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明是甜品店长先动的手 第451章 被喂药

  卫长君颔首,“洗好了?”

  小孩连连点头,冲他伸手。卫长君往沟边移两步,拽着他的胳膊把小孩提溜起来,另一只手接住,然后朝他屁股上狠狠一巴掌。

  小孩连眼皮都没动一下,不打他就不是他大舅了。以免再挨一巴掌,小孩挣扎着要下去。

  卫长君把他放地上,看到赵大身侧的阿奴,“你就不能跟阿奴学学,安分一天也叫我们省点心。”

  小孩瞧不上阿奴,胆小的他不忍心欺负,“舅,脚。”勾住他的脖子,伸出小脚丫子给他看。卫长君无奈地叫赵大去拿布。随后递给小孩,卫长君看着他自个擦。小孩认真仔细擦干净,卫长君把他放地上。小孩坐地上穿鞋。

  卫长君调侃:“小公子下水前还知道脱鞋?”

  小霍去病心想,你以为我想脱啊。我不脱挨到屁股上的就不是巴掌而是鞋底。

  “舅教的。”

  卫长君噎了一下,拧住他的小耳朵把小孩拉起来,“既然手和脚都干净了,回屋随我数数认字吧。”

  耳朵还在大舅手中,小孩不敢摇头,“我最喜欢数数认字。”

  卫长君轻笑一声放开他。小霍去病抓住阿奴——有福同享!

  小阿奴爱跟卫长君在一起,小不点不扯上人家,人家也不会跑。卫长君朝大外甥脑袋上轻轻拍一下,“以为阿奴是你?除了玩就是变着法的气我。”

  小孩松开阿奴抱住他的手装傻充愣觍着脸笑。卫长君顿时被他笑的没脾气了。小孩长得好,不气人的时候真是个可爱的娃。

  卫长君抱起他牵着阿奴去堂屋。

  太阳快落山了温度下来,又远远没到三伏天,屋里不热也称不上闷,小霍去病又有个小伴读不寂寞,耐着性子跟他舅学两炷香。

  天黑的慢,酉时两刻西边还有满天红霞。卫长君大发慈悲叫小孩出去透透气。小孩拉着阿奴往东跑。孟粮和牛固跟上去。

  倦鸟归巢时,东边山脚下很静,比卫家院中还安静。没有卫长君的同意小孩不敢上山,在山脚下转一会没意思极了,很是失望的拽着阿奴怎么来的怎么回去。

  半道上看到他大舅拿个长长的竹竿往水里拍打,小孩大声叫着给他。卫长君给他,小孩累得吭哧吭哧累一头汗也没拿起来。

  卫长君忍着笑说:“是不是该还给我了?”

  小孩给他,指着竹竿一脸嫌弃:“不好玩。”

  卫长君眉头微蹙,他何时又添了这么个毛病。别叫他找到机会,否则非得给他掰过来。“那是你太小。明日给你们做两个小的,以后每日傍晚你和阿奴负责把鸭子和鹅赶回家?”

  水里有几只鸭子和鹅,是八阳里的里正送来的。自然也是给了钱的。先前很小,卫长君叫女奴挖野菜切碎了喂。鸭子和鹅长大一点,卫长君弄一盆水放圈里,等小鸭子和鹅忍不住在盆里游泳,卫长君每日清晨把它们赶下水,省去喂它们的工夫,院里也比以往安静了。

  小霍去病瞧着有趣赶忙应下,端的怕他大舅反悔。然而,赶了三天小孩就烦了。

  大外甥是将才,卫长君也没逼他学这些琐事,倒是每日射箭不许他断,哪怕只是拿着小弓箭随便来两下。

  久而久之,小孩习惯了,不碰弓箭总觉得少点什么,如今反倒不需要卫长君催了。

  翌日清晨卫长君打开院门,一看门外全是人吓了一跳。好在他家厨房两间,比很多村民的正房都宽敞,十来个人进去虽然拥挤但还可以磨豆子。

  食盐很贵,百姓珍惜,家里的盐吃完了还得用水刷一下再用两顿,自然不可能有盐卤。

  卫长君的盐卤来得也不容易,并没有分给他们,而是等豆腐做好每人给他们一块。倘或不是亲眼所见,里正真不敢要这白玉无瑕之物。

  里正也知道卫长君不差这一点,也没同他客气。倒是回去的路上不忘交代亲戚邻居,改日卫大公子再请他们干活一定要尽心。

  这么多人突然过来,卫媪也吓一跳。得知是来学豆腐的,卫媪感到骄傲。紧接着又有些许担忧,她一直认为这豆腐是卫长君偷师来的,问他八阳里的人若是传扬出去,他偷师的那家人会不会来找他算账。

  卫长君被她问愣了。嘟嘟提醒他以前胡扯过偷师,他这才反应过来,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做豆腐跟打铁一样苦,没几人能以此为营生。再说了,八阳里离长安甚远,学会了也没法去长安卖。不说村民不舍得用牛拉车,也没有马,即使舍得等到长安豆腐也变成了豆腐渣。

  卫家再一次回归平静,不紧不慢地过了半个月,天阴下来,晚上下起淅沥沥的小雨,然后一下就是五天。

  卫青休沐没法过来,卫媪又担心起他来。倘或以前家里的日子紧紧巴巴,卫媪没空关心儿女的身心,饿不死就行了。如今吃饱等饿无事可忧,卫媪就不由地想得多了。

  路面干了可以行车,卫媪叫卫长君送她和卫家老奴回城。

  卫长君送她回去待十来天,屋后种的玉米可以煮着吃了就把她接过来。先前照顾卫长君的老奴也想来,另一个老奴看家寂寞,那老奴跟对方感情甚好如同姐妹就留下来陪她。

  卫媪吃到蒸玉米很惊艳,鲜嫩可口也就罢了,还有一丝丝清甜。卫媪不禁感慨,“不愧是神人给的种子。”

  卫长君心虚,转移话题问她等卫青休沐要不要给他掰几个给卫子夫带去。

  没有卫子夫就没有卫家的丰衣足食。卫媪觉着乡野之物往宫里送不好,可一想这不是寻常之物,就叮嘱卫长君多摘几个。

  卫青休沐回来,卫长君就把玉米粒削下来,煮玉米浓粥。卫青连喝三大碗,惊得嘟嘟跑出来提醒卫长君,玉米粥好喝也不能叫他这么喝。这可是未来的大将军。

  卫长君忙着跟外甥斗智斗勇没顾上他,乍一听到“三碗”险些把自个手里的碗打了,“青弟,不可再喝。又不是什么稀罕物。”

  卫步禁不住替他二兄辩解:“好喝。”

  “好喝也不能喝这么多。肚子还要不要?再说了,门前那么大一片还怕吃了这顿没下顿?”

  卫青的脸微微泛红。卫长君装没看见,然后用行动证明他的话。午饭蒸两屉子玉米,叫全家老小吃个够。翌日清晨又煮一锅粥,蒸笼屉玉米。

  连着几顿解馋了,卫青走之前卫长君带他去地里掰玉米,掰十个卫青就直言够了。

  卫长君调侃他:“够你一顿吃的吗?”

  卫青低下头,弱弱地说:“我也是没吃过。”

  “你不吃十个也不够。”卫长君以前问过卫青,刘彻几天去卫子夫宫里一次。卫青回答心血来潮就去。卫长君得叫刘彻吃到,那他就不能吝啬。

  殊不知刘彻令人盯着卫青呢。

  先前吃到拍黄瓜和黄瓜炒鸡蛋,刘彻就后悔没早点留意卫青,否则也不至于迟了那久才吃到。韩嫣提醒他,卫长君连种的牧草都给卫青一份,有美味一定不会漏掉他。

  刘彻看到卫青背着小麻袋进来,不等卫青放下袋子行礼,他就迎上去,“里头装的什么?”

  “启禀陛下,臣大兄种的玉米可以吃了。”

  韩嫣诧异:“这么快就熟了?”上次过去叶子青翠,这才多久啊。

  卫青意识到他误会了,不敢兜圈子,赶忙解释这是嫩玉米,好比嫩大豆。若是像黄豆一样收割下来储存还得再过些日子。

  刘彻拿起一个上下打量:“怎么吃?”

  “蒸或煮皆可。”

  刘彻令黄门带卫青去膳房。御膳房的厨子跟卫青关系不错,卫青叫怎么做他们怎么做。玉米熟的快,半个时辰,蒸玉米和玉米粥就呈上来。

  喝着滑溜溜的玉米粥,啃着玉米棒子,刘彻很意外它竟然是跟大豆类似的粮食作物。满足了口腹之欲,刘彻想起这种子十有八/九是神人给卫长君的,又问卫青玉米可有奇特功效。

  卫青被问愣住,不敢说种出来有奖赏,盖因卫长君告诉他,他也不知道有什么赏赐。随后想到它高产,卫青老实巴交地问:“比小麦亩产高算吗?”

  刘彻一时没反应过来,等意识到亩产高意味着什么顿时坐不住,大步流星地往外去。到门口凉风一吹,刘彻冷静下来。

  现今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未央宫有点风吹草动她都令人详查一番,倘或叫她知道,保不齐又掀出多少风浪。

  韩嫣见他神色严肃也没敢打扰他。

  刘彻转过身,慢慢朝卫青走去,慎重又慎重:“今日之事万万不可对任何人提起。”

  “卫夫人?”卫青看向玉米,“那本是大兄——”

  刘彻抬手阻止他说下去,“先不告诉子夫。改日见着你大兄记得也要提醒他不可外传。”

  “这点陛下无需担忧,臣的家人在秦岭,大兄无人可说。”

  刘彻令小黄门送去御膳房,顺道提醒御膳房的厨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好在刘彻的御膳房在

  未央宫中,他们不需要伺候太皇太后,也不需要伺候王太后,准备膳食的时候注意别有东宫的厨子过来就行了。

  汉宫很大,东宫的厨子来一趟也不便,以致于刘彻吃了三次玉米,消息依然被捂得严严实实。只是卫青想起来怪别扭,那明明是给阿姊准备的。虽然他在宫里也没少吃,可大兄守着十亩玉米地,还能缺他吃的不成。

  卫青自然不敢当着刘彻的面表露出来,休沐回秦岭就同卫长君抱怨。卫长君笑着安慰他,“也吃不了两次,很多都老了,玉米粒切下来煮粥去病都嫌硌牙。”

  卫青万万没想到他随口一句就没得吃了,“这么快啊?”

  “不快了。”卫长君朝外面睨了一眼,“这么热的天,玉米地里一天一个样,我起初还以为得赶在三伏天收割。”

  卫青好奇:“能过三伏天吗?”

  “看情况可以。真赶上三伏天成熟,若不及时掰下来,遇到一场大雨就全变成玉米汤了。”卫长君拉着他出去,掰开一点给他看。

  卫青用指甲轻轻按一下玉米粒没按动,“那明日陛下问起来,我就说老了?”

  “也有小的,但不齐整。”卫长君指着被高大的玉米挡住,阳光不足的玉米,“下午太阳落山天不热了,我挑一下。最后再吃一顿。”

  卫青不懂农事,卫长君说什么是什么,“大兄,这里热,去树下吧。”

  兄弟二人到树下,西边来了一群人,每个人都穿着短衣手里拿着草绳,一看就像农家人。卫青疑惑不解,也没到收割的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活啊。

  这些人是来干活的,但不要钱。只因卫长君告诉他们玉米叶可以喂牲口,红薯叶子也可以喂羊和猪。家里有点闲钱的前些日子就抓了几头猪买了几只羊。

  上午来卫长君这里掰玉米棒子下方的玉米叶子,割不影响红薯生长的红薯藤。

  卫长君还问他们要不要把猪阉割了,据说长得快。有些村民觉着卫长君扯犊子,里正信他,请卫长君骟猪。八阳里里正家的猪没死,其他村民将信将疑地请他。卫长君不想给自己招惹麻烦,动刀之前提醒村民考虑清楚。村民不信自个那么倒霉,就请卫长君继续。

  卫长君前世晚出生十年也不会骟猪。他高中毕业了老家也没几个人出去打工,多是在家种地喂牲口。卫长君家也养了一窝猪,用红薯麦糠掺着养。他父亲给猪动小手术的时候,多是他抓住猪。

  卫长君看得多了,前世经历过那种事,又死过一次,心肠也变硬了,下手堪称稳又准。嘟嘟调侃他可以给给人行刑——腐刑。

  卫长君想象一下吓出一身鸡皮疙瘩。

  殊不知村民想象一下他那招用在人身上也毛骨悚然。有个别爱占便宜的跟里正来割红薯藤也不敢乱割。

  虽然卫长君不知道村民这么看他,不过他种了四十亩红薯,也不怕村民割秃。跟卫青解释一下,他就带着弟弟去桑树下乘凉。

  小霍去病扒着门框鬼鬼祟祟左右打量,一见大舅在门外,他别想上山下河,就回去把他的玩具拿出来。

  有小弓箭有毽子还有蹴鞠。小霍去病整天跟阿奴俩踢很无趣,就叫二舅跟他踢。他倒是想把卫长君拉起来,但卫长君面无笑意的时候看起来很严肃,小崽子不敢打扰他。

  卫青只想歇息,“自个玩!”

  “不嘛。”小孩拽着他的胳膊撒娇。

  卫长君:“找你母亲去。”

  “母亲不会。”小孩不假思索。

  卫长君把赵大叫出来,叫赵大去找卫少儿。卫少儿也不想陪儿子,可卫长君发话了就由不得她了。

  卫少儿累得满头大汗,小孩玩蹴鞠尽兴了,又央求他二舅教他射箭。卫青确定他今儿是躲不过去了,就把俩孩子带到大门另一侧的枣树下,对着树上的枣射击。

  枣也是头一年挂果,结的不多,乍一看零星几个。小霍去病频频跟枣擦肩而过,气得把弓箭往地上一扔。

  卫长君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小不点慌忙把弓箭捡起了。卫青笑了:“图什么啊?”

  “它不好!”小不点为自个辩解,“不信,不信你问阿奴。”

  阿奴也不知道是弓箭不好还是他不好,乖乖巧巧地说:“我不知道。”

  小霍去病气得抬起手来。卫长君轻咳一声,小孩抚摸阿奴的小脑袋,“他头上有个,有个树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