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第五百二十章 飞扬跋扈

《汉末第一兵法家》第五百二十章 飞扬跋扈

作者:南宫我梦 字数:6392 书籍:汉末第一兵法家

  [[义军数万兵马调动,人流纷纷。

  刘备目视满营纷乱,到处是忙碌,就他一人无所事事,不知干嘛。

  刘备不由紧握的手紧了又紧,心中没来由一阵惶惶。

  是要官军动阵仗了吗,来者可是大汉中郎将军……

  心乱不安的刘备,赶紧去找李孟羲。

  找到李孟羲的时候,李孟羲正在穿他自己个的那套小号的步人甲。

  步人甲难穿,李孟羲一个人穿着极笨拙,刘备看见,上前帮忙。

  “羲儿,咱是要跟官军作战不成?”帮着李孟羲拉好铠甲,刘备担忧的问。

  李孟羲原地蹦了两下,试了一下舒适与否,头也不抬道,“彼有敌意,何躲也。”

  说罢,接过刘备手中铁盔,拿起往头上一扣戴好,李孟羲抬头看着刘备,“玄德公,劳你守护营寨。”

  说完,穿好一身铃铛乱响铠甲的李孟羲,急匆匆走了。

  他李孟羲什么事都安排了,把满营搅的忙碌不堪,他李孟羲着急忙慌的知道干什么,可刘备,刘备此时,只觉自己是个闲人。

  以往,从未遇到急事,但有事要商量,李孟羲无不征求刘备意见。

  可今番事仓促,皇甫嵩领大兵而来,对义军多有敌意,皇甫嵩万一大军杀来,若准备不足,对义军而言,必是灭顶之灾。

  故而,来不及多商量,已是燃眉之急。

  营中兵马仍在集结之中,李孟羲匆匆走了一半,边走边思考的他,突然停下了。

  差点忘了,还有张角部可用。

  叫住过往的一名游骑,乘游骑的战马李孟羲去往张角部处。

  跟在义军之后的张角部,看到前面义军在扎营,不明所以,此时张角部停军在等。

  李孟羲见了张角,话不多谈,直接开口道,“你军中可有勇武之将,借我几人以作护卫。”

  张角二话不说,立令召来数人。

  李孟羲又道,“骑兵队可全借我一用?”

  张角又令骑队聚集。

  不片刻,黄巾骑兵四百多骑集结。

  李孟羲领人便走。

  与此同时,义军这边大调兵马,官军之中,被李孟羲气的不轻皇甫嵩,缓了好久,余怒依然未消。

  边上,董卓更是煽风点火,各种斥责涿州军不是。

  本来举难消的怒火,在董卓言语相激之下,皇甫嵩越想越气。

  “走!整顿兵马,与他涿州军见个高下!”皇甫嵩怒而拍案而起。

  话音刚落。

  “报——”

  一传令兵慌张闯入帐中,传令兵单膝跪下,朝主位皇甫嵩抱拳道,“禀将军,有大队人马朝我营寨压来,须臾将至!”

  主位的皇甫嵩,愣了一下。

  帐中诸将和各方义军首领,也愣了一下。

  不合常理。

  区区一地义军,还真敢与官军作对。

  皇甫嵩忽然发笑,环视帐下诸人,道,“彼既来,尔等召集人马,齐去会他一会!”

  各将领命而去,各自调动兵马。

  至此时,官军众人,仍不把涿州军当回事,只当他涿州军不知好歹,敢触虎须。

  可等官军各将,各地义军首领,把人马拢齐之后,还没出营寨,便发觉不太对。

  为何守寨军士,堵着寨门挤了一团堵着朝外看。

  很快,官军众人便知发生了何事。

  待官军诸将领着各自人马鱼贯而出,一下便看到,营外两百步外,无边无沿,黑压压的无数乌云肃地般如山如海的人马。

  只一眼,那一块块齐如城砖的方阵像是要把大地给铺满一样,涿州人马更兼是持枪如林,芒芒茬茬,齐如丛林,只一眼,便能让人心中一滞。

  片刻前,对涿州有多轻视,现下官军各部出营见到涿州军势之后,便有多沉默。

  两军对峙,本该人鸣马嘶,喧嚣一片,可涿州义军这边,已拉好阵势,人马息声,死寂一片,官军人马为涿州军势所慑,同样安静。

  义军阵前,李孟羲从容马背之上,官军出营,他只看了一眼,然后,转头朝后看。

  说来新兵练兵已日久,可每练兵,各新兵队都是只局限于一块狭小的空地来操练,数万人大举齐动,尚属第一次。

  往后看,见义军队列,并非乃是大方阵,而是一个个小纵阵,每阵人数同一,都是三十人,三排并列。

  除列队不动之新兵以外,李孟羲还能看到,每队新兵队旁,都有走动着的人影。

  那是各新兵教官在拉队列。既是立正,就必得双脚并齐站直,前后左右对正,半根指头的凸凹都不能有。

  李孟羲饶有兴致的,目光由近至远,由东朝西的看。

  练兵成果,今日全现,李孟羲感觉便是,齐!极其齐!只有一个齐!

  什么威势,士气,龙虎之形,侵略之态,全都没有,只有齐到变态、如若刀切一般的齐。

  和李孟羲的感觉一样,不时回头朝后看的关羽,也觉这数万新兵,像模像样。

  对于还在拉扯阵型的官军来说,见涿州军阵势整肃,岿然不动,更兼是人马无边无岸一般,突前观阵的官军主将,个个神色肃然,沉静一片。

  为首之皇甫嵩,皇甫嵩目光沉静,不言不语的注目涿州军阵势良久,皇甫嵩微微颔首,自语道,“倒是小看了涿州人马。”

  诸将之中,曹操见涿州军人多势众,其阵势齐整的无以复加,曹操震惊无比。

  和其他官军诸将之前以为的一样,涿州一地人马,怎比得过朝廷朝廷大军,可事极古怪,这涿州人马,还就真的势压朝廷大军一头。

  回头,朝自家阵势看,看到官军各部人马还在拉阵势,就算最快的拉好阵势的皇甫嵩本部,阵型和涿州一比,远不如涿州阵势齐整。

  又朝旁看,不见董卓部何在,正疑惑,往后看,见董卓部帅旗,竟然缩在后排。

  曹操顿时心里暗骂,这董卓肯定早知涿州人马不好惹,把众人煽动起来和涿州军作对,他反倒躲后边去了。

  曹操见状,动起缰绳,驱赶马匹,往皇甫嵩那边凑去。

  而后上禀到,“皇甫将军,涿州军兵多阵阔,我军兵马少,阵狭窄,可使后阵董卓上前。”

  皇甫嵩闻言,眉头一皱,回身看去,一下便看到董卓部猥琐后阵,藏身诸部之后,都快后到寨门那里去了。

  皇甫嵩顿时不快,叫来传令兵,令董卓部左翼列阵。

  片刻后,董卓部慢腾腾的到左翼之后,涿州军这边,一见到董卓部的旗帜,李孟羲便谓关羽张飞道,“有劳两位,各领骑兵五百以慑董卓。”

  关张二人立时动身。

  涿州军突然就动了,涿州军本列队在步阵两翼的骑兵,忽然脱离阵型,大队骑兵,朝官军左翼而去。

  皇甫嵩以为涿州军发难,就要令各部谨守本阵。

  是谨守本阵,而非下令冲杀,实乃涿州军阵势吓人,皇甫嵩无有阵战得胜之信心。

  忽然又见到,汇合一股朝左翼而去的涿州骑军,冲了没五六十步,便停下了,和左翼阵势未稳的董卓部,隔一箭之地相峙。

  见此,官军诸将,都不自知的同时松了一口气。

  张飞和关羽,李孟羲深知董卓深惧此二人,因而把两人派出,要慑住董卓部。

  关羽领千骑压阵,张飞纵马至董卓阵前叫阵,“董卓何在!”

  “董卓出来一战!”

  “董卓何在!”

  “缩头乌龟!龟缩何时?”

  ……

  张飞声如惊雷,任凭张飞如何喝骂,董卓不敢出战,更不敢露头,任凭张飞辱骂。

  更兼涿州军多达千骑虎视眈眈阵前,董卓惧骑兵之威,更不敢轻举妄动。

  早前,董卓夜袭不成,仓皇逃离,从那时,董卓便不敢再与涿州军争锋。

  董卓的算计是,让皇甫嵩打头阵,他好坐看两方死斗,坐收渔利。

  可他董卓料想不到,涿州军成兵之快,不足一月,便能拉起阵势齐整可战之兵数万,董卓想坐收渔利,却不曾想,朝廷南北两支讨贼大军纵是合力,亦不能对涿州军占有优势。

  董卓之意图,更是被李孟羲猜透了,官军两部,皇甫嵩一部与董卓一部,董卓部求战之心远胜于皇甫嵩部,其敢战之心,却远不如皇甫嵩,所以,李孟羲以关张两个猛人并骑兵大军震慑董卓部。

  于是,董卓部求战心切,敢战之心弱,被关张二将压住不能动,官军一半兵力已废。

  李孟羲已与关张二将交代清楚,一会儿万一打起来,不必管,就看着董卓。

  大可能,关张二人不攻不退,董卓也不敢攻,不敢退。

  于是,关张二人只千骑,便使官军左翼瘫痪。

  李孟羲深知,董卓部实则官军最弱一环,所谓猪队友,董卓即是官军中的猪队友。

  阵中,李孟羲望关张二人与董卓对峙之处,看了良久。

  足有三百个数,不见关张所部之骑兵发起冲击。

  一开始接触,没有打起来,三百个数过去,义军势强,董卓军势更弱,就更不可能打起来了。

  李孟羲见此,不屑撇了撇嘴。

  目光向官军移转,看向官军阵中,旗帜招展处。

  再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齐整无比岿然不动的大军,李孟羲叫过传令兵,令,各队走齐,莫要混乱。

  传令骑兵奔走下令。

  片刻,李孟羲看向身边旗手,“挥旗!”

  旗手用力挥舞“刘”字大旗。

  而后,帅旗一动,李孟羲也动,由一名黄巾猛士在前面帮着李孟羲牵马,又数名黄巾猛士骑马护在李孟羲左右,李孟羲缓缓朝官军步阵压去。

  李孟羲一动,其身后,数万大军,除最前两千甲士,稍乱,其后十二生肖旗,一百二十营,一千二百队,缓缓动了。

  涿州军阵势极宽,大横排齐动,竟然依然能齐,虽慢不乱。

  于队列动作中,新兵数万皆已完成齐步走的队列训练,彼时夜里时练兵场地又小光又暗,彼时就能走齐,现下实战,场地开阔,焉能不齐。

  一队三十人,走时,三十人左右脚同步,说抬哪个脚都抬哪个脚,走的时候,肩膀跟着起伏的节奏都是一样,焉能不齐。

  同队三十人,走着,前后刻意对齐,左右刻意对齐,焉能不齐。

  皇甫嵩见涿州军如山压来,神情严肃,也传令官军各部,一齐前压。

  官军一动,有心观察的官军将领就发现差别了,因官军各部,有朝廷兵马,有各路义军,虽全属皇甫嵩麾下,但各部不相统属,因而各部前压之时,有快有慢,至于齐整,有齐有不齐,统体比起来,竟不如涿州军多矣。

  曹操领麾下两千多乡勇,跟在皇甫嵩左右,曹操在马背上,跟马背上有刺一样,他不住回头看官军阵势,又不住回身去看涿州军阵势。

  走出不远,曹操便见到,涿州军刻意压着慢走,阵势依然齐整,官军这边,有的地方乡勇队伍,不管其他各部,撒腿快走,一下就突出一截。

  曹操正欲向皇甫嵩建议节制则个,皇甫嵩也发现了各部统力不齐之疏,皇甫嵩立令麾下传令兵,令其至各部引领各队,使各部快者不能快,慢者不能慢,齐头并进。

  双方大军,都过万之数,过阵之处,脚踩脚踢,烟尘滚滚。

  义军观官军阵势,黑压压人影,官军观义军,黑压压一块块人影。

  双方前排能见敌之士卒,皆肃然。

  李孟羲端坐马背之上,身后能听出踏,踏,踏,节奏的踩步之声,朝官军阵势直去,他面色平静如常。

  替李孟羲牵马的那个黄巾猛士,边牵马,边时不时回头朝李孟羲看,黄巾众人,除张角和李孟羲接触多,其他人,不识李孟羲。

  铁塔般健壮的黄巾猛士不能知晓,他不知为何马上这个小娃娃,恁的胆大,眼看临阵厮杀,一点不见害怕。

  若从天空来看,大平原之上,官军与涿州军两方,如若在大地上铺开的两张巨大的黑色毯子,在逐渐接近。

  不过两百步远,两下对着走,官军走的稍快,义军刻意压着步子,走的稍慢,两百步对着走,距离等同一百步而已。

  以肉眼可见的,越发靠近,李孟羲就越能看到对面官军人马。

  终至大约七十步,李孟羲下令挥旗止进。

  旗手立刻挥动大旗令止。

  正缓缓压前的义军士卒立刻止住。

  与此同时,见涿州军立止,皇甫嵩也下令停止再进,原地整阵。

  此时,涿州军因为本来就压着步子走,走的稍慢,又时时有对齐,止住比较容易。

  对面官军,下令止住后,除皇甫嵩本部能较为整齐的立住,其他各部有人接令不及,又走了一截才停下,稍有混乱。

  涿州义军这边,平日新兵们训练成自然,停住后,不用新兵教官们再训斥,自动就对齐对正。

  少许没眼色的,在各自教官训斥之后,也开始对齐对正。

  这过程中,李孟羲没有下达任何命令,新兵队的反应全都是平日基本训练的内容而已。

  新兵队中手持竹木枪的新兵一个个左右前后对正,各新兵队之间,新兵教官们,也自发的,有意识的,把队与队之前,排头对齐。

  如此,义军这边刚停止前进,义军阵势从前到后,一千六百队,三万多人,每队都在各自调整与对齐,如同是一个沙滩,沙滩上的每一颗沙子都在动着。

  只须臾,义军队列从行进时的稍稍有乱,猛地,眨眼间,“毛毛刺刺”一下就不见了,又恢复了行进之前的整齐与肃然。

  义军阵势的细微变化,落入官军主帅皇甫嵩眼中,见涿州军数万之众,活如一人,皇甫嵩脸色不由微变。

  李孟羲见官军也停阵不前,回头看向诸将,“诸位将军,随某前去。”

  “走!”李孟羲沉声令下,孤身一人,在数名黄巾战将带领之下,朝官军而去。

  至二十步处,李孟羲停下,与皇甫嵩已相视而望。

  “皇甫将军何在?出来一谈!”李孟羲朝官军诸将在处声喊。

  人一娃娃前来叫阵,避之不见,岂非以大欺小。皇甫嵩目视左右,谓诸将道,“走!前去会会他黄口小儿!”

  众将听令,紧随皇甫嵩一同前去。

  官军这边,一出来,就是二十多骑。

  从侧面则能反应出,皇甫嵩部少说得有大小十几个各方势力。

  两下碰头。

  相距五步。

  这是李孟羲与皇甫嵩第二次相见。

  初见只在半个时辰以前,再见,皇甫嵩见到,涿州军这个年幼小军师,已不复麻衣覆身,身上穿着一身厚重无比的铁甲,神情也比当时帐中多了三分倨傲。

  马上少年拱手,一身铁甲哗啦作响,少年神色傲然,“见过皇甫将军。晚辈甲胄在身,恕难行礼。”

  少年虽是面带微笑,但皇甫嵩觉得,少年更是在冷笑。

  没来由,皇甫嵩一阵怒意。

  “哼!你领兵前来,是何意图!”皇甫嵩厉声质问。

  李孟羲哼了一声,脸色转冷,阴阳怪气道,“皇甫将军大言不惭,声要剿我涿州义军。

  某带大军前来,便是要与阁下见个分晓,看你剿不剿得我军!”

  李孟羲冷冷盯着皇甫嵩,“某敬你为尊长,不于你立阵未稳之时攻杀,如今你我阵势皆成,正好厮杀。”

  说罢,冷声又问,并目视皇甫嵩左右官军诸将,与杀气腾腾神色不善的官军诸将对视,丝毫不惧,“某来相问,是你部先攻,还是我军来攻?”

  皇甫嵩眼睛微眯,一句“某领兵杀溃尔等易如反掌!”之语,实在说不出。

  虽尚未交锋,但见涿州军立阵整肃,行进不乱,兵力也明显比官军更多,皇甫嵩自知无太大胜算。

  皇甫嵩冷笑一声,“娃娃,你莫以为能排好阵势,便能厮杀了,”而后手中马鞭朝李孟羲背后军阵指去,“某观你涿州军,虚有其表,不堪一击!”

  李孟羲闻言一愣,然后哈哈笑了,笑得皇甫嵩默然,皇甫嵩叹息,心中暗道,此子虽年幼,沉稳非常,是断然唬之不住的。

  李孟羲笑了一会儿,忍住不笑,目视皇甫嵩,目光又扫过官军诸将,同样手指皇甫嵩身后官军阵势,啧啧有声,“皇甫将军说我涿州军虚有其表,可我观将军阵势,更是杂乱不堪,莫说我军虚有其表,你皇甫嵩阵势,连虚表也无!”

  “若说我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则你皇甫嵩麾下,则里外皆败!无能之辈,也敢笑我!”

  一句无能之辈,引得皇甫嵩怒目而视,更有官军将领怒而声斥,“大胆!尔等涿州军有何官身?不知尊卑,直呼皇甫中郎名讳,猖狂!”

  李孟羲讥笑,“沙场乃分高下,何谈尊卑!”

  而后,目视皇甫嵩,连声道,“老将军说我涿州军不堪一击,以晚辈观之,将军亦是不堪。”

  皇甫嵩怒意暗忍。

  李孟羲面挂冷笑,朗声道,“将军必败有数。其一,老将军急行而来,人马疲惫。而我部,日只行三四十里,人马力足,士气如虹,此为将军,不堪之一。”

  闻言,皇甫嵩目光微眯。

  “其二,我部万众如一,将军部众杂多,力不能统,此所以,我部齐整,而将军麾下,快慢参差。此,不堪之二。”

  “其三,于你左翼,董卓鬼胎暗怀,若起战,我只需猛攻董卓,则董卓必弃将军而不顾,轻易便逃,到时,将军侧翼成空,必大败。”

  皇甫嵩已神色肃然。

  “至于其四,”李孟羲顿了一下,笑了,手抬起,遥指皇甫嵩营寨方向,“将军寨未立稳,而急出与我对峙。我部战兵数万而来,无有淄重拖累,而将军所部,粮草淄重全在营中。纵如将军所言,我部不堪一击,然,我纵败退,我若遣精骑一支,直捣阁下粮草淄重所在,将军焉能相抗?

  我部败退,只一时,而将军粮草尽失,岂能不危?”

  “尔敢!”皇甫嵩脸色大变,“胆敢与朝廷为敌,待朝廷大军到,尔等这些许人马,覆灭只在旦夕!”皇甫嵩色厉内荏的威胁到。

  “哈哈!”李孟羲笑了,“朝廷大军?尔等莫不是朝廷大军?朝廷南北讨贼大军,尽在老将军手中。

  敢问老将军,朝廷,还有何大军啊?”

  李孟羲阴阳怪气的反问,话语中满是讽刺。

  皇甫嵩目光变冷,“娃娃,你涿州军真要与老夫厮杀?只怕厮杀一起,你涿州军,必被天下共讨!”

  李孟羲摇头,“非也非也!将军错了。”

  目视皇甫嵩,冷冷道,“若与官军战,官军败,我军小胜,我军不利;官军纵大败,我军纵大胜,我军将面天下众讨,亦不利。”

  “然!”李孟羲目光冷冽,沉声“我涿州军,不图大胜,不图小胜,只图尽歼灭阁下所部,到时,将军身死,部众无存,某则大使钱财,入洛阳贿赂十常侍,就说你皇甫嵩劫掠地方,被乡人群起攻之,而致兵败身死。

  阁下举部皆灭,真相如何,谁人知晓?死无对证!

  老将军乃朝廷重员,如今朝堂如何君应当知晓,汉皇会信十常侍,还会信你一已死之人,不言自明。”

  说罢,看着脸色阴沉的皇甫嵩,李孟羲冷笑,“呵呵,可怜将军戎马奔波,功劳卓著,汉皇一怒,最终落得个抄家灭族,遗臭万年,何其冤屈也!”

  话音一转,李孟羲厉声道,“老将军说我涿州军被天下共讨?非也!

  李孟羲眼神逾冷,“某只需歼灭你部,则无有天下共讨之忧!”

  皇甫嵩面色几变幻,脸色阴沉如水,“好你个伶牙俐齿的小娃娃,来来来!摆开阵势,老夫与你厮杀一场!看你如何灭得我数万人马!”

  皇甫嵩气急。

  李孟羲看了皇甫嵩一眼,忽然笑了,“某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你厮杀?”

  皇甫嵩嗤笑,“怎么,娃娃,怕了?”

  李孟羲摇头笑道,“非也!若我军,乃与黄巾沆瀣一气之贼,我军若是贼,则必与官军不两立,则必灭尔官军!

  若我军,乃是涿州义军,虽能灭尔等,然无大动干戈之必要。”

  “我问老将军,我涿州军,到底是义军,还是,与黄巾沆瀣之贼也?”李孟羲目光很冷,死死瞪着皇甫嵩,要等皇甫嵩答复。

  气氛死一般沉默。

  话很明了,事起皇甫嵩,他皇甫嵩非说涿州义军是贼,大言不惭要剿灭,涿州军才不得不奋而拼杀,鱼死网破。

  今两军对峙,事已无转圜余地,皇甫嵩要是再敢口出诬蔑,说不得,今日就必要杀他个血流成河。

  皇甫嵩脸色青白不定,不给答复。

  李孟羲怒了,逼问,“说!我涿州军,是贼,还是义军!”

  皇甫嵩咬牙切齿,思及涿州军人马强盛,而官军立寨未稳,若战,胜机甚小。

  神情数经变幻,皇甫嵩长舒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口是心非极不情愿道,“你涿州军,义军也。”

  李孟羲微不可查的笑了,“奥?老将军所说为何?晚辈未曾听清。”

  忍怒,皇甫嵩大声又道,“你涿州军,乃义军,非贼也!”

  李孟羲笑意灿烂,“将军之前所说,我涿州军,招抚黄巾,居心不良,可有此事。

  “……无有!”皇甫嵩声音发冷。

  “那将军之前所说,我涿州军携贼自重,可有此事?”

  “无有!”皇甫嵩闭上眼睛,脸上肌肉抖动。

  “哈哈,老将军,慧眼如炬,终识得忠良也!”李孟羲畅快大笑,朝皇甫嵩抱拳一礼,“告辞。”

  说罢,令牵马之人调转马首,李孟羲大笑离去。

  目视李孟羲嚣张离去,不说跟李孟羲有仇之董卓了,连皇甫嵩老儿此时手紧了又紧,手往弓上放了几次,恨不得一箭射过去。

  射不死的,李孟羲身穿重甲,背后又背着盾,强弩都射不死。

  官军诸将,皆是忿忿。

  有人受不了涿州军咄咄逼人,请命出战,皇甫嵩不允。

  曹操目视涿州军小军师缓缓回阵,然后,涿州军旌旗舞动,后排变前排,撤军离去。

  观涿州军撤去,如同箩筐拆蔑,一条条一层层抽离而去,井然有序,曹操又为涿州军法度森严而侧目。

  涿州军数万人马撤去一半,见对峙左翼董卓部之涿州骑队也撤回护住涿州步队后路。

  而后,涿州人马步队全走,骑队也缓缓而退。

  不久,人马尽去。

  皇甫嵩见涿州军尽皆退回,下令,立回军寨。

  有官军将领,非要领兵去挫涿州军锐气,皇甫嵩坚决不允。

  涿州军虽跋扈,然诚如那涿州军小军师所言,官军急行而来,人马疲惫未歇,加之立寨未完,不能凭之拒守,粮草因军寨不固,亦不能稳妥,当下之急,加固营寨为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