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四十五章 图穷匕见

《汉末第一兵法家》第五百四十五章 图穷匕见

作者:南宫我梦 字数:3676 书籍:汉末第一兵法家

  [[一夜过,天方亮,公鸡喔喔起叫,熟睡中的李孟羲一下睁开了眼睛。

  睁眼一看,见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众所周知,公鸡打鸣的时候,并不是天亮了,而是天快亮之前的漆朦之时。

  被鸡叫声吵醒的李孟羲,只觉疲惫,他根本就没睡好,感觉是刚睡下没一会儿就被吵醒了一样,而实际上,他的确昨夜忙到了后半夜才睡。

  并不想立刻起床,李孟羲又闭上眼睛,拉起被子蒙头上,挡住声音想继续睡觉,结果,并不能如愿。

  边上,弟弟小砖翻腾着爬了起来,“哥哥,你咋不起来吗?”弟弟奶声奶气的吵吵李孟羲。

  小砖掀开被子,要叫李孟羲起床。李孟羲算是自作自受了,他教育小砖说,公鸡叫了就得起床,小砖很听话,不再睡懒觉了,于是乎,当哥哥的李孟羲就被迫要以身作则,也不能睡懒觉。

  无奈之下,李孟羲只得打着哈欠,不情不愿的摸索着找衣服,穿衣服。

  相比于休息严重不足的李孟羲,小砖活泼无比,小砖自己笨手笨脚的穿好了衣服,不愿意在车里呆着,小砖从车里爬出去,想下车玩。

  李孟羲没在意。

  一个没看着,小砖下车之后,不知发生了什么,突然哇的一声惊叫。

  惊叫着像一只受惊的小老鼠一样一样,呜啊啊的惨叫着,蹿回了车里。

  李孟羲被小砖的惊叫声吓得一个支愣,还没反应过来,小砖就爬回被窝里了。

  “咋了?你咋了小砖?”李孟羲连叫两声,小砖不应。

  带着万分疑惑,李孟羲要出去一看究竟。

  等李孟羲出车,低头一看,车外边,火把架暗淡的光下,车把之下,地上一个花里胡哨的可怖之物正趴在地上。

  一不留神,李孟羲也是被吓了一跳,然后定睛一看,笑了,是老虎。

  昨夜做的木头老虎随便放在地上,没成想,吓到弟弟了。

  李孟羲喊弟弟出来,说是一个假的老虎,不会咬人。

  小砖小心翼翼的出来,壮着胆子,探出头偷偷看老虎。

  果然,老虎是不会动的。

  小孩子对稀奇古怪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

  不再害怕了之后,小砖就对假老虎好奇的不行,拿棍戳,还想拿手拍,还想拿脚踢,更是问东问西的。

  李孟羲靠着车把站着,哈欠时不时就是一个,弟弟问什么,他心不在焉的答着,不久,天就彻底亮了。

  当东方升起的朝阳照射出第一缕阳光之时,远在十里之外,向东南官道之上,一队人马匆匆行进着。

  最前为步兵,长长的步兵队列,成四路纵列列队奔跑着前进。

  队列中的士卒,个个身背大篓,绳索跨肩过胸绑的紧紧的,任凭士卒跑的一脚深一脚浅,士卒背后的篓子很少有晃动。

  再细看,这一部奔袭中的士卒,几乎都不像是作战部队,因为从前到后,士卒身上只有麻衣,没有穿铠甲,数百人之众,着甲之士一个没有。

  此便是极其奇怪的地方。

  关于长途奔袭过程中如何节省体力,如何提高奔袭效率,早前,李孟羲结合自己的知识,以一己之力,推论并完善了远程奔袭时的携行细则。

  总之是一个动能、动量问题,于奔袭中的士卒,背负的行囊晃动越少越好,省力的关键便在此处。

  为此,李孟羲设计了携行具,统一了携行方法,还通过往篓子里塞麦秸的方法,进一步减少携带物资的晃动。

  在之后,关羽练兵之时,关羽单独发现,士卒们身上的铠甲,哪怕只一件单面胸甲,胸甲穿在身上跑起来的时候,晃动很是厉害。

  李孟羲的动能动量之说,显然是启发了关羽。

  关羽意识到铠甲在身,不利奔袭,于是就特意改进了奔袭战法,令,奔袭之时,铠甲也一并塞进篓子里放好。

  只此一处改进,使奔袭部队的效能直接提高不少。

  再说极关键的携行具。

  关羽麾下这八百之众,兵员层层简拔精中选中还是其次,比兵员更难凑的是携行具,八百奔袭之士,所需就是八百套携行具,需八百个既轻便又结实,还是方形的,茬节又在外边不挂袋子,大小又合适的篓子,且里边还得有一个能防雨的袋子。

  单就这一套简单的携行具,天天都在做,没一日有停,到如今不过只凑够半数而已,八百奔袭士,一半有携行具,另一半,只有篓子,没有防雨袋。

  在步兵队伍前后,前边远有哨骑,近有骑兵在前领着带路,在后边,也有骑兵跟着断后。

  队后的关羽,看天亮了,便下令百夫长们喊喊口令。

  随后,安静的晨间,寂静无人的旷野,响起了此起彼伏的,“一、二、三、四、”口令。

  随着口令,跑的有些七零八落的队伍,开始逐渐恢复节奏,跑的齐了起来。

  奔袭之关键,一是快,二是齐,只齐不快不堪为用,只快不齐,出发一千兵,到时两百,亦不堪作战。

  只有既快且齐,方能担任奔袭重任。

  如今,经过长时间操练,当初奔袭十里尚不能的散乱之兵,现下已堪大用。

  数百士卒奔走时的脚步声隆隆而过,接着是嗒嗒马蹄声,骑兵又过。

  待喧嚣过后,道路上灰尘微起,很快,便归于平静,涿州军奔袭之兵须臾便远。

  涿州军营中,涿州军又是天刚亮,饭就已经做好了。

  全军开饭之中,一处篝火旁,刘备和李孟羲两人边吃着早饭,边讨论着。

  李孟羲转头往边上看了一眼,几步外,挖沟垒出的土垒成的一人多高的土坡挡在那里,隔着土坡,沟一点也看不到。

  “就今日吧,车阵后撤,撤到壕沟之后。

  沟挖了两天,土堆的人高,想藏也藏不住了。

  要不了多大一会儿,官军应该大乱了。”

  说着,李孟羲端起碗,吸溜了一口粥,嚼了两下粥里麦粒,粥咽下,舔了舔嘴唇,目视面前刘备,淡淡道,“前方埋伏未成,一早我还要出去布置。

  官军已至绝境,可能鱼死网破,亦可能派人来求和。

  若是前者,绝不能退让,官军兵马但过界,必以雷霆之击。

  若是后者,官军使者来,玄德公可自理,或可派人去寻我。”

  最后一句话,李孟羲说的极有水平。他说的是,刘备可自为,也可派人去把他叫回。

  说话间,给了刘备足够尊重。

  而不是直接安排手下人一样,只说了一句,“要是官军来求和,你派人叫我回来。”

  怎么,人刘备一军统帅,人刘备是不够格和官军谈判怎么着,非得让你一娃娃主事?

  刘备宽宏大量,不至因此罪人,然,若是在其他诸侯手下,礼节有错,百分之百要遭至杀身之祸。

  刘备听了李孟羲安排,放下碗,笑了,“……和官军媾和,必是舌辨争锋,还是得羲儿你来。要不,你在此留守,某去安排埋伏?”

  李孟羲顿了一下,微微皱眉思索一下,犹豫,摇头道,“不妥。布置埋伏,实在太麻烦。”

  言下之意,就等于是明说刘备的能力,不足以布置十面埋伏之阵。

  刘备也有自知之明,心知论及排兵布阵,不如二弟与羲儿,便也不再争竟。

  官军和皇甫嵩若是放低姿态前来求和,实则是大事。

  有大事将临,李孟羲本理应留守,他不很看重官军求和与否,不是不看重求和,是不看重官军本身。

  以李孟羲的想法,放一日前,他还对官军有所顾虑,生怕万一爆发战斗,有那么三两个官军骑兵走脱,以使事败。如今,几万民夫日夜相继,劳碌不休,壕沟挖了两个日夜,天堑已成,李孟羲巴不得皇甫嵩头脑发热前来决战。

  正好,灭他官军数万,此数万人一灭,朝廷手中兵马立时见空。

  而后,直接打起旗号,趁势改朝换代,岂不爽利。

  因对官军不耐,李孟羲因此大事将临,随意走开。

  官军是谈和还是不谈,根本不重要,同理,刘备能不能和官军谈好,同样也就不重要。

  这才是李孟羲把事情全甩给刘备的原因,而不是他情商突然变得极高,高到会微妙的照顾刘备到面子。

  很快,吃过饭,李孟羲带着弟弟,把弟弟送回学堂。

  后军淄重队,妇孺营中,教书先生们在板车上支起小木板,用浆糊把写了字的纸贴在木板上,数好自己班的小朋友,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教学。

  仗在打,妇孺营跟没打仗的时候一样,还更安和了。

  两下分说。

  李孟羲带着骑兵,拉着车子,车子上拉着许多新做好的旗帜,继续去前边布置阵旗去了。

  与此同时,官军营寨之中,早晨只开始,官军还没开始察觉到什么异常。

  在官军开火吃饭的时候,涿州军早就吃完了早饭,调动命令下达,围的的死死的数天不动的涿州军车阵忽然潮水般的散开。

  警戒的官军士卒一见涿州军有变,立刻上报。

  满营官军,正是吃着饭,各部将官也还未召集到一起,四处分散着,忽然一声低沉号角声起,手里拿着碗筷的官军将士,个个诧异。

  号角声起,乃是皇甫嵩作战之前,整军备战的信号。

  营寨一角,急促的号角声一声接着一声呜呜响起之时,刚拿起饼子,正准备吃的曹操,顿时就是一愣,然后惊觉发生了大事,饼子也顾不得吃了,随手丢下饼子,点了麾下一人,“元让!整顿兵马!”

  慌忙交代了一句之后,曹操匆匆走了。

  ——

  官军大营,已被惊慌所笼罩。

  曹操往中军大帐赶的时候,去的路上,短短一截路,半路先遇到了慌不择路的士卒,曹操差点一头撞上,走几步,又见匆匆跑过的传令兵惊慌失措之下,脚下不稳竟跌撞摔倒。

  到底是何事,涿州军要来攻寨了?

  ……似乎不对,寨外没有太大动静,若是涿州军来攻,必是人马嘶鸣。

  带着三分疑惑,曹操匆匆赶至中军大帐。

  有皇甫嵩副官在帐外,曹操拱手一礼,忙问,“皇甫将军何在?”

  “北门去了。”副官答到。

  曹操忙又朝北门而去。

  官军营寨北门,箭塔之上,登高观阵的皇甫嵩瞪大着眼睛看着远处,神色震惊,面色难看至极。

  从皇甫嵩的角度去看,涿州军车阵后撤之后,没有了车阵与人影的遮挡,一段接着一段高起的土坡完全暴露了出来。

  就是这一段一段土坡,还有土坡前的一道黑线,让皇甫嵩惊惧万分。

  离远看,涿州军阵势处,土坡看着不甚高大,甚至低矮,但跟旁边涿州军士卒的身影一比,土坡比涿州军士卒还高的多,一人多高的土坡,骑兵冲着都难。

  还有,坡前一道黑线,只看一眼,熟于战阵的皇甫嵩立刻便知,涿州军必是挖了深壕,且壕不窄。

  形势又变,只一会儿,合围的涿州军车阵便支离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每隔一段土坡之中,有一处豁口,涿州军兵马车架又复合围,车架堵在了豁口,士卒则上了高坡。

  目光从东一直扫到北,涿州军构筑的土坡虽高矮略有起伏,但土坡长宽跟拿尺子量的一样,土坡一段段,一模一样的长,连豁口看着都是一样长短。

  皇甫嵩极熟战阵,正因极熟战阵才明白,涿州军围着一圈挖出的壕沟,对官军而言,到底有多可怕。

  涿州军挖了壕沟修了土坡也就罢了,极讽刺的是,挖沟就挖沟,堆土坡就堆土坡,还偏偏把土坡修的竹节一般节节分明,齐整无比。

  在这一刻,皇甫嵩诸般算计,全都落空,不仅算计落空,还被涿州军反算,散后又整的涿州军把旗帜林立于土坡之上,对皇甫嵩的讽刺,已达到了最强。

  箭塔之上,皇甫嵩突然惨笑,吃吃的笑。

  越笑,皇甫嵩越是神情萧索,面色越凄惨。

  官军,已至绝境。

  是真正的绝境,是一点获胜的希望都没有,连拼个鱼死网破的可能都没有,连一人一骑生还的可能都没有的那种绝境。

  箭塔之下,北门处,一堆人,围堵着许多士卒都在争相往外看。

  曹操挤了半天,终于挤到前排。

  待定神往远一看,初看,见涿州军车阵撤了,再看,涿州军车阵仍在,散成了一块块,第三眼,曹操看到了一道土坡,还有在土坡上人影连绵起伏的涿州军士卒。

  曹操一下愣在当场。

  曹操瞬间弄明白了,涿州军不是撤了车阵,也不是涿州军要退却,要撤掉合围,而是涿州军神不知鬼不觉之间,不知何时修了一整圈土垒,把官军彻底围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