“我是没管,这都是国府给配的。来,先干一杯!”

  俩人便端起面前冒着热气的陶杯叮当一碰,痛饮而下。

  侯嬴困惑道:“秦国从来不给上大夫以下的官员配官仆,你这客卿,职同上大夫?”

  卫鞅大笑,“客卿嘛,没大没小,礼遇有加,也不为过。”

  侯嬴道:“没有实权执掌么?”

  卫鞅摇摇头,“没有。”

  侯嬴沉吟道:“鞅兄,招贤馆士子们都做了县令郡守。秦公和你畅谈三日三夜,栎阳国人皆知,却给了个有名无实的客卿,究竟是何道理?”

  卫鞅思忖有顷,“侯兄啊,我与秦公披肝沥胆,引为知音,我卫鞅愿与这样的国君终生共事。至于他用我为何职,我已经不考虑了。给这样的国君做个谋士,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侯嬴又斟满一杯,共饮而尽,“你就听任摆布?”言外之意,颇有不解。

  卫鞅又是哈哈大笑,“侯兄差矣。我观秦公绝非举棋不定之人,更非斡旋无能之主。然为君者,有寻常人所不能体察的难处,凡事须给他一个疏导的余地。既为知音,若连此点都不能理会,急吼吼求官,岂非大煞风景?”

  “你还有信心?”侯嬴认真问。

  卫鞅点点头,斟满两杯,“来,不要辜负了烈酒苦菜。”

  一杯饮下,侯嬴从怀中掏出一个铜管,“白姑娘给鞅兄带来一信。”

  卫鞅眼睛一亮,惊喜的接过铜管打开,抽出一卷展开,却是一方白丝,上面是白雪秀劲的小字:“自君别去,倍加思念。秦国诸事,大略知之,虽多曲折,然必有成。惟念君者,孤身自理,清苦有加,无以为助,刻刻挂怀。愿君保重,以慰我心。”白丝左下角,画了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

  卫鞅看得眼睛湿润,举杯一饮,却是良久无话。

  侯嬴喟然一叹,“白姑娘用心良苦,若有不察处,鞅兄莫要上心。”

  卫鞅默默的递过白丝,侯嬴犹疑着接过,看后笑道:“知鞅兄者,唯白姑娘也。来,为鞅兄有如此红颜知己,干!”

  卫鞅举杯饮尽,慨然道:“侯兄稍待,我书一信给她。”

  侯嬴笑道:“正当如此。三日后白姑娘便可看到。鞅兄请吧。”

  卫鞅走到旁边书案前,拿出一方羊皮纸,提起鹅翎却是感慨万端,含泪下笔,竟是字字艰难。写完后在火盆上稍一烘烤,墨迹干尽,便卷起来装进原来的铜管递给侯嬴。

  侯嬴一摁管头的铜豆,管盖“当”的一声扣紧,笑道:“这是白氏特制的密管,一管一法,最为保密呢。”

  卫鞅笑道:“那就烦劳侯兄送给她了。”

  侯嬴道:“方便得紧,反正客栈每旬都要回魏国进货,你有事,随时找我便是。”

  卫鞅高兴,俩人便将一坛秦酒在侃侃叙谈中饮了个尽干,直到暮色降临,大雪稍停,侯嬴方才离去。

  整个冬天,秦孝公都在忙碌,每隔几天总要和左庶长嬴虔、长史景监、栎阳将军车英、栎阳令王轼。上卿秦风会商,要么就是单独和其中的一位密商。惟独和卫鞅没有见过一次。窝冬的朝臣们也几乎忘记了客卿卫鞅这个人。

  只有秦风知道,真正的秦国朝野并没有忘记这个人,包括秦风在内,他们都是在默默等待。

  转眼就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三月初三,秦孝公举行完一年一度例行的启耕大典,笑着对参加大典的朝臣们道:“明日朝会,议定今年大计,诸卿各做准备。”

  这也是每年启耕大典后的第一次隆重朝会,官员们称为“春朝”,是朝臣们特别看重的年首朝会。

  这天晚上,景监和秦风一同来到了客卿卫鞅的小院落。卫鞅正对着书房墙壁上的大图出神,见景监和秦风来到,微微一笑,“久违之客,必有大信,是么?”景监一言不发,从怀中摸出一支宽宽的竹板,秦风则是站在那里看着卫鞅,神色有些不自然,甚至还带着几分紧张。

  卫鞅接过一瞥,只见竹板上赫然四个大字——明朝庭争。

  卫鞅拊掌大笑,“好!又一个启耕大典。”

  景监笑道:“一冬蜗居,鞅兄冷清否?”

  卫鞅道:“秦公让我养精蓄锐,安得冷清?”

  景监感慨:“知君上者,唯鞅兄也。”

  卫鞅却笑道:“知卫鞅者,唯君上也。”

  景监道:“鞅兄上路,真让我欣慰。想起去冬,时觉后怕呢。”卫鞅不禁大笑,景监和秦风也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晨,政事堂早早便生起了四个径直六尺的大燎炉火盆,红红的木炭火使阴冷的大厅暖烘烘的。

  春寒料峭中赶来的朝臣们,进得大厅便直喊好暖和,搓搓手便脱去皮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左右谈笑。

  杜挚笑问公孙贾,“太傅大人,那个位子谁坐啊?”他指的是中央国君长案稍下的两张书案,一张显然是太师甘龙的坐席,对应的另一张呢?

  太子傅公孙贾没有坐,左庶长加衔太子傅的嬴虔也没有坐,还有谁能如此尊贵呢?

  有些人原本没注意,杜挚一问,恍然大悟,顿觉蹊跷!

  再一看,栎阳将军车英全副戎装肃立在政事堂门口,外面大院中两队甲士盔明甲亮,持矛带剑,整齐威武。

  政事堂内上卿秦风虎虎生威地站在那里,眼神不断扫过群臣,一股寒冷杀气与暖融融的政事堂格格不入。眼神中似乎有着嗜血的光芒。吓得朝臣们心神俱震。

  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觉有些异常。除了嬴虔、景监、王轼几个人默然静坐外,竟都是忐忑不安。

  正在这时,门外内侍高声报号:“客卿大人到——”

  众人一惊,哄嗡议论声大起。除了国君偶然为之,朝臣们进政事堂都是自己进来便是,哪有隆重报号的?哪个客卿何以如此气魄?

  仔细一想,秦国只拜了一个客卿,不是卫鞅,还有何人?

  议论之中,但见卫鞅一领白袍,头顶三寸白玉冠,从容走进政事堂。内侍总管黑伯亲自引导卫鞅在那个空闲的尊贵位置上坐下。一时间,朝臣们骤然安静,面面相顾,脸色难堪。

  又一声报号:“君上到——!”话音落点,秦孝公已经走进政事堂,他是惯常的一身黑衣,与卫鞅适成鲜明对比。令朝臣们惊讶的是,从来不在朝会上带剑的国君,今日腰间竟然挎上了那支铜锈斑驳的穆公剑!

  隐隐约约的,朝臣们感觉到将有大事发生,几个月来扑朔迷离的疑团将要在今日揭破了。

  看到秦孝公进来,秦风心中一凛,他感受到了素来温和的秦孝公今天身上的杀气,不自觉的,自己身上也再度增强了杀气。

  秦孝公走到中央长案前就座,环视大厅,“诸位卿臣,秦国《求贤令》发出已经一年,入秦贤士历经坎坷,已经各任其职。秦国求贤,不为虚名,而为强国。何以强国?惟有变法。客卿卫鞅,对本公提出了变法强秦之方略。念及变法乃国家大计,须得上下同心君臣一体,是以举行今日朝会,商讨议决。列位皆秦国文武重臣,须得坦诚直言。”

  政事堂一片安静,朝臣们低头沉思,甚至连寻常时候遇到困惑便相互目光询问的举动也没有了。半日,还是甘龙咳嗽一声,打破了平静。

  甘龙在升为太师以后,极不是滋味。他看得很清楚,这是要把他“赐以尊荣,束之高阁”。非但对他,连和他声气相通的公孙贾、杜挚也如法炮制。将他们手中的实权拿掉,必然是为了转移给另外一批新人。如果说这种权力转移在此之前还显得扑朔迷离,升升降降不太清楚的话,今日则已经完全清楚,就是准备全部转移给卫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